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各位官人,對小女子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私信我呦。
何謂被冤枉?被冤枉亦是被後世誤解,其所作所為被當世或者後世認為是小人或是不恥的表現。小女子才疏學淺,淺談一下個人看法,如有不認同歡迎評論區指教。
1.魏延
魏延
魏延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劉備拿下漢中後,命其擔任漢中太守,負責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封疆大吏。之後鎮守漢中十餘年,功績顯著。諸葛亮發動北伐後,魏延數次跟隨諸葛亮參加北伐,期間提出子午谷奇謀,在陽溪之戰、鹵城之戰中,表現出色,慢慢發展成軍中一顆耀眼的新星,照此情形,必定能夠接替諸葛亮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
可是事與願違,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不想北伐事宜就此中斷,不能因為一人得失就放棄大業,況且當前戰況利於蜀漢。但是楊儀卻執意撤退,雙方爆發衝突,楊儀指責魏延造反,並以諸葛亮剛剛去世為由大肆詆毀魏延,最後楊儀指使馬岱以出其不意將魏延斬殺。就這樣,魏延落得個造反的名頭。
魏延真要造反的話,還要去和劉禪解釋什麼呢?如果造反早就在諸葛亮死後,率大軍向北投降魏國,而不是率軍向南出發,可見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誅殺楊儀。在魏延和楊儀同時上表劉禪時,從劉禪的表現看,我相信劉禪還是相信魏延的。但是後邊楊儀誅殺了魏延,絕對是出於個人情感,為了泄自己的憤怒。
總之我認為魏延並無反叛之意,他的做法非常正確,豈能因為一人而荒廢北伐大事。
2.譙周
譙周
譙周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現在大部分認為譙周是大罪人,終歸到底是因為他的意見,劉禪才降魏,才會導致了蜀漢的滅亡,從而背負了千古罵名。
譙周見證了蜀漢的興衰成敗,從劉備稱王開始,蜀漢的一舉一動盡在他的眼下。後期蜀漢連年北伐,國力損耗嚴重,加之諸葛亮的病逝,蜀漢在國力和人民的精神力量都已經土崩瓦解,國力弱小,人民缺少了諸葛亮精神的領導,蜀漢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當時鄧艾神兵天降,大軍一夜之間直扣成都,譙周看到了蜀漢的衰敗,知道蜀漢的兵力已經無力一戰了,硬抗只會讓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譙周肯定是在百般考慮之下才勸諫劉禪投降的,因為我不認為他是一個賣國賊。
3.蔣干
蔣干
蔣干是曹操帳下謀士,我們因為蔣干兩次過江到東吳充當說客,反而中了周瑜的計策,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直接損失近百萬大軍,而恥笑蔣乾的愚蠢。
我認為愚蠢倒是談不上,只能說是技不如人,畢竟他面對的是周郎。而且我認為蔣干忠勇可嘉,在赤壁大戰前,兩軍虎視眈眈,蔣干自告奮勇前往敵軍處充當說客,就憑藉這份膽識,也應該受人尊敬。畢竟我們要知道深入敵方陣營,隨時有可能被殺,這份差事可不是一份美差。
其實第二次再入東吳更加體現了蔣乾的勇敢和忠誠,我們知道第一盜書,蔡瑁、張允被殺,這次計謀曹操沒有戳破自己上當,更沒有提點蔣干,蔣干是以為成功了的。第二次蔣干再次申請過江,形式更加危險,因為第一次你盜了周瑜的書,周瑜肯定恨不得把蔣干下入大獄,蔣干竟然還敢去見周瑜,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和膽識,極有可能見到周瑜後就被其殺死,蔣干竟然絲毫沒有害怕的意思。
4.呂蒙
呂蒙
呂蒙是孫權的謀士與將領,呂蒙一直讓人詬病的是其白衣渡江事件,認為呂蒙是一個無恥小人。何謂白衣渡江?渡江意思很明顯就是渡過長江江面,再通俗點就是過河的意思,白衣並不是普通的穿着白色的衣服,而是指沒有身穿鎧甲,大家都穿着普通的平民衣服,裝扮成商人的意思,這便是我們口中的白衣渡江。
我認為呂蒙不是小人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劉備、諸葛亮當時做的太過分,蜀漢和東吳聯手打敗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作為盟友的劉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取了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一舉把荊州南部收為己有,後又趁勢奪了劉璋,進軍漢中,反觀孫權方面所得甚少,出力較少的劉備卻獲利最大。
後來的魯肅三番五次的遊說劉備處歸還荊州,在劉備和孫權的交涉中,最終劉備明確提出日後得到益州,便將荊州歸還給孫權的承諾。如果劉備言必信行必果也可以啊,可是在取得益州後,又不認賬,實在是非常氣人,這邊惹惱了孫權。
因此,小女子認為呂蒙即便時為了古代戰爭的某些規則,但是其罪不至於將其定性成一個小人,是劉備等人先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諾言,既然你都不講誠信,那我肯定得用非常規手段來對待你,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上便是小女子認為的三國中四位被冤枉之人,其四人在歷史上評價兩極分化嚴重,其蔣乾和呂蒙更是大家日常談笑的笑點,被大家深深唾棄,但是小女子總認為他們不是我們理解的這樣。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指點小女子。
喜歡我,請「點贊」+「評論」哦,我們不見不散,歡迎來我主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