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2024年03月23日16:45:04 歷史 1144

雍正登基後,發生了一件極其尷尬的事情:他的親娘哭喊着不願意當皇太后,並且還執意要去給康熙帝殉葬。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在按理說,帝王的后妃們,做夢都巴不得自己的親兒子當皇帝,這樣她便可以憑藉「母以子貴」而尊享皇太后的殊榮,獲取無盡的榮光。但雍正的親生母親卻偏偏是個例外。

雍正繼位時,他的生母烏雅氏沒有任何的欣喜與驕傲,反而展現出了極度的抵觸與不情願,甚至就連皇太后的尊號也不願接受。

說白了,雍正與母親的關係十分僵化。烏雅氏對兒子登基這件事充滿了不滿和憤恨。

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是御膳房總管額森的孫女,其祖上為正黃旗包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包衣奴才,到了烏雅氏父親這一代,好不容易才混了了小小的護軍參領。

公元1673年二月,年僅十四歲的烏雅氏參加了內務府一年一度的選秀,順利入宮。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入宮後的烏雅氏地位比較低,甚至連「嬪」都不算。

進宮2年後,烏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未來的雍正皇帝。

不過,烏雅氏剛出了月子,她就被迫與兒子過上了「母子分離」的日子。

這是因為清朝後宮有着明確的規定,如果生母的地位不高,那麼即便是皇帝親子,也不允許自己撫養。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同時,按照大清的祖訓,皇子應該選擇被封為了「妃」以上的後宮作為養母,而皇后始終是所有皇子的嫡母。

當時的後宮並沒有正牌皇后,於是胤禛就被送給貴妃佟佳氏撫養。

自從康熙的前兩任皇后被封為皇后之後便「命薄」,康熙帝受盡了天人永隔的折磨,他雖有心讓佟佳氏成為皇后,但卻不敢實封。

佟佳氏以皇貴妃的身份當了很長時間的後宮之主。所以,貴妃佟佳氏雖不是皇后,但她卻是實際上的後宮之首。

說來諷刺的是,生下胤禛的第二年,烏雅氏才被封為了「嬪」。(這位份依舊沒有撫養親兒子的資格)。

烏雅氏沒有從兒子身上享受到「母憑子貴」,但是胤禛卻沾了養母佟佳氏的光。

在胤禛還是個襁褓嬰兒的時候,佟佳氏就對他精心撫養。久而久之,胤禛幼小的心靈就認定了佟佳氏這位母親。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而對於親生母親烏雅氏,由於母子很少見面,所以胤禛對親生母親毫無親切和依戀,反而感到十分陌生。

公元1681年,22歲的烏雅氏被封為德妃

1688年正月初九,德妃(烏雅氏)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這一次,她終於有資格親自撫養這個皇子了。

於是,德妃就將從雍正身上沒法發揮出來的母愛,全部都轉移到了胤禵的身上。

胤禵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頗受康熙的寵愛。康熙對胤禎經常破格賞賜,這種待遇是其他皇子不能相比的。烏雅氏因此看到了希望,她覺得胤禵才是她將來的靠山。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烏雅氏也不會想到,此刻她對胤禵的期望有多大,將來她對雍正的怨恨就有多深。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打下神壇,數十年的太子被廢,前朝後宮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康熙皇帝給個結果。

最蠢蠢欲動的,當屬康熙皇帝的諸位皇子。

太子被廢,讓他們明白大清也不是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每個皇子都有機會成為儲君。

在這種心理競爭下,引發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內鬥」事件:九子奪嫡

在九子奪嫡中,雍正和親弟弟胤禎並非一路人。

皇十四子胤禵和八阿哥交好,和自己的親大哥雍正卻相當疏遠。從感情上來講,德妃烏雅氏自然是支持幼子的。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在九子奪嫡的第一個階段,雍正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他在如火如荼的兄弟爭鬥中表現得風輕雲淡,如同不問世事的閑雲野鶴一般。

早在康熙被皇儲之爭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雍正皇帝胤禛就開始立「風輕雲淡」的人設。

他不參與任何黨派,在家佛繫上班,以此也逃過了其他競爭者的攻擊。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風格,確實在一眾皇子的勾心鬥角中脫穎而出,還取得康熙的信任。

就在眾人以為儲君不是大阿哥就是八阿哥的時候,康熙直接來個釜底抽薪,大阿哥因為詛咒太子被廢爵位被囚禁,八阿哥因為私下大結朋黨而被提前踢出局。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兩個最有希望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同樣的,十四阿哥也因為八爺黨的衰敗,從而有了新的轉折。

大阿哥和八阿哥出局後,朝堂才隱約看出來了康熙的目的,謀儲是假,除險是真。

或許雍正一早就看出來了,康熙真正擔憂的,是自己的長壽與儲君之間的矛盾。

不得不說,奪嫡的最後階段,最大的贏家就是烏雅氏了。

因為不論皇四子和皇十四子誰勝出,他們的母親烏雅氏都會成為皇太后。

按照康熙當時的表現來看,十四子胤禵還是很受寵愛的,在世人眼中,胤禵這儲君是當定了,因為八阿哥的八爺黨也成為了支持胤禵的「十四爺黨」,在政治力量上,支持派別的規模上,雍正都差了很多。

康熙五十七年時,西北爆發了動亂,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帶兵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胤禵凱旋而歸,表現十分出色。再加上當時「八爺黨」已經倒台,因此,在胤禵回來之後,成為呼聲最高的儲君人選之一。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當時包括胤禵本人都覺得,自己這太子之位是十拿九穩了。

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公布出來的遺詔是:立皇四子胤禛為新君,而非皇十四子胤禎。

遺詔一出,烏雅氏和皇十四子胤禵都極為震驚憤懣,胤禵受哥哥雍正召喚回到京城後,更是毫不顧忌的發泄着自己的不滿,還和已經成為了皇帝的雍正發生了衝突。

胤禵先是在拜謁父親康熙的靈柩時,他見到雍正後,拒絕下跪行禮,之後還當著雍正的面質問,他是雍正的弟弟,難道也要下跪嗎?不下跪做得不對的話,那他甘願受罰。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這件事情造成的風波影響非常大,以至於坊間出現了諸多關於雍正篡改聖旨的傳說。

胤禵種種負氣的表現,也給他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在雍正忍無可忍之後,最終將其軟禁。

烏雅氏本來就擁護小兒子胤禵,如今胤禵沒當上皇帝,還被雍正給軟禁,這就更激發了烏雅氏對雍正不滿。

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後,她抓住一切機會給雍正難堪,母子二人的關係始終都沒有緩和。

雍正登基之初,面對那些向她慶賀的人,烏雅氏極為平淡的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清世宗實錄》

意思是說,兒子登上皇位這個結果,對於母親來說,並不是她所期待的。

發表不滿言論也就罷了,烏雅氏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讓朝中大臣和後宮上下人等,驚訝得無以言表。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先是在雍正為父親康熙準備葬禮時,烏雅氏讓人向雍正傳話,說她願意給康熙殉葬,還用絕食這種行為來進行響應。

雍正親自出面,百般哀求勸解母親,烏雅氏這才放棄殉葬的念頭,同意進食。

你以為烏雅氏鬧一鬧絕食就完了?她的驚人之舉還在後面呢!

就在雍正舉行登基大典的前一天,烏雅氏又鬧起了脾氣。

按照禮制,新帝登基後,需要將自己的生母尊為皇太后,並進行一系列的冊封儀式,屆時,包括帝王本人以及文武大臣,都需要向皇太后進行行禮。

沒想到,烏雅氏拒絕了冊封儀式和行禮流程,再次把難題拋給了雍正。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這無異於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打皇帝的臉,可想而知,當時的雍正該是有多麼的惱火。

但雍正依舊強壓怒火,對母親烏雅氏好言相勸,烏雅氏依舊不買賬。雍正被逼急了只得發狠,說烏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封號的話,就將她身邊的太監宮女全部處死,這才讓烏雅氏勉強同意。

同意冊封禮後,烏雅氏還不忘噁心一下兒子,說了句:「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情,我亦無可如何」。

烏雅氏所表達的意思是,她是看在先帝康熙的份上,以及看到大臣們情真意切地懇求她,她才答應的。跟兒子雍正沒有一點關係。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雍正知道母親對自己有很大意見,為了緩和母子之間的關係,他總是想方設法的多與母親走動,但烏雅氏對雍正始終是極為冷淡。

隨後,烏雅氏又因「遷宮」一事,再次讓雍正十分上火。

依照清廷規制,新皇登基後,皇太后就應該搬遷至寧壽宮居住,雍正考慮到母子二人的關係有些僵,如果直接說必定會被拒絕,因此,就使用了迂迴路線。

他趁着當年烏雅氏過大壽,就尋思着藉此機會,勸說母親搬家,但還沒等他說出口,烏雅氏就明確拒絕了他,並且這次是說什麼都不同意。

倔強的烏雅氏一直到病逝,始終都沒在寧壽宮住上一天。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自雍正登基後,母子倆僵持了大半年,一直到烏雅氏去世,她都沒有用上雍正給她上的皇太后尊號。

烏雅氏諸如此類的行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在不少事情上,她都「樂此不疲」地與兒子雍正對着干,只要是能讓雍正難堪的,就是烏雅氏要做的。

烏雅氏之所以讓兒子如此難堪,主要還是心疼自己的小兒子。

對烏雅氏而言,大兒子已經「不倫不類」,小兒子才是她的心頭肉。

烏雅氏這麼做,正想用這種態度給小兒子保命。她對雍正使性子、發脾氣,也是時刻提醒雍正:你還有個受委屈的親弟弟。

雍正登基,他的母親哭鬧着不當太后,母子關係為何如此冷漠? - 天天要聞

同樣都是親生兒子,但偏心的烏雅氏對兩個兒子如此「厚此薄彼」,對雍正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和悲哀。一直到烏雅氏去世,雍正都背着一個「不孝子」的名頭。

雍正的悲哀,其實正是大清皇家的悲哀,也是歷代無法擺脫的親情和權力鬥爭的宿命。

在這場皇家游戲裏,雍正沒有錯,也不能說烏雅氏錯了,他們都是茫茫歲月里的兩個棋子,本在相交的宿命里應該相依為命,卻被迫跨過楚河,成為互相折磨的宿敵。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