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人類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品德時,堅持與勇敢總是最先被提起,並受到人們的追求與喜愛。在我國近代的歷史中,曾出現過許多擁有這兩種品質的優秀革命者,他們堅守着自己的信仰,並為革命奉獻了自己的終身,可以說,這樣的堅持就是一種勇敢。
但除了他們這些值得敬佩的先輩外,在那段混亂而黑暗的歲月中,也曾出現過許多趨利避害的人,只為自己的榮華富貴而不管國家與同胞的人,他們委身於侵略者或反動派,曾獲得一時的權勢地位。
但在革命成功之際,他們的結局也就已經註定。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就是一位委身於汪偽政府的「漢奸」,他的名字叫葉蓬。
1901年的一天,葉蓬出生在湖北一個名叫葉家灣的地方。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之中,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漸漸長大,並在周遭環境的影響下擁有了一顆濃烈的愛國之心。
在人生的前半段時間裏,葉蓬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與「漢奸」幾乎毫不相關。在血氣方剛的年紀里,葉蓬眼見自己的國家不斷衰落並受到欺辱,心中也曾燃起濃濃的報國之心。
為此,他不僅早早就加入了學生軍,後來更是以突出的表現被保送到保定軍官學校學習。
在軍官學校中,葉蓬接受到了極為良好的教育,並最終在17歲那年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軍事方面的人才。
17歲的葉蓬對未來充滿光明的期待,他毫不猶豫地認為自己會受到重用,並將為國家做出貢獻。但很快,現實的殘酷就打破了他美好的幻想,並將他推往了多年的落寞之中。
在從軍校畢業後,葉蓬被分配到了北洋軍中任職,但由於自己出身南方,很難在大部分都是北方人的北洋軍中出頭,所以葉蓬在當了幾年監獄長之後只好落寞回鄉,並在地方部隊度過了長達八年的時光。
在這八年里,葉蓬無數次對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滿,並在這種不滿中逐漸生出了別樣的情緒。他渴望功成名就,渴望獲得身份地位,為此他甚至不惜放棄自己多年來的堅持,並將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拋諸腦後。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葉蓬在幾經輾轉之後,最終選擇了加入汪偽政府,並成為汪偽所創辦的軍校的教育長。在這之後,葉蓬一直在汪偽政府中任職,並逐漸升任為師長、參謀本部部長等職。在這個過程中,葉蓬終於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地位與權力。
但與之相對的,是他也同樣在汪偽政府的安排下做了許多不利於國家與人民的事情。曾經的熱血青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奸」,一個時代對於人的浸染在葉蓬的身上清楚地體現出來。
都說漢奸沒有好下場,這句話在葉蓬身上也同樣適用。
在日寇節節敗退後,葉蓬逐漸發現了自己處境的不利,並開始尋求轉圜的方法。但令葉蓬感到恐懼與失望的是,由於漢奸的身份已經深入人心,且多年來壞事做盡,他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為自己辯白的能力。
在1947年被捕後,葉蓬很快以「漢奸罪」被判處槍決。在判處結果下發後,葉蓬終於清晰地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他無法掙扎,也無力掙扎,只能等待槍決之日的來臨。
此時的葉蓬再一次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時的他意氣風發,胸懷愛國之志。他不禁問自己,如果當初堅持下去了,是否今日會有不同的結局,但回答他的,只有時代的嘆息。
在執行槍決之前,葉蓬仍一直在否認自己「漢奸」的身份,對於他而言,這或許是對他荒唐人生最後的安慰與掙扎。
與此同時,他也希望自己死後能夠不被喊為「漢奸」,但這個願望,並沒有如他期待的那般實現。在槍決當天,葉蓬的心情一片灰白,他難得放下尊嚴,苦求行刑人員把槍打得准一點,而在槍響之後,屬於他的人生也終於畫下了句點。
在悠長的歷史之中,葉蓬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迹,但這痕迹卻是污點,並將隨着時間的推移,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