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2023年02月04日18:08:02 歷史 1450

1997年2月,原本應該度過春節的北京301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卻始終沒有放鬆下來。

2月19日晚,不好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鄧公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

在鄧公臨終之前,就已經讓夫人卓琳給江主席寫下了遺囑,對江主席囑咐了四個要求。

多年之後再看鄧公的要求,人們才更加知道鄧公的偉大。

鄧公對江主席進行了什麼樣的指示呢?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帶領人們富起來

1977年,鄧小平恢復黨政軍領導職務,再次擔起了引領新中國前進方向的擔子。

次年的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做出了重要講話,首先對思想進行了正本清源,要求大家在勇於解放思想的同時,做到求實、務真。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這次講話的主要內容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重中之重是解放思想;

其次,民主是解放思想的主要條件;

再次是處理遺留問題;

另外,就是研究和處理遇到的新問題。

在會後不久,全國各大報紙上都進行了相關的宣傳。

很快地,全國上下開始對解放思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和準備。

用鄧小平的話說:

社會主義改革就是開啟了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而且「是一件必須做的很重要的事」。

把農村和城市中過剩的生產力釋放出來,成為了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改革的基礎任務。

這是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同時也是進一步、更好地發展生產力。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對於我國的社會制度制度改革有着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我國在改革當中必須經過兩個飛躍,這兩個飛躍的主體都是在基於解放農村的生產力為前提。

在鄧小平的建議下,農村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在適應科學農耕的前提下讓更多的勞動力釋放出來,充實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部隊中去。

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了「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

這成為了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中心思想。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他指出,改革開放就是通過一部分人先致富,再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進步,從而實現整體進步、整體富裕的目的;

同時,改革開放也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

在十年之後的南巡中,鄧小平對人們提起「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讓同時,同樣提示:

一定要防止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的兩極分化。

解決這一現象的主要辦法,就是要讓先富起來的人多交稅,通過地區的政策帶動其他人一同富裕起來。

我想到處去看看

1992年,辭去一切官職的鄧小平,以一名普通黨員、普通百姓的身份,從武昌開始進行了視察,同時掀起了全國改革開放的大潮。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1月18日,專列在武昌臨時停靠,鄧小平用短暫的休息時間,在一家副食品商業廳中,坐在一把舊摺椅上聽了湖北省領導錢運錄和關廣富的工作報告。

因為湖北省領導原本想讓鄧小平在賓館中好好休息,並沒有帶錄音機和筆記本,所以只能臨時在手中香煙盒的內襯上面記錄,寫滿之後又從副食品商亭中要來了一個空的大煙盒,繼續記錄鄧小平所說的話。

鄧小平所說的「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一定不要慢」、「低速度就等於在停步,甚至可以是等於在後退」等,至今仍然發揮作用的訓導,正是在這兩個煙盒上被記錄下來的。

1月19日,鄧小平一行人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

就在人們都在給鄧小平安排休息的時候,這位已經88歲高齡的老人,卻沒有因為一路舟車而感到睏倦,反而對人們說:

「到了深圳,我是坐不住的啊,想要到處去轉轉、去看看。」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第二天上午,鄧小平一行人到深圳國貿大廈進行了參觀,同時聽取了深圳領導人對改革開放進度和經濟建設的相關情況。

鄧小平針對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出了堅持「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的指示。

同時鄧小平還特別囑咐他們,要向「亞洲四小龍」學習,爭取在20年之內趕上他們,成為新的財富聚集地。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對身邊的人說,一定要多干實事、少說空話。深圳的大樓都是靠實打實一點點干出來的,沒有一棟樓是靠講大話講出來的,也沒有一棟樓是靠寫漂亮文章寫出來的。

在與深圳市委、人大、政協委員等人交談時,鄧小平告訴他們:

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點,不要害怕失敗,要敢於嘗試。

只要看準了,就可以大膽地去闖一闖,深圳成功的重要經驗就是「闖」。

當時,有人提出了問題: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是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面對這樣的問題,鄧小平微笑着回答:

「特區始終都是姓『社』,是不會姓『資』的。

證券股票,這些東西不僅是資本主義社會獨有的東西,我們社會主義也可以試試看。

如果對了就繼續做下去,如果錯了就及時糾正。至於要不要留尾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看嘛。」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在結束南巡的考察之後,鄧小平回到了上海,在上海度過那一年的新年。

在遊覽黃浦江的時候,鄧小平曾對身邊陪同遊覽的負責人表達了對於使用年輕幹部的意見。

他認為,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在培養年輕幹部的方面要尤為精心。

「年輕一點的同志們,難免會有一點缺點,但是老同志們就沒有嗎?老同志也都是從年輕時候走過來的,也都會犯錯誤的。

年輕人的基層做好了,我們才會後繼有人嘛。」

鄧小平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是用數十年從政生涯的結束,作為以身作則的榜樣的。

早在1980年時,鄧小平就已經開始為退休開始做準備了。

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中央和各機構退下來的老同志們,將經過人大選舉成為顧問,用他們的經驗對年輕一代給予指導,這樣將便於實現領導幹部年輕化的轉變。

這一想法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由鄧小平率先提出:

「給年輕人鋪路、給年輕人讓路」的想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很快便受到老一輩領導人們的支持。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1981年,華國鋒辭去了中央主席的職務,當時在黨內很大一部分人都主張由鄧小平接任中央主席的職務,甚至外國領導人也通過媒體等渠道表達了這個意向。

但是,鄧小平卻力排眾議,推薦年輕的同志走向領導崗位,並且在與各省地方領導的座談會上提到了在地方設立顧問委員會的想法。

座談會上,鄧小平笑稱這是「為後世着想」。

在隨後不久的十二次人大會上,新的《黨章》裏面就明確了中央顧問委員會的作用。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四個要求

1997年春節時,全體政治局常委都接到了通知:不要出京。

因為北京301醫院的醫生們已經進行了彙報,鄧小平的確已經病危。

從1996年底,鄧小平就已經常常感覺呼吸困難,加上他患有帕金森病多年,神經系統的病症已經讓他飽受折磨。

1997年的元旦,鄧小平是在301醫院的病床上度過的。

當他在病榻上看到電視上播放的紀錄片《鄧小平》時,他眯着眼睛問醫護人員,電視裏面的人是誰。

「電視裏面的人是你啊。」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當醫護人員貼着他的耳朵告訴他時,這個老人像頑童一樣露出了羞澀的表情。

隨着病情的不斷惡化,鄧小平逐漸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暈厥的情況。

當家人和醫生們含着淚在他的耳邊詢問他還有什麼話說時,他艱難又輕聲地說:

「該說的都說過了。」

當年的春節,301醫院的領導請照顧鄧小平的醫護人員吃了飯,當問及今年的願望時,人們說出了希望鄧小平能夠平安的願望,希望能夠出現一個奇蹟。

可事情終究沒能如人所願。2月19日晚9點,鄧小平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

在四天之前,鄧小平就讓夫人卓琳給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傳遞了一封信,在信中轉達了自己對死後的四個要求:

家中不設立靈堂;

一切從簡,不做遺體告別儀式;

眼角膜捐獻給有需要的人,解剖遺體供醫學研究;

遺體進行火化,骨灰進行撒海。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在經過政治局成員協商之後,江主席予以批准,同意按照鄧公的遺囑進行。

2月20日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為這位老人降下了半旗,悲哀的情緒迅速蔓延到全國人民的心中。

遵照他的遺囑,並沒有在家中擺設靈堂,也沒有設立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只是在301醫院的遺體告別室里,用鮮花布置了靈床,卓琳和家人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含淚進行了送別。

2月24日,在江澤民等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護送下,鄧小平的遺體被送到革命公墓進行火化。

儘管鄧小平生前的遺願是希望一切從簡,但是人們對他的敬意和愛戴卻是無法抑制的。

從301醫院到八寶山公墓的路上,十多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自發地排列在道路兩旁,送別這位改變國運和人民生活的老人。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彷彿蒼天都感受到了人們的情緒,當天的雲層很低,始終保持着陰沉。

3月2日上午,鄧小平的骨灰伴隨着鮮花從1800米的高空上飄灑落下,落到了他生前喜愛暢遊的大海中。

其實,對於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鄧小平來說,他並不懼怕死亡。

對於自己的身後事,早在建國初期,他就已經在火葬倡議書上帶頭簽下了名字,同樣也是不保留骨灰的倡導者。

在他退休之前,就曾經對中央負責人談到過自己身後事:

「一定要簡化,不要給國家添麻煩。」

93歲的鄧小平,用他畢生的貢獻,來證明他的那一句:

「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

結語

1997年鄧小平逝世前,留給江主席四個要求,多年以後才知鄧公偉大 - 天天要聞

江主席在給鄧小平的悼詞中,對他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評價,對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貢獻、為創建兩次偉大革命、歷史飛躍以及改革開放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做出了總結。

多年後的今天,歷史已經證明了鄧公的偉大。

正如江主席所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中國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局面和光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聞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詩苑5月3日,六小齡童攜新作《金猴宗師》做客湖北省外文書店藝文客廳,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從藝心得,並表演孫悟空的經典橋段「金箍棒舞」,博得現場陣陣掌聲。66歲的美猴王,風采不輸當年!台下觀眾感嘆:「到底是老藝術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有常人難以想像的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