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國之大幸,然而早在1976年的1月,葡萄牙就下發公函,不再將澳門當成殖民地,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
相隔23年的時間段都發生了什麼?澳門一事上張牙舞爪的葡萄牙,又是為何在1976年改變了主意?
兩場戰爭
作為擁有16世紀最強大海軍力量的國度,葡萄牙將其利用到了極致,1510年征服了果阿。
富饒之地總是多引注意,幾百年的時間裏,果阿一直是殖民者競爭激烈的地方,但最終的控制權,還是落到了葡萄牙的身上。
印度崛起後,也將主意打到了果阿的身上,奮力一搏,它笑到了最後,屬於葡萄牙的地區,只剩下果阿地區。
相安無事在二戰爆發後被割破,印度政府在1950年正式索要葡萄牙內屬於印度的地區,好端端的領土要「拱手讓人」,葡萄牙自是不肯。
到這一步,交涉還在尚算和平的範圍之內,但,印度不是會坐以待斃的國家。
想着葡萄牙背後有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一時半會動不了,那就從別處下刀,1954年,印度從法國手中收回5個城市,正義和武力都不佔的法國在4年之後承認了這件事情。
就在等法國承認的時間內,印度也沒有閑着,它在1955年的印度獨立日派出5000名志願人員進入果阿等地。
人員浩蕩,卻手無縛雞之力,他們沒有攜帶任何的武器,不過葡萄牙卻對這些人展開了攻擊,死傷了幾百。
這一下,印度真的忍不下去了,兩個國家斷絕了一切外交關係,人民舉起的大旗上,清楚寫着「支持收復果阿」。
民心所向,戰爭一觸即發,1961年,這一天,終於是來了。
陸軍配合著空軍在12月對果阿地區的葡軍發起猛烈進攻,戰鬥不過一天,葡萄牙人就放下了武器宣布投降。
成功的戰鬥結束了葡萄牙對果阿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明明背後有雄厚力量的支持卻還是沒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這對葡萄牙對自己「殖民」心態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但這還只是開始,東帝汶的自由對葡萄牙來說,同樣也是一場打擊。
它本是努沙登加拉群島的一部分,1952年海上大國葡萄牙強勢登陸,打着「開展檀香貿易」的理由留在了這裡。
久而久之,貿易活動就成了殖民統治,但看上這塊香餑餑的,還要算上一個荷蘭。
兩個國家你爭我搶鬥了幾百年,到1859年算是用一紙條約達成一致,雙方將東帝汶一分為二,各自圈地為營。
發展到了19世紀,日本對東帝汶為期三年的佔領在1945年宣告結束,葡萄牙重返這片土地,繼續以「海外省」的名義殖民。
行為在1960年變得合法,因為第15屆聯大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東帝汶正式成了葡萄牙管理的領土。
國際上承認的,並不是東帝汶人認可的,殖民的苦痛只有自己清楚,幾百年的時間裏,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抗,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加劇了葡萄牙的壓力,在民族解放運動的聲浪中,它放鬆了對此地的殖民統治,也在1971年給了東帝汶自治權。
但這並不代表獨立,轉機發生在1974年,葡萄牙內部發生了一場康乃馨革命。
一場打着「反對獨裁」口號的政變推翻了在葡萄牙盤踞40多年的政權,新政府在東帝汶開展了一次公民投票,讓其自行決定民族的未來走向。
東帝汶迎來了獨立,而葡萄牙也在此中看到,自己對美國來說不過是一枚棋子。
想通的政權
投票的結果毫無意義,因為葡萄牙走了,印尼又來了。
1975年的12月7日,印尼以平息叛亂為由入侵東帝汶,不顧聯合國反對將東帝汶拉入了自己的版圖。
看着是印尼和東帝汶的事情,背後卻儘是美國的手筆,本來扶持葡萄牙的他,在政權一變後幾乎失去了對東南亞的主導權。
華盛頓的高層們自然不想錯過印尼這個好機會,它希望聯合世界上所有的中立國家加入「反共事業」,自然是不會反對印尼吞併東帝汶,兩國領導層的聯繫中,也暗中表示將會對這次的行為予以支持。
不過,這些已經是後話了,發生在葡萄牙身上的兩場殖民地收縮,外加政權的改變,讓他們開始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澳門這個「燙手山芋」自然是要解決的。
昔日的海上強國「佔據」澳門,自然走的也是水路,一艘遠航日本的商業艦隊司令監管了澳門事務,1887年簽訂的《中葡條約》,讓葡萄牙人真正開始對澳門行使管理之權,開始了殖民地統治制度。
時間盤桓良久,毛主席對這件事情看的也開,他在1946年的12月就表示「現在不提立即歸還的要求,將來就可按協商的辦法解決」。
奈何,新中國想的通,殖民思想深扎的葡萄牙卻想不明白,將「維持現狀」當做軟弱可欺,關閘事件就在1952年的7月爆發了。
蓄意挑釁的澳門葡兵突襲中國邊防軍,更可憎的,是他們將炮筒瞄準中國居民,這一下,中國軍民忍不住了。
猛烈回擊了兩天,雙方各有死傷,中國的外交力量也開始出力了。
「葡方闖入中國地界,且率先開火,這件事情,你們要負全部責任」。
除此之外,中方還在8月2日宣布關閘通道,這一下,算是掐住了澳門的「命門」。
澳門所需的蔬菜瓜果,大都是從中山縣進來的,源頭失去,澳門內部的糧食價格直接來了一個水漲船高,市民們填飽肚子都困難。
更大的折磨,是精神上,居住在澳門的人擔心解放軍抓住這一機會南下收回澳門,整個城市都緊張兮兮的。
強大的壓力之下,葡當局扛不住了,8月23日公布了自己的「道歉書」,還賠償了中方44393.3元的賠償。
風波好不容易平息,可葡萄牙很快好了傷疤忘了疼,1955年竟然公開稱呼澳門為「省」,叫囂着要舉辦「開埠400周年紀念活動」。
不禮貌的行為自然再迎回擊,針對葡萄牙人的這一瘋狂行動,中國人民給予了更大的憤慨。
「澳門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過澳門」。
言簡意賅的表述,傳達出來的是正義之聲,更是有力之聲:中國已經不是6年前的中國,更不是400年前的中國,任何挑釁,必定自食惡果。
顯然,壓迫有力的只會是更有力,準備頗豐的葡當局只能以「經費不足」的理由,取消了這一紀念活動。
得償所願的中國居民為此還在10月1日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合法與不合理的區別,高下立見。
到這一步,依舊沒完。
終於回家的澳門
1966年,澳門又出事了。
起因在中國居民自己籌集經費建造了一所小學,人員越來越多,學校就有些不夠用,他們多次遞交擴建校舍的申請,卻從來沒有收到過回復,就像石沉大海了一樣。
沒辦法,大傢伙就搭建了一個竹棚,未料,沉寂已久的葡當局立馬就跳了出來,兩方交涉,最後的結果,葡方警力毆打了普通群眾,為防記者透露消息,還將記者扣留了兩個小時!
如此荒誕,事態逐漸升級,而葡萄牙就好似「瘋了」,12月13日再度毆打了前往澳督府陳情的澳門師生代表。
權益、安全屢屢被挑釁,萬千華人再難容忍,群眾騷動,葡當局不想着解決問題,反而又打傷多位市民,死亡者也有!
結果是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這次的成功,也讓葡國的外交部長意識到「葡萄牙從來沒有成為過澳門的主人,能得以生存,憑藉的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中國人民的善良」。
一連串的外交失敗,壓縮了葡萄牙的殖民市場,政變發生之後,兩個國家在1976年的秋天迎來了專門的磋商。
事態迎來了良性的發展,中葡在澳門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澳門是中國的,葡萄牙的管理只是臨時的,針對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雙方會在合適時機來臨的情況下通過友好協商去解決澳門問題。
兩個國家在1979年建立了外交關係,在這之中,不可忽視的功臣,是一號名叫恩尼斯的人物。
以他為首的軍人在1975年的11月發動了政變,成功之後,恩尼斯成了葡萄牙的新總統,上台之後的第一件要緊事,就是起草新憲法,以穩葡國的內外局勢。
恩尼斯對澳門業務也是熟悉的,他曾在1962年的時候以上尉的身份前往澳門,兩年之後才被調走。
因為熟悉中國事務,也清楚知道葡萄牙對澳門的不合理,所以恩尼斯在與中國建交這一事情上不遺餘力,談判以勝利結束,其中絕對有他一份功勞。
「一國兩制」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時,針對澳門,中國也決定採取這種方式,讓澳人治澳。
葡萄牙接受,1985年總統訪華的時候,卻劈開了一個新視角。
「移交澳門會不會影響投資?澳門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會不會受到影響?當地群眾的生活會不會受到改變?」
這些問題,是好心,也是多餘,澳門是中國的澳門,一切的一切,都會享受平等的待遇。
雙方都從彼此口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關於澳門的談判在1986年的6月30日正式開始,回歸事情上,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最大的不同,在回歸時間上。
中方的訴求是在20世紀解決澳門問題,葡方的建議是在21世紀開始,最終,中方贏得了勝利,定下了澳門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的這一確切消息。
為保萬無一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在4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組建,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澳門升起,這個漂泊多年的「遊子」總算是回到了母親的港灣。
跨別的時間用來解決了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而盤桓多年的葡萄牙能夠在1976年釋放友好信號,兩次殖民地所屬權爭奪的失敗,絕對發揮了影響力。
因為它宣告了殖民時代的過去,宣告了海上強國也成為了過去,莽占不再成為合法,新世紀的世界,需要和平的聲音,更需要各個國家彼此尊重主權完整。
回歸定下了統一的基調,也成為了新中國貼給世界的一張事關「民族獨立與主權完整」的耀眼名片!
參考鏈接:澳門百年:1949-1975年的澳門 中國新聞網
果阿的非殖民化進程與美國的反應 史學月刊
以總督為核心的澳門政制沿革 刊授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