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2024年01月31日09:55:05 歷史 1291

前言

人們對於岳飛這位民族英雄的認知,是否真的全面和準確?他僅僅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將領嗎?他的政治抱負和遭遇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本文擬通過深入剖析岳飛被害一案的歷史脈絡和重要細節,讓讀者從更立體和豐富的角度認識這位南宋無冕之王。

岳飛是否真的只是一個以武力治國的武夫?他背後的政治理想為何至今鮮為人知?秦檜等人除去他的動機中,是否也暗藏着某些不為後人所理解的考量?作為岳飛麾下心腹的中興三將,又是如何在這場風波中立場各異的?而那些為岳飛鳴不平的主戰派官員,他們的抗議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一、秦檜,權力鬥爭背後隱藏的野心

1141年,秦檜取代張浚,成為南宋朝廷實際上的第一執政——他終於坐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宰相之位。秦檜本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人,他憑藉著過人的政治手腕,歷經種種艱辛才終於當上宰相。然而,他的野心還遠不止於此——秦檜渴望得到皇帝的絕對信任,讓宋廷濟成為他手中的傀儡。而岳飛的存在,正是秦檜權力之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1142年,在金國的威脅再起和岳飛接連取勝的背景下,高高在上的秦相在朝堂之上心中卻同樣驟然生出一絲忌憚——這個江湖間出身的武將,是否也在野心中暗藏着某些不為人知的政治抱負?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秦檜清楚地意識到,一個軍功赫赫的將領很容易獲得軍心民心,從而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威脅。特別是在南宋面臨金國入侵的嚴峻形勢下,岳飛的威望已讓普通百姓對他寄託厚望。作為朝臣中的異數,岳飛手握重兵,勢力範圍早已超出普通武將。

若自己不能迅速遏制住岳飛,很快就會在朝堂上失去主導地位。甚至有朝一日,會被這個來自民間的英雄將領完全取代!

為化解心頭這團疑雲,秦檜決定先下手為強。他要設法將岳飛這個心腹大患徹底擊潰,只有佔據絕對優勢,才能駕馭住心思單純的宋帝,穩固自己在朝中的權勢。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二、奪魁之戰,秦檜設局構陷之時

在接下來的黨爭中,秦檜調動起渾身解數對付岳飛這個心腹之患。1142年冬,秦檜聯合張俊等人向宋廷濟進讒,誣陷岳飛謀反。張俊本就是岳飛的政敵,二人素來水火不容。秦檜運籌帷幄之中,成功攛掇張俊站到自己這一邊,與岳飛勢成水火。

張俊見秦檜勢力日盛於朝堂之上,自己若不順勢加入,只怕日後難逃秦檜的邊緣化。於是他欣然接受了秦檜的指使,與岳飛形成針鋒相對之勢。

此時此刻,岳飛的政治立場已然岌岌可危——他那些本應團結一致的心腹,如今已經明槍暗箭地對準了他。岳飛作為異軍突起的新貴,一開始就在朝堂上沒有自己的勢力團體。中興三將等人本是他唯一的政治依靠。現在連這些心腹也一一向秦檜靠攏,岳飛不啻身陷絕境。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三、心腹叛變,中興三將立場各異

中興三將本是岳飛麾下的得力助手,然而面對如此嚴峻的政治形勢,他們的反應卻各不相同。張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靠攏秦檜一派;韓世忠對岳飛的遭遇雖然深表同情,卻也無力回天;至於劉光世,他選擇了最穩妥的沉默。

張俊的叛變使岳飛失去了重要政治盟友,這無疑雪上加霜。而韓世忠和劉光世的態度,也讓岳飛這艘單板小舟更加風雨飄搖。

張俊本性嫉恨,看不得岳飛在軍界的成功。他明知岳飛絕非謀反之人,但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不擇手段地向秦檜告密,導致岳飛一家老小無辜遇難。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韓世忠對好友岳飛遭此不幸,亦是傷心欲絕。他多次勸諫張俊,但終究也無力回天。當權者秦檜心意已決,就連韓世忠這樣在朝的重臣,言詞也無濟於事。

至於劉光世,他向來穩重冷靜。眼見張俊已經倒向秦檜一方,劉光世明白趟這趟渾水無異於螳螂敵車,於是忍痛選擇了沉默。他明哲保身的決定,也讓岳飛這最後的救命稻草化為烏有。岳飛意識到,自己已經身處十分被動的政治境地。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四、主戰派怒不可遏,岳飛之死不可避免

1142年冬,在秦檜等人的密謀下,岳飛最終被賜毒酒處死。這一消息如驚雷般在南宋朝野之間迅速傳開。主戰派官員們憤慨不已,紛紛上書譴責秦檜的罪行。然而一切為時已晚,他們的抗議已無濟於事。

主戰派官員們看着秦檜不斷收買朝臣,實行軟弱無能的投降政策,早已怒火中燒。他們作為國家中堅持抗金底線的重要力量,此時亦無力回天。

因為主戰派也並非鐵板一塊。朝中依然有很多重臣對金國心存幻想,認為只要多點交涉,就能與這位北方強敵和平相處。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何況主戰派首領也非岳飛之流威武不能,很難在朝堂之上與秦檜抗衡。這讓主戰派儘管憤慨,終究只能在言詞上痛斥秦檜的罪惡,而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當岳飛氣絕於白天王府時,那些曾經向他獻策的主戰派臣子,也只能在一旁痛心疾首、揮淚告別。與此同時,普通百姓得知噩耗後也是痛心疾首、痛哭流涕。民間對這位抗金英雄的景仰已成浪潮,岳飛的死訊無疑是對普通民眾心中英雄的重創。

然而岳飛被害一案的幕後黑手秦檜等人,卻渾然不覺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任何不妥——在他們眼中,除去岳飛只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必然手段而已。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五、身後事,岳飛之死的歷史影響

岳飛被害後,其麾下諸將被迫解散。而金國得知消息後,也輕舉妄動,不再把南宋放在眼裡。這直接導致過去十幾年岳家軍在北方取得的戰果毀於一旦。

1142年,紹興和議正式簽訂。秦檜的投降主義政策自此在南宋廷內居於主導地位長達100餘年。岳飛麾下的五大軍團,在他死後很快被迫撤銷。這些戰績卓著的部隊,曾是南宋的北方屏障。而今卻在秦檜的安排下四分五裂。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金國也在得知岳飛死訊後大喜過望。他們再也無需擔心南方會有什麼英勇善戰的部隊北伐。於是金軍也停止了南下,轉而在北方邊境頻繁挑釁示威,讓南宋朝野為之膽寒。

最終,秦檜如願以償地與金國媾和,簽下了恥辱的紹興和議。這讓南宋丟掉了北方大片國土,也讓主戰派再無力量反對朝廷。至此,秦檜的投降主義政策得到徹底確立,主導着南宋朝政100多年。

而岳飛的冤案直到20年後才得以平反昭雪。這位抗金活神仍然深深地植根於民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之一。而秦檜和張俊等人也永遠被釘在了南宋史的恥辱柱上。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六、歷史反思,當權者須警鐘長鳴

岳飛被害一案背後,是旗鼓相當的政治強人之間的慘烈較量。然而,當權者連民族英雄都可以輕易置於死地,這給人們敲響了何其慘烈的警鐘——權力的慾望可以扭曲一個人的本性,驅使他走上背離道義的邪路。

人性的貪婪與黑暗一面在此次事件中充分暴露無遺。這也警示着後人,權力必須建立在道德規範的基礎上,需要外部監督與制衡的存在。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如此,方可避免再次重演南宋朝廷中的慘劇。秦檜等人也許會為自己辯解,稱他們除去岳飛並非完全出於私慾,也有確保朝政穩定的考量,甚至可能還謊稱得到了金國暗中的支持。

但是這些言詞終究難以自圓其說。因為在岳飛死後簽訂的屈辱條約中,金國並未表現出對南宋朝廷的任何善意。這無異於證明秦檜等人的決定完全是錯誤的。

岳飛被殺害時,岳家軍十二統制、中興三將、主戰派都是什麼態度? - 天天要聞

結語

穩定的朝政應建立在正義之上。用血腥暴力的方式除去異己,只會讓百姓失去信任,破壞王朝合法性。秦檜等人的所作所為,讓南宋政權在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疤。

所以,歷史給當權者敲響了警鐘。道德是管控權力的底線,正義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必須汲取南宋慘案的教訓,不讓黑暗面再次主宰人性,讓歷史重複悲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