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佔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隊獲五四獎章: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

2023年05月04日15:12:26 歷史 3790

4月4日,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名列其中,榮獲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這也是四川省唯一榮獲此獎的青年集體。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四川大學了解到,在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之前,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已經在祭祀區的5、6、7號坑累計工作近30個月、7000多小時。出土數千件珍貴文物,其中不乏有金面具、龜背形網格狀器等重大發現。

在三星堆遺址,考古隊同三千年前輝煌而神秘的古蜀文明對話,也同現代文明對話,在國內外權威刊物發表論文超百篇,舉辦三星堆相關講座50餘場。

90後佔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隊獲五四獎章: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 - 天天要聞

團隊中90後佔75%

在三星堆一線的挖掘現場,隨處可見的都是朝氣蓬勃的青春面孔。川大考古隊中,參加挖掘工作的川大學生,多為碩、博在讀學生,從帶隊老師到學生都有着90後的身影,團隊中90後佔比75%以上。

自進駐以來,「早八晚六,七天不休」是川大考古隊的常態,時常要通過加班來「給文物爭取時間」。每周也會組織多場例會及時調整工作進度、更新發掘方式。發掘工作無疑是辛苦的,不僅需要對重複的內容保持耐心細緻,還需要忍得住酸痛、耐得住寂寞的定力。

「累!但是駐地門口那家兔頭真好吃。」年輕的隊員們也善於「苦中作樂」。哪怕是身着悶熱的防護服,他們都能找到全新視角來自我安慰,「這次在工地上穿防護服也省去了洗衣服。」同樣是考古文博學院研二學生的趙春玲笑言。與其他考古方向的同學不同,她的研究專業是文物與博物館學,在真正來到現場後,她找尋到了熱愛。

在發掘現場,年輕人的參與不僅帶來了蓬勃朝氣,還展現了對個性的追求與對生活的熱愛。他們能夠運用各種「黑科技」,亦能夠打破傳統,將歡聲笑語融入艱辛的考古日程中。

90後佔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隊獲五四獎章: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 - 天天要聞

科技助力考古發掘和研究

34歲的黎海超,是四川大學歷史文化(考古文博)學院最年輕的教授,是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的現場領隊,被戲稱為5、6、7號坑的「坑長」。對發掘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黎海超都瞭然於胸。

受聘川大後,黎海超推動成立了文物分析實驗室,讓科技助力考古,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料和視角。他說:「我們有考古學科的背景,具有文科的『根』,能夠在這個基礎上把科技當作工具來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更貼切地解決考古學人所關心的問題。」

黎海超的團隊主要負責的三座坑各具特點,其中5、6號坑遺物關係複雜、跡象特殊,現場難以獲得良好的發掘效果。團隊對兩坑進行了整體切割,轉移到室內更優的環境中,用更精細的方式進行清理。這樣原本只能從一個視角進行發掘觀察的遺迹,可以根據需要使用設備固定翻轉180°進行反向清理,最大程度提高發掘水準。在室內還可以使用工業ct等大型設備進行掃描,預知文物的埋藏情況,從而制訂更合理的發掘方案。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里,三星堆的銅器都產自本地。但考古隊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溯源測試,分析銅器的鉛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發現產地非常複雜,不同區域的原料、技術、設計風格匯聚在三星堆,展示出三千年前超乎想像的密切交流網。

不僅如此,通過對各類文物系統的科技分析,團隊嘗試復原三星堆與周邊其他區域文化之間資源、文化技術的聯繫,打破三星堆閉塞的刻板印象,展示區域間資源的往來流通,建立起以三星堆為中心的古代商貿與文化網絡,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三星堆文化。

除了文物需要研究,文物的痕迹、狀態也與歷史真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團隊特別採用了全新的理念方法——實驗考古進行研究。所謂實驗考古,就是通過複製、模擬,來驗證曾發生過的場景,在古今之間架起時空隧道。這一方法目前在國內尚未普及,但團隊會依託三星堆進行一系列全新的深入研究。例如,為了了解6號坑木箱炭化的原因和過程,團隊複製了相同尺寸的祭祀坑,還依據檢測結果,複製出相同樹種製作的木箱,通過焚燒實驗來重現三千年前的場景,探尋火焰背後的真相。

此外,7號坑出土了大量的銅鈴,這些形態各異的銅鈴如何使用,有何意義?考古團隊通過三維掃描、3d打印、翻模澆鑄,製作大小、合金比例完全相同的銅鈴,再進行測音工作,探索其功能。三座坑中出土的文物編號達數千個,龐大的數字背後,是巨大的數據整理、精細的清理修復和詳細的分析研究等工作,這對團隊來說是一個要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工作。

90後佔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隊獲五四獎章: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 - 天天要聞

考古是代代相傳的事業 認為榮譽屬於中國考古人

談到獲獎感受,黎海超說:「這份榮譽不僅屬於川大,還屬於共同奮戰在三星堆遺址的兄弟單位,屬於默默奉獻的中國考古人。」

從校內到研究所,再到公眾講壇;從央視新聞到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從微博熱搜到b站紀錄片,這個以90後為主的團隊關於三星堆的科普講座已經在線上線下開設了數十場,三星堆博物館超過400萬人關注,網友自發仿製三星堆金杖出圈,考古專業報名人數大增。每一項成績與改變,都是考古人努力的見證,黎海超說:「考古,要去發揮真正的社會價值,走向社會。」

黎海超來到三星堆前的一個月,剛剛做完手術出院,正是需要休養的他卻堅持參與發掘工作。每天他至少在坑內連續工作八小時,趴伏在移動平台上清理文物,晚上繼續整理資料。為了保護文物,團隊同時間賽跑,挑燈夜戰。

發掘與研究的辛苦與艱難不言而喻,但黎海超從未後悔過曾經的決定,甚至將今後二十年的研究規劃都轉向了三星堆。

7號坑龜背形網格狀器的出土、象牙的完整挖掘與保護、溯源工作的突破,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傳來,似乎都在昭示着三星堆研究的光明未來。黎海超說:「我們把三星堆發掘和研究當成畢生的事業,現在我來負責,我這一輩子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下一輩還要人接着去做,這是很長遠的事兒。」

在他看來,某種意義上,考古與歷史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源頭,只有真正將古代具體發生的歷史解釋清楚,才能為大家呈現往日輝煌。考古,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最初的好奇心,更是一種需要承擔的家國民族責任。

自1960年川大考古教研室成立開始,川大考古人躬耕田野一甲子,參與了三星堆、金沙、李家壩等一批巴蜀文化的重要發現。如今,川大考古人參與「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課題,以新發現三星堆祭祀區5、6、7號坑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田野考古工作。在這些文物發現成就背後,是代代川大考古人點點滴滴的奉獻和堅持,黎海超知道,現在的發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一代代考古人繼承、延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天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唐朝十大名臣 - 天天要聞

唐朝十大名臣

房玄齡:房玄齡是唐朝初期的傑出政治家,與杜如晦並稱為「房杜」。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並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期間擔任重要官職,負責綜合處理朝政,並參與了《晉書》的編纂工作。房玄齡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謀遠慮,為貞觀之治的開創做出了巨大貢獻。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 天天要聞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1994年7月22日,葉海亞·賈梅中尉率部發動武裝政變,殺進班珠爾佔領總統府建立了軍政府,岡比亞從此進入了比離譜更離譜的「賈梅時代」。拋開立場談人生,賈梅也絕對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畢竟29歲就能當上國家元首的年輕人真的不多。賈梅出生於196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 天天要聞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6月21日,海底撈發佈公告,自今年7月1日起,楊利娟將正式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和CEO的職位。在海底撈工作24年的苟軼群將接替楊利娟成為海底撈新CEO。 同....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由於影視劇影響深遠,加之洪荒網文的廣為流傳,使得很多朋友對《西遊記》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設定存在認知偏差,論及此類,愚以為當以下列十大人物為最。10:白骨精白骨精大概是最被電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壓取經團隊的強悍存在。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 天天要聞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界面新聞記者 | 庄鍵界面新聞編輯 | 張慧晚上9點,位於寧德市蕉城區漳港路2號的寧德時代(300750.SZ)科技大樓,依舊燈火通明。9點過後,才有員工開始從大門處陸續走出。數輛晚班通勤班車停在路邊,用於接送員工從辦公區返回寧德市中心的住處。印有「奮鬥者班車」的藍底白字標牌,掛在班車前的擋風玻璃上,格外醒目。這家全球...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 天天要聞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眼科公共衛生學奠基人,眼科教育家,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原主任趙家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3日10時44分逝世,享年79歲。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點擊進入澎湃新聞全球事實核查中心速覽-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使用所謂顯示「中國古代酷刑下骸骨斑斑」的圖片,實際是西周晚期一輛青銅輪牙馬車遺迹及4匹成年公馬的遺骸,並非人類骨骼。考古證據表明,這輛馬車是西周貴族的儀仗用車,而非作戰用的戰車。-  報道中引用的生物考古學研究通過分析兩例東周時期下肢被截肢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