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有了實力自然要有配得上的稱號,東漢末年的袁術也是這麼想的,覺得自己實力不錯了,四處看了一圈,他們都不行啊,袁術便起了當皇帝的心思。
一天,袁術把手下的重要人物召集起來開會:「咱們今天聊聊古今帝王,說起來咱們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出身,就他這種能力低微的人,屢戰屢敗,居然還能夠奪得天下,可見當皇帝也不是太難做到的事。如今我擁有淮南地區,兵多將廣,地廣糧多,正是順天應命的大好時機,應該稱帝,建功立業!你們覺得怎麼樣?」
袁術手下的這幫人,眼皮子淺,都想着自己做個從龍之臣,這擁戴之功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嘛,一個個都睜着眼說瞎話,順着袁術說:「主公真是太英明了!主公如今是百姓愛戴,眾望所歸,繼承大位是理所應當的,只要主公成了天下共主,一統天下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袁術聽了,很滿意下屬們的表現,心花怒放!
但是,有一個人,在袁術最歡喜的時候,給他潑了冷水:「皇帝這個尊號,不是自己稱的,而是要天下人認可的。人們為了爭奪那個唯一的寶座,哪一個不是費盡心機,機謀算計,只有最強的人,才能坐穩那個位置,其他人都是皇帝寶座下面的累累白骨。眼下天下大亂是不假,但是,諸侯也很多,都想當皇帝,主公雖然說很強大,卻也沒有到力壓群雄的地步,如果貿然稱帝,等於做了出頭鳥,怕是引火燒身,招來天下諸侯的圍攻,我勸主公再等等看,時機成熟再說。」
這是誰這麼大煞風景?主簿閻象!
很顯然,這話太掃興,袁術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生氣地吼道:「眾人皆醉你獨醒,大家都說行,偏偏你說不行,難道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高明嗎?這件事我已經深思很長時間了,你不用再唱反調了!」
閻象被老闆狠狠地訓斥了一番,自己也很沒面子,回到家裡,一個勁兒地嘆氣,連着幾天吃飯都是沒滋沒味的。
閻象的一個朋友聽說他生病了,來閻象家裡探望,知道他這是心病,就開解他說:「主公家庭背景強大,四世三公,出身高貴,地位顯赫,兵多將廣,那個大位自然是有能者居之,這無可厚非啊!你何必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跟主公唱反調,白白惹惱主公,你為什麼會這麼強烈地反對呢?」
閻象聽了好友的話,痛哭流涕地說:「主公貪圖皇帝這個名號,大臣們一個個都吹捧附和,這就是敗亡的徵兆啊!天下諸侯那麼多,比咱們主公強的也有不少,為什麼他們不稱帝呢?這就是人家小心謹慎啊!咱們實力不是最強大,卻偏偏還愛稱老大,這不是給自己招災嗎?禍事不遠啊!」
好友聽了閻象的一席話,也覺得很有道理,連忙說:「你說得真是太對了,這件事確實關係著我方興亡,咱們不能看着主公這麼一腳踩進深坑裡,應該冒死勸諫主公!」
閻象看到好友也被自己說動了,病情立刻好轉,他們立刻動身,一起去見袁術,想把袁術從懸崖邊拉回正道上。
袁術聽他倆說了一半,就知道這倆人想要說什麼了,立刻不客氣地跟他們翻臉說:「你倆可真行,一個不行,倆人一起來跟我說這些廢話嗎?我掌控着大局,怎麼可能做事隨意呢?你們格局不夠,看不清未來,趕緊退下,不要再說了!」
看着閻象二人離開的背影,袁術依然怒氣未消。
咱們想想也是這樣,領導決定的事,下屬還唧唧歪歪的,不想着怎麼執行、完善,總唱反調,真是太讓人生氣了!
袁術對寵妾說:「看一圈天下諸侯,有誰能跟我比?論身世,論實力,論聲望,只有我才配得上帝位,我為什麼還要等着別人先稱帝呢?閻象他們這幫人,簡直就是越活越小心了!」
袁術寵愛的這個小妾,自然不敢逆着袁術的心思來,附和道:「主人說得太對了,皇帝這個位子怎麼能讓別人搶了先?這件事得抓緊,只要您成了皇帝,就不會有人再拿這事來煩您了。」
袁術被這枕邊風一吹,覺得好像真是這麼個道理,於是,馬上張羅着稱帝,準備龍鳳輦,給下面的大臣們封官。
袁術這種不要臉的行為,很快傳遍諸侯朋友圈,立刻就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聲討,紛紛指責袁術僭越,大逆不道,不知天高地厚,當然也不乏有一些諸侯心裏不服氣,你袁術算老幾,如果不是投胎技術好,就你那水平,給個校尉都高看你,還稱帝,不行,咱們不能慣着他,一起削他!
袁術卻沒有在意諸侯怎麼想,想亮一亮肌肉,跟呂布來了一場,結果慘敗而歸。
袁術哪能咽下這口氣呢,被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給打敗了,但是,眼下兵力不足,只好低頭找江東的孫策借兵。
孫策早就看袁術不順眼了,雖然你把我們想做的事做了,但是,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袁術這個無德無能的人,還敢稱帝,簡直太無恥了,我孫策不會跟這樣的交往,太丟人了,讓他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
使者回來跟袁術這麼一說,袁術受不了啊,氣死個人,一定要出了這口氣!
袁術召集下屬們開會,商討怎麼討伐孫策,長史楊弘勸他說:「咱們剛打了敗仗,再去招惹孫策,不是明智之舉,主公既然已經稱帝了,就不要總想着靠武力解決問題了,應該廣施仁德,贏得人心。」
《三國演義》中,曹操評價袁術:冢中枯骨耳!還真不是虛言,看人真准啊!袁術妥妥的一個豪門庸才!當然,這個評價也不是羅貫中隨便編的,《三國志》中記載,出自孔融對袁術的評價。
可惜,袁術這個本該光芒萬丈的豪門才俊,本就志大才疏,還偏偏一步錯步步錯,本想豎起大旗,卻沒想到成了眾矢之的,最後窮途末路,於公元199年,投奔袁紹的路上,又急又氣又羞憤,吐血而死。
【子霄讀史感悟】
特立獨行,並不是跟大家唱反調,一切要有公理和大義為基礎。有些人的驚世駭俗之舉,看起來標新立異,實際上卻是以愚為優,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最可怕的是,有一類人,還總是自以為正確,不能迷途知返,還嘲笑他人,本想出類拔萃,卻成了嘩眾取寵、眾矢之的。
袁術便是如此,實力不夠,還想搶佔先機,最終把自己變成眾矢之的,終究是不懂人性和謀略,最終兵敗身亡。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