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2023年03月25日22:27:01 歷史 1721

公孫瓚是個崇尚武力的熱血青年,他之所以能在東漢那樣的亂世有顯赫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的武力值爆表;但他之最後會失敗,也正是因為他崇尚武力、不懂政治,謀略方面更是跟袁紹這樣的士家公子是沒得比的。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他出身於貴族世家,家庭還算不錯,但問題是他的母親出身低微,所以即使他武藝超群,相貌俊美,在家裡還是不怎麼受重視。後來他結婚之後,還是多虧了他岳父給他介紹了位老師,他才有機會學習知識,他的老師名叫盧植。二十多歲的公孫瓚,和十幾歲的劉備,算是同窗。

接受過知識的深造之後,劉備回了老家,在老家拉幫結派,收收小弟當社團老大,而公孫瓚也回到了家鄉,不過他的家鄉,可不怎麼太平,他的老家在當時是邊境的交界地區,隔壁就是鮮卑人與烏桓人的地盤,所以這裡的民風,也是從小習武,十分彪悍。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公孫瓚回到了老家之後,當了個遼西屬國長史,沒事就在邊境上巡邏巡邏,遇見鮮卑的士兵二話不說就上去跟人衝鋒,即使是自己這邊只帶着幾十個士兵,在面對敵方有幾百人的時候也毫無懼色,拎刀上去就給人家打的稀里嘩啦的,真是勇猛非凡,他的這個猛勁,跟呂布還真有的一拼。

光合年間,邊章韓遂叛逆造反,朝廷此時從幽州徵集了三千精兵,打算交給公孫瓚去平定叛亂。結果公孫瓚帶着軍隊剛出發還沒走多遠,張純就勾引着西烏桓的首領丘力居一起造反,跟東漢宣戰。他們這夥人也很兇猛,一口氣攻了很多城池,公孫瓚想着打誰都是打,與其打那麼遠的還不如先把身邊的給解決了,於是公孫瓚先擊退了張純等人,收復了烏桓首領貪至王,之後的公孫瓚,一直都在忙着征服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少摻和中原內鬥。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公孫瓚的發家之路就是打不聽話的游牧民族,在這條路上,公孫瓚只要保持自己的勇猛,只要精進自己的武力就基本足夠。之後公孫瓚一口氣打的張純拋妻棄子,抱頭鼠竄;打的丘力居筋疲力盡,彈盡糧絕,這倆人沒辦法都跑了。公孫瓚實在是太凶太狠了,狠的就好像在打自己的殺父仇人一樣,這也導致烏桓這邊基本上一聽到公孫瓚的名字大家都想哭。公孫瓚因為打仗的時候,經常與身邊的十個騎射勇將一起騎白馬,因此自號「白馬從義」。

但是武力只能夠鎮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想讓敵人心服口服,只靠武力肯定不行。

後來朝廷把劉虞空降到了幽州,做幽州牧,直接就成了公孫瓚的直系領導。其實這也沒什麼問題,人家劉虞畢竟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那當時天下都姓劉,公孫瓚也是給老劉家打工的,所以公孫瓚也不能多說什麼。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但問題是,劉虞的政治思想與公孫瓚不同。公孫瓚的理念就是,只要自己夠猛,只要自己打外敵打的好,那就是升官發財榮華富貴;但劉虞的身份是政治中央的領導層,他的想法肯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劉虞認為,想要制服外敵只靠武力是不夠的,得靠政策,打一巴掌之後那必須得給個甜棗。

劉虞到任之後,派遣自己的手下到游牧民族中各種講道理,劉虞表示只要他們願意獻上張純的首級,那就可以給他們一條活路。游牧民族一聽有活路那自然是非常願意歸順的,可問題是公孫瓚不願意啊,公孫瓚尋思你這不是搶我飯碗嗎!你搶我飯碗也就算了,你這還把我以後的糧全斷了,這我以後咋混啊。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所以公孫瓚就暗中派人去暗殺劉虞放出去的使者,這時間一長,游牧民族也就知道了公孫瓚在暗中阻攔,所以乾脆人家後來都不通過公孫瓚,直接派人偷偷到劉虞面前跟劉虞談。劉虞一聽原來是這小子壞我事業,於是直接上報朝廷,撤銷了駐守的軍隊,就給公孫瓚留了一萬多人。沒過多久,劉虞是成功了,但公孫瓚鬱悶了。

劉虞是皇室,他深知要想治理好一方土地,那仁義道德這些東西都是必須的,以德才能服人,所以劉虞對待百姓寬厚和善。反觀公孫瓚像個土匪一樣,沒事還干一些燒殺搶掠的事情,結果自然是他倆互相誰也看不上誰,一個覺得對方裝模作樣,一個覺得對方粗魯智障,倆人的矛盾是越來越深。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之後,公孫瓚又與袁紹結下了梁子。原本袁紹是關東聯軍的盟主,但是後來關東聯軍散夥了,這時候袁紹就乾脆在冀州積攢勢力,打算先從冀州開始發家,而公孫瓚與袁紹倆人都在河北,倆人就這麼成了鄰居。但軍閥和軍閥成為鄰居,這肯定不是什麼和平的鄰居,後來倆人乾脆相約與界橋南邊,打算來一場男人之間的決鬥。

此時的袁紹還不是什麼河北一霸,他對於公孫瓚的大名還是比較忌憚的,雖然武力值不夠,但是袁紹書讀的多啊。之後袁紹就放了八百精兵在前,然後讓數千名弩兵埋伏在兩邊。公孫瓚到戰場一看袁紹就這麼點人,當時就輕敵了,帶着部將橫衝直撞就殺了過去,直接讓袁紹打了一腦瓜子大包。袁紹一路攆着公孫瓚打,把公孫瓚直接從界橋打到了薊縣南邊的一個小城裡,倆人開始玩起了攻防戰。而公孫瓚守城的隔壁就是劉虞。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劉虞眼看着這倆人在自己邊上天天打,天天鬧,打的百姓們受苦,打的自己這邊一堆戰爭垃圾,於是劉虞決定要出面制止一下自己的老部將公孫瓚,公孫瓚本來就對劉虞因為各種矛盾而懷恨在心,所以劉虞的話他不僅沒聽,反而還更加的變本加厲了。

最後劉虞一看好好說誰也不聽,不行就以戰止戰吧,於是劉虞率領十萬大軍,準備給公孫瓚上上課。但問題時,文化人跟流氓對戰,那吃虧的肯定是文化人啊。劉虞這邊的人數雖然多,但戰鬥經驗是。公孫瓚雖然此時已經被袁紹打了個殘血,但公孫瓚手下的人都是從戰場混出來的,在加上劉虞講仁義道德,所以在打仗的過程當中,劉虞也不允許自己的自己手下的士兵們連累到百姓。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這場戰爭的結果,自然是文化人失敗了,劉虞被公孫瓚砍了腦袋,公孫瓚得到了整個幽州,之後就開始在幽州內作威作福,奢靡生活,禍害百姓,做事全憑心情。和一直施行仁政的劉虞比起來,公孫瓚簡直就是個魔王一般的存在。

劉虞死後,劉虞的舊部們痛心疾首,決定為自己的領導報仇。劉虞的舊部鮮於輔、周奇、鮮於銀等人率領劉虞之前的兵馬,聯合燕國閻柔,召集了數萬名的鮮卑、烏丸的士兵,大家一起討伐公孫瓚,斬殺了公孫瓚布置的漁陽太守鄒丹。而後大家又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的部將麴義,雙方共召集了十萬大軍,一起攻打公孫瓚。在加上公孫瓚之前對待下屬與百姓都比較殘暴,所以當劉和帶着大軍第一次擊敗公孫瓚之後,幽州內的很多地方都殺了公孫瓚所布置長官,都紛紛積極響應劉和,與劉和合作,這也導致公孫瓚屢戰屢敗,一直退敗到易縣。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公孫瓚到了易縣之後,似乎是已經沒有了想要繼續征戰的念頭,之後公孫瓚在易縣內築戰壕,又在戰壕內造土丘,土丘上又建築營壘。在這些戰壕之中,最中間的土丘是最高的,這是公孫瓚留給自己居住的。

為了安全起見,公孫瓚還給自己按了兩個碩大的大鐵門,將左右副將也都安排一邊去了,不僅是自己的左右副將,就連七歲以上的男孩都不能進公孫瓚他家大門。公孫瓚只留了自己的妻妾在裏面,還囤積了一大堆糧食,之後就閉門鎖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當大家閨秀了。是有命令的時候,公孫瓚就讓家裡的婦人們一個一個的傳,一直傳到門外面去。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至此之後,公孫瓚疏遠了賓客,疏遠了部將,疏遠了謀臣,疏遠了外面的一切,也不打仗,也不謀事,就自己老老實實的在家老婆小妾熱炕頭了。

再後來,袁紹的好日子來臨了,他要開始自己統一河北的大業了,當袁紹打到公孫瓚身邊的時候,袁紹給公孫瓚寫了封信,大致意思就是想要跟公孫瓚講和,大家和平一點,別老打打殺殺的。但公孫瓚沒搭理他,反而對此加強了防備。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袁紹一看公孫瓚沒搭理自己,也知道這一仗是在所難免了,於是乾脆帶着袁氏大軍,打到了公孫瓚的戰壕前,還包圍了公孫瓚的部將。眼看着自己手下的部將都被敵人圍住了,但是公孫瓚對此卻絲毫沒有想要去營救的意思。公孫瓚對此表示:「如果我現在去救他,那以後其他人被包圍都會只等着我去救,誰也不死戰了。但現在我要是不出手,他們以後被圍困的話就會自己想辦法拚死一戰的!」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呢,這樣不負責任沒智商的話,竟然是從一個軍閥頭目嘴裏說出來的。

等到袁紹攻進來的時候,大家都看着公孫瓚誰也不救,在家一待就是不出兵,眾部將無奈也只能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自己的主公都不管自己,自己也沒有必要在為誰賣命了。就這樣,公孫瓚自己就給自己手下的這人給玩散了。

公孫瓚一看自己這邊人走了大半,於是派自己的兒子公孫續去黑山,意圖向黑山的黃巾軍求援,但此時公孫瓚還計劃自己同時率兵殺出袁紹的包圍,佔領西南山,而後聯手黑山軍一起,切斷袁紹的後路。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公孫瓚的長吏關靖就勸公孫瓚還是別白日做夢了:「目前您的部下們都已經各自產生了叛離的心思,誰也不會在為你戰鬥了,他們現在之所以還能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馬上投降,那都是顧及自己的老家老鄉們。如果大家還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那將軍您自然能堅守長久,一定能夠等到援軍的到來,一起擊退袁紹。但如果現在您要是拋棄大家的話,您前腳剛走,後腳易城就會淪陷,軍隊失去主心骨,將軍您就會失去根基,您連根基都沒有了您還靠什麼闖天下呢?」

公孫瓚仔細一想關靖說的也有道理,與其自己冒險殺出去,還不如等著兒子去搬救兵,內外夾擊袁紹豈不是勝算更大。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幾月之後,黑山軍張燕與公孫續率領着十萬大軍趕了回來,打算兵分三路救援公孫瓚。這個時候還沒等援軍趕到,公孫瓚就坐不住了,公孫瓚派人秘密出城去給兒子公孫續送信,讓他率領五千騎兵駐守在北隰,一旦準備好之後就以火把為號,火把一舉公孫瓚馬上就帶着士兵從成內殺出。

公孫瓚計劃的是挺好,但不巧的是,這封信沒送到公孫瓚兒子的手裡,反倒是讓袁紹給半路攔下了。袁紹得了此信之後打算將計就計,袁紹自己命人舉起了火把,把公孫瓚從城裡給騙了出來。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公孫瓚這邊一見外面有火把舉起,真的以為是自己的兒子帶着援軍來了,於是帶着手下這點僅剩的部將就殺了出去,結果袁紹就在城外等着呢,公孫瓚出城之後果然大敗,又被袁紹給打回了城內。

此時袁紹已經知道了公孫瓚已經找到了援軍的消息,袁紹不打算在拖下去,於是想辦法開始挖地道,強攻不行咱就挖地道挖進去。公孫瓚站在自家陽台眼看着袁紹帶人越挖越近,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此戰幾乎是必敗無疑了,於是公孫瓚放了一把大火,直接給自己給自己燒死了。

劉邦的老同學公孫瓚,本是一代梟雄,為何最後卻會敗給袁紹? - 天天要聞

回首公孫瓚的一生,我們發現,雖然公孫瓚前期確實很猛,也積攢了很多的士兵。但是後期只知道使用武力的公孫瓚明顯是智力不足,無論是在對待部將,還是對待百姓,亦或者是挖戰壕這個事,都無異於是在自掘墳墓。

古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可偏偏公孫瓚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別說是擁有十萬精銳,他就是有神仙保佑,怕也是保不住他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