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2023年11月06日18:26:08 歷史 1395

清朝,有一種香甜的水果備受皇帝喜愛,但因它稀缺無比,除了皇室之外幾乎沒人能品嘗。

當年康熙帝第一次品嘗這種水果時,頓時感覺口中甘甜清爽,龍顏大悅,於是給這道貢果賜了一個新名字,名為「哈密瓜」。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從那以後,這種水果便用上了這個一時興起的名字,一直到300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哈密瓜,那你知道哈密瓜的原名叫啥嗎?

第一次進貢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在漠北地區大敗準噶爾噶爾丹。自此,喀爾喀地區開始納入清朝版圖,歸順於大清的統治之下。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在這其中,位於新疆東部的哈密因多次向噶爾丹提供援助,其首領額貝杜拉便立刻派出使臣,奔赴京都納貢歸降,並表示願意協助清軍圍剿噶爾丹。

次年年初,在得知噶爾丹之子逃竄到巴里坤的消息後,額貝杜拉命長子郭帕伯克領兵200,將其生擒並押送至京城。

康熙見額貝杜拉的態度這般誠懇,便將他封為哈密回王,頒發扎薩克印。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額貝杜拉

康熙三十七年,清廷派遣理藩院郎中布爾塞到哈密普查人口,以編旗入籍。當時,額貝杜拉打算從哈密當地選一些貢品進貢給皇帝,但一直選不出合適的東西。

後來還是布爾塞提議說,中原沒有哈密產的甜瓜,何不送些甜瓜給皇帝嘗嘗呢?於是額貝杜拉就在貢品中加入了這種特產甜瓜。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有了貢品之後,額貝杜拉還得解決另一個問題。要知道,哈密距離京城有幾千公里,運輸一趟得一個多月,可能瓜還沒進京城就已經壞掉了,這又該怎麼辦呢?

為了保證甜瓜的新鮮度,額貝杜拉乾脆把尚未成熟的甜瓜和瓜苗帶土一起移栽到木框中,同時讓幾個經驗豐富的果農隨行,在途中精心培育這些瓜。歷經50天的跋涉抵達京城時,這些甜瓜剛好成熟了,正是賞味的時候。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不過因為甜瓜的果實太大,碩大如枕,一個木框里根本裝不下幾個,加上途中還有損耗,所以運到京城的瓜其實並不多。

元旦宴會那天,康熙將這些從哈密帶來的甜瓜,分給了眾臣和皇室成員一同享用。甜瓜清香,味道甘甜,幾塊瓜下肚,惹得群臣回味無窮,紛紛稱讚此瓜乃果中精品。

康熙也是頭一回嘗到這種甜潤清爽的水果,發覺它的滋味甚妙,便詢問管理的人這種瓜叫什麼,但貢品官員也不知道它的實際名字,只知道它是哈密送來的,康熙得知後便稱此瓜為「哈密瓜」。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得到大清皇帝的專屬賜名後,從此哈密進貢的甜瓜便都叫哈密瓜了。

自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新疆回部志》

哈密瓜生長在新疆地區,熱量資源十分豐富,日照充足,有利於水果積累糖分,所以哈密瓜會比內地大多數水果更加香甜爽口。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不過實際上,哈密瓜在清朝之前還有別的名字,現在我們所稱的哈密瓜也不是它的本名。

哈密瓜的本名

我國新疆是哈密瓜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哈密瓜的培育歷史悠久,現在哈密、鄯善等地依然還留有野生種。

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古瓜州地生美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可見,早在漢代時期,中國就在種植和培育哈密瓜這種水果。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在古時候,哈密瓜又被稱作甜瓜、穹隆北宋太平廣記》有述:「漢明帝(公元58-76年)陽貴人,夢食瓜,甚美。時敦煌獻異瓜種,名穹隆」。這個「穹隆」其實是古回紇語中甜瓜一詞的音譯。

而文中所說的敦煌是當時的西域,也就是包括哈密在內的新疆地區。

此外,由於鄯善縣種出來的哈密瓜口感極佳,所以當地人又將哈密瓜稱之為鄯善瓜,以前也會把它當作貢品進貢給哈密王。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總而言之,哈密瓜的本名應該叫「甜瓜」,但因康熙皇帝又給它起了個新名字「哈密瓜」,所以人們都習慣叫它哈密瓜而非甜瓜。

哈密瓜從清朝初期開始廣為流傳,從此天下人都得知了它的美味清甜,許多古籍也都將它描述成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初次進貢的哈密瓜其實品質並不好,因為當時準備倉促,又是一邊運一邊種的,沒有什麼經驗,所以瓜的口感還達不到最佳狀態。

結果康熙皇帝品嘗過後,對哈密瓜讚嘆不已,於是額貝都拉便開始大力載種,特地培育品質上乘的哈密瓜向京城進貢,同時還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護瓜隊伍。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據說,康熙在早餐過後經常會食用哈密瓜,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

而在此之前,人們對哈密瓜這種水果的認識還很少,所以如果不是康熙皇帝為哈密瓜做了一波推廣,哈密對甜瓜的栽培可能不會這麼重視,哈密瓜也不知什麼時候才會被天下人所熟知。

康熙口誤叫錯一水果名字,後人也跟着念錯300年,至今仍然讀錯 - 天天要聞

到了現在,皇室貢品哈密瓜已經是一種尋常可見的水果了,而關於這段康熙將西域甜瓜打造成網紅哈密瓜的歷史,卻鮮有人知。

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因歷史名人而得名的水果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着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着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的士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着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