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步克:在周秦漢時,「秦制」是一個另類

2024年12月01日06:02:03 歷史 1504

閻步克:在周秦漢時,「秦制」是一個另類 - 天天要聞



秦帝國統一後「以秦文化取代、消滅六國文化」,坑殺東方學者,焚燒東方典籍,最終反客為主、鳩佔鵲巢、以紫奪朱,民眾對連坐也由排斥而逐漸接受,逐漸習以為常、習非成是、習之成性了。不過我們依然奢望,國人能重拾並珍存這一歷史記憶:早在中華文明初曙之時,我華夏族群本是反對「以族論罪」,主張「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惡惡止其身」的。這跟近代西人的「罪責自負」「無罪不罰」,並無二致,而且更早。這是值得自信自豪的。


文章來源:合眾聲


閻步克:在周秦漢時,「秦制」是一個另類 - 天天要聞

北京大學教授、歷史學家閻步克



周秦漢連坐制與東西文化衝突


文:閻步克



中國古代至少從春秋始,就存在着連坐的正式法條了。連坐的原理是「團體責任」,就是把親鄰視為整體,令其共同承擔責罰。對於維護秩序與管控編戶,這辦法確實有效,所以社會各層面滋生出了五花八門的類似做法。


不過「一人違法,全×受罰」,同「罪責自負」「罪刑相當」原則(或稱「罪刑相稱」原則,通稱「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相左。「罪責自負」的原理是「個人責任」,不旁及無辜,無罪不罰。所謂「罪刑相當」,除了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同罪同罰、數罪併罰等意義,邏輯上還必定包括「罪責自負」,否則無罪亦罰,罪與刑就不「相當」了。在「罪責自負」與親鄰連坐之間如何選邊站,價值觀是最終決定因素。


今春有幾位學者申說罪責自負、無罪不罰,認為人不應為他自己沒犯的罪錯付出代價,互聯網上隨即出現激辯。還有人指責這些學者「論證過程純西化」,「絲毫不考慮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邏輯」。其實瀏覽學者原文,除了引述西方的報應主義、功利主義之外,也引述了中國法家的重刑主義,且有中肯評析。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無視中國歷史文化。


同時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確實還有更多事象可以納入視野,以供比較判斷。法家是維護連坐的。而在周秦漢時,還有反連坐的主張存在着,其理念同現代的「無罪不罰」並無大異,對此史學界已有了很多闡說,而指責「論證純西化」的網民懵無所知,有待補課。西周已有「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觀念了,在春秋仍被傳誦着。戰國儒者又提出了「惡惡止其身」「刑不過罪」,這便成了東方社會的通行觀念。而「連坐」之法則發軔於秦,僻居西北一隅的秦政權,其制度文化當時是一個另類,並非華夏主流。秦制、秦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差異與衝突,與其時的「儒法鬥爭」相疊加。具體在連坐制度上,便也出現了兩種態度的針鋒相對,事涉東西之爭、儒法之爭。

下面略作陳述。


今春的辯論並非首戰,其實是波瀾再起、戰火重燃,因為兩千多年前已有一次交鋒了。漢昭帝召開了一個鹽鐵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儒法兩派人士第一次面對面論戰。連坐跟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命運都息息相關,理所當然地成了兩軍必爭之地。


據《鹽鐵論·周秦》所記,一位御史代表其長官桑弘羊──當然也代表體制,強調同居一室或比鄰而居,就有了相互伺察教戒的責任──「團體責任」,若有犯罪,則全家、全伍都構成犯罪主體,須同加責罰:「一室之中,父兄之際,若身體相屬,一節動而知於心。故今自關內侯以下,比地於伍,居家相察,出入相伺。父不教子,兄不正弟,舍是誰責乎?」


論戰的反方是與會的文學們,他們是來自東方各郡國的貧寒學子。文學們首先申說「等之以刑」「輕重各服其誅」。這「等之以刑」「輕重各服其誅」,也就是「罪刑相當」的意思,這在當時又稱「當罪」「抵罪」。文學們意謂刑罰應該由罪犯本人承當,無罪則無「輕重」可言,便不任其誅,不在「當罪」「抵罪」之列。文學們進而指斥「以子誅父,以弟誅兄,親戚相坐,什伍相連」,認為這是「以有罪反誅無罪」。「聞子為父隱,父為子隱,未聞父子之相坐也;聞兄弟緩追以免賊,未聞兄弟之相坐也;聞『惡惡止其人』,疾始而誅首惡,未聞什伍而相坐也!」申說「惡惡止其人」,反對「以有罪反誅無罪」,這與「罪責自負」「無罪不罰」的現代法制精神高度吻合,18世紀以來歐美的法制追求,也是華夏族群古已有之的法制追求,也算是一種「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吧。


《鹽鐵論》這一篇之所以題為「周秦」,王利器有論:「周是『禮治』的頑固堡壘,秦是『法治』的新的里程碑,以『周秦』名篇,也就是對『禮治』與『法治』問題進行的辯論。御史堅決擁護『立法制辟』的重要措施。文學繼續宣揚『先禮後刑』的說教,並謂『秦有收孥之法』。」(《〈鹽鐵論〉校注》)也就是說,連坐與反連坐的對立,乃是周、秦之爭,禮、法之爭。西周初年的「制禮作樂」,開創了中華禮樂文明。孔子盛讚周禮「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周」於是就成了中華禮樂的代號了。周平王東遷後,禮樂重心東移齊魯,「周禮盡在魯矣」。《鹽鐵論》所揭「周秦」之爭,在春秋以下就成了東西之爭。又馬非百看到,支持連坐的「全出自法家學派」,而「文學以儒家學派的《公羊春秋》為武器,對連坐法表示反對」(《〈鹽鐵論〉簡注》)。文學們對連坐的譴責是以春秋公羊學為本的,對這一點,注家早已多方舉證。「惡惡止其人」一語,就來自《公羊傳》昭公二十年的「惡惡止其身」。公羊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孔門子夏,後來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學派,匯聚了不同時期的眾多學人,其反連坐的態度並不是某人的偶發奇想,而是東方士民的普遍觀念。


先秦稷下學的學術領袖荀子,對連坐已有專論。《荀子·君臣》首先申論「故刑當罪則威,不當罪則侮」。此處的「當」意謂「相應」(用冨谷至說),也就是「罪刑相當」的意思。同鹽鐵會議上文學們強調「輕重各服其誅」一樣,荀子強調「當罪」的目的也是反連坐,以此反證無罪不罰。「亂世則不然:刑罰怒罪,爵賞踰德,以族論罪,以世舉賢。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荀子反對「以族」「以世」,究其意義,就是拒絕團體責任,伸張個人責任,每個人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禁止擔任公職也是一種刑罰,古稱「禁錮」,今屬「資格刑」之一,所以不準罪犯的親屬擔任公職,無疑就是一種連坐。而荀子申說「殺其父而臣其子,殺其兄而臣其弟」,他認為,即便父親因罪處死,其子仍可以任職從政;即便兄長因罪處死,其弟仍可以任職從政;只要被證明賢能,公職仍應向子弟敞開大門。這是非常富有「現代性」的。


在荀子之前,孟子讚揚「昔者文王之治岐也……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漢儒趙岐用「惡惡止其身」來闡釋這個「罪人不孥」(《孟子注》)。看來早在周文王時,周族就有「罪人不孥」的觀念了。


從孟子再往前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昭公二十年(前522):「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這兩條《康誥》,趙翼、楊伯峻指為今本《康誥》脫文(《陔余叢考》《春秋左傳注》),其說是。查周成王的《康誥》在闡述刑罰理念時,屢屢稱引周文王,那麼,若推測《康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思想也來自周文王,就跟孟子所說的「昔者文王之治岐也……罪人不孥」一致了。


在夏啟與商湯的出征誓師之詞中,都有「予則孥戮汝」之言,聲稱若違犯軍令,則對本人及家人同時加之刑戮(《尚書·甘誓》及《湯誓》)。而周武王伐殷誓詞中的說法變了,變成「其於爾躬有戮」(《尚書·牧誓》)了,只懲罰「爾躬」即本人,不及妻兒了。這也強化了如下認識:文王、武王時周人就已滋生出「罪人不孥」觀念了,「罪人不孥」是周族的原發首創。東周春秋以降,「惡惡止其身」「刑不過罪」的思想在東方繼續流行。荀子的「殺其父而臣其子,殺其兄而臣其弟」,顯然也是源於《康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


至於成為正式法條的三族連坐、什伍連坐,關西秦國是始作俑者。秦文公二十年(前746),「法初有三族之罪」;秦孝公五年(前356)商鞅變法,「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秦始皇詔准「以古非今者族」(《史記》)


閻步克:在周秦漢時,「秦制」是一個另類 - 天天要聞

秦孝公


當然,東周列國也不是沒有連坐。據說梁國在公元前7世紀就搞什伍連坐了(《春秋繁露·王道》)這個梁國與秦同出一源,也是個嬴姓之國。又,趙國也是個嬴姓之國,也與秦同出一源,也有連坐,如「趙之法,以城叛者,身死家收」(《列女傳·趙佛肸母》),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趙括的母親便提出了「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的請求(《史記·趙奢傳》)。沈家本推測,趙國的連坐比商鞅變法晚了90多年,應是從秦國學來的(《歷代刑法考·連坐》)魏國也實行連坐。李悝為魏文侯所定《法經》,其中有緣坐之文,以及對妄議朝政者刑及家屬的條文,如「議國法令者誅,籍其家,及其妻氏」(《七國考·魏刑法》引)由於公元前8世紀秦國就有「三族」之條了,《法經》是三個世紀之後才問世的,所以我認為,《法經》中的緣坐源於秦法。


又《尉繚子·伍制令》載有什伍連坐內容。有人推測「尉繚」約有兩人,一位尉繚活動在魏惠王時,治商鞅之學,估計就把商鞅的什伍連坐照單全收了;另一位尉繚曾謁見秦始皇,對秦之軍制頗有影響。今本《尉繚子》所見部伍編製,被認為與秦陵兵馬俑的軍陣吻合。還有,《墨子》的《號令》等篇竟然也有連坐的規劃。然而相關篇章是「秦墨」所為──墨子死後,墨家發生分化,一批墨者由楚入秦謀生,以其守城技術效力於秦君,入鄉隨俗了,被秦同化了,「橘越淮而為枳」了。


看來列國連坐制度,往往與秦有關。這會是偶然的么?徐中舒論云:「『三族之罪』是滅族的酷刑,這在中國法律史上也是很重要的事。……這種連坐法在東方恐怕沒有,這在村社制下是行不通的。」徐先生認為,儒家的孝悌、仁愛思想,就是村社制滋養出來的,所以東方的村社制與西方的三族罪兩不相容(《先秦史論稿》)。什伍本是軍事編製,後來滲入了基層民政。軍法通常都比民政法規嚴酷,所以就會有一人犯禁「全伍有誅」這樣的條文。軍法能在多大程度上滲透民政呢?東方的基層組織更多保留了「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貨,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韓詩外傳》)的村社傳統,又長期流行「罪人不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觀念,推測東方即便存在連坐,也遠不如秦國嚴酷。而秦崇法術,以軍事立國,軍制軍法在更大程度上形塑了基層行政,男子附籍後即稱「士伍」「伍人」,使用軍士之稱。對秦式連坐東方士民無法接受,所以在揭竿而起推翻「暴秦」前後,便把「作為相坐之法,造誹謗,增肉刑」視為秦三大暴政,抨擊斥責,亟欲廢之而後快。

劉邦集團起自關東平民,對三大暴政自然有切膚之痛,便因民心所向,廢連坐、除誹謗、輕刑罰,以號召天下:「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巿。吾……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史記·高祖本紀》)


論定「三章之約」含有廢連坐之意圖,理由有三。


首先,注家張晏、司馬貞已經指出,「三章」含有廢三族、廢連坐的用意,其說甚是。


第二,劉邦明揭「抵罪」之義,「抵罪」也就是「當罪」,也就是「罪刑相當」,這跟荀子用「刑當罪」來反對連坐,跟鹽鐵會議上的文學們用「輕重各服其誅」來反對連坐,其思路、邏輯完全相同,其出發點、歸着點都是「無罪不罰」。


第三,由隨後漢惠帝、呂后、漢文帝繼踵而來廢連坐,也可以反推這是一個先帝領跑、繼承人接力的歷程。漢人認為廢連坐始於「三章」:「秦政酷烈,違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高祖平亂,約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後漢書·楊終傳》)


漢惠帝欲廢三族罪、廢妖言令,至呂后元年詔「今除之」(《漢書·高後紀》)。漢文帝詔廢收孥相坐,有分析認為,此後城旦舂及以下的徒刑就不再收孥了。漢文帝的廢收孥相坐詔,頗為可誦:「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史記·孝文本紀》)「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之語,即明示法律不應懲罰無罪者,所以現行連坐就是暴政惡法。其「罪當則民從」一語中的「罪當」,跟劉邦的「抵罪」、跟荀子的「刑當罪」、跟文學們的「輕重各服其誅」,以至跟現代的「罪刑相當」,如出一轍。「罪當則民從」的完整意思,就是「刑當其罪、無罪不罰,民眾才能信從、認同」。


又,閱讀漢文帝廢肉刑詔,也很難不為之動容:「今法有肉刑三……吾甚自愧」,「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可謂藹然仁者之言。又其廢誹謗詔:「民或祝詛上……此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對詛咒最高統治者的行為,漢文帝並不認為「罪該萬死」,反而明令官吏不加懲治。如此寬容開明,值得大書特書。

漢文帝


對比秦始皇與漢文帝,就能看到二人事事相反:秦始皇豪奢,漢文帝節儉;秦始皇亟役萬民,漢文帝無為而治;秦始皇橫徵暴斂,漢文帝輕徭薄賦;秦始皇嚴刑酷法,漢文帝廢除肉刑;秦始皇罪及三族,漢文帝廢收孥相坐;秦始皇管控言論,禁人妄議,「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漢文帝察舉「直言極諫」,廢誹謗、妖言之條,甚至對民眾咒罵最高統治者的行為,也明令聽之任之;秦始皇追求「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漢文帝推崇「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秦始皇自負,「以為自古莫及己」,漢文帝自謙,每有「朕之不德」「不敏不明」「吾甚自愧」之言……。僅僅相隔了三十年,歷史舞台上竟矗立着兩位風貌絕異、背道而馳的皇帝,未免太富戲劇性了吧。後人歸結為漢文帝的天性,朱熹贊其「天資近厚」,乾隆贊其「天性純粹」,曾國藩贊其「出於至誠」(分見《朱子語類》《御覽經史講義卷首》《筆記十二篇·漢文帝》)然而在天性、個性之上,我們還看到了東西文化的巨大差異與尖銳對立,進而是中國史的一種與生俱來的二元性,文化與制度的二元性,以及儒法二元性。


近人沈家本稱廢肉刑是「千古之仁政」,伍廷芳稱廢收孥「當時以為盛德」。其實,廢誹謗妖言又何嘗不是呢,可惜曇花一現。儘管在今人眼中,漢文帝遠不及秦皇漢武偉岸顯赫,但在漢代,漢文帝卻因「除誹謗,去肉刑」及「罪人不帑,不誅亡罪」三大仁政,而贏得盛讚:「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德至盛也」「萬姓廓然,蒙被更生,澤及昆蟲,功垂萬世!」後代讀書人也這樣稱美:「三代而下未之有」「百世帝王之師」「三代以後第一賢君」「三王以降論君徳者,必首漢文」「蓋其德為三代後僅見之賢主」……不想美化,但在「霸業」「事功」以及什麼「雄才大略」之外,另從「政治文明」、從「現代性」比較中國歷代統治者,那麼還得說,漢文帝無與倫比,無愧「三代後僅見之賢主」「百世帝王之師」。在「暴秦」剛被唾棄,下一波興功用法的高峰尚未來臨,君臣「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朝野一意「休息無為」之時,東方文化獲得了一個空前絕後的發揚光大空間,塑造並推出了漢文帝這樣一位「僅見之賢主」。東方儒墨道諸子,就是當時中華文明的制高點、最強音,「罪人不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惡惡止其身」等東方思想,我確信就是漢文帝廢收孥相坐的理念來源,舍此無它。


秦始皇則是關西文化的產兒。秦文化在當時是一個另類。王國維雲,秦「其未逾隴以前(即秦文公以前),殆與諸戎無異」(《秦都邑考》)秦墓流行曲肢葬、西首葬,曲肢葬竟然佔到了90%以上,然而這是諸戎葬俗,跟華夏族的仰身直肢葬、北首葬判然不同,可證秦國國民確有濃厚的戎族性質。商鞅、韓非的學說在秦生根開花,連坐之法在秦暢行無阻,同其國民的諸戎性質,息息相關。荀子稱秦「無儒」,李斯承認「士不產於秦」。在「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沒有一位偉大學者出於秦地,沒有一部偉大著作出自秦人。儘管秦也以「夏」自居,努力擠進「夏」的行列,華夏列國卻「不與會盟」,視秦為「虎狼之國」:「秦與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虜」即「奴隸」之意,秦之政治體制,在東方士民的眼中就是一種奴隸制。秦大量使用謫戍、刑徒、奴產子一點,也給了郭沫若同樣觀感:「秦始皇時代,看來是奴隸制大逆轉。」(《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秦之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隱官、居貲、居贖、居債、謫戍、刑徒、奴產子等,數量龐大而名目繁多。總之,「秦形成了和周文化傳統截然不同的一種全新法家的文化體系」,「較之仍保有周之傳統的東方六國文化,已走向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它在制度、價值觀、文字等等方面的新的發展,已不被保留了較多周制的東方文化所接受容納」(何晉:《秦稱虎狼考》)具體到秦之連坐,也不被東方社會容納認同。


然而也不能不承認,「連坐是否有效」與「連坐是否正義」,是兩個不同問題。在事實層面上,「連坐」肯定有效。家族連坐穩准狠地抓住了我們每個人的「軟肋」,為了親人、骨肉只能繞行禁區,什伍連坐也是束縛言行的粗大繩索,誰願意輕易牽連累世的芳鄰呢。正是為此,它被各王朝用作治民利器。在價值層面上,雖說「有效」不等於「合乎正義」,然而「何為正義」也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的,秦人與東方士民的看法有別,統治者與讀書人的看法有異,國家主義者與民本主義者的看法,也肯定迥然不同。雖然漢初一度廢連坐,連坐卻深得有司青睞。「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沒幾天蕭何「九章律」便取而代之(《漢書·刑法志》)。漢文帝欲廢收孥,有司便以「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從來遠矣,如故便」加以抵制(《史記·孝文本紀》)這個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個別的人身支配」(用西嶋定生說)其內在傾向就是把每個人最大限度地管控起來,在此連坐之法得心應手,所以兩千年大行其道,在神州長盛不衰。秦帝國統一後「以秦文化取代、消滅六國文化」(劉文瑞:《征服與反抗:略論秦王朝的區域文化衝突》)坑殺東方學者,焚燒東方典籍,最終反客為主、鳩佔鵲巢、以紫奪朱,民眾對連坐也由排斥而逐漸接受,逐漸習以為常、習非成是、習之成性了。


不過我們依然奢望,國人能重拾並珍存這一歷史記憶:早在中華文明初曙之時,我華夏族群本是反對「以族論罪」,主張「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惡惡止其身」的。這跟近代西人的「罪責自負」「無罪不罰」,並無二致,而且更早。這是值得自信自豪的。如果你一條條審視兩漢魏晉南北朝及更晚的相關史料,就能看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惡惡止其身」被奉為「古今之令典」「百王之達制」,曾在王朝司法中令成千上萬的人受惠,免於株連之苦、刑殺之災。反連坐所蘊涵的寬容、理性與仁愛,讓人民感受了華夏文明的溫暖,對沖了秦式體制的冷酷無情。


而且還應知道,在近代之際,中西還曾匯為一流。1905年伍廷芳、沈家本請廢緣坐獲准,其時便重溫了漢文帝對緣坐的譴責,並以「今世各國咸主持『刑法止及一身』之義,與『罪人不孥』之古訓實相符合」為言(《刪除律例內重法折》)。「百代都行秦政法」行將就木,近代西方文明的「刑法止及一身」與中華古文明的「罪人不孥」,並肩挽手、會師合流了。


(此文為吳宗國先生紀念文集而作,今先行發表。)


2023年8月31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