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逢夏季高溫時節,我們都會想着法地防暑,那麼擁有"萬金之軀"的古代皇帝在面對高溫天氣的時候會怎麼做呢?皇帝富有四海,他們可以尋找一處絕佳的涼快地兒,然後再修建一座行宮用來避暑,比如秦二世的林光宮,漢武帝的甘泉宮,隋文帝的仁壽宮,唐太宗的九成宮,清聖祖的熱河行宮等,如果論知名度的話,最高者當屬清聖祖康熙皇的熱河行宮,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叫作承德避暑山莊。
如果康熙皇帝想要更好的避暑效果,當時的盛京應該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宮殿
都是現成的,那麼一向愛民如子的他為何最終決定在承德這裡修建避暑行宮呢?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咸豐皇帝不得不撤離京城,他在考慮落腳點的時候,一下子明白了當初聖祖皇帝的良苦用心。
山莊的俯瞰圖
一、優美的自然環境
熱河行宮建成之後,康熙皇帝親自題名為"避暑山莊",既為"避暑",那麼環境和氣候肯定要能夠匹配得上皇帝的"萬金之軀"。先說環境,當時熱河境內水系發達,比如灤河、遼河等,其中灤河還有一大特色,大家都知道北方在冬季的時候很多河流會結冰,這個時候如果古代的那種木質船舶不脫離河面的話,很容易被冰層損壞。
灤河有一條流經山莊的支流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它受地熱的影響,冬季也不會結冰。離山莊不遠處有著名的棒槌山、雙塔山等植被茂盛、風景秀美的山林,山林之中還有小溪、溫泉和各種動植物。康熙皇帝在見到這一番美景後曾贊其有"宜人調養之功"。
熱河省
再說氣候,此處屬於溫帶季風型山地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天的周期相對南方而言要長一些,夏天的周期倒是和南方差不多,但是山莊修建的位置正好有群山環繞,冬天的時候,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很難對它造成太大影響,這個時候它比大多同緯度的地區要暖和些。
夏天又會因為雨水充沛而消除不少熱氣,基本上不會有炎熱期一說,這個時候再吹着山林間的徐徐涼風,會更覺神清氣爽。相比京城,此處的夏天會讓皇帝過得更加舒心愜意,就像康熙皇帝所說,此地是"造化之品彙"。
棒槌山
二、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承德位於河北的東北部,正好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三處交界的地方。華北平原上坐落着清朝的京城,東北平原是滿人的老家,蒙古高原上分佈着眾多實力雄厚的蒙古部落。
換句話說,京城是清朝的政治中心,是治理天下的中樞之地,這是把握現在的地方;東北是清朝起家的地方,一旦出現明太祖驅逐韃靼的事情,清廷還能像蒙古一般有個棲身之所,這是把握過去的地方;蒙古曾經入主過中原,明朝的時候還一度兵鋒直抵京城,要不是有于謙在,可能明朝的江山還輪不到清朝來坐,蒙古可謂是清朝的重大危險源,這是把握未來的地方。
在康熙皇帝看來,掌握了此處,也就能牢牢把握住過去、現在和未來,確保清朝的江山永固。
三地交界的戰略之地——承德
從山莊到京城僅僅200多公里,就算是在清朝,那也就一天的路程,皇帝在山莊暫居的時候,也能夠有效地掌握京中動態,並且及時地處理各項事務,假如皇帝在山莊出現危機的時候,京中也能也最快的速度來應對。另外,從京城到東北在古代有兩條戰略性的通道,古北口道和盧龍道,古北口道是從京城一路向北,經古北口、灤平,進入遼西,盧龍道是經喜峰口、大凌河,直抵盛京。
從山莊到灤平和喜峰口都不足100公里,而且山莊正好處在兩條路線的中間,不管哪條道出問題都可以快速反應。還有,從山莊到元朝的上都故地也就200來公里,派出騎兵的話,一天就可以從山莊趕到蒙古要地。
古北口道和盧龍道
三、 滿蒙一家親的象徵
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家的頭號敵人是明朝,但是緊鄰後金的除了明朝還有蒙古,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他不得不考慮蒙古問題,他當時採取的措施就是聯姻,讓女真人和蒙古人通過聯姻來加深聯繫,自努爾哈赤開啟滿蒙聯姻之後,清朝皇室有400多名貴女嫁到了蒙古,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就是出自於蒙古科爾沁部。
清朝以血緣關係來和蒙古維繫良好的關係,這種綏靖政策後來被康熙皇帝發揚光大,他一邊繼續與蒙古王公們聯姻,一邊時不時在蒙古草原上秀一秀大清的肌肉,比如木蘭演兵,他這一番軟硬兼施之下讓蒙古的大多數王公都對清朝服服帖帖。
孝庄太后
對於清朝來說,蒙古不管如何順服都始終是威脅,那麼如何營造出滿蒙一家親就成了康熙皇帝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他從明朝在蒙古問題的策略上學到了一招,那就是宗教。
他覺得明朝當時做得還不夠,他就在山莊內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廟,並給了黃教喇嘛們極為優厚的條件,讓喇嘛們帶着對清朝皇帝的感恩戴德到蒙古地區傳教,由此蒙古人的戰鬥力在黃教的影響下持續走低,甚至連人口增長都受到了消極影響,沒有了威脅的蒙古人也就可以和滿人真正實現"一家親"了。
清朝的木蘭秋狩
四、凝聚人心的地標
康熙皇帝在建造避暑山莊的時候,天下並沒有真正的安定下來,中原大地上心裏想着反清復明的還是大有人在,蒙古的部分部落也和清朝離心離德,新疆的准格爾部一直都不怎麼聽使喚,這些問題拋開利益的糾紛來說,基本都是文化上的一種隔閡。
康熙皇帝慧眼獨具,他看出了這裏面的癥結,就想着用一種融合了各民族特色的地標式建築來彰顯清廷對於各族人民的尊重,進而增強各族人民對於清朝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避暑山莊的整體構造充分運用了漢家的園林技法,山水、樓閣、亭台隨處可見。
山莊中美奐絕倫的亭颱風景
康熙皇帝在山莊的局部構造上花了不少心思,典型的就是外八廟,像與蒙古關聯的溥仁寺,與准格爾部關聯的安遠廟,與西藏關聯的普陀宗乘之廟(仿造的拉薩布達拉宮)等。雖然這只是幾座廟宇,但是裏面都透露着康熙皇帝給各族百姓彰顯的天下大同的願景,凝聚了他對於天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熱切期盼之情。
他一共在位61年,到山莊的次數多達50次,每次都會在這裡召見藏、維吾爾、蒙古等族的代表,讓各族代表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心之所念,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族的團結。
普陀宗乘之廟
結語
天下之大,能夠讓康熙皇帝避暑的地方豈止承德避暑山莊一處?但是他卻沒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一眼就看中了承德這個地方。自然環境、地理形勢,還有軍事和政治,他都覺得這個地方是最合適的。咸豐皇帝在離開京城的時候可以往江寧方向,也可以到西安,偏偏選擇的就是承德避暑山莊,因為他清楚的知道這裡的優勢所在。
承德避暑山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康熙皇帝給了它一個美好的開端,咸豐皇帝給了它一個發光發熱的過程,中日戰爭期間它又被日軍損壞,而今,它成為了全世界的文化遺產,未來,它仍將繼續綻放下去。
聲明:文圖均轉載網絡,內容未核實,如有侵,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