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甲之所以名聲大噪,並不在於他2015年獲得過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榮譽,而是因為他於2016年辭去了巴東縣委書記的職務,而且辭得很徹底,成為一介布衣。
一個在仕途上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的中年男子,卻放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高官厚祿,人們對他的辭職眾說紛紜。
官場上沒有了陳行甲,但是江湖上卻永遠流傳着他的傳說!
陳行甲在巴中縣工作五年,親手將87名官員和姦商送上了審判席,其中受到牽扯的竟然有五名縣領導和兩名州領導。
對待給領導送禮的問題,這位時任縣委書記在巴中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主持講話時講得情真意切。
這次會議,應該是在過年之前召開的,因為陳行甲在會議中指出「要過好年關」。
陳行長講了一個自己剛到巴中來時一個鄉鎮黨委書記給他送禮的小故事。
那是他剛到巴中來時的第一個春節,這位書記正月初二給他打電話說已經到了宜昌,想要來給他拜年。
陳行甲說面就不見了,電話拜年就好。
這位書記隨後給他發了一個短訊,說給陳興甲帶了兩隻臘蹄子,就表示個心意,而且已經大老遠來了,希望能見一面。
陳行甲回復「心意收到,東西就不要了」
陳行甲表示,我也很喜歡吃臘蹄子,就是收下你這幾個臘蹄子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正如他所料,這件事情過後,這位書記和他見面時很是尷尬,幾乎沒有和他交過心,也沒有向他彙報過工作。
陳興甲說,這位同志應該就在會場上,我非常欣賞他的為人和工作能力。
相信在開會的現場,這位鄉書記聽到縣委書記不點名的表揚了自己,心中應該是五味雜陳。
陳行者對送禮人的心態是這樣描述的:有的人可能把春節視為融洽上下級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結兄弟拉圈子,以期得到提拔重用的機會。
有的人本不願意送禮,但是擔心不拜年送禮會被視為另類,更擔心送了未必能看出效果,但是不送立馬就會有後果。
還有的人覺得過去年年給人家送,今年如果突然不去了,總覺得欠了人家什麼。
同時又擔心自己不送別人送,不是吃虧了嗎?
陳行甲當年真是把送禮者的心態描述的淋漓盡致!
陳行甲表示,這些所謂的潛規則在他身上並沒有發揮作用。
他鄭重的說「過去在宜昌得到提拔重用,從來沒有給宜昌的歷任書記、市長和組織部長送過一分錢。」
聯想到現在被查處的官員坐在台上講話時,又有多少人敢這樣說呢,又有多少人說完以後會覺得臉紅呢?
陳行甲又稱,省委把他交流到巴中任書記以來,他也從來沒有給書記、州長、組織部長送過一分錢。
他表示,他以後也不會送,沒有送錢的動機,他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能當個縣委書記,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官當到多大是大呀,以我的這點底子能當這麼大的官,太夠了!
陳行甲表現出對送禮之風的深惡痛絕「我不收,縣長不收,那麼你給別的領導送禮幹什麼,有什麼用?」
陳行甲也並非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同事朋友之間的正常人情來往他也經常有。
來巴東的三年多,他趕過20多次人情往來,同事的紅白喜事他也去過,一般都是隨200至500元禮份子。
他送過最大的禮份子是1000元,是一個叫葉東的同事突然去世,他非常悲痛,給葉東的家屬拿了一千元。
陳行甲最喜歡的禮物是同事的岳母給他做的豆腐乳,每年春節都會收到。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正常的人情來往是美好的連接劑,陳行甲最喜歡的是這種沒有負擔的人情往來。
陳行甲在巴東工作的五年期間鐵腕反腐,他親手將87名貪官和姦商送上了審判台,其中竟然有5名縣領導和2名州領導也受到了牽連。
他的為官之道也受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他一次因要解決縣裡的重大問題而求見當時的州領導,竟然約了十次才得以見面。
而且那次他還被罵了,那位當時的領導說「你這個級別的幹部我見你是給你很大面子了」,最後他竟然讓陳行甲滾出去。
不出意料,這位當時的州領導最後因貪腐被查了。
清華碩士出身的陳行甲也許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註定會不適應官場的明爭暗鬥和爾虞我詐,他的激流勇退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