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作品
壞馬鈴薯 編輯
首發於微信號 一個壞馬鈴薯
曾經全球科技的巔峰,工業的神話,終於隕落了.......
而中國能擁抱星辰大海,是因為毛主席在1949年8月14日就已經擲地有聲的說了: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一直以來,我們希望開放和真誠的面向世界,但我們從來都清楚西方世界的最後答案。
我們笨拙地建設了最大的糧倉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是在告訴西方:
我不會給你們一點點的機會,一百年多年前你們帶來的,我們從未忘記......
我希望與全世界和平發展,但時刻都在做好準備,亦不懼怕全世界與我為敵!
第一部分:俄羅斯需要向伊朗進口無人機、導彈和渦輪機?
第二部分:曾經的蘇聯,創造了怎樣的科技與工業神話?
第三部分:能源毒癮是怎麼摧毀科技大國的?
第四部分:經互會為什麼埋下虛弱的種子?
第五部分:俄羅斯寡頭的致命一擊;
第六部分:工業與科技神話的隕落;
第七部分:為什麼我們最終能擁抱星辰大海?
最近,俄烏戰局一直處於僵持之中,但圍繞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工業的話題卻讓全球關注。
在烏克蘭,蘇聯留下的航空工業心臟,馬達西奇公司的總裁被逮捕。曾經笑傲世界的航空發動機巨頭,已經奄奄一息。
而在俄羅斯,宣布從伊朗進口40台燃氣工業用渦輪機的消息更讓大家無語......
這半年多,俄軍在戰場上與北約武器的代差、導彈命中的失誤率、信息化的孱弱都裸露到了檯面上......
軍工出口,曾是俄羅斯的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時武器銷售還創造了146億美元的業績。
但戰場上拉跨的表現讓俄羅斯的軍工遭遇了重大質疑,銷售額猛烈下滑,接連被多個買家退貨。俄羅斯陸軍2022軍博會在舉辦時,場面冷冷清清......
現在,大家所不能接受的是,俄羅斯,不僅需要向伊朗進口蜂群無人機、法塔赫戰術導彈,甚至還需要進口天然氣工業的渦輪機?
要知道過去幾十年,俄羅斯一直扮演伊朗保護者,幕後大哥的角色,全球感覺伊朗被美國壓迫和封鎖,可能隨時扛不住指望大哥來救。
沒想到,伊朗,從1979年被整個美西方集團所封鎖,卻成為了打不死的小強;
俄羅斯,作為大家所默認的全球第二軍事強國,老牌工業帝國,能源強國,卻在天然氣的開發設備上需要伊朗的幫助......
這次俄烏戰爭,現出原形的還有曾經的全球第二海軍!
今年上半年,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被烏克蘭低空導彈擊沉之後,俄羅斯國內官媒和民間都爆發很大的聲浪:要求俄羅斯軍方進口中國的先進驅逐艦和護衛艦,實現俄羅斯海軍的現代化。
在上世紀50年代,剛立國的我們,還只有幾艘大型漁船,商船改制的炮艦。我們進口了四艘蘇聯自豪級驅逐艦,作為新中國海軍的主力作戰力量,被稱為四大金剛。
上世紀90年代,我們再次以單價超4億元的價格進口俄羅斯四艘現代級驅逐艦。
那時雖然蘇聯已崩,可是俄羅斯的現代級對比我們自己的軍艦,依舊有代差優勢,被稱為海軍新四大金剛!
這已經是俄羅斯海軍與軍工最後的輝煌了。接下來二十年,俄軍看着我們自力更生造出了全球最大的055驅逐艦,甚至將現代級改裝後的新戰艦都吊打他們國內的旗艦。
據傳俄海軍表達希望以單價10億美元左右,再將我國改裝服役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買回去的意願。
也就是說九十年代我們買來的驅逐艦,讓我們服役了二十年,守衛海疆之後,還可以高價反賣回去。
這一幕,讓我們無言以對.......
我們的驚訝,是因為繼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曾經是全球科技與工業的巔峰!
那個時候的蘇聯,工業有多強大?又是怎樣炫目的神話?
他依託自己強大的工業和研發能力,創造了人類科技史上的諸多傳奇。
1957年,它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洲際導彈,射程達到驚人的8800公里,領先美國兩年;
1957年,他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領先美國一年;
1959年,他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着陸月球的勘測器月球二號,領先美國三年;
1961年,他第一次將人類送入太空,加加林因此不僅成為全球的英雄,還在冷戰的鐵幕下,甚至成為英國、加拿大、芬蘭等西方國家的超級明星,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加加林共進早餐。
他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金星探測器並實現了軟着陸;
他將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送進太空;
他建立了人類的第一個核電站;
他還鑽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深的洞穴,科拉超深井,鑽井鑽探深度達到12263米!
......
看完以上,若用一個詞來代表前蘇聯科技工業的成就,我首先想到的,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1919年的沙俄,文盲高達80%,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但是蘇聯僅僅用40年的時間,就擁有856所具備科研能力的綜合型大學,120萬科學工作者,佔世界總數的1/4,他們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其數學、核物理、化學、生物學與天文學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其研究與發明創造不僅推動了本國生產力的發展,也為全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可是一切俱往矣!
曾經代表人類科技巔峰,讓美西方集團恐懼的國度,昨天的蘇聯,今天的俄羅斯,僅僅又用了30年的時間,淪落到燃氣工業用渦輪機需要向伊朗進口?
這到底是怎麼了?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過去我們多少讀到過一些俄羅斯工業空心化的文章,多半的分析停留在蘇聯解體與寡頭誤國兩個層面。
實際上俄羅斯工業崩潰的原因遠不止這麼簡單,蘇俄的工業神話,實際在蘇聯中期,也就是赫魯曉夫後期已經綳不住了!
50年代到60年代是俄羅斯科技成就頻出的時候,但隨後,蘇聯發現,做什麼都沒有賣能源來錢快,掙錢爽.......
如果攤開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俄羅斯的版圖異常龐大,幾乎佔據歐亞大陸的整個北方。
地理書介紹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可是算上龐大人口基數後,人均資源比較匱乏。17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只有1億多人口的俄羅斯,才是老天爺賞飯吃,真正的能稱為地大物博。
蘇聯時期的版圖,更要加上中亞和東歐,面積達到2200多萬平方公里,無數的盆地,大量的動土平原,從東歐到西西伯利亞漫長的海岸線,全部都蘊藏石油和天然氣。
許多人對蘇俄的印象是蘇聯時期工業蓬勃發展,俄羅斯時代才賣油度日,打開歷史數據,就會發現蘇俄的能源外匯依賴,一直藏在基因里。
比如俄羅斯最知名的巴庫油田,從19世紀沙皇俄國時期就開採石油往歐洲賣,只能說儲量太豐富,蘇聯到俄羅斯時期還能賣一百多年。
在二戰之前的幾十年,蘇聯還是能源與重工業並重的國家,正是從立國到二戰前期二十年的快速現代化,工業化,讓蘇聯有了耗死德國的工業底蘊。
蘇聯工業空心化與能源毒癮式依賴,最初發生在1953年,那個冷戰鐵幕剛剛降下的年代。
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
蘇聯能源大爆發,源於一場開採事件。
50年代中期,在秋明市的一個小村莊,蘇聯勘探隊在鑽井時發生了爆炸,天然氣壓力竟然達到了 75 個大氣壓!
這標誌着勘探隊開啟了一個儲量豐富的萬年寶藏。
經過持續的勘探和基礎建設,1965年,蘇聯在秋明州第一口石油鑽井正式投產,僅用十年時間,蘇聯的石油開採量就超越了美國。並且在隨後幾十年里,蘇俄西伯利亞石油的生產量,一度超過全球的50%。
蘇聯能源依賴的一個原因是產量震驚全球的爆,另一個原因則是跪舔求購的國家太多。
近期德國民眾在指責默克爾對俄羅斯能源過度依賴,導致歐洲能源危機的時候,默克爾直接捅破這張紙:歐洲國家,即便是在冷戰最激烈時期,也沒有停止與蘇聯的能源貿易。
沒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依靠西歐緊缺的石油資源,向西歐國家用能源換外匯,對美國陣營都採取攻勢。
由此看出現在的美國拜登政府,是幾百年來最心黑最手狠的政府。即便在美蘇冷戰,核戰一觸即發的時期,美國也沒有切斷歐盟對蘇聯的能源依賴,如今拜登政府卻對北溪管道說炸就炸,完全無視歐洲人的死活。
冷戰時期,蘇聯依靠能源出口換取海量外匯之後,又發現外匯可以換來一切的土豪享受。
主糧短缺?用外匯從歐洲買!
食品短缺?用外匯從歐洲買!
工業機械短缺?用外匯從歐洲買!
憑藉靠天賞飯吃的剛需能源,就能換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難才能獲取的糧食,蘇聯人當然選擇躺平享受。
一個連主糧和食品命脈都能交給外匯解決的國家,更不會有動力去投入需要長期規劃與幾代人傳承風險的全門類工業化了。
染上石油依賴,工業空心化畢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那麼蘇聯建國五十年的重工業與軍工產業的根基總在吧?
這裡就要說從蘇聯到俄羅斯,兩次進行的工業空心化轉移了。
蘇聯的第一次產業轉移與國內七十年前討論很熱烈,如今卻幾乎查不到的一個組織有關,那就是經互會。
二戰之後,蘇聯第一時間成立經互會,初心是希望把全球社會主義國家擰成一股繩,與美國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進行對抗。
可是蘇聯的強硬的大家長式的作風,讓經互會好心辦了壞事。
大家今天看東歐國家,特別是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仇視,會感覺莫名其妙。
雖然有歷史恩怨,可當年在華約組織,蘇聯對東歐可是拼着自己傷筋動骨也投入資源真心扶持的。後來大家分手了,不說還是朋友,至少沒必要刻骨仇恨吧?
蘇聯用經互會給所有陣營內的社會主義國家輸血,卻換來各國刻骨仇恨,這是久恩成仇么?
這一切的關鍵是蘇聯構建的經互會運作模式。
經互會的本質就是讓社會主義陣營的各個國家用經濟主權換工業技術和產業轉移。
這也是當年我國不願加入並且與蘇聯交惡的一個原因。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非常雞賊,在投資歐洲的過程中,通過所謂民主價值觀與財團綁定政客等模式,潛移默化的掌控西歐,並且在具體經濟運行上,放開手腳,讓西歐國家自行發展。
這樣的政策暗中控制了西歐的一切命脈,明面上歐洲人還要感恩美國的資助。
蘇聯的經互會,對成員國的資源與產業都進行了再分配。而分配權完全掌握在蘇聯這個大家長的指揮棒手裡。
以波蘭為例,蘇聯白菜價向波蘭提供煤炭,並且幫助波蘭發展能源開採業,也扶持波蘭發展船舶製造業,這些都為今天波蘭工業打下堅實基礎。
可是當年波蘭想要自己造比如單車這樣的生活必須輕工業品的時候,蘇聯就不允許,因為輕工業品產業,已經被蘇聯分配給了朝鮮或者越南。
這種模式的利弊都很清晰。在二戰結束初期,各國工業基礎被打得稀爛,需要從零開始的時候,這種所有成員國資源互補,各自發展主業的模式,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可是弊端就是,所有的成員國都是工業的瘸子,大家都只專精一兩個產業,其他的需要看其他國家的臉色。這種毫無經濟自主權的發展,一旦在蘇聯停止供血,或者共產主義思想徹底崩塌後,就很難維繫。
蘇聯在經互會時期,給各個小國的產業轉移確實是捨得家底的,朝鮮一度在朝鮮戰爭後三十年都比韓國日子好過,就得益於蘇聯的輕工業產業轉移。
為了扶持各個國家的核心產業,蘇聯都是依靠自己的石油收入,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與他們補貼貿易,而蘇聯內部的相關產業,當然也就在各個成員國低價傾銷的背景下,逐漸消亡。
雖然東歐國家因為喪失經濟發展主權,對蘇聯曾經的經互會模式極端仇視,但不可否認,東歐各國如今成為生活不錯的工業小國,都是蘇聯產業轉移打下的根基。
蘇聯作為一個大家長,指揮大棒式的計劃經濟,不僅體現在對華約加盟國的經濟掌控上,國內執行力度更大。
蘇聯是由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因此在國家內部,蘇聯也是複製經互會模式,將不同的核心工業產業,分配給不同的加盟國。
比如本文開頭的航空業心臟,馬達西奇公司,蘇聯當年就分給了烏克蘭,同時在烏克蘭東部的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打造重工業之都。
所以今年陷入戰火的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很多工業基礎比俄羅斯本土還強,這也是過去半年,俄羅斯不願意用狂轟濫炸把這些地區工業基礎打爛的原因。
俄羅斯將航空工業,核工業,海軍製造業,甚至黑海艦隊的基地都設在了烏克蘭。同時將蘇聯最引以為豪,與美國競爭幾十年的航天工業,最大航天發射基地都建在哈薩克斯坦。
站在一個龐大國家的角度,在國內不同區域分配不同的核心工業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蘇聯錯在把這麼多的核心工業放在這些加盟國,九十年代無論如何困難,都不能放棄這些加盟國才對。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歐劇變,等於蘇聯利用三十年經互會進行轉移的工業基礎,全部獨立出去。
1991年的蘇聯解體,表面上看,俄羅斯主體還在,也號稱繼承了蘇聯九成遺產,實際上這裏面水分很大。
從人口和資源稟賦上,俄羅斯確實繼承了九成,可是投入到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核心重工業,以及分配給中亞的能源與航天工業,卻喪失大半。
同時因為蘇聯將整個供應鏈分給了各個加盟共和國或東歐,導致的嚴重後果是俄羅斯的供應鏈極度不完整,幾乎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而俄羅斯的鄰居們又對他懷有刻骨的仇恨。
現在蘇聯還要造艦艇,可產業鏈全部分散在了原來不同的加盟國,這些國家獨立之後對俄羅斯充滿仇恨,還怎麼搞?
所以,從東歐劇變到蘇聯解體,等於將蘇聯工業從虛弱的胖子,連砍兩刀,砍成骨瘦如柴的病夫。
而東歐和蘇聯自身的崩盤,又是由蘇聯毒癮式能源依賴和沒有與時俱進的計劃經濟模式決定的。
為了減肥,許多人都有去健身房的經歷。大家會發現,由胖變瘦,有兩種途徑。
一種是健康的飲食結合鍛煉,從虛胖逐漸變成肌肉男。另一種就是直接抽脂,速度快,效果明顯,但是人的身體機能會很快垮掉。
俄羅斯繼承自蘇聯的工業底蘊,雖然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連砍兩刀,但是最底層的土壤還是在的。也就是具備從胖子練成肌肉男的潛力。
可這時候,俄羅斯遇到了七寡頭與親西方經濟學家的休克療法。七寡頭的吸血,休克療法的抽脂,讓俄羅斯工業復興的底盤都崩壞了。
提到七寡頭侵吞國家財產,大家都以為七寡頭是蘇聯解體後才崛起的。實際上,七寡頭都是蘇聯末期腦子最靈活最大膽的商人以及手裡有資源便於變現的二代們。
他們之所以能夠在俄羅斯立國前十年瘋狂收割,是因為在蘇聯末期通過剛剛萌芽的私有化與雙軌制,賺取了足夠的資本積累。
不過俄羅斯獨立之後,這些賺取第一桶金的商人原本有兩條道路可選,一種是國家緩慢放開輕工業與設備製造業,那麼這些商人和他們的資本也會慢慢成為這些工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家。
可是俄羅斯獨立的第一時間,葉利欽就啟用一幫舔西方經濟、毫無實操經驗的鍵盤俠,讓他們推動休克療法拯救俄羅斯經濟。
休克療法在今天看來,是俄羅斯經濟病入膏肓之後的虎狼之葯,不過剛開始執行時看起來確實普惠。
西方經濟派的蓋達爾,直接將俄羅斯國有資產的三分之一,折算為1.48萬億美元,然後以支票與票據的形式,發放給全體國民。
這樣的招數,聽上去真的很美好,剛開始執行時,老百姓也不會罵真心實意給我分錢的人。
可是國有資產分配給老百姓之後,並沒有解決俄羅斯最重要的工業糜爛,商品稀缺的問題。
生活物資稀缺,導致通脹飆漲,給老百姓發放支票與憑據,等同於全民發錢,市場上每個老百姓都有國家資產,可是生活必需品依舊稀少,於是民眾搶購生活必需品,手裡的國有資產憑證就越來越不值錢。
這樣的背景下,普通民眾只會爭先恐後的將手裡的國有資產憑證賣掉,晚賣一天,就更貶值一天。
有人賣,就會有人買,誰買呢?然是在蘇聯末期完成資本積累的小寡頭們能夠出錢買了。
這幫寡頭們的原始積累,當然不足以吞下全部國有資產憑證但他們採用的手段也會打開我們一些不喜歡的塵封記憶,那就是利用人脈和背景,類似空手套白狼的從銀行貸出大量資金,用來收購國有資產憑證。然後用這些收購的憑證抵押,又能撬動更多的資金繼續收購。
就這樣,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國有資產,以分配給全民的名義,最終回到了七寡頭手裡。
大家覺得憤恨之餘,也會想到七寡頭只竊取了國有資產一部分,俄羅斯還有豐厚的底子,還是有振興工業的根基呀?
可是資本是逐利而貪婪成性的。輕易竊取國家三分之一國有財富的人,會收手?會看着另外三分之二無動於衷么?
俄羅斯經濟經過休克療法的摧殘之後,工業依舊凋敝,物資依舊匱乏,通脹高企,老百姓怨聲載道,同時有了回憶蘇聯光輝歲月的聲音。
老百姓追憶蘇聯,自然就將希望放在當時還比較有實力的俄羅斯共產黨身上。
如果俄共贏得大選,重奪政權,走向復興蘇聯之路,那麼蘇聯解體這些年瓜分國家財富的人,以及一手拆解蘇聯的政客們都會被清算。
於是政客們與瓜分國家財富的寡頭們抱頭取暖。一旦被清算,是要掛路燈的,那時候三分之二的國有資產歸國家還是歸寡頭,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於是俄羅斯當權派同意將僅剩的三分之二國有資產,賣給七寡頭,換取七寡頭的全部傳媒資源與社會資源。當權派與寡頭資本以及背後的西方猶太資本相聯合,共同狠挖蘇聯黑歷史,將蘇聯和俄共批倒批臭。
老百姓們接收到的全部是蘇聯和共產主義的負面信息,當然也會反對俄共。於是隨着俄羅斯當權派穩定政權,七寡頭們也就合法的佔據了全部國有資產。
七寡頭佔據國有資產後,俄羅斯政府也就失去了用國家財政發展重工業的能力。重工業說白了就是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幾乎是補貼式的哺育,幾十年後才會有成熟工業體系。
俄羅斯政府沒有財力干這個事,七寡頭拿到全部國有資源之後,所有的礦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都是可以輕易變現,躺着賺容易錢的。
其他需要大投入,前期負債,後期利潤微薄的產業,比如機械製造,化工化纖,寡頭們當然寧願折價賣掉,或者荒廢了事。
七寡頭代表的壟斷資本,只會不斷聚集資本,投入容易賺外匯與資產財富轉移的能源行業。
國家沒錢投入工業,掌握所有工業命脈的七寡頭也只賺快錢,這樣的工業氛圍下,即便是有發展工業的實幹家,也會在創業初期就被七寡頭用外匯買買買的同等進口產品幹掉。
這次俄烏戰爭中,俄羅斯曝出的工業短板不止從伊朗進口無人機,工業渦輪機以及彈道導彈。
更是爆出俄羅斯向朝鮮尋求槍支彈藥的配套支援。也就是說俄羅斯的軍工產業,不僅無人機和彈道導彈靠進口,常規武器的工業化產能也嚴重不足了。
這次俄羅斯與伊朗朝鮮的互動,也打開了我們的新視野。
我們一直以為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在工業空心化之後,居然打小國也寸步難行。
我們以為需要保護的弱國伊朗與朝鮮,卻保持強大的工業能力,成為俄羅斯救世主。
俄羅斯和伊朗朝鮮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差別就在於,從蘇聯到俄羅斯,即便是在冷戰最嚴峻的時期,俄羅斯一直都買買買太順了。
雖然蘇聯和俄羅斯長期被西方定義為最危險敵人,可是冷戰時期的外匯,從歐美換取先進機械,從未間斷過。
即便蘇聯解體之後,到2014年俄羅斯強行收回克里米亞之前,無論是葉利欽,還是普京,都對西方抱有巨大的幻想。
在這段融入西方的蜜月期里,俄羅斯多次申請加入北約,別說天然氣用渦輪機,其他的重工業,工程機械,化工設備全部都可以從歐洲進口。
幾十年來,蘇聯與俄羅斯之所以醉心於石油換外匯,也是因為這些外匯可以輕鬆買到幾代人刻苦奉獻才能造出的工業設備。
既然如此,反正石油外匯是老天爺賞的,西方設備和技術都能買到,當然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了。
伊朗同樣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朝鮮人民同樣勤勞肯干,有充足的工業人口紅利,可是伊朗和朝鮮一直被美國敵視和嚴格封鎖。
因為美國的封鎖和戰爭威嚇,伊朗和朝鮮都有了核武器。
因為美國的封鎖和顛覆敵意,伊朗有了無人機,朝鮮有了美國造不出的高超音速導彈。
俄羅斯的工業空心化,伊朗和朝鮮的工業逆襲,恰恰證明了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就提出的戰勝敵人的法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從蘇聯到俄羅斯,從石油外匯到寡頭賣國,俄羅斯工業一次次錯過復興的機遇,就是因為不願意自力更生,更不願意艱苦奮鬥。
我們國內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曾出現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錯誤思潮。
我們中的許多人,曲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含義,提出老一輩艱苦奮鬥,就是為了兒孫輩活得不再艱苦。
既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目標之一,就是大家的物資生活極度豐富。
那麼在國家獲得較好的國際環境之後,西方放鬆制裁與遏制之後,「自力更生」是不是就沒必要呢?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未來我們的物質生活會越來越豐富,是不是可以不再艱苦奮鬥了呢?
從蘇聯到俄羅斯,工業神話破滅的教訓就擺在那裡。
曾經的俄羅斯,啥都能從西方買到,似乎不用吃自力更生的苦。
曾經的俄羅斯,躺着就能賺地底噴出的石油外匯,似乎不用吃艱苦奮鬥的苦。
可是俄羅斯曾經有多爽,如今在西方圍堵與制裁中,就有多憋屈和凄慘。
曾經想走的捷徑,曾經不願吃的苦,如今十倍的痛苦都追不回來。
看着工業空心化,永久錯失復興良機的俄羅斯,我們才能體會無論我們將來物質生活多麼豐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都不能丟!這一論斷多麼高瞻遠矚,居安思危!
唯有把國家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才能笑看國際風雲變幻,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蘇聯的幫助下,1955年10月1日,我們的第一個拖拉機廠建廠奠基,1958年7月20號,第一台東方紅-54型履帶拖拉機出廠,這是我們工業化的重要序幕之一。
然而到了2005年,中國拖拉機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2010年就在俄羅斯發展拖拉機的組裝合作項目,中國製造的優良品質取的了俄羅斯的全面信賴,東方紅拖拉機也越來越受到俄羅斯用戶的歡迎......
屬於蘇聯時代的星辰大海,終於消逝不見了.......
原因在哪裡,我們剛談了很多,有寡頭經濟、有能源依賴、有供應鏈分割......
但我認為這還不是一切的根本。
10月27日,普京在參加瓦爾代論壇講話時表示,俄羅斯從未將自己定位為西方的敵人,俄羅斯曾真誠地希望改善與西方和北約的關係,但結果始終事與願違。
普京說的是真的。
1992年,葉利欽在美國國會發表了演講:
蘇聯已經永遠的崩潰了,這個在全世界散播分歧、敵意的政權永遠都不會回來。
我們歡迎美國資本進入俄羅斯共同開發市場,我們相信西方世界會幫助我們....你們千萬不要遲到哦。
整個美國國會掌聲雷動,克林頓笑得花枝亂顫,嘴都合不攏,眼淚都流出來了。
而中國能擁抱星辰大海,是因為毛主席在1949年8月14日就已經擲地有聲的說了: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一直以來,我們希望開放和真誠的面向世界,但我們從來都清楚西方世界的最後答案。
我們笨拙地建設了最大的糧倉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是在告訴西方:
我不會給你們一點點的機會,一百年多年前你們給予的,我們從未忘記......
我希望與全世界和平發展,但我時刻都在做好準備,亦不懼怕全世界與我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