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2025年01月06日17:04:04 歷史 1950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青芝岫)

北京的頤和園樂壽堂,具體的地址,是樂壽堂前邊的庭院里,有一個雕刻的非常精緻的石頭座兒,這個石頭座上啊,橫卧着一塊青色的大石頭。

這塊石頭,我們叫做「青芝岫」。

這青芝岫啊,真是挺老大的,長有八米,寬有兩米,高則有四米,這已經不能說是個石頭擺件了,遠遠望去,這簡直就是庭院里的一面屏風。

清朝的皇帝里,誰最喜歡搞金石收藏?那必然是乾隆

因為這個乾隆啊,雖然是滿族政權的皇帝,但無論是從基因角度來看,還是從人文角度來看,他都不能說是一個純粹的滿人了,反而是一個深受漢文化影響的皇帝,他這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搞收藏,什麼書畫啊,古玩啊,瓷器啊,玉石啊,各種有歷史性和藝術性以及稀有性的東西,乾隆都會刻意整理和保存下來,圓明園紫禁城,避暑山莊甚至瀋陽故宮,乾隆皇帝都藏了不少的寶貝。

而且,乾隆皇帝不僅喜歡收藏,他還有一個小癖好,那就是如果是他喜歡的藏品,他一定要在上頭留下自己的印記,比如很多他收藏的古代名畫,他就喜歡在上頭先蓋章再寫詩,評頭論足一番,而這塊青芝岫,在石頭圈裡也屬於珍品了,乾隆也很喜歡,也在上面留下了字跡。

那我們想一下,這塊如此巨大,且重量不會小於三十噸的青芝岫,它其實並不是原本就誕生於頤和園,不是說老早就在這裡放着的,而是從別的地方被發現,皇帝說喜歡,這才運到此處的。

青芝岫被發現的地方,是良鄉

良鄉,就是今天北京房山區良鄉鎮,距離頤和園直線距離大概四十公里左右。

其實在現在來看,四十公里實在不算很長的路途,三十噸也不算特別重,吊車,卡車,翻斗,半掛,反正只要機械出馬,就沒有辦不到的,可是在古代,這塊青芝岫對人們來說,那簡直就是不可動搖的龐然大物了。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米萬鍾 後人繪)

最開始發現這塊青芝岫的,是一個叫做米萬鐘的人。

米萬鍾,字仲詔,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後代。

這個米萬鍾啊,他是晚明人士,朝廷供職,做過錦衣衛,當過按察使天啟年間被閹黨打壓,辭官回鄉,崇禎時復職,當然也是做一些閑職,最後卒於任上。

米萬鍾其人,有石痴的稱號,就是他很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他這一生官位不定,四處赴任而又屢遭貶謫,因此去到過很多地方,而每到一處,米萬鍾必然要花費大量銀錢和精力來收集和購買石頭,他為每一塊石頭畫像,點評每一塊石頭的外觀質地,考究石頭的文化,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本《絹本畫石長卷》,可以說,米萬鍾算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石頭。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只愛石,為了石頭他可以目空一切,放棄一切,可以全神貫注,超然物外,這是個純粹的人吶。

大概是在天啟或是崇禎年間,米萬鍾到今天的北京房山一帶溜達,我們知道房山一帶就有很多深山嘛,山裡就會有很多石頭,米萬鍾到大山深處溜達,果然就讓他發現了這塊青芝岫。

只是因為在大山深處看了石頭一眼,從此後就再也忘不掉石頭的容顏。

這塊青芝岫,那是把米萬鍾給愛慘了,他說什麼也要拿走,要帶回去。

帶哪兒呢,米萬鍾在今天的北京海淀有個勺園,這勺園是他自己的私宅,他多年來收集的各種怪石巨石大石頭小石頭,都被他放在了這勺園裡。

眼前的青芝岫威猛而不失靈秀,雄壯而不失險絕,這要是弄回勺園去,那就是妥妥的鎮園之寶。

想法很好,可是實際上這事兒很難辦到。

青芝岫太大了,太沉了,人抬抬不起來,馬拉拉不動彈,那不是說你在路邊撿了兩塊錢,揣兜里就走了那麼簡單。

思來想去之後,米萬鐘有了主意,那就是他要利用物體的慣性來運輸青芝岫。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 刺蝟河段 良鄉風光)

具體的做法是,先在發現青芝岫的地方到勺園之間修建一條平坦的大路,然後在沿途打井引水,讓水流在路面上,時值冬季,水很快就在路面上結冰,並且結成了連綿不絕的「冰路」,青芝岫在冰路上被推着這麼打出溜,一點一點的就移動了起來。

這辦法吧,的確是挺好的,可是問題是,耗資太大了,修路要花錢,打井要花錢,僱人在後頭推,也要花錢,米萬鍾是有錢,但是也並非巨富,換句話說就算是巨富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他這樣為青芝岫修建專門運輸的冰路,趕上現在修地鐵的造價高了,所以米萬鍾是散盡家財,最終也只是把青芝岫運到了房山的良鄉,到了良鄉之後他沒錢了,沒錢那誰還給他幹活?大家是一鬨而散,米萬鐘沒辦法,只好是嘆息一聲,就把青芝岫給扔在了良鄉的路邊,匆匆離去,再也沒有回來。

帶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那就別牽掛了。

這塊青芝岫,從明末一直到清初,從順治康熙,再到雍正,時光流轉,斗換星移,就這麼靜靜的待到了乾隆的時代。

乾隆做了皇帝之後,有一年他到清西陵祭祖,我們知道清西陵在今天河北保定的永寧山下,乾隆往返正好就要經過良鄉,同為金石奇珍愛好者的乾隆皇帝等於是聞着味就來了,一眼就相中了這塊大石頭,於是在皇帝的命令下,動用全體京畿軍民,耗費人力物力,這才把這塊青芝岫運回了頤和園,皇帝是越看這塊石頭越喜歡,遂在青芝岫上提下了神瑛玉秀四個字。

清代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可面對青芝岫,也沒有好的辦法,無非就是大量的消耗物資,大量的徵調民夫,用樸素簡單類似於群螞搬大象的方式來進行運輸。

但其實,這種巨石運輸,在古代早就不是頭一回了。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乾隆皇帝)

北宋徽宗宣和初年,在江蘇太湖,有人發現了一塊巨大的太湖石

這個太湖石啊,高約十六米,上百人手牽手才能把這塊太湖石環抱一圈,反正粗略估計一下,這塊太湖石,只會比清代的青芝岫要重,而絕不會比青芝岫輕。

石頭這東西啊,其實本質上好像沒有什麼稀罕的,普通百姓一看,太湖石嘛,太湖裡哪兒哪兒都是,這有啥好的,可是巧的是,當時的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他也是個文玩藝術家,也喜歡搞收藏,他聽說太湖竟然有這麼一塊龐然大物,皇帝是眉開眼笑,喜不自勝,立刻下令,要求把這塊石頭給運到皇宮裡來。

咱說實話,宋徽宗屬實是有點異想天開了,您想想,從良鄉到頤和園,四十公里的路程,米萬鍾窮極後半生都辦不到,還是乾隆費了老大勁才弄回來的,這太湖距離北宋京師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路途不止千里,你說運回來就運回來,那不是開玩笑呢么?

而且,不僅僅是這塊太湖石更沉更大,還因為這太湖石的質地吧,沒有青芝岫那麼堅硬,路途上萬一有個顛簸碰撞,那很容易就碎掉了。

這就好像是運玻璃和運塑料的區別一樣,成本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從太湖到開封,古代的地理環境,那不可能有高速公路,也不可能平坦開闊,一馬平川,無論多少人,多少馬,使用什麼樣的設備,想要走陸路也是辦不到的,所以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走水路,從太湖出發,到京杭大運河,再從京杭大運河進入長江,從長江到揚州,從揚州到淮陽河,從淮陽河再到泗水,然後到徐州,最後從徐州到開封。

路線規劃的沒有問題,真正的難點,是古代沒有承重力那麼高的船。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太湖石)

而且,別的水路還好,要麼是修建完備的運河,要麼就是寬廣的天然河道,還比較好走,可是這最後一段水路,從徐州到開封的這一段,是一段特別小的小河,還是人工開鑿的,叫做汴河

這汴河是又擠又窄,還容易斷流,汴河上還有很多橋樑,運送太湖石經過汴河,頗有點讓變形金剛玩幼兒園滑梯的感覺。

坐不上,進不去。

在今人的視角來看,想要讓這塊太湖石從太湖到開封,只有神仙才能辦得到了。

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北宋朝廷舉國之力,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安然無恙的把這塊太湖石送到了宋徽宗的面前。

那具體是怎麼運的呢?其實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完全是財大氣粗,當時的北宋太有錢了,處於盛世年代,宋徽宗治下是一派繁榮太平,北宋大國風貌,傲然於世界舞台之上。

既然有錢,那什麼都好辦。

現有船隻的載重量不夠,那就造大船,民夫不夠,大量僱傭,衛兵不夠,大量調派,河道窄的,人工拓寬,水流淺的,人工注水,路上什麼亭台樓閣,只要是擋住了這塊太湖石的,一律拆掉,先讓太湖石過去,完事再重新修建,在宋徽宗最高意志的協調下,全國都要無條件的配合,別說一塊太湖石了,就是把整個太湖都移動到開封,也未嘗不可,只是皇帝肯定是不會那麼幹了。

巨大的太湖石終於送到了徽宗的庭院,徽宗非常開心,親賜太湖石為「昭功敷慶神運石」,這不僅僅是對石頭的喜歡,也是宋徽宗對自己的褒獎。

改變歷史的2塊石頭... - 天天要聞

(宋徽宗趙佶)

那一年,是宣和五年,御街兩旁,桃紅柳綠,繁花似錦,商鋪林立,鱗次櫛比,自晨光初破至夜幕低垂,人聲鼎沸,不絕於耳。

城垣巍峨,城門敞開,迎來送往四面八方的商旅與使節。

虹橋橫跨汴河之上,橋上行人如織,橋下舟船穿梭,帆影點點,槳聲唉乃,與兩岸的喧囂市井交相輝映。

橋上有小販叫賣,雜耍藝人獻藝,引來眾人圍觀,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宮城之內,金碧輝煌,樓閣亭台錯落有致,御花園中,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池水碧波蕩漾,盡顯皇家氣派,尤其是那塊巨大的太湖石,真是蔚為壯觀。

而每逢佳節慶典,更是張燈結綵,煙火璀璨,將整個汴梁夜空裝點得如夢似幻。

宋徽宗認為,這盛世就是他締造的,並且他將會繼續締造下去。

只是他不知道,此時距離北宋滅亡,只有三年半的時間了...

盛世如何覆滅,北宋怎樣崩塌,徽宗的權與謀,道與路,盡在《插圖大宋史》!


參考資料:

明實錄

清實錄

《書史會要續編》

劉萬磊.北宋賞石文學研究.湖南大學,2022

秦容哥.石觀百年——頤和園賞石概述.文物天地,2021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