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2022年12月08日23:57:08 歷史 1396

1944年,冬末。

三聯縣四聯區大青垡村村東頭的農戶——燕斌收到了一封信,大字不識的他,趕緊找到了村裡的識字先生,讓對方幫忙講講信里到底說的是啥。

然而,當對方幫他將信讀完之後,燕斌可就犯起了迷糊。

因為信上的人,竟然自稱是燕斌的兒子,先前在外多年闖蕩,衣食無着落,最終才誤入了八路軍中。

如今他被抓入監牢受到政府的感化,頗為思念親人,希望爹娘見信之後,能夠給自己帶雙鞋子和一些乾糧。

自己是有個兒子不假,但才十六歲,自己出門時,孩子還在院子里獃著呢,根本沒出過遠門。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燕斌拿着信回到家中,一路上他不斷地想着,那個信底落款人的名字——李樹,到底是誰?可想來想去,卻總也想不起來,自己什麼時候認識過對方。

「肯定是寄錯信了,這人我敢打保票,絕對不認識。」回到家中,燕斌將信扔到了桌子上,嘟囔着將信里的內容告訴了妻子燕張氏。

燕張氏聽了丈夫說的「李樹」,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人影。

「李樹,李樹,別不會是十專署的李玉書吧。」李玉書是抗日政府十專署的秘書。因為抗戰時期,作為堡壘戶的燕家經常掩護地下黨,抗日政府里的幹部、工作人員,這些年來過他們家留宿、躲避的人數很多,這個李玉書就是其中一員。

幾個月前,燕張氏便聽組織上來人提到,李玉書不幸被捕了。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如今這封突兀的來信,很有可能就是他寫的。李玉書被捕後,他將名字中的「玉」字去掉後,將書改成了樹,藉以躲避、迷惑敵人的盤查。

「你說李同志為啥讓咱們去,是不是想讓咱們藉著探監的時候,送情報?」燕斌也覺得自己媳婦猜得有道理,但一想到此番要去敵占區的監牢,在敵人的虎穴之內行動,他的心便不由地有些犯怵。

「李同志肯定是以咱們親人關係向敵人承認的,他這個時候需要咱們做掩護,咱們就不能不去。」燕張氏雖然看起來身材柔弱,但骨子裡卻充滿了執拗。

「我這就去準備鞋子,這兩天咱們便動身,看看那邊到底啥情況。」燕張氏說罷,扭頭進了屋,找起了鞋樣兒。

幾天後,夫妻倆便帶着鞋子、乾糧還有幾十元鈔票,毅然踏上了前去永清縣城的「尋子」之路。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進了城,兩口子幾番打聽最終來到了監獄門口,隨後在看守的帶領下走進了森嚴的高牆之內。

當天,外面的日頭讓人覺得挺暖和,但一走進監獄,游弋巡防、荷槍實彈的獄警,以及四周矗立的電網高牆,讓燕氏夫婦不由地感到一陣徹骨的寒涼。

「待會兒裏面的人,會不會不是李玉書?」

走到牢房門口,停下等待的兩人,不約而同地看了對方一眼,發現對方眼中也是充滿了同樣的擔憂之色。

「嘩啦」牢房門鎖打開了,「李樹,你爹娘來看你了。」

看守向裏面喊了聲,隨即閃身退在了一旁,並沒有避開。

這是牢房內的慣例,雙方的談話都要在看守眼皮子底下進行,一來防止犯人藉助探視之人力量逃脫,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便是,可以藉以探聽雙方的談話內容。

屋裡很黑,黑暗中突然傳來了一聲苦楚的哀嚎「娘嘞,娘!」

李玉書淚流滿面地跑了出來,「噗通」一下跪在了燕斌夫婦的跟前,猛地抱着燕張氏的大腿哭了起來。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這幾天李玉書心裏也很忐忑,這次被敵逮捕,因為自己的口音和當地人不一樣,便向敵人「招供」:

自己自幼隨母親在天津討飯,後來母親離世之後,自己便跟人一起,討飯到永清一帶,有一年在大青垈破廟裏面凍僵了,被燕張氏看到後,收為了養子。

雖說自己在敵人面前一時矇混過關,但如果燕氏夫婦一直沒有冒險前來探監的話,那敵人便會立即想到自己先前說的話,有問題。

因此,這幾天一直擔憂的李玉書,一看到燕張氏的到來,雖然嘴裏哀嚎着,內心卻是十分興奮。

一看到真是李玉書,夫妻倆的心反而坦然了下來,既然先前已經猜出來可能是李玉書,燕張氏自然也已做好了準備。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兒啦,我的兒。」燕張氏一把抱住李玉書,兒子長兒子短地與李玉書頓時抱頭痛哭起來,「孩子,你這兩年多也沒回家了,到底去哪兒了?現在才給娘捎信,你知不知道,可把娘給想死了!」

李玉書藉助餘光瞥了眼身邊的看守,繼續垂淚答道:

「娘,我在外面一直瞎跑,時間久了,一事無成連吃飯穿衣都成了困難。你們養我這麼大,我在外面混得不好,回家也覺得臉上無光。再說當初我是和您吵了兩句才離家出走的,沒臉見您,所以後來便一直在外長期流浪,直到碰上八路軍,他們動員我抗日,我才最終為了混碗飯吃,跟着他們走了。」李玉書擦了擦淚,繼續說道:

「誰知道我才參加八路軍,就被逮住了,落得了個這般田地。」

燕張氏聽罷,抱着李玉書的頭大哭起來,邊哭邊喊着,「我兒真是可憐,我兒真是冤枉呀!」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旁邊的看守和幾個靠近聽風的獄卒們,聽了這娘倆的對話,也是不禁搖頭,既感嘆「李樹」的運背,也深感眼前這對母子,實在是可憐可嘆。

探監完畢後,看守送燕氏夫婦出監牢,臨到門口之時,看守悄悄拉住了燕張氏:

「大嫂子,我這人心軟,看你們今天母子倆可憐樣兒,實在是難受。既然你孩子是剛加入八路軍,時間不長,那我就我給你指條路,咱們這邊的承審員(管監獄權威法官)喬佩銘,你們帶着這個,去找他說說,興許有辦法。」

那看守用手比了比錢幣的樣子,低聲對燕張氏說道。

回到家裡之後,燕張氏便和丈夫燕斌商量,兩人最終決定,既然有希望救人,那就不管吃多少苦,都要救出李玉書同志。

隨後,燕家忍痛將自己種的五畝地給賣了,然後又賣掉了幾石糧食,全部換成錢後,便趕緊託人去偽政府內活動,着重打點了偽承審官齊佩銘。

抗戰時的一封獄中信,對方自稱兒子,夫妻倆卻納悶:咱兒子在家呀 - 天天要聞

兩個月後,齊佩銘在給縣長核報工作時,向縣長彙報獄中的李玉書近來感化頗深,願意改邪歸正,感化效果明顯,卓有成效。

偽縣長聽罷,隨後便大筆一揮,批示道:「可討保釋放。」

消息傳到大青垈燕家之後,燕張氏便急忙找到了村裡的偽保長,由偽保長出面擔保,將獄中的李玉書最終領回。

像抗戰時期許多堡壘戶一樣,燕張氏對於自己曾經傾力救護抗日幹部的事情,很少提及,直到1985年2月,燕大娘去世之時,村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在老人的靈前竟然擺放着一本由河北婦女聯合會編寫的英模專輯——《崢嶸歲月》。

村裡的人這才知道,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崢嶸歲月,這個看似默默無聞的農村婦女,曾經掩護、救助過那麼多抗日幹部、群眾。

燕大娘的兒子燕丙寅曾對記者說:

我娘這一輩子,人心眼兒特好,辦好事就覺得是應該應分的,也不想叫人報答或者表揚什麼的。上一年這本書出來時,母親已經身體不太好了,但聽說這本書上寫的有她,她也挺高興,一直說:黨沒有忘記我們,老幹部們沒有忘記我們呀!

在抗日時期,堡壘戶遍布在敵占區的每一個村莊、角落,他們像一株株不為人知的小草,生長在田野、密林、蘆葦盪里,在最艱難、危險的時刻,狂風暴雨摧不倒、刀劈火燒根不斷,默默無聞地庇護着那些倔強不屈的英雄戰士們。

歷史不會忘記為國家浴血奮戰的英雄們,也不會忘記那些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的,那些曾經遮擋在英雄身前的人民英雄們。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141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永、安、宛、固、霸人民抗戰文史資料》,永清、霸縣黨史辦

《崢嶸歲月》,河北婦女聯合會編寫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官員:連接里根國家機場與國防部的空管熱線長期無法使用 - 天天要聞

美官員:連接里根國家機場與國防部的空管熱線長期無法使用

當地時間5月14日,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一名官員證實,自2022年3月以來,連接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空中交通管制員與國防部對應管制人員之間的熱線電話一直「無法使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副局長兼空中交通管理負責人當天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航空部門是在本月初,兩架飛機因一架飛往國防部的美國陸...
喪事喜辦!既然在克什米爾戰場上拿不到勝利,那麼印度就在停火後自己造一個 - 天天要聞

喪事喜辦!既然在克什米爾戰場上拿不到勝利,那麼印度就在停火後自己造一個

活久見,在當今這個時代真的是什麼事都能看見,明明已經在戰場上輸得一塌糊塗,可是這個國家愣是把一場敗仗靠着紅口白牙說成了大勝,而且還是史無前例的勝利!果然「精神勝利法」是世界上最無敵的「武器」,一旦一個國家從上至下都接受了這種思想,那麼在他們的眼中這個世界就都是自己的,無論多麼強大的對手都是不堪一擊的...
為改革開放奠基:毛澤東重構農業國工業化生產關係 - 天天要聞

為改革開放奠基:毛澤東重構農業國工業化生產關係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農業社會基礎薄弱、工業生產力幾乎空白的現實,毛澤東通過系統性變革生產關係,為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一、土地改革:打破封建生產關係,解放農業生產力1. 消除封建剝削,重構土地所有制毛澤東通過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為那個「最好的黃蓉」 - 天天要聞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為那個「最好的黃蓉」

1985年5月14日,在過完生日僅一周後,翁美玲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年僅26歲。因為在TVB的83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黃蓉,翁美玲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數十年後,仍有粉絲去她曾就讀的玫瑰崗中學、離世的尖沙咀偉錦園、與母合葬的劍橋公墓,去尋找她的印跡。翁美玲不是第一任黃蓉,不是最漂亮的黃蓉,也不算演技最出色的黃蓉...
《說唐》之一:秦彝託孤 - 天天要聞

《說唐》之一:秦彝託孤

秦彝託孤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西魏,政權頻繁更替,戰亂不休。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那北朝的東魏,後來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周主國富兵強,於公元576年,以楊忠為元帥,其弟楊林為行軍都總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