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究竟如何看出馬謖不可大用?斬馬謖後諸葛亮恍然大悟,是他告密。
蜀漢內部用人矛盾其實也不少,比如蔣琬,劉備曾經因為蔣琬喝醉酒不理政務,打算下令處死他,諸葛亮勸諫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比如魏延,劉備在眾軍都認為守漢中郡交代張飛的時候,偏偏破格提拔了魏延,大家都驚呆了。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而諸葛亮是反感魏延的,演義中諸葛亮還說魏延腦後有反骨。
除了蔣琬和魏延,還有其他用人方面,劉備和諸葛亮還是有存在理念和觀點的差別。最最典型的代表人物,那便是紙上談兵的馬謖。劉備在臨終前就對諸葛亮明確說了一嘴: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君其察之四個字更是語重心長啊,孔明您一定要好好考察馬謖這個人啊,慎重大用啊。
《資治通鑒》記載: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這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相關記載,演義中描述得更加詳細。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十分親近,常常徹夜通宵談天論地,毫不誇張滴說,諸葛亮把馬謖當親生兒子一般對待,雖然二人只差了9歲。
馬謖被斬殺後,諸葛亮含淚說了一句話: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沒辦法,不斬殺馬謖,無以依法治國了。而諸葛亮的眼淚中,更是想起了先帝劉備的遺言,諸葛亮恨自己沒有聽從先帝的勸告,馬謖此人只適合做參謀長,不適合做主帥。
那劉備到底是怎麼看出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呢?其實也很簡單,馬謖本身就是馬良的弟弟,所謂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村裡老百姓都這麼傳,那肯定是有道理的。諸葛亮估計斬殺馬謖後,才想起來這句鄉間諺語。
仔細看看馬良的官職,是被劉備如何重用的。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夷陵之戰,馬良是劉備隨從的參謀長,可謂是高度重用。故而馬良和劉備單獨相處的時間絕對不少,夷陵之戰基本上二人時常待在一起,空間上非常近,必然會一起討論到馬良的弟弟馬謖此人的秉性。
馬良和諸葛亮的關係一直也很親近,然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馬良對弟弟馬謖肯定很了解,從小一起長大。馬謖言過其實不可用人,這句話需要從劉備口中說出,諸葛亮才可能會引起足夠的重視,光馬良說是不太管用的。馬謖不可大用必然是劉備和馬良討論過後的中肯評價,並不是不能用馬謖,只是不可大用,不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