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春秋時,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戰國時,有易水河畔毅然走上不歸路的荊軻,他們的勇氣非凡,不懼死亡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說一個名叫貫高的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國相,因刺殺漢高祖劉邦未遂而自殺,典型的慷慨悲歌之士。
公元前200年12月,劉邦親征韓王信,返回時正好路過趙國。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張敖看見岳父劉邦來了,自然是謙卑有禮,小心翼翼的服侍。但是劉邦卻十分傲慢無禮,只見他叉開雙腿坐着,並且對張敖吆五喝六罵罵唧唧的。
然而,趙國的相國貫高等人,對劉邦這種傲慢的行為非常不爽,他們怒火中燒的說道:「咱們的大王,真是軟弱無能呀」!隨即貫高勸張敖說:「你對皇帝那麼恭敬,他卻對你這麼無禮,不如我們把他殺了吧」!張敖聽後驚出一身冷汗,他連忙咬破自己的手指說:「你們怎麼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呀!我父親的國家被滅後,全靠皇帝才得以復國,一絲一毫都是皇帝的力量啊,你們可不能亂來」!
沒想到貫高等人很自私,他們背着趙王張敖,暗地裡謀劃造反之事。貫高天真的認為:如果事情辦成了,趙王當皇帝;如果事情失敗了,絕不會連累趙王。謀反這種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怎麼可能不連累趙王呢?貫高沒事找事,真是皇帝不急太監,他不僅任性而且非常的幼稚,你說不連累趙王就不連累了嗎?
不久後劉邦又一次御駕親征,攻打韓王信的餘黨,經過趙國的柏人城。貫高打探到劉邦的行蹤,派刺客藏在廁所的夾牆中,準備行刺劉邦。此時的劉邦突然心動不安,總覺得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問道:「這是什麼縣」。回答說:「柏人」。劉邦說:「柏人,就是受迫於人呀!」於是不住宿而離開,就這樣無意間躲過了貫高的暗殺。
幾個月後貫高東窗事發,他的仇家舉報他謀反,因此劉邦派人把趙國君臣全部押往長安關進大牢里。在大牢里,貫高對審訊官員說:「這事情我們自己乾的,趙王真的不知情」!獄吏只好用起了大刑,鞭打貫高几萬下,甚至用刀子刺,把貫高折磨得體無完膚,半死不活。然而,貫高是個鐵漢,始終不再說別的話。期間呂后為女婿張敖說情,但都被劉邦拒絕了。
廷尉把審訊情況和貫高的話報告給劉邦,劉邦聽後感慨的說:「真是個壯士,誰平時和他交好啊,去私下裡探聽一下」。此時,有個中大夫叫泄公,自告奮勇的說:「我跟貫高是老鄉,我很了解他的為人,他是一個講義氣守信用的人,缺點就是受不了別人的侮辱」,於是劉邦就派泄公去大牢里探望貫高。
泄公慰問貫高的傷情,只見他還是跟平常一樣談笑風生。泄公問他:「趙王張敖真的參與了謀反嗎?」貫高很坦誠地說:「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呢?現在我們全家都要被殺了,我怎麼可能愛趙王超過我的親人呢?是我們自己乾的事,趙王真的不知情」。然後貫高詳細的把他們當初謀反的原因說了一遍,堅持稱趙王不知情。
泄公回去把詳情報告給了劉邦,不久後便赦免了趙王張敖,廢為宣平侯。 劉邦十分佩服貫高的為人,就派泄公去告訴他:「張敖已經放出去了」,同時也赦免了貫高。貫高很高興地問:「我家大王真的放出去了」?泄公說:「是的,皇上看重你,所以赦免了你」。但貫高卻說:「我之所以不死,被打得這麼慘,就是為了證明趙王沒謀反。現在趙王已經出去了,我的責任也以盡到,這下可以死而無憾了。我作為臣子干出謀反之事,怎麼有臉再去事奉皇上呢!即使皇上不殺我,我也不可能心中無愧」!於是自己掐斷自己的頸脈,自殺了。
貫高帶頭謀反作亂,是個弒君的賊子。雖然他捨身證明趙王無罪,但小的優點掩蓋不住大逆不道,個人的品行贖不了法律上的罪過。由於貫高的任性,從而讓趙王丟失了封國,即使他自殺了也是罪有應得。這樣的慷慨悲歌,比豫讓差的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