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文|豐川祥子
編輯|t
引言
淮海戰場,國軍節節敗退,陳官莊成了最後的絞肉機。黃百韜沒了,邱清泉完了,杜聿明被俘,一片狼藉中,只有李彌一個人逃了出去。他是怎麼做到的?鑽麻袋、夜行百里、切斷通訊,各種傳言滿天飛。
別的將軍紛紛戰死、被俘,唯獨他活着去了台灣。這到底是高超的戰術,還是甩鍋跑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逃跑將軍」李彌的故事。
別人死守陳官莊,他悄悄溜了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得如火如荼,解放軍在徐州以東的新安鎮、碾庄地區展開猛烈攻勢,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被團團圍住,形勢危急。
國民黨「剿總」急得團團轉,急忙派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前去解圍,企圖打開一條生路。然而,這兩支部隊的命運卻大不相同——邱清泉拚死作戰,最終戰死,而李彌則悄悄地做了一個決定:趁亂跑路。
杜聿明在徐州「剿總」司令部里一拍桌子,下令:「李彌,你的13兵團負責掩護撤退!」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國民黨那一大攤子幾十萬人要撤離,誰殿後,誰就是活靶子。而李彌一聽這話,臉色都變了。掩護撤退?這不是讓我當炮灰嗎?
於是,11月28日夜裡,李彌悄悄召集手下軍官開了個小會,他的意思很簡單:「別跟他們攪在一起,我們自己走。」接着,他果斷切斷了兵團的通訊聯絡,拒絕與「剿總」聯繫,帶着部隊甩開主力,獨自向北突圍。
這一手操作,讓國民黨其他兵團徹底懵了。按照杜聿明的計劃,各兵團應該一起突圍,怎麼13兵團不見了?其實,這時候李彌已經帶着部隊悄悄地向山東薛家湖方向跑去了。
他採取的是「夜行百里」的策略,白天隱蔽,晚上急行軍,拚命甩開解放軍的圍追堵截。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當時已經形成包圍圈,而李彌這一支人馬,不但不按照「剿總」計划行動,反而往北邊跑,等到徐州其他部隊發現不對勁時,李彌早就跑遠了。
他是怎麼突破層層封鎖的
當時,解放軍對徐州方向的封鎖極其嚴密,尤其是陳官莊地區,圍得水泄不通。黃百韜、邱清泉都沒能突圍成功,杜聿明最終被俘,而李彌卻憑藉極端的求生意志,玩出了「溜之大吉」的大戲。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他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了極端的「輕裝上陣」處理,連重武器都丟了,只帶着輕便裝備,這樣行軍速度大大提升。
其次,他選擇了避開主戰場的路線,專門挑選偏僻小道,甚至帶着部隊涉水而過,寧願凍得渾身發抖,也要避免與解放軍直接交火。
當時有一個傳聞,李彌為了躲避解放軍檢查,甚至鑽進了一個裝滿糧食的麻袋,由部下假裝挑夫,混過了解放軍的封鎖線。
這一細節至今難以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採取了一切手段,哪怕是裝成普通老百姓,也要逃出生天。
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國民黨高級將領幾乎被殲滅,只有李彌一人成功脫逃。他的逃亡路線是:徐州—濟南—青島,一路往北,最終在青島登上了一艘軍艦。
青島港的最後一跳
當李彌抵達青島時,港口已經是人山人海。大量國民黨潰兵、家屬、商人都擠在碼頭,爭先恐後想要登船離開大陸。
李彌雖然是高級將領,但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什麼排場,傳聞說他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混在隊伍里,生怕被人認出來阻攔。
當時的青島局勢已經極度混亂,解放軍正在迅速逼近,海上的艦船一艘接一艘地開走,誰能擠上船,誰就能活命。李彌眼看前方已經上不了船,果斷想了個法子——直接跳海,游到停泊在外海的軍艦上。
雖然這個說法無法完全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拼盡全力,最終成功登船,成為淮海戰役後唯一逃出生天的高級將領。
上了船,李彌終於鬆了一口氣。身後,是已經岌岌可危的國民黨在華北的最後據點,而他,則成了這場戰役里唯一的漏網之魚。
回望大陸,李彌的內心或許五味雜陳。作為一個軍人,他沒有戰死在戰場,而是帶着一身尷尬的逃亡經歷,離開了祖國。他的名字,註定不會在「剿共」戰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反而成為了國民黨軍隊失敗的一個象徵。
而此時的解放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最後的勝利進攻。淮海戰役的結束,意味着中國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李彌雖然逃走了,但國民黨的命運,已經不可逆轉。
參考資料
淮海戰役唯一漏網國軍將領 鑽進麻袋混出解放區 中國新聞網 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