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2022年11月03日01:34:35 歷史 1756

1984年,時任中國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耿飈,在一次會議上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引得鄧小平罕見地發了火。

當時,在記者招待會上,中國和英國正在就香港問題進行激烈的談判。

英國不想歸還香港,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隨着形勢的發展,舊的殖民地時代一去不復返,英國也不得不低頭。

但他們依然在給中國使絆子,在這次中英談判的記者問答環節,就有香港記者問了耿飈一個尖銳的問題:「香港老百姓怕駐軍,你們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駐軍?」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耿飈

出言不慎

這個問題相當不友好,誰都知道,英國是不願意讓解放軍進駐香港的,最初,他們甚至還非常荒唐地提出,希望能夠繼續在香港駐紮英國的軍隊。

這個要求當然被鄧小平毫不留情地駁斥了回去,可他們依然賊心不死,既然英國不能夠在香港駐軍,那他們也不希望中國的軍隊前往香港。

雙方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漫長的拉鋸,這當然也引起了各大媒體的注意,尤其是西方的那些媒體,他們就等着在這件事情上做文章。

駐軍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畢竟,軍隊的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在西方民主自由的那一套價值觀里,駐軍似乎是對香港的一種控制。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當然,不管西方的媒體如何抹黑,解放軍要在香港駐軍,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上妥協了,那將來英國還會使出更多的陰謀。

所以,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絕對不能夠亂開口。而記者在這樣一個場合,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明顯來者不善。

可當時,作為一個經歷過無數外交場合的專業人士,耿飈的表現卻讓鄧小平失望了。

當時,耿飈已經非常的疲憊,他已經回答了許多的問題,而且,當時他正忙着手頭的工作。於是,他沒有仔細去想記者話中的陷阱,而是含糊地回答:「我們可能不一定駐軍吧。」

就是這句話,可是惹出了天大的禍事。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英國就等着這樣一個把柄,於是,第二天,全西方的媒體都鋪天蓋地的報道,說是中國政府同意不在香港駐軍。鄧小平看到這樣的報道吃了一驚,我們怎麼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呢?

一查才知道,原來,源頭就是耿飈在會議上那句無心之言。

可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家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全套的陷阱,就等耿飈這一句話了。

鄧小平平時是個脾氣溫和的人,可這一次,他卻壓不住內心的火氣。

這些天來,為了和英國談判,為了能夠完完整整地收復香港,大家付出太多了,如果因為這一句話又鬧得節外生枝,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英國人實在太會操縱輿論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儘快做出回應,絕不能夠看着英國人把陷阱越挖越大,最後把我們套死在裏面。

要知道,此刻的香港正處在風口浪尖,矛盾一觸即發,整個香港社會已經被英國政府統治了上百年,受英國文化影響很深。

長期以來,英國人對香港的年輕人進行洗腦教育,久而久之,培養出了一大批的社會蛀蟲。

在拿到報紙之後,香港的一部分人立刻針對耿飈的這句話進行大肆宣揚。主要的方向是宣傳中國畏懼英國,不敢在香港駐軍,還說只有英國政府才能給香港提供保護。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正面回擊

普通市民根本沒有辦法消息的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社會蔓延起了一種恐慌的情緒,人們對解放軍的信任度在降低。

還沒有回歸,反而一句話引起了同胞之間的矛盾,這可真是大事不妙。

鄧小平沒敢耽誤,立刻就叫來了耿飈,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耿飈也是悔青了腸子。千算萬算,沒想到一句話也能夠讓英國人鑽了空子。

鄧小平非常生氣地對耿飈說:「以後香港的問題,我說了算!總理說了算!港澳辦說了算!」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懊悔不已的耿飈,非常誠懇地對鄧小平承認了錯誤。只是,光耿飈承認錯誤是沒用的,我們要想個辦法破解英國人的陰謀詭計,這樣的新聞,絕不能任憑其發酵。

所以,5月25日,鄧小平在會議上公開發言表示:「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沒有這個權力還叫什麼中國領土!」

這確實是一個最好的回擊方式,英國人善於操縱輿論,用一句話鬧得滿城風雨。而破除沸沸揚揚的輿論最好的辦法,就是正面回擊,亮出我們的態度。

鄧小平非常強硬地擺出了中國的態度,我們必須要收回香港,不管英國人使出什麼樣的手段,他們都沒有辦法阻止中國統一的進程。

鄧小平這句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西方的某些媒體聞到了風聲,如今,中國的領導人已經公開出來闢謠,他們如果再繼續報道假新聞,那無疑是要把自己弄成笑話,所以,很快這場風波被壓了下去。

但是,一切當然還沒有結束,不到香港回歸的那一天,英國就不會停止他們的小動作,從他們佔有了香港的那一天,就不斷的使出陰謀詭計。

殖民主義

英國得到香港的時候,正是他們作為「日不落帝國」的鼎盛時期,全世界幾乎每一片土地上都有英國人留下的殖民足跡,英國靠着這些殖民地發了大財,賺的盆滿缽滿。

也正是靠着這些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直到如今,雖然「日不落帝國」盛名不在,但過去積累的財富仍然讓英國在強國之中有一席之地,可這些榮耀,永遠都伴隨着骯髒。

每一塊殖民地的歷史都是一段血淚史,香港也不會例外。

和非洲的那些土地相比,香港唯一幸運的地方是,它沒有被簡單粗暴地改造成英國的工廠或是種植園,因為英國人發現,香港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他更適合作為一個貿易中心。

於是,英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個位置優越的港口,無數的貿易往來,在香港這片土地上進行,大量的貿易帶來了驚人的財富。

香港回歸之前,每年都可以給英國創造幾百億的收入,在英國諸多殖民地之中,香港創造的收益始終排在前三位。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底層民眾的貧窮。

作為一個老牌殖民帝國,英國骨子裡是殘忍傲慢的,他們用最殘酷的手段統治着香港。

在舊時代的香港,儘管在這裡生活的居民絕大部分都出生於香港本土,可是,任何一家公司,或是政府部門的上層都是西方面孔。

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香港反而得不到任何上升的渠道。

英國把香港當做自家的後花園,撈盡了好處,同時,又不斷的打壓着香港人民,不斷的告訴他們,他們生來就應該為英國人服務。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這導致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很多香港年輕一代,習慣性地開口講英文,使用英文名字,和大陸之間的聯繫反而越來越淡薄。

可是,服從並不會帶來和平,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一方面是紙醉金迷的殖民者,而另一方面則是下層社會黑道盛行,洗錢、腐敗,貪污成了家常便飯。甚至,警察直接和黑幫勾結。

英國人不會對一塊搶來的土地有什麼真情實感,他們想要的,只是利益最大化。

香港的混亂對英國人來說沒壞處,這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局面,他們刻意地引導了這樣的亂局。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亂象頻發

其實,早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毛主席就思考過關於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收復問題。毛主席的意見是:我們是一定要收復這些土地的,但是關於收復的時機,卻是一個大難題。

以當時中國的國力,還沒有能力動用軍事力量。想要和平談判的話,以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不大可能,所以,這件事情只能繼續等待。

直到1982年時機成熟,我們終於和英國坐在了同一張談判桌上。

但英國的態度也可想而知,撒切爾夫人面對鄧小平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顧左右而言他。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被逼到了死角,撒切爾甚至荒唐地提出:他們要用主權換治權,希望能夠繼續在香港留下屬於英國的人。

撒切爾的反應讓鄧小平非常的憤怒,再這樣下去,香港只會被英國埋下更多的隱患。

所以,香港回歸已經不能再等,英國當時和清政府簽署不平等條約的時候,租借期只持續到1997年。所以,1997年,他們必須歸還香港,英國不得不答應這個條件。

此時此刻,英國在走下坡路,而新中國卻在逐漸崛起。

但簽完這個協議之後,英國便開始後悔了,儘管距離1997年還有很久,但他們很難接受。所以,他們開始利用香港回歸之前的這段時間,使盡渾身解數,試圖阻撓香港的回歸。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1984年記者會上的陷阱只是小把戲,更大的隱患在香港社會自身。

在英國多年的統治之下,香港社會已經亂象頻發,甚至,英國政府有時候都難以控制。

而現在,他們徹底放開了,不再管束,黑道愈發的瘋狂,警察局每天都接到許多報案,但是他們任憑案件積壓,而不去處理。

在民眾的怨言越來越大的時候,英國政府又開始放開福利,每個民眾都能從英國政府那裡拿到一大筆福利金。

英國政府突然轉變的態度,讓香港眾多的普通民眾摸不着頭腦。

過去英國殖民者對他們敲骨吸髓,恨不得把他們生活的每一項都收上稅,可現在,居然能夠從英國人手裡見到錢,這可真是破天荒的稀罕事!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但英國人這樣做,背後的目的不言而喻。

英國人知道,他們這樣大手筆的福利花銷,新中國肯定是無法承擔的。

等到香港回歸,這些福利政策消失,香港民眾的內心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落差,那時候,再製造亂子就容易得多。

同時,英國又精挑細選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前往英國進行交流學習。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好事,但事實絕非如此,這些人一到英國就受到了優待,他們學習的並非專業技能知識,而是一些政治方面的東西。

警鐘長鳴

要知道,這些在英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將來回到香港一定會獲得比常人更高的地位,甚至於進入香港政府的內部,成為高級官員。

可這些被英國人挑選出來的人,內心本質上當然都是親英國的,這些蛀蟲會逐漸滲透到政府內部。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英國人打了一把絕妙的算盤。他們雖然表面上離開了,但他們卻依然做着一場繼續統治香港的美夢,這樣的陰謀,一直持續到香港真正回歸的那天。

英國人認為,這樣的爛攤子,即使解放軍來了,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可是,事實的結果卻讓英國人目瞪口呆,解放軍來到香港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贏得了百姓的尊重。

看到了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解放軍,香港人民的感覺像是一下子從地獄回到了天堂。

當然,很多隱患依然是存在的,英國多年來的精心布局,給香港留下了難以治癒的頑疾,但只要時間足夠,總有一天是能夠痊癒的。

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記者使絆子,耿飈失言,鄧小平罕見發火 - 天天要聞

歷史告訴我們,收復香港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

像英國這樣靠着骯髒殖民統治發展起來的國家,也許永遠都學不會正面地看待歷史的錯誤。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警鐘長鳴。

未來,我們會遭遇的困難還有很多,但只要有自信,有及時應對的勇氣,我們就總能挺過難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 天天要聞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出現非常明顯的歷史朝代飯圈化現象!這樣的風潮到底是從何而來,有哪些好處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貼吧和天涯的時代歷史飯圈已初具雛形早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出現前,廣大網民主要靠各種論壇和貼吧,維持着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