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2024年02月26日11:31:57 歷史 4707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梁家旗 荀超 陝西西安報道

秦一統六國,為後世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漢承秦制,奠定了華夏的政治文化基礎。漢人、漢文化、漢服……秦漢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言而喻。正值新春佳節之際,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開館不久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以下簡稱陝歷博秦漢館),一覽秦漢王朝的雄風。

記者了解到,陝歷博秦漢館位於地處秦漢新城秦創原·渭河科創帶核心區域,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和西漢帝陵遺址帶。七座建築按北斗七星排列,通過架空連廊連接。陝歷博秦漢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的緣起、發展、貢獻為宗旨的博物館。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文物訴說歷史

當文物「變成」演員

講述秦漢雄風的過去

當一個博物館新館開館,觀眾總想了解到有哪些重磅文物登場。封面新聞記者在陝歷博秦漢館看到,陝歷博本館中備受關注的杜虎符、彩繪雁魚銅燈等文物,都已經在新館亮相。除此之外,金怪獸、銀卧鹿、秦兵馬俑、古船、「上林」銅燈等重點文物也已經就位,定能讓觀眾大飽眼福。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杜虎符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彩繪雁魚銅燈

封面新聞記者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列展覽部副主任任雪莉處了解到,為了立體展現秦漢文明的博大精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陝歷博策划了「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等系列展覽,以迎接陝西歷史博物館分館——秦漢館的開放。展廳共分上下兩層共353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計732件(組),分為序廳、第一至六單元、尾廳共8個部分。陳列內容以新秩序的創建為核心,從制度創立、經濟發展、思想奠基、文化創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鑒六個方面,講述秦漢時期是如何從政治一統逐漸達成國家、思想、文化認同,最終壯大成為一個開放、自信、強大的多民族國家的故事。任雪莉還透露,除了以上目前展廳中正在展出的文物外,陝歷博秦漢館還計劃從文物庫房中選取更多的精彩文物,逐步與觀眾見面。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展廳現場

一走進基本陳列「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記者就注意到,這個展廳中的陳列與傳統的陳列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往,觀眾一走進傳統博物館,都是直奔最著名的文物。這是因為傳統展陳中,大都按照器物的材料進行展覽,例如陶器、青銅器、金器等進行分類,又或者是按照器物的類型進行分類,要找到「明星」文物並不難。但是在陝歷博秦漢館中,每一個單元的展覽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文物。例如杜虎符、秦兵馬俑一組、漢兵馬俑一組、玉禮器一組等體現秦漢文明的制度;銅詔版、陶倉、鐵制農具一組、貨幣與錢範體等體現農耕經濟的迅猛發展;鎏金銅弩機、灞橋紙、算籌、彩繪雁魚銅燈等體現科技成果的助力;鎏金銅蠶、絲綢、古船、綠釉孔雀燈等體現中國對世界的探知等。任雪莉也介紹到,按照以往參觀博物館的思路,很難領略到陝歷博秦漢館的精髓。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展廳陳列

「其實秦漢時期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奠定了包括對國家、身份的認同這樣基礎層面的內容。因此我們要想讓遊客們了解到這段輝煌璀璨的歷史,文物就要變成大的歷史背景下的演員。」任雪莉說。

這樣遊覽的方式,對於博物館講解設備、人員都有着極高的要求。任雪莉說,目前確實也在補充電子導覽和語音講解的設備。而在展館現場,記者也觀察到了ar眼鏡正準備投入使用。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金怪獸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銀卧鹿

在對比中增強文化自信

9大多媒體裝置「活化」歷史

在遊覽「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基礎展陳時,細心的觀眾還會發現,展覽其實有兩條線索。一條主線是秦漢歷史,另一條輔線則是藍色展板背景的內容——在中國的秦漢時期,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是什麼樣的。

「陝歷博秦漢館,其實是站在陝西看中國,站在中國看世界的設計理念。」任雪莉說,「我們平時講文化自信,我覺得自信是要有對比的。了解別人,才會萌生一種自信心。」

文物是大歷史背景下的「演員」!探尋陝歷博秦漢館|尋龍2024 - 天天要聞

多媒體裝置

展覽的另一大亮點則是9大多媒體裝置。這些裝置作為敘事的另一條線索,與具象化的文物相配合,將秦漢文明龐大的主題闡釋得生動、形象且具體。「秦漢歷史中其實有些內容是難以理解的,或者是相對枯燥的部分,我們通過數字裝置,用『炫酷』的方式表現出來,更容易理解。」例如關於秦國變法的內容,博物館就利用「徙木立信」的方式,表現變法內容貫徹到山河角落。

在陝歷博秦漢館中,同樣有着許多互動裝置,包括二十八星宿星空互動感應牆、人人拓漢字等。如果你在寒假走進陝歷博秦漢館,也千萬別錯過這些有趣的地方。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系列活動將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展開,屆時,陝歷博秦漢館將正式開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 天天要聞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金質「滇王之印」。 漢代木構遺迹。 本組圖片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地方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公元前109年,漢朝在此設置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史記·西南夷列傳》)。 從設置益州郡開始,雲南開啟了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新篇章。 日前獲評...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 天天要聞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