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2024年03月29日16:15:24 歷史 1231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程咬金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一舉將對皇位有威脅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誅殺。

為了以絕後患,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李世民的十個親侄子)全部殺死。

李淵見勢不妙選擇了自保,立即將李世民立為皇太子並退居二線,將所有政務全部移交給李世民,三個月之後,李淵正式禪位唐朝的歷史就此進入貞觀時代。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李世民得位不正,這事是他心頭永遠抹不去的難受,所以只能極力做個好皇帝,只是讓他想不到的是,在他晚年,他同樣遭受了父親李淵的那種痛苦。

公元643年,做了十七年皇帝的李世民已經垂垂老矣,他本計划著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太子李承乾,只是讓他想不到的是,李承乾卻聯合漢王城陽公主的駙馬以及侯君集打算逼宮,讓李世民提前下台。

結果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思來想去,李世民又考慮立自己疼愛的李泰為儲君,李泰內心狂喜,為了敲打晉王李治,他還用李承乾的事恫嚇其不要對皇位有非分之想。

李治轉身將這事告訴了李世民,而被廢的李承乾也表示,他想着逼宮,就是因為李泰對皇位圖謀不軌,畢竟自己已是皇太子,如果沒有李泰的威脅,他只需靜靜等待,何須逼宮?

李世民心痛不已,看著兒子們爭奪皇位,他又想到了曾經的自己,在群臣面前,叫囂着要拔劍自殺。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長孫無忌等人急忙勸阻,並表示會一心一意擁立李治,李世民順坡下驢,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就此才徹底平息皇儲之爭。

為了讓李治能安心當好皇帝,李世民臨死前特意交代他:這個人太厲害,你如果鎮不住,就殺了他。

而李世民口中所指的人是李勣

輔政大臣

都說權力場上無父子,古代皇權爭奪史上更是將這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歷史上為了登上皇位,父子相殘,手足相誅,着實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拿李世民來說,他就不算是個好兒子,也不算是個好弟弟,更不算是個好兄長,可是他卻是個好父親,尤其對於李治,更彰顯了一個父親的慈祥。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當然,對於李世民來說,李治也着實能稱得上是一個好兒子。

公元644年,唐太宗要討伐高句麗,便命令李治留守定州,李治擔心父親會有個三長兩短,便整日哭哭啼啼。

等到唐太宗凱旋而歸,李治便立即前往并州親自服侍李世民,當時李世民身上生了一個大毒瘡,李治二話不說,親自為父親吸膿,鞍前馬後,讓李世民體會到了做父親的快樂。

公元649年,李世民的生命走到了人生終點,他自知李治無論是政治還是武功都無法與自己相提並論,但他又不忍兒子太過操勞,便為其指定了三個輔政大臣。

這三人分別是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勣。

這三人在當時的文臣武將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代表了當時最高的政治和軍事水準,在李世民看來,只要他們三人能盡心儘力輔佐李治,那麼李治做好守成之君根本沒有問題。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的忠心李世民沒有絲毫懷疑,而褚遂良又十分恪守君臣之禮,在政治和文學都有很高的造詣,李世民也對其深信不疑。

此外,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人之間的相處又十分和諧,並不會因為權力而爭鬥。

所以,李世民最為擔心的還是李勣,至於說為何還要選擇此人,這是因為李勣是位能力超凡的武將。

武功蓋世

李勣出生於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原名徐世勣,憑藉傲人的軍功,被李淵親自賜姓為李,便更名為李世勣,等到後來李世民即位,為了避諱,便去掉「世」字,遂成李勣。

李勣早年曾投靠翟讓領導的瓦崗,只是翟讓的領導能力並不突出,等到李密入主瓦崗軍時,李勣與王伯當兩人便極力勸說翟讓讓位,自此之後,便奉李密為主。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只是後來李密卻始終覺得翟讓礙事,便趁機將其殺死,李勣差點在這場政變中被殺,好在王伯當及時阻止,才救了李勣一命。

李密在與王世充爭鬥時,被打得落花流水,無奈之下,只得投靠大唐,李勣則搖身一變成了大唐的臣子。

投靠大唐之後,李勣便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他的人生也開始發光發亮,他的軍事才能得以更加淋漓盡致地發揮。

細細算來,李勣的功勛主要有跟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次擊敗薛延陀、平定磧北、北破東突厥、東征高句麗。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可以說,唐朝初期開疆拓土的主要戰爭,李勣都沒有缺席過,也正是如此,讓李世民也不得不敬畏李勣三分。

在李世民看來,只要李勣在,那麼大唐的疆土不說繼續向外拓展,但至少守住現有的疆土完全不是問題,這也是為何李世民忌憚李勣還堅持把他安排給李治的原因所在。

臨終交代

李世民終究無法拒絕死神的召喚,在他去世之前,他將李治叫到身邊,特意將李勣的事情着重安排了一下,李世民是這樣說的:

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李世民的意思是說,李勣也是我留給你的輔政大臣,但此人才智過人,而你對他並沒有恩情,恐怕他不會服你,我只好先把貶出京師,你即位後在將他升遷看他的表現,實在震不住他,便將他殺了吧。

還別說,李世民玩的這一手,那是相當高明,在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聽從其遺願,將李勣從地方上擢升為僕射,李勣果真對李治感恩戴德,拚死效命。

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李世民的擔心實屬多餘,李勣也從來沒有想着要將李治的軍,他們君臣二人演繹了相當和諧的一段佳話。

李世民臨死前對兒子交代:這個人太厲害,如果你鎮不住,就殺了他 - 天天要聞

其實這也是李治想得開,畢竟他對李世民給他挑選的這三位輔政大臣都未曾懷疑過,自始至終信任有加,這才是他們能一直再為李治效命的根源所在。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李治聞之痛哭不已,下令輟朝七日,追封李勣為太尉,賜謚號為貞武,准許其配葬於昭陵

下葬之日,李治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宮樓為其送葬,望着靈車痛哭不已……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鑒》等。

(圖網,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