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2022年11月02日23:22:08 歷史 1007

引言

鄧小平,其貌不揚,卻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核心領導人;他曾參與了解放半個中國的革命戰爭,他還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的一生歷經大起大落,三次被打倒,三次復出。

據鄧小平本人講,尤其是在江西三年零四個月的生活,讓他畢生難忘。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服從安排 大領導到江西

這是一位偉大的老人。

1969年10月,鄧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被共同安排到江西省南昌市的新建縣進行勞動,夫婦二人住進了當地的步兵學校的將軍樓,鄧小平的勞動改造地點是新建縣的拖拉機修理配件廠。

從鄧小平夫婦的住處到工作地點,每天差不多需要繞行六里路,耗時40多分鐘。這對於曾經身居要職的黨中央領導來說,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於是,工廠的工人出於對鄧小平的安全考慮,同時為了給夫婦倆提供便利,他們從工廠的後牆開了一扇小門,直接就地取材,在工廠和學校之間的田埂上鋪了一條小路。

就這樣,這條蜿蜒的田間小道,一頭連着鄧小平工作的工廠,一頭連着他的住所,長約1.5公里,時間也比原來節約了一半,鄧小平夫婦在這條小道上一走就是三年多。

所以,一直到今天,這條「小平小道」還被記進了史冊,成為許多人瞻仰的旅遊景點。

一個本沒有路的地方,卻被鄧小平用雙腳走出了一條小道,1200多天的時間裏,雜草被踩平了,不算寬敞的路面也被清晰地踏出了痕迹。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這條小道陪伴着這一位65歲的老人3年多的時間,這一條特殊的小道,榮耀中透着力量。也正是在這一條小道上,小平同志不斷地思考,也成就了後來的許多國家大事。

當時的鄧小平被解除了黨內外的一切職務,被安排到江西,謫居在南昌市,在新建縣拖拉機修理配件廠進行勞動改造。

羅朋是廠內的革委會主任,他特意開會囑咐所有人,對於鄧小平同志到他們工廠勞動的這件事,要全員保密,不允許外泄,就算是家裡人也不可以透露。

羅朋是革命老幹部,頭腦靈活,為了迎接鄧小平的到來,還特意將一些張貼的敏感大字報從牆上清掉了。所以,鄧小平來到工廠後,感覺到環境不錯,廠內的工人也很好相處。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當年,鄧小平到廠里時已經六十五歲,最初被安排的工作是清洗零件,但小平同志對於汽油這一類清洗劑味道很不適應,常常頭暈。

後來,在得知小平同志曾經在法國留學時做過修理工時,羅朋將小平同志的工作換成了鉗工,沒想到他的手藝很在行,扳手銼刀以及鋼鋸等工具在他的手底下遊刃有餘。

小平同志每天需要在廠里工作至少三個小時,但外界的各種人士還是知道了小平在拖拉機修理配件廠工作的事情,很多人都想來看一眼鄧小平,這些人當中有一些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一些是無事生非的造反派。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可修配廠的職工們擔心小平同志的人身安全,一律不允許外人進廠,更加不可能有外人能進入小平同志工作的車間,小平同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護。

廠里的所有職工都親切地稱呼鄧小平為「老鄧」,剛來時的老鄧氣色不佳,精神壓力很大,但三年多的工作和學習後,老鄧的身體倍兒棒,精氣神也杠杠滴,和最初的他判若兩人。

很顯然,小平同志在這個偏遠的小廠與外界隔絕,慢慢地學會了平靜生活,所以才會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父愛深沉 為兒女頻執筆

在謫居江西的那些日子裏,鄧小平除了勞動和生活,寫了很多封信。通過這些信件,他講述了自己和夫人在江西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但大部分的信件內容都是和他的幾個孩子有關。

據小平同志的夫人和孩子回憶說,從前的他,從來都是注重大事,很少關注生活瑣事。

所以,在鄧小平幾個兒女的眼中,曾經的父親一天到晚都是忙碌的樣子,他們原來對父愛的感受並不深切,直到1968年8月鄧小平的大兒子鄧朴方在北京大學在讀書縱身跳樓。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夫婦得知兒子跳樓時,已經是1969年的夏天。大兒子跳樓後,一條命雖然是保住了,但落下的終身癱瘓,成為了父親鄧小平的心病。

於是,小平同志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同時在周恩來和汪東興的幫助下,鄧朴方被送進了解放軍301醫院治療。

1970年2月,身在江西鄧小平再次提筆寫信給汪東興,信中談到了一家人每個月靠着微薄的205元工資,只能艱難度日,入不敷出,信中也誠懇地表達了作為父母親的一番苦心,希望可以為一身病痛的大女兒安排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和讓小女兒毛毛能在離雙親近一點的地方工作。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後來,當鄧小平收到中央的回復,生活費只能是每月205元,而且是新的統一規定時,他表示了極大的理解,也沒有再提出過和工資相關的其他請求,他甚至通過信件向黨中央述說,自己在江西的新生活遲早會習慣!

1971的夏天,癱瘓的大兒子後來歷經曲折還是回到了遠在江西的父母身邊,艱苦的照顧任務只能由62歲的鄧小平和55歲的卓琳來完成。年事已高的他們,每天要為卧床的鄧朴方翻身、換衫,負責他的吃喝拉撒。

儘管辛苦,但他們將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小平同志每天都不會忘記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堅持給大兒子塗爽身粉。這對於癱瘓病人來說很重要,保持乾燥和潔凈,才能讓兒子每天過得舒適。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每每說到自己在江西被父母照顧的那些情形,鄧朴方總是無限感慨,他沒想到偉大的父親還在照顧人的這一些方面有如此細緻的一面,父親過去是國家重要的領導人,是做大事的人。

現如今,為了自己的這個特殊情況,放下身段做這些七凌八亂的小事,他內心感動的同時,鼻子也是酸酸的,堂堂七尺男兒忍不住落淚。

作為父親,鄧小平為兒女不斷寫信給黨中央,是想為孩子們做一些事情,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2那一年,小女兒毛毛和小兒子飛飛相繼被安排到江西醫科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進行學習。

鄧小平感激之餘,不忘提筆給汪東興寫了一封感謝信,同時他還提出了自己對於大兒子病情未痊癒的擔心,希望能夠再獲得一次送進醫院治療的機會。

小女兒毛毛的本名叫鄧榕,她說自己從小到大很少見到父親伏案寫信。

可就是在江西那幾年特殊的歲月里,小平同志為了大女兒的工作問題,為了大兒子的治病問題,為了小女兒和小兒子的上學問題,他反覆多次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寫信,全部由汪東興轉交。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父親為了孩子們的事情寫信,而且都是為一些家庭瑣事。這對於天下的其他普通父親來說,真的沒有什麼稀奇。但鄧小平這個人做事幹練,從不拖泥帶水。他的工作講話不用事先打草稿,做報告也是言簡意賅。就連與他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也很少看見他因為家事而寫信。

可是,當繁華褪去,整個家庭處於困頓之中時,鄧小平作為一家之主,他一反常態,一次次提筆,一封封信寄出去,不厭其煩。鄧小平夫人卓琳粗略估算了一下,那特殊的十年當中,小平同志手寫的信件總和,比他一生中其他80年的所寫信還要多。

而對於寫這麼信的原因,鄧小平給出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事情連累無辜的兒女們,所以作為父親的他應該要對他們好些,再好一些。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復出之路 歷經曲折坎坷

1972年的建軍節,陳雲、王震等一大批曾經受到負面衝擊的老將軍全都在國防部的招待會上亮相了。

當鄧小平看到此情此景,他認為自己復出的機會不遠了。1972年4月,鄧小平收到了周總理給自己信件回復,信中說到,自己和卓琳的每月工資可以照發,且大兒子鄧朴方需要手術可以到北京去。周總理的回復,也給了鄧小平更大的回歸信心。

抓住機會的鄧小平緊接着在8月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的他作了深刻的反省,明確提出,自己雖然六十八歲了,但身體尚好,可以為黨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希望可以將功補過,隨時等候黨的指令。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看過小平同志信件的毛主席批示,鄧小平確實犯了嚴重的錯誤,但說到底還是內部問題。毛主席的這一次批示,是鄧小平復出的重大轉折點。

而周恩來一直以來都希望鄧小平能夠復出為黨工作,趁熱打鐵地向毛主席請示,希望鄧小平繼續以副總理的身份來主持工作。

1973年3月,鄧小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京,關於恢復鄧小平職務的報告也由周總理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上,當主席寫下「同意」二字時,鄧小平期待已久的復出終於塵埃落定。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周恩來看到鄧小平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都非常好,於是安排他與毛主席見面,當毛主席在自己的住處見到鄧小平後,上前緊緊握住小平同志的雙手,讓他一定要努力工作,保重身體。這也是毛鄧二人時隔六年之後的一次見面。

為了鄧小平的復職工作,周恩來拖着病體為他奔波,可謂嘔心瀝血,如果沒有周總理的幫助,鄧小平的復出不可能那麼快,那麼順利。

1973年4月12日,鄧小平出席歡迎柬埔寨親王西哈努克的盛大宴會,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新聞頭條刊登。周總理特地親自向西哈努克介紹了鄧小平,並強調他是中國的國務院副總理。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8月,鄧小平參加了中共的第十次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同年12月12日,毛主席在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讓鄧小平成為政治局委員並參加政治局工作,同時也成為軍委委員並參加軍委工作。

1975年9月20日,病重的周恩來急需做手術,面對前來探望的鄧小平,周恩來說,沒想到復出之後的小平同志,工作做得這麼好,比他想像得要強多了。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1976年,周恩來逝世,中國多個城市的群眾自發組織悼念周恩來,引發了著名的「四五運動」。

1976年,周總理逝世一周年,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黨人向國家主席華國鋒呼籲,希望可以讓鄧小平恢復職務,出來工作。

同年7月16日,第十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了《恢復鄧小平同志領導職務的決議》,鄧小平第三次復出,繼續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結語

有人說,毛主席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用保留鄧小平黨籍的這種特殊方式在刻意保護鄧小平。此外,周總理也一直在保護鄧小平。正所謂世事難料,而鄧小平正是有着頑強政治生命力的人。

在那些不可預知的歲月長河裡,鄧小平屬於絕不可能沉淪的人,在一些特殊時刻,在一些特定時機,他那不會熄滅的政治生命之火就會重新被點燃。

在謫居江西的日子,鄧小平寫了很多信,超過他80多年所寫信的總和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中國軍網綜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新聞網):《鄧小平遺物故事》首披露鄧小平給中央寫信細節,2014-12-15 10:4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傅國涌(1967-2025)。早晨在酷暑中徒步去乘電車時,朋友何兄發來微信,說傅國涌因心臟病去世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點茫然,只回答了個「驚悚」。在這麼平常的日子裏,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消息?心裏知道不會是烏龍,如今學人早逝的很多很多,傅兄比我還年輕一歲,竟會這麼突然這麼早就走了?在我,確實是個驚悚的消息。他...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 天天要聞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藏南地區只是中印邊界問題的其中之一,曾經還有一個地方,因為不想被印度吞併,所以想要加入我國,還在國內升起了五星紅旗。可僅僅三個小時後,這個國家就遇到了災難,國土被侵佔,勢力被毀,最終只能成為印度一個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野心對我們來說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 天天要聞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澎湃新聞獲悉,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孫英,男,漢族,1936年11月出生,天津市寶坻人,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6月參加工作,山西師範學院(現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曾任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甘肅省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