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張宗遜曾經是毛主席身邊的貼身警衛員,1955年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的軍銜。他曾經為了保護毛主席的安全與其同吃同睡,從秋收起義時便是毛主席的老戰友。
1971年,毛主席在聽取報告時卻不見張宗遜人影時,於是主動詢問身邊的人:「張宗遜上哪裡去了?」
張宗遜是何人?毛主席又為何會專門詢問他的情況?
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員
1908年,張宗遜出生在陝西省一個農村家庭里。但好在他的父母深知上學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曾經讀過私塾以及小學。
那時的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滿懷報國理想,18歲那年,他便如願考入了黃埔軍校。
在黃埔軍校進修期間,張宗遜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的軍事知識,還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張宗遜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連長,隨後張宗遜便跟着黨組織參加了秋收起義,並且擔任隊伍的參謀長。
在帶領秋收起義時,組織制定的計劃是由東向西進攻,最後奪取長沙。
而張宗遜為了配合完成任務,在組織向西進攻時便帶領着自己的隊伍沖在最前面,在隊伍向東撤退時便主動跟在最後面墊後。
在秋收起義期間,張宗遜每次完成任務都十分出色,他帶領的隊伍也接連取得勝利,這一切都和他出色的指揮能力以及敏銳的觀察與判斷力有關。
很快,張宗遜的能力便被慧眼識珠的毛澤東發現了張宗遜這個出色的人才。但由於我軍和敵軍實力懸殊較大,即使有張宗遜這種優秀的將領也難以扭轉戰局。
於是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刻,毛澤東馬上決定暫時停止攻下長沙的計劃,轉而向東南方向的湘贛邊區轉移。
1927年張宗遜來到特務連做副連長。特務連是組織中執行一些特殊任務的連隊,其中包括偵察、警衛、通信、工兵等等兵種。
雖然看起來乾的事情很多很雜,但說到底,他們的任務便是保護毛主席以及其他領導人的安全。
而深受毛澤東欣賞的張宗遜則負責特務連的一個排隊,並且專門擔任毛澤東的貼身警衛。
張宗遜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就總是去聽毛澤東在廣東開辦的演講,所以他一直都對毛澤東懷有敬佩之心。這下竟然成為了其貼身警衛員,心裏更是喜不自勝。
大革命失敗後,張宗遜便跟着毛澤東一起上了井岡山,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此期間,張宗遜時刻保護着毛澤東的安全。
當看到毛澤東的腳磨破時,便主動提出要抬着他走,甚至睡覺時也會在毛澤東旁邊打地鋪,為了保護他的安全。
而後張宗遜還多次擔任紅軍隊伍的隊長,參加了多次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役,為紅軍突破國民黨的圍堵做出了重大貢獻。
並且在長征期間,張宗遜還指揮手下的隊伍參加了婁山關以及攻打遵義城的戰役。
並且因為他又有護送毛澤東的經驗,於是組織上便給了他一個十分特殊且艱巨的任務,那便是當「休養連」的連長。
休養連中大多是在長征中負了傷的戰士,其中不乏一些例如林伯渠、鄧穎超等重要人物,所以落在張宗遜肩上的任務很重。
面對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張宗遜為了確保這些人的安全,每次都會先派人前去打探情況再出發。
並且在途中為了平復大家的情緒,他還會講一些故事激勵大家,就這樣他帶領全部傷員走完了長征路,做到了不讓一個人掉隊。
不僅如此,張宗遜還有着旁人沒有的智慧。
當紅軍部隊將要走到彝族地區時,張宗遜根據先前行進經驗便建議可以先給彝族人民提前準備一些零錢和禮物,這樣可以使紅軍在此地區行進的更加順利。
紅軍隊伍也採納了張宗遜的建議,此舉不僅保證了行進順利,還和彝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謂是一舉兩得。
1936年,張宗遜順利帶着部隊和毛澤東在陝北匯合。
毛澤東見到張宗遜後,便笑着對他說:「你倒好,革命把你帶回了家鄉!」。隨後又毛澤東便安排張宗遜在總部機關工作,並且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一職。
這個職位責任重大,毛澤東願意將局長的位置交給張宗遜,可見他對張宗遜的信任以及器重。
張宗遜成為第一局的局長後,毛澤東給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把組織的軍委機關從保安遷往延安。
張宗遜接到任務後馬上快馬加鞭趕到了延安,然後和部下們十分認真地部署了各單位的工作,並且划了警戒。
安頓好延安的事宜後張宗遜又返回保安給毛澤東彙報工作,絲毫不敢馬虎。
在張宗遜和毛澤東一起從保安前往延安的路上,毛澤東看着眼前的張宗遜十分欣慰。
此時二人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毛澤東也不禁想起了十年前也是張宗遜護送自己上井岡山的,然而經過不斷的歷練,張宗遜已經從一個衛士長成為了一個高級指揮員。
張宗遜在任此職之間,因為和毛澤東接觸的越來越多,並且因為工作原因總能看到毛澤東親自寫的電文,並且還經常能聽到他的言論以及對一些事情的評價。
在這種每天的耳濡目染下,張宗遜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跟着毛主席還學到了不少軍事本領。其實,張宗遜如今的這一切,與他的過往經歷是分不開的。
為中國共產黨奮鬥終身
張宗遜少年時期在學校中就已經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並於1924年9月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此後,張宗遜還協助黨組織建立了「平民教育服務團」,來到附近農村向村民們普及革命思想,建立農民協會。
長征期間,由於紅4師在新豐境內竟然再次遭到國民黨部隊的包圍攻擊,師長洪超也不幸犧牲,整個部隊瞬間沒了主心骨,頓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就在這危急的一刻,彭德懷將軍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廣昌戰役中奮勇殺敵的張宗遜,便馬上決定派遣他去抵禦國民黨部隊。
張宗遜雖臨危受命,但表現卻不負眾望。他帶領着士兵以及與其他將領相協作,很快就對國民黨部隊做出了反擊。
他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圈,為紅軍隊伍創造了很好的轉移條件。不僅如此,撕開包圍圈後他仍然堅守在戰場與國民黨部隊相抗衡。
就這樣,張宗遜浴血奮戰了近三天三夜,重創了國民黨的力量。
此役過後,我軍才可以衝出包圍繼續前進,張宗遜可謂是這場戰役勝利的第一大功臣。
戰後彭德懷也高度肯定了張宗遜的個人能力,但他反而十分謙虛地總結了自己的不足以及經驗,絲毫沒有拿架子。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宗遜便擔任八路軍358旅旅長。張宗遜於1937年9月帶領着隊伍來到了山西的抗日前線,並且在晉西北一帶建立了許多抗日革命根據地。
不僅如此,張宗遜還協助國軍部隊在雁門關長城一帶抵禦日軍的進攻。
張宗遜帶領着358旅深入日軍的後方,炸毀了為日軍輸送軍糧的公路,徹底斷了日軍的補給,極大地削減了日軍的攻勢。
1939年,賀龍成為了張宗遜的師長,在二人共事的這段時間裏,賀龍也對驍勇善戰的張宗遜讚賞有加,將他視為自己的得力幹將。
1940年,二人共同組織和參加的晉西北地區的夏季反「掃蕩」以及百團大戰,給晉西北地區的日寇帶來了沉重一擊。
1945年,面對國民黨胡宗南對陝甘寧地區突然發起進攻,毛澤東馬上派遣張宗遜作為司令,組織了爺台山反擊作戰指揮部,來抵禦胡宗南的進攻。
在張宗遜的指揮下,雙方經過了一個晝夜的激戰,張宗遜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轉換戰術,將正面進攻與兩翼包抄靈活地結合起來,打退了胡宗南的隊伍並且收復了失地。
毛澤東對於此次張宗遜的表現十分滿意,並在不久後的延安幹部大會上再次着重表揚了張宗遜以及他的部下,稱讚其收復了爺台山,打擊了國民黨的力量,保證了黨中央的安全。
抗日戰爭結束後,張宗遜繼續隨黨組織參加了解放戰爭。
1948年1月,為了與其他戰場相配合進攻,張宗遜率隊伍轉入外線作戰,並且相繼參與了宜川戰役、隴東戰役等等。
他將胡宗南的兵力全部牽制在西北戰場,這樣十分有利於我軍專心於在山東和東北地區的決戰。
新中國成立後,張宗遜擔任第一野戰軍區以及西北軍區的副司令員。1955年,張宗遜被授予開國上將的軍銜,並且排名十分靠前。
建國後張宗遜便開始着手軍隊的訓練工作,並且擔任訓練總監副部長。並且張宗遜還兼顧一些院校的建設工作,參加教材以及院校條令的編寫。
1971年,軍委辦事組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毛主席更是主動詢問起了自己曾經的警衛員。
當時黃永勝也在場,黃永勝當時是總參謀長兼軍委辦事組組長,也是開國上將的一員。於是毛主席便問問黃永勝:「張宗遜上哪裡去了?」
面對毛澤東的詢問,黃永勝便回答:「張宗遜此時正在濟南軍區,暫時沒能趕過來」。
後來張宗遜知道毛主席主動詢問自己的消息,更是十分感動,他沒想到,毛主席還記得自己。其實不僅毛主席記得他,廣大人民群眾也記得他。
在戰爭時期他盡心儘力,不論做什麼都是沖在一線,更是指揮了不少戰鬥。在和平年代,他也在盡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做事。
新中國成立後繼續發光發熱
自從張宗遜退居二線後,他便一直保持着戰爭年代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在生活上十分勤儉節約。
張宗遜深知以前生活的艱苦,便往往會覺得如今的生活有些「奢侈」,他將「節約」二字刻在了心上,更是時時做到。
在冬天燃煤時,他會將沒有燃盡的煤炭重新放回爐子中使用,就是怕浪費。雖然張宗遜一生節儉,但在國家有難時他便會「大方」起來,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國家度過難關。
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張宗遜親自和中央救災指揮部一起到達了地震現場,並且調動全軍各大單位以及阻止積极參加抗震救災工作。並且在各個方面為受災人員提供支持。
不僅如此,地震發生的很長時間後,張宗遜仍然十分關心災區恢復工作。他經常為災區捐錢捐物,修建小學和修路等等。
1978年2月,張宗遜光榮離休,雖然他已經離開工作崗位,但並不代表着他就不關心國家的發展了。
離休後的他並沒有停下來,而是依舊靠着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便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一些,捐獻給希望小學。
在他看來,只有有文化有知識,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而年輕一代的學生們,正式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1998年9月14日,張宗遜走完了這波瀾壯闊的一生,享年91歲。
回顧張宗遜這一生,在紅軍期間他參加了多次戰役,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並且一直盡自己全力保護毛澤東以及整個黨中央的安全。
抗日戰爭期間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殲滅的日軍數不勝數。他與毛主席也培養了十分深厚的情誼,毛主席也時刻挂念着這個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
就算暮年他仍着手新中國的建設,為地震災區的群眾送去溫暖,可以說他將自己一生的熱血都奉獻給了中國共產黨以及廣大百姓。
謹以此文,向張宗遜將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