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也是朱姓開國皇帝,國祚16年,還備受詬病,死於荒淫,終於政治。這位開國皇帝的一生,充滿了輝煌與爭議。在他的統治下,國祚16年的時間裏,他究竟留下了怎樣的政績和爭議?
這位朱姓開國皇帝備受詬病的原因是什麼?是其統治下的政策惹怨於民,還是他個人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非議?而他生前的荒淫生活又如何影響了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
一、小偷投靠起義軍:生於亂世,橡子總會結成大樹
公元866年,一個骨瘦如柴、面黃肌瘦,說話還有點結巴的小偷闖入汴州豪門,企圖偷盜家當度日。這就是朱溫的原型,一個天生具有軍事天賦的卑微混混。為了討些賭資娛樂自己,他甚至抱着自家大鍋溜進鄰家,還被鄰居得手痛打一頓。但他的母親神奇般指着他說,我兒子必將來成大器。
母親的預言在兩個月後成真了。當時正值黃巢起義軍風起雲湧,攪得中原塵土四起,朱溫看準時勢,飛快加入了黃巢麾下。剛開始只是一介小卒,但他刀槍不入般的身手和膽略,很快讓眾人刮目相看——哪怕只帶着500人,他也能輕易嚇退官兵數倍的追兵。
在追剿黃巢的唐軍面前,朱溫率小部隊與之正面對峙,大搖旌旗製造聲勢。唐軍中了他的。這一招後來成為他用兵之道的金科玉律。更讓他得志的,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的表率作用。儼然已經是義軍一等一的猛將。
朱溫的崛起離不開一個人——黃巢,這個素昧平生的鹽販子,帶領農民打遍南北。正是跟隨他東征西討,讓朱溫從一介草莽小子,成長為橫掃沙場的猛將。如螃蟹般層層蛻變。但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們的宿命再次交匯——
二、投降唐朝:其實他早有稱王稱帝的思想
公元895年,朱溫奉命鎮守同州,遭遇唐軍名將王重榮猛擊。他求援無門,只得主動投降。瞬間又從義軍猛將,轉身成了討伐義軍的唐朝大將。唐朝像極了一隻垂垂老矣的病獅,這給了朱溫可乘之機。
其實,早在投降之前,朱溫隱隱就抱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面對強大的唐軍追擊,他主動請纓斷後的守衛任務。面對唐軍數十倍的遙遙呼嘯的追兵,他面不改色,指揮500勇士背水一戰,成功擊退追兵。
這已說明,朱溫不僅是個天生的戰神,更是個心思縝密、野心勃勃的政客。正因為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朱溫此舉遠非是孤注一擲、賭命一搏,而很可能是精心謀劃的政治投機,旨在借唐朝的勢力壯大自己,從而一舉奪得天下豪橫。
投降之後,朱溫如願以償,成為討伐黃巢的正規軍,封汴州刺史,掌管河南之地。此後十餘年,他將這裡變成自己的武功之地,一個桀驁不馴的獨立王國。如今汴梁故地,仍留有當年朱溫築城的遺迹,令人嘆息這昔日風雲人物的雄心偉略。
而唐朝,如同垂死病人,早已名存實亡。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朱溫與李克用並稱中原兩大雄主。為統一天下,必有一戰。故他設局火燒李府,被後者生還脫險。兩雄不共存,但老天爺似乎偏向了李一方
三、挾天子以令諸侯:殺盡宦官、篡奪皇位
望穿秋水。公元900年,唐昭宗被宦官劉季述挾持,朱溫乘時出兵「討伐」劉季述。兩年後,他擒獲昭宗,掌控朝政。進一步清洗異己,大開殺戒,將千餘宦官及親信殺得片甲不留。可見他早已蓄意謀奪皇權,劉季述只是個幌子。
公元907年4月,在殺盡皇族之後,朱溫終於稱帝,年已花甲。建國大梁。夢想成真的那一刻,他是否滿足?是否猛然回首,發現王朝建立的道路滿目瘡痍,布滿自己殺戮和背叛的血跡?
史書記載,朱溫性格殘忍,善殺戮,將手下沒用的部屬活活凌遲。但同時,他也深諳人心險惡,上位之後加強節制,嚴懲貪污。可見,他身上光與影交織,殘暴與果斷並存,使他像極了亂世中的豺狼。
四、一朝天子,終日爬灰:荒淫終結大梁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6年,他就再也看不到江山日上。皇帝這個頭銜,對於朱溫來說,最終只是歷史長河中一個荒唐的插曲。大梁,這個16年就滅亡的短命王朝,它的覆滅之因,關鍵就在這個缺乏節制的老男人身上。
一向殘忍果斷的他,晚年卻被妻子去世的悲傷擊垮。彷彿要用紙醉金迷蓋過心中的創痛,他日日沉溺後宮,與數十美女纏綿。儼然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年癲狂。
為了贏得皇帝寵幸,他的兒子們竟爭相獻上自己的妻妾。最終勝出的,是兒子朱友文的王妃和朱友珪的張妃。皇位繼承人的位置已然不保。朱溫的荒淫徹底激怒了親生兒子朱友珪。最終他死於兒子之手,長劍沒入心臟。這就是荒淫的下場。
然而,就在朱溫被殺的那一年,大梁王朝的覆滅也已箭在弦上。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很快將之一舉滅亡。老天給予朱溫的帝王榮耀,不過是一場16年的縹緲夢境。
五、小偷之王的傳奇與悲劇
當我們再回溯朱溫傳奇而又悲劇色彩濃重的一生,會不會想到,在這具軀殼之中其實隱藏着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一個是果敢、殘忍、野心無度的惡魔;一個是聰慧過人、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一個沉湎於荒唐與放縱,一個卻又從草莽出身闖將無數。
時至今日,我們不妨省思,一個小偷之王,為何最終能建立王朝?又為何明知荒唐會招致覆滅,還要放縱自我?興許,這正是亂世造英雄,英雄成亂世的真理。人性的複雜與極端激蕩,造就了那些波瀾壯闊的傳奇,也註定了它們的短暫和悲劇。
結語
短暫的朱氏王朝就此退出了歷史舞台。朱溫,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好父親,然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卻確實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戰將。這種兩面性使得他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朱溫的統治並非長壽,但在短暫的時間裏,他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與其說他是一位出色的皇帝,倒不如說他更適合身居戰場,揮師決勝的角色。這與他作為父親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他的歷史形象顯得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