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2024年06月11日15:12:04 歷史 1432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前言

南唐皇帝李昪的傳奇人生,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歷史劇。他原本只是一個孤兒,出身卑微,卻以非凡的智慧和膽略,詐稱為唐太宗的後人。

在長達二十年的精心謀劃中,他一步步積累力量,最終登上皇位,建立了南唐這一片繁榮的疆土。

他的崛起之路充滿了險象環生的陰謀與權謀,讓人不禁好奇,這位孤兒是如何逆天改命,成就一番霸業的?在他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養父徐溫與養子爭權

天佑九年(912年),徐溫的兒子徐知訓廣陵執政,性情驕橫跋扈,常常藐視皇帝楊隆演,甚至想要謀害軍事重臣朱瑾。這一舉動引起了內部大臣的強烈不滿,朱瑾最終設計殺害了徐知訓。

就在這關鍵時刻,一直在遙遠的潤州任職的徐知誥(李昪bian的原名)立即帶兵趕往廣陵,憑藉自己的智謀和果斷,迅速奪取了廣陵的實際控制權,成為南吳政權的實際掌舵者。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這個出身卑微的孤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手段,竟然如此迅速地與權力中心站在了一起。徐知誥在廣陵一舉得勢,讓他的養父徐溫感到了危機。

作為南吳政權的大丞相,徐溫擔心這個養子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派遣自己的親生兒子徐知詢前往潤州,一方面培養他,另一方面監視徐知誥的動向。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就在徐溫密切監視徐知誥的時候,這位出身卑微的養子卻暗中籌划著更大的野心。他自小流浪,深知生存的艱難,對權力的渴望也從未停歇。

既然徐溫想要用親生兒子來替代自己,那麼他又何不幹脆自己去奪取這個位置呢?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謀求皇族威望

徐知誥在潤州時,身邊有一位名叫宋齊丘的謀士。宋齊丘向徐知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趁着徐知訓被殺,現在正是你奪取廣陵的最佳時機,一旦你控制了廣陵,就可以直接對付徐溫的親生子徐知詢,從而徹底奪取南吳政權的控制權。

徐知誥仔細思考了這個提議,覺得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但他也清楚,僅憑自己一個養子的身份,想要在權力鬥爭中獲勝並不容易。於是他開始尋找其他可以增強自己地位和威望的方法。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這時,徐知誥突然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自稱是唐太宗的後代。在那個崇尚皇室血統的時代,如果能夠宣稱自己是大唐皇室的後裔,無疑會大大增強自己的威望和號召力

徐知誥開始四處尋找可以編造自己皇族身份的線索。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自己被收養的養父徐溫,曾經多次從升州調往金陵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於是他推測,或許自己的真實身世與升州(即金陵)這個地方有關。於是,徐知誥開始着手偽造自己的家世。他找到了一些文人,開始編織一個關於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的故事。

據說,他當初被收養時,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在戰亂中喪生,而作為唐太宗後裔的他,也幸運地被救下。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這個經過精心編織的身世故事,很快就在朝野之間廣為流傳。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孤兒,徐知誥竟然宣稱自己是大唐皇族後裔,這消息一時間轟動了整個南吳政壇。

許多大臣和將領,都紛紛前來向這位"皇族子弟"表示效忠。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篡位稱帝

憑藉著這個偽造的皇族身份,徐知誥不僅在南吳內部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勢力,還開始尋求在外部的支持。他積極尋求與外國的聯絡,並且對內大力提拔和培養自己的親信。

南吳的君主楊溥,也被徐知誥的皇族身份所迷惑。在徐知誥的不斷逼迫下,楊溥最終不得不在935年稱帝,將國號改為"齊"。

就這樣,出身卑微的徐知誥,終於正式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南齊的開國皇帝。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但是,即便已經登基稱帝,徐知誥也沒有就此放鬆警惕。他深知,自己的皇族身份只是一個謊言,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權力基礎。於是,他開始着手改變自己的姓氏。

在939年,徐知誥正式改名為李昪,宣稱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並將國號也改為"唐",建立了南唐王朝。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這一改名換姓的舉動,不僅增強了李昪的皇族威望,也徹底割斷了自己與徐溫一家的聯繫。

有了皇族血統的加持李昪的權力地位更加穩固。他不僅在朝廷內部大加任用自己的親信,還對外實施了一系列寬仁的政策,廣泛吸納各方人才,全面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同時,他還大肆宣揚自己是大唐的復興者,力圖在文化上也重建大唐的輝煌。但是,李昪並沒有完全放下對楊氏宗室的戒心。

在掌握大權之後,他將楊行密的子孫全都關押在永寧宮,嚴加看管,生怕他們會有任何造反的舉動。這種在表面上寬厚,內心卻充滿防備的做法,也反映出了李昪那複雜而矛盾的性格。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唐太宗後裔?

李昪在位期間,一直宣稱自己是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後代。這個說法引起了不少爭議和質疑。許多史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只是李昪為了增強自己的威望而編造出來的說法。

事實上,李昪最初的姓氏是徐,是被收養到徐溫家中的一個孤兒。他出生時的身世一直很模糊,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實父母是誰。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冒充大唐皇族後裔,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策略。通過宣稱自己是唐太宗後人,李昪立刻就獲得了一種神聖和正統的皇權基礎,這使得他在權力鬥爭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許多大臣和將領,都紛紛前來效忠這位"皇族子弟",為他所用。不過,李昪到底是否真的有唐太宗的血緣,至今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就指出,李昪的世系來歷甚微賤,根本不是什麼李唐後裔。這再一次突出了李昪一生都在用謊言和手段來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

但是即便如此,李昪在位期間所展現出的治國能力,還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對百姓有着深厚的同情和關懷。

在位期間,他大力改革政治,實行了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南唐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十國中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可以說,李昪這個人充滿了矛盾。一方面,他不惜謊稱自己是皇族後裔,不斷用各種陰謀手段來謀取和鞏固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他又確實是一個能夠帶領國家進步的賢主。他的這種"善惡並存"的性格,也給後世留下了複雜而深刻的印象。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百姓安康與內部防範

登基後,李昪開始全面推行自己的治國理念。他深知,僅憑謊言和手段是無法長久統治的,還需要真正為百姓謀利益,才能贏得民心。

於是,李昪開始大力改革政策,實行輕徭薄賦的措施,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他還積極安置從中原逃到南唐的難民,給予他們生活必需品的支持。

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李昪在百姓中的威望。與此同時,李昪也沒有忽視自己內部權力基礎的鞏固。作為一個篡位而登的皇帝,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地位並不穩固。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因此,他對待自己的親信和原有的楊吳宗室,都採取了極為謹慎和陰險的策略。對於自己的親信,李昪雖然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權力和地位,但內心卻始終防範他們會有造反的念頭。

他善於用賞賜和謾罵相結合的手段來控制自己的下屬,時刻防範他們的反叛。對於原有的楊吳宗室,李昪更是心存戒懼。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他將楊行密的子孫全部關押在永寧宮,嚴加看管,以防他們有任何造反的動作。這種表面寬厚、內心充滿防備的做法,充分反映了李昪那複雜的性格。

可以說,李昪在位期間,既注重對外的形象塑造,也十分重視內部權力基礎的鞏固。他既是一個能夠成就建功立業的賢主,也是一個陰險多疑、手段毒辣的統治者。

這種善惡並存的性格,也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殺光楊氏宗室

作為一個篡位而登的皇帝,李昪對待楊吳宗室的態度可謂是極其陰險和殘酷。

剛掌握大權的時候,李昪就將楊行密的子孫全部關押在永寧宮,嚴加看管,生怕他們會有任何造反的舉動。這種將皇族親屬囚禁起來的做法,在當時確實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

不過,即便是被關在永寧宮裡,那些楊氏宗室的人也沒有就此消停下來。日復一日的被禁錮,不免讓他們產生了報復的念頭。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漸漸地,這些本來就不太和睦的親屬開始互相勾結,策划著要從內部推翻李昪的統治。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李昪的耳朵里。

作為一個多疑的皇帝,李昪立即感到了危機。他知道,只要楊氏宗室還活着,他的統治就永遠無法徹底穩固。於是,他下定了決心,要將這些潛在的威脅通通消滅。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天佑九年(918年),當時正在征討淮南的名將柴榮奉命前去永寧宮,直接下令殺害了所有被囚禁的楊氏宗室成員。這場大屠殺,徹底斷絕了楊氏宗室任何反叛的可能性,也讓李昪的統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至此,李昪終於徹底擺脫了楊吳政權的影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南唐皇帝。他改國號為"唐",自稱"李"姓,並聲稱自己是大唐太宗李世民的後裔,這大大增強了他在朝野的威望和地位。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不過,人們也開始對李昪的這個說法產生了懷疑。畢竟,他出生時的身世一直很模糊,能否真的是大唐皇族的後人,至今還不得而知。

有的史學家甚至認為,這很可能只是李昪為了加強自己統治地位而虛構出來的身世。無論如何,李昪最終還是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江山,成為了南唐王朝的開國皇帝。

從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到最後登基稱帝,他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智謀和決斷力,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南唐皇帝李昪:孤兒出身,詐稱唐太宗後人,謀劃二十年,終成霸業 - 天天要聞

結語

從無家可歸的寒門孤兒到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他憑藉超人的智謀和決斷力,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篡奪大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然而,李昪又呈現出了極其複雜的性格:一方面是能夠帶來社會進步的賢明君主,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了陰狠多疑的一面。

這種善惡並存的特點,也成為了李昪這個歷史人物最鮮明的標籤,也成為後人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切入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