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民族危機成為懸在每個國人頭上的一把利劍。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放棄自己的學業或者事業,投身抗日救國的烽火狼煙當中,這其中不僅有壯志凌雲的男兒,更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李昭。
李昭不僅是前往延安抗日的革命青年,而且還是胡耀邦的妻子。嫁給胡耀邦後,他們夫妻在我黨的帶領下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建國後,李昭主要在紡織系統工作,曾擔任北京市紡織工業局黨組書記等職務,那麼,李昭的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李昭出生於1921年,湖南寧鄉人,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可惜的是,在李昭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選擇離異,李昭是跟着母親長大的,母親把她帶到了宿縣,李昭是在那裡長大的。母親不僅沒有放棄對李昭的教育,而且還精心培養她,在母親的培養下,李昭不僅讀完了小學與中學,而且還考入了高中,算是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年,李昭恰好讀高一。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肆虐,李昭特別憤慨,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主動走上街頭,進入宿縣的戰地服務團,積極張貼抗日標語,宣傳抗日救國思想,號召有志青年主動站出來救國救民。
然而,當時國民黨卻不斷消極抗日,而且還主動製造摩擦,尤其是活躍在南方的新四軍,多次受到國民黨排擠。李昭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她認定了只有我黨才能拯救中國,在這種背景下,1939年,李昭毅然離開了宿縣,歷經千難萬險到達了革命聖地延安。
到達延安後,李昭首先進入女子大學深造,期間她認真學習馬列主義革命理論,並且熱衷於參加社會活動。1940年,表現優秀的李昭被吸收為黨員,不久後,李昭轉入延安大學,當時延安大學的對面就是王家坪,胡耀邦在那裡擔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經常到延安大學作報告,兩人就這麼相識。
1941年,李昭與胡耀邦結為了夫妻。在結為夫妻時,兩人約法三章,約定首先是革命同志,然後才是夫妻,並且婚後要攜手共進,共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然而,不久後,他們夫妻就遇到了一個考驗。
延安整風之後,主管社會部工作的康生繼續掀起了所謂的「搶救失足者」運動。「搶救失足者」運動發起的前提是國民黨在延安安插了很多特務,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從城市來到延安的革命青年就被認為具有特務嫌疑,這其中也包括李昭,這也是李昭第一次受到康生迫害。好在胡耀邦相信李昭,他不斷安慰李昭,告訴她一定要實事求是,相信組織,相信同志。此後李昭經受住了審查,組織也給予了她正確的結論。
新中國成立後,李昭進入紡織系統工作,擔任了北京市紡織工業局黨組書記等職務,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李昭第二次受到康生的迫害,她被誣陷為「走資派」,受到了批鬥。但李昭樂觀積極,熬過了那段艱苦的時期。十年特殊時期結束後,李昭進入北京市顧問委員會,擔任北京市顧委常委,繼續用自己的經驗指導改革開放建設。2017年,李昭因病去世,享年96歲。
值得一提的是,李昭與胡耀邦一共有四個孩子,分別是三男一女。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掀起了一股「出國潮」,但他們夫妻對子女要求極其嚴格,多次在家裡召開會議告誡子女。在李昭與丈夫的勸說下,這四個孩子無一人出國,都留在國內,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