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國家中,朝鮮可以說是最神秘的。很多人一提到朝鮮,往往想到的就是封閉、落後和饑荒。甚至很多人認為,朝鮮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我國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差不多,那麼朝鮮國家發展真的是這樣情況嗎?
朝鮮街頭
其實在二戰剛結束的那段時間,朝鮮的經濟發展速度,要比同為東亞國家的中國、日本和韓國還要快。
但是好景不長,20世紀五十年代初,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東亞地區挑起了朝鮮戰爭,而美國將戰線推進到了鴨綠江邊,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同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一起,共同抵禦「聯合國軍」的侵略。這樣一來,朝鮮發展的大好局面被終止了。
抗美援朝
我國在朝鮮戰爭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在戰後,蘇聯也逐漸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相繼援建156個項目。同時蘇聯在赫魯曉夫主政時期,將中國大連旅順港歸還給了中國。
而相比於中國,蘇聯提供給朝鮮的援助項目更多,一個直觀的體現就是,朝鮮經濟在蘇聯的幫助下,僅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恢復到了站前水平。而進入六十年代,朝鮮經濟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長速度。
金日成主政時期,最為重要的一項改革措施,就是推動推動農村「電氣化」建設,在蘇聯的援助下,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朝鮮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電,甚至人均年用電量達到了1200度。當時朝鮮家庭中,家用電器從最普通的手電筒,到電飯煲、電熱水器等非常常見。
而在農業生產中,朝鮮大力推進農業耕種機械化建設,農業種植、收割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對於朝鮮在金日成時代的發展成就,大家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
但要知道,按照我國公布的小康社會的發展標準,我國的人均用電量是1450度,其中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生活用電上的數據,分別是420度和84度,而我國達到朝鮮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人均1200度的用電標準,是在2004年。
朴正熙
其實在上個世紀,朴正熙還未在韓國推行經濟改革時,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韓國人,鋌而走險的偷渡到北朝鮮,和現階段不斷增多的「脫北者」不同,這也反映出了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朝鮮的經濟發展態勢,要比韓國要好。
除了這些方面的進步外,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朝鮮的工業建設與城市化發展也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當時中蘇關係的惡化,給朝鮮承接大量蘇聯的援助項目。
以此為契機。朝鮮不僅建立起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還將城市化水平一度提高到了70%以上。而我國直到2020年,城市化發展水平還在64%左右徘徊。而和現在朝鮮經常鬧饑荒不同,朝鮮在1984年的糧食生產總量,就已經達到了1000萬噸以上,其人均糧食佔有量要遠遠大於同時期的中國。
蘇聯解體
但朝鮮社會經濟發展的好日子,在1991年,隨着一件重大事情的發生,而宣告結束。所謂「靠山山會倒」,在1991年12月25日,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隨着其領導人發表的電視講話,而宣告解體。而蘇聯不復存在,而使得朝鮮賴以發展的靠山,也消失了。而蘇聯解體,究竟對朝鮮產生了何種影響呢?
要了解這些方面,還要從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開始爭霸講起。在戰後,為了向世界展現本國制度的優越性,美國開始在西歐國家推行「馬歇爾計劃」,而前蘇聯在東歐國家中,開始搞「經濟互助會」。
這兩個經濟發展方式,都帶有多層政治性的因素,主要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為主體,實現對周圍一些小國的控制,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爭霸體系。當然了,前蘇聯和美國所建立的「華約」和「北約」,都加大了對其他國家的資源掠奪。
而在建立「華約」聯盟的過程中,赫魯曉夫還試圖拉攏中國參與。但高瞻遠矚的毛主席,一下子就看到了蘇聯在「華約」組織背後的野心。但當時的金日成,顯然沒有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朝鮮街頭
其實當時朝鮮,加入這個組織,也是有自己的小目的地。比如,在加入「華約」後,朝鮮可以以最低的價格購買到前蘇聯生產的石油,但這種嚴重依賴國外的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增加本國社會發展的風險。
在蘇聯解體後,朝鮮馬上就遭遇了石油危機。由於石油資源的短缺,朝鮮的工業生產受到極大阻礙,其原先構建的工業鏈條開始崩潰。
而在1994年,隨着朝鮮偉大領袖金日成的逝世,朝鮮發展的局面變得更加的糟糕。屋漏偏逢連夜雨,緊接着在1994、1995、1996年,其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多重打擊之下,朝鮮的糧食產量降至歷史最低的254萬噸,這樣的產量是根本無法滿足朝鮮人民需要的。
在金日成去世後,無論是金正日,還是金正恩時代,朝鮮與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少,而外界對於朝鮮,了解的也越來越少。那麼朝鮮現在的發展情況如何呢?我們先從朝鮮的硬實力來講起。
雖然整體來看,朝鮮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但其一直堅持「先軍戰略」,將國家的各種資源一直向軍事發展上傾斜。根據朝鮮國防部公布的數據來看,朝鮮的現役部隊,達到了130萬,而朝鮮的人口為2300萬左右。這意味着,每1000個朝鮮人中,就有50個選擇當兵。
同時朝鮮還是一個擁核國家。除了核武器之外,朝鮮的常規武器也非常發達。這幾年,朝鮮不斷加大在洲際導彈、中程潛射導彈、遠程巡航導彈、發射導彈的發展力度,並相繼推出了火星15改洲際彈道導彈和魔改版的火星15導彈。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朝鮮國家軍事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這也是近幾年來,韓國一直不敢正面回應同朝鮮軍事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軍事層面,接下來,我們就要重點講一下朝鮮的民生髮展領域。隨着我們接觸的經濟學知識越來越多,我們開始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那就是:工資越低,其實際購買力和生活水平就越低。
很多人常常用這種固化的思維,來看待朝鮮的發展問題。常常從媒體報道看到,朝鮮民眾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二百多元。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朝鮮普通百姓根本不需要靠工資來養活自己,在制度層面上,朝鮮一直實行「憑票供給制」。雖然朝鮮工人和白領,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非常少,但是政府每個月都會給民眾發放一些票證,民眾憑藉這些票證,能夠在市場以非常低的價格購買商品,甚至能夠領取很多免費的物品。
這幾年,每年都會有一些中國民眾到朝鮮去遊玩。從他們歸國後反饋的信息來看,朝鮮政府將商場分為三種,即供應點、商店、涉外商場。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本國民眾的商品供應,外國遊客,即使是導遊,也不能在前兩種場所購買商品。在居民居住區附近,政府建立了很多商品供應點和售貨亭,這兩個場所,都是國營的,居民在這裡可以憑票購買商品。
而民眾要想買到電視機、冰箱和空調等大宗商品,就需要提前在大型的商店預定,這些場所往往也會張貼一些商品宣傳廣告,來供民眾挑選。
為了賺取外匯,朝鮮政府建立以友誼商場、第一百貨、大型百貨商店為主的涉外商場。當然了由於這裏面進口商品較多,所以價格較貴,而當地民眾也很少來這裡採購商品。而來自中國的遊客是來這個地方購物的主力。
朝鮮涉外商品的定價,也非常有意思。人民網曾經專門刊出了一篇名為《揭朝鮮人民的真實收入》的文章,文章中說朝鮮涉外商店的商品都用歐元來標價,而換算成人民幣,需要在這一基礎上,乘以10。
由於朝鮮商品非常具有特色,雖然這些商品的價格非常昂貴,但是中國遊客還是來此大量採購化妝品、人蔘土特產、民族服裝、工藝品等。
除了民眾生活壓力不大之外,在金正恩時代,朝鮮民眾逐漸擁有了三個發展福利,即住房、上學、看病免費。
載歌載舞的朝鮮老人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雖然民眾收入不高,但朝鮮人民的幸福感還是非常高的。朝鮮人民為了歌頌領袖金正恩,還專門編寫了一首歌曲《金正恩之歌》,來讚頌金正恩主政後,朝鮮民眾的生活改善和國家發展。這首歌經過牡丹峰美少女樂團的改編後,很快風靡各地。
而金正恩主政後,也開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一方面各地要重點統計房子出現漏雨等質量問題,相關部門要定期進行修復。另一方面,居民如果有住房需求時,就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請,每個月只需要繳納少量費用,就可以獲得政府分配的一套住房。
朝鮮幼兒園
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在每學期開學之前,每一個孩子都會領到學校發放的新校服、書包、鉛筆和筆記本等學習用品。在平攘等城市,中學和小學學校,還會提供給孩子免費的午餐。同時,朝鮮的教育部門還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技能的訓練,每個孩子在放學後都會去上免費的興趣課。
和中國孩子相比,朝鮮小孩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在這裡,並沒有大量的補習班和永遠寫不完的作業。由於與外界相隔絕,朝鮮的醫療發展水平較為落後,但朝鮮的特殊之處在於,構建了全民免費的醫療體系。民眾出現了頭疼發熱,往往可以直接去醫院免費看病、免費拿葯。
而朝鮮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了民眾慵懶和慢節奏的性格。在朝鮮的國家發展機制中,由於國營單位、國營工廠非常多,很多經濟發展計劃和生產指標,都是提前計劃好的,但配合以分配機制,朝鮮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少有浪費和滯銷的。
很多曾經到過朝鮮的中國遊客說,漫步在朝鮮的城市街頭,很多商品的門頭設計,基本上都是一個樣子。但和中國商店、超市不一樣,在朝鮮,很少有用高音喇叭進行宣傳的。
朝鮮民眾的出行也非常單一,大多是以乘坐公交車為主,從家到單位,再從單位到家,可以說是兩點一線。
平壤金正淑紡織廠
在朝鮮旅遊部門的官方網站上,專門向外界介紹了朝鮮的老牌紡織企業——平壤金正淑紡織廠,這家紡織廠,不僅是朝鮮最具特色的工廠,也是朝鮮生產量最大的工廠。
在工廠車間中,懸掛了很多帶有鼓勵性的條幅,工人們大多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生產習慣,他們每年都非常認真來完成生產工作。而在平攘的街頭,人們的生活也常常以慢節奏為主,常常有三五成群,在大同江上遛彎,尤其是青年一代,他們非常享受舒緩的城市時光。
朝鮮,這個神秘的國度,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還是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