除《水滸傳》這種虛構小說以外,大多數歷史戰爭題材的古典小說中,所塑造的武將都是騎將的形象,只有極少部分純粹的步戰將領,《說唐》、《說呼》、《楊家將》等都是如此。
《說岳全傳》當然也不例外,據不完全統計,《說岳》中出現的武將總數量超過155人,但純粹的步戰將領只有六人。
所謂「物以稀為貴」,從整體上來看,《說岳》中的步將群體實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作者對其形象刻畫的也比較鮮明。
本文,我們來介紹《說岳》中僅有的六位步將,並對其戰力進行進行排名。
第六名:張保
張保本是李綱的家人,此人重感情、講義氣,對主人更是忠心不二。
張保的特長有兩個,一個是力氣大,「挑得五六百斤東西」;第二個特點是跑得快,他是《說岳》中跑的最快的人,所以有「馬前張保」之稱。
按照書中的概念,他的膂力大約也就是五六百斤,這個力量如果是放到《水滸》中,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但在《說岳》中就有些不值一提了,大概屬於中下水平。
《說岳》中明確提到膂力的,如陸文龍有千金膂力,土德豹有「幾千斤」膂力,金兀朮能舉得起千餘斤重的鐵龍。其他沒有明確提到的,如高寵、山獅駝、粘得力等,更是力大無窮。
相比之下,張保的「五六百斤」膂力,在《說岳》中並不佔優勢。
至於武藝,張保的武藝也不十分高明,只能說是熟練,卻談不上精湛。他的武器是一根鐵棍,使鐵棍做武器的人,一般都是野路子出身,在技法上也難佔優勢。
所以,張保的整體實力並不是很強,大概是中等水平。
加入岳家軍後,他也並不是正式的將官,而是在岳飛的身邊聽用,相當於岳飛隨軍的管家或僕人。
正因為如此,他很少會正式出陣交鋒,只是在岳飛出兵的時候,跟隨在岳飛的身邊,而且他曾經救過岳飛的命。
從感覺上來看,他的實力比牛皋應該要強一些,牛皋屬於標準的三流武將,張保的實力應該在准二流水平,可能和呼天慶差不太多。
岳飛被陷害入獄以後,張保秘密入獄探視,本想強行救岳飛父子出獄,可是岳飛執意不肯,張保便一頭碰死在獄中,算是提前為岳飛殉了葬。
第五名:王橫
王橫和張保並稱,兩個人的特長也差不多,都是力量大和跑得快。
論速度,張保要勝王橫一籌,所以有「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之說。但是論力量,王橫可能要更大一些,據他自己所說:「挑了三四百斤的擔子,一日還走得三四百里路」。
王橫的武器是一根熟銅棍,應該也是野路子出身,但他的棍法可能比張保要強一些。
兩個人曾經打過一架,十五六個回合之後,張保眼看着就要輸了。雖然是因為張保背着包裹,所以「轉折不便」,但整體上來看,王橫比張保厲害是可以肯定的。
張保與王橫,一個秀氣,一個粗狂。張保的形象有點類似於《水滸》中的燕青,王橫則是和李逵有那麼一點相似。
書中對王橫的形容,用了一些比較極致的詞,比如:「兇惡之相」、「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好似天神」等。
同樣作為岳飛身邊的僕從,王橫有過正式出戰的機會,比如戰楊虎、戰楊夭,他都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王橫的實力要比張保強不少,但沒有其它戰績可以參考,所以只能保守估計不低於二流水平,和董先應該差不多。
岳飛被誘到臨安,走到平江的時候,遇到兩個錦衣衛指揮(書中是這麼寫的,不必當真)來宣旨,要將岳飛押解到臨安受審。王橫舉棍為岳飛辯白,卻被岳飛喝止,結果王橫被一眾宵小亂刀砍死。
第四名:斬着摩利之
斬着摩利之是金兀朮帳下元帥,也是金國唯一出場的步戰將領,奉命帶十萬大軍攻打藕塘關。
斬着摩利之身長一丈,用一條百十來斤的混鐵棍,《說岳》中的步將都用棍,而斬着摩利之的混鐵棍是最重的。
除了少數有師承或家學淵源的人以外,用棍的武將一般都是以力量為主的,斬着摩利之的棍子是最重的,可以反推他的力量應該也是步將中最大的。
金兀朮帳下的元帥中,像這種獨當一面的元帥,實力一般都是很強悍的,比如山獅駝、粘得力都是超一流高手,斬着摩利之的實力絕對也不弱到哪去。
可惜這傢伙太有個性,運氣也太差,稀里糊塗的就被牛皋給打死了,連展現自己實力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只好讓他屈居第四名,他的實力,保守估計能達到准一流的水平,和金兀朮的實力差不多。
這傢伙死的特別好玩,牛皋醉酒出來迎戰,坐在馬上像個死人一樣,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把混鐵棍一端立在地上,像個站堂的皂吏一樣,饒有興趣的看着牛皋耍酒瘋。
結果牛皋的酒勁上來了,張嘴吐了他一臉,在他用大手摸臉的工夫,被牛皋一鐧打碎了腦袋。
這是唯一被牛皋單殺的一流高手,也是《說岳》中死的最窩囊的一流高手。
第三名:張用
張用是河間太守張叔夜的二公子,將門之後,身長丈二,武器是一根鐵棍。
河間失守以後,張用輾轉投靠了曹成、曹亮兄弟,被任命為茶陵關總兵。岳飛奉命征討茶陵關,張用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張立,便順勢反水投靠了岳飛。
張用曾經和牛皋單挑,戰不到十幾個回合,牛皋就招架不住。
牛皋作為《說岳》中的戰力「試金石」,能在十個回合左右打敗他的,基本上都是一流武將的水準。比如楊再興和牛皋單挑的時候,牛皋打了十二、三個回合才敗走。
所以,張用大致能夠上一流武將的水準,和岳飛、楊再興、伍尚志、余化龍等人大致處於同一水平。
按照《說岳》之中的規律,像張用這種將門之後的武將,實力一般也不會低於一流水平。
岳飛遇害以後,張用下落不明,想來應該是隱居了。
第二名:張立
張立是河間太守張叔夜的大公子,也是張用的親哥哥,身長一丈,武器也是一根鐵棍。
張立的前期戲份比較多,曾誤打過岳飛的押糧官,又劫囚車救了吉青,幾回合打死了番將金眼郎郎、銀眼郎郎。與吉青一起,和猿鶴山四將打成平手,差不多也應該是一流水平。
投靠岳家軍後,跟隨岳飛攻打茶陵關,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弟弟張用,並說服張用反水歸降。
張立和張用兄弟兩個,不太高分辨實力高低,按照書中的設定,兩個人應該就是旗鼓相當,沒有特意做出戰力方面的差距。
但張立作為兄長,所以把他排在第二名。
岳飛遇害以後,張立和張用一樣下落不明。
第一名:鄭懷
鄭懷也是名門之後,身長丈二,力大無窮,使一條酒杯口粗的鐵棍。書中沒有交待這條鐵棍的重量,但是想來與斬着摩利之的那條差不多。
鄭懷曾和牛皋單挑,四、五個回合就將牛皋生擒,按照這樣的戰績,鄭懷應該有準超一流武將的實力。
但這場戰績是有水分的,因為牛皋是騎將,而鄭懷與他單挑的時候,牛皋是沒有騎馬的。鄭懷力大無窮,且最擅長步戰,這屬於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所以有點勝之不武的意思。
後來與高寵單挑,被高寵一連幾槍,就殺得「渾身是汗,氣喘吁吁」。
然而,高寵是騎將,騎將對步將本來就佔優勢,更何況高寵原本就比鄭懷厲害的多。
所以綜合來看,鄭懷應該是一流武將的水平,把他列為步戰第一應該也還合適。
前面我們說過,使棍的武將一般是力量為主導,棍法招式反而不佔優勢。
鄭懷的力量是被嚴重低估了,他之所以幾槍就被高寵殺敗,並不是因為力量不敵,而是因為高寵的槍法比他精湛的多,且又戰績了騎馬的優勢。
從文中對他的描述,以及後來他替高寵代掌大旗來看,他的力量與高寵應該差不了太多。
岳飛遇害以後,鄭懷下落不明。
除了上面提到的六人外,還有兩個可能也是步將,分別是孟邦傑和張顯。
張顯的武器是鉤鐮槍,孟邦傑的武器是雙斧,他們倆曾奉命訓練三千鉤鐮槍兵,大破完木陀赤的兄弟的「連環馬」。
但張顯前面明確提到了是騎將,孟邦傑則沒有明確交待,雖然他曾經和湯懷一起騎馬運糧,但不能因此而證明他就是騎將,他的武器雙斧似乎更適合步戰,所以只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