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薦頁看到一個網友評論「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文字,一下子把我整不會啦!
「夏雨荷」很有名嗎?搜了一下,我曰,還是瓊瑤《還珠格格》角色呢。浪哥不慚愧,除了八十年代讀大學時第一年看過幾部瓊瑤的言情小說,學過一些鄧麗君、鳳飛飛演唱的瓊瑤影視作品的插曲,就沒有再看過瓊瑤的作品,至於曾迷倒一堆堆老中青年少女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就沒看過完整一集,有時「不得不」陪着愛看「大眼睛」小燕子的豬寶寶在沙發上坐一會兒,僅此而已。
看了那個網友簡短的文字後,我緊接着搜了一下「濟南文旅大明湖畔夏雨荷」,我的個乖乖,還有黃粱媒體報道呢:大明湖畔的超大夏雨荷火爆出圈,許多市民遊客慕名而來拍照打卡,並在各大社交平台配圖發文,「有點兒好看,快來打卡」。這個媒體和濟南文旅與去那裡打卡的「許多市民遊客」一樣的有「文化修養」!
到底是大黃粱媒體人,太會抓新聞素材了,比起報道狗子偷吃豬肉被撐死的小黃粱媒體人強多了。
咱一個玩自媒體的小人物,沒資格評論人家不管是大還是小的黃粱媒體,還是看看網友們的視角吧。在我截圖那個網友的評論區,一個山東IP網民的評論,讓我大開眼界。夏雨荷在老百姓的認知度比你說的那幾位名人要高,甚至比大明湖要高。在這點上是要感謝瓊瑤的,這也代表了流行文化的影響力。不要過分詬病,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人生。
這個網民絕對是認真的,從他行文能力就能看出,他也就是看瓊瑤兒童級言情作品的知識水平,當然他很有膽量,以自己的認知把「老百姓」代表了。浪哥很好奇,這個網民的評論,竟然有66個人點贊,難道都是去大明湖畔夏雨荷那裡打卡的濟南人嗎?
浪哥不知道有多少後生看過瓊瑤小說和影視的,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夏雨荷。
浪哥是85年中學畢業並考入大學的文科生,根據我中學的學習情況,感覺初中生就該知道曾鞏、辛棄疾、張養浩、李清照。雖然我不記得我學過的語文課本中有曾鞏的文章,但老師在講文言文介紹唐宋八大家時,是提到過曾鞏的;歷史課本提到過辛棄疾,語文課本有他的課文,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有曰:「夢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數文青視之為愛情的憾事。李清照不用多說,不用提她婉約的詞作,單那首《夏日絕句》,小學生都知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那時課本上沒學過張養浩的作品,但他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是廣為人知。鐵鉉此人,估計只有明史愛好者知道了,鐵鉉鐵骨驚朱棣,這可是明史中忠臣的傳奇人物。
辛棄疾和張養浩是濟南人,李清照就當齊州州府郊區的好了(今章丘),曾鞏曾做過曾任齊州(今濟南)知州,鐵鉉在靖難之役時曾鎮守濟南。
有網友說得好:就是,哪怕立個張宗昌的像也好啊,畢竟張將軍主政山東還寫過大明湖的詩歌呢,好歹是真人真事。
你只知道夏雨荷,難道他人也該知道?開泥馬什麼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