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2022年10月15日08:05:14 歷史 1687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內容提要:賀老總親自講話動員後,過了三天西北南下工作團各梯隊16204人,編入十八兵團隨軍行動。西北南下工作團李井泉為團長,各梯隊負責人前面章節己經敘述。成員之一的陳彬與大家一道,積極做好了南下的物資準備。)

為了解決西北南下工作團的交通工具,和所帶資料、物資等的託運問題。晉綏邊區原有的馬匹遠遠不夠,分局決定買一批馬匹,配給各梯隊使用。1949年5 月晉綏行署民教處,派出宋威同志到內蒙購馬。宋威不僅騎馬技術高超,還是識馬選馬的「伯樂」。因此他沒有到黨校學習,而是從晉西北直接去了內蒙購馬。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馬匹的圖片,李白曾寫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因所購馬匹有限,只能給縣級以上領導,每人配備了一匹馬。其他的馬用於託運資料、物資、糧食等。根據上級命令,每人只准攜帶23斤行李,統統當場過稱。

(柴景山同志和陳彬同期的晉綏幹部,1971年整黨建黨後,由邛崍縣調動來灌縣擔任縣委書記。灌縣派了一輛帶拖掛的解放牌汽車,幫助搬運柴書記一家的東西。柴家夫婦倆、4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媳婦、兩個孫子,全家11口人的東西。傢具、生活用具等,就那麼一架汽車箱,外加一拖掛就運輸完成。但柴書記曾說過,他的東西超標了。剛解放南下的時候,他已經是縣級幹部,但是按規定只帶了10多公斤的行李。)

普通幹部及士兵嚴禁夾帶便服,(也有防止部分人員,中途逃離部隊的作用)。所以便衣都會撕成碎布條,和稻草混合,編成許多「布草鞋」以備路上用。但有一樣東西許多人都帶上了!不少老人在家包了一塊黃土,叫參加南下的兒子帶上走。老人們說到南方水土不服的話,把黃土化在水裡泡一泡,喝下肚了就沒事了。這當然是老人家們,叮囑兒子勿忘家鄉之意。縣級幹部配手槍、乾糧,馬褡子裝被褥。陳彬的通訊員王培林,配的是美製卡賓槍和兩顆手榴彈。陳彬的馬夫馬金玉同志,由於不在幹部編製,只發軍裝不配武器。

由於是緊隨作戰部隊行動,晉綏黨校的副校長張子意,一再告誡大家。幹部梯隊的裝備,和正規作戰部隊相似。要求大家遵守賀老總宣布的保密制度,決不能暴露幹部團是非正規部隊身份。不能讓國民黨情報機構有機可乘,引導國民黨的土匪武裝干擾我們。大家聽從張子意副校長的,但有人打趣地說:「這叫假貓能嚇死活老鼠。」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騾子,馬科馬屬哺乳動物,馬和驢的雜交種,力量大耐力很強。

陳彬分到一匹彪悍的雄馬,備好岳父翻修的皮質鞍具後,鞍裝後的馬匹十分漂亮。賀龍中學衛生所長,戴月醫生是長征幹部,分到手的是頭騾子。他看上了陳彬那匹棗紅色的雄馬,想要調換向陳彬說了好幾次。為照顧老同志,陳彬大度地說:「你想要就換,就換給你騎吧。」。其實用馬交換騾子後,陳彬他心裏暗暗竊喜。由陝入川長途行軍南下,牲口腳力不好是不行的。騾子雖然沒有馬跑得快,但是比馬的耐力好。幹部隊隨軍南下,跟隨在部隊後面行動;沒有戰鬥任務,不需要像馬那樣跑得快。

陳彬和賀中學校教務主任柳雲,商議好一路『廝跟上』走,互相之間好有個照應。初出時發路好道寬,二人可以並肩行軍之時。教務主任柳雲看不起陳彬的騾子,嘲笑說是「拉車的」。誰知上路後他騎的馬,一高興就來一通小跑。還時常不聽使喚,跑去追逐母馬,用馬鞭抽也不管用。顛得騎馬人屁股生疼,柳雲主任很是惱火,再也不敢笑話陳彬所騎,「拉車的」騾子。熟悉牲口習性的陳彬知道,騾子比馬更溫順、穩當、耐力好。

而戴月醫生因不會騎馬,剛出發不久就發生險情。他所騎來自草原的馬匹,沒見過這麼多人隊列行走。有一次戴醫生的馬驚了,在混亂的人群中狂奔!把戴醫生顛落下鞍,腳套在馬蹬里倒拖着跑。虧得人多及時攔下驚馬,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經此一險戴醫生只得,把馬匹換給了別人。因這馬背上的鞍具是陳彬的,陳彬說過可惜我那套鞍具了。

南下團的隊列沒幾天到了運城地界,柳雲主任便主動要求,又和陳彬調換坐騎。這回輪到陳彬笑話他了1陳彬說:「當初你還笑話我,這騾子不如你的馬。現在咋樣?騾子是拉車的。所以它邁出一步,踏穩後再邁下一步,才能拉動重車。我還是喜歡,這老實的牲口——騾子,當然不換羅!」

陳彬又說:「在臨汾整訓時,我聽說賀老總派人,到內蒙買了一大批騾馬。這些騾馬根本沒時間馴化,在草原上野貫了。馬是這樣沒有馴化,你騎它時會調皮搗蛋!騾子好使喚,不用訓就可騎!」柳主任只好說:「老陳,我那屁股實在疼得受不了,咱們得換着騎一下。」陳彬這才答應,換着騎了兩天。

陳彬全部行李被褥,都裝在馬褡子里搭在騾背上。長時間騎着行軍,人坐在上面既平穩又軟和,人累了還可以坐着打個盹。路上行軍吃飯全聽軍號聲指揮,大家排隊把飯食裝入口缸中,有時為趕路不得不邊走邊吃。

步行的士兵更為辛苦,負重不說休息時,還要布置哨警戒。不幾天有的雙腳磨起水泡,用燒燙的針穿刺水泡,才能繼續行軍避免感染。行軍時常有掉隊的戰士,遇上這種情況?陳彬就讓掉隊的騎上騾子,自己相跟送一程讓其趕上隊伍。

為了利用好行軍的時間,陳彬在臨汾時,想法子找了幾本書。其中有1948年由晉冀魯豫分局,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篇幅最大的一本選集,其中很多文章並未發表過。為保守黨的機密限量發行,陳彬有幸借到手一本。行軍至較為平坦路面時,他往往手捧着書;在騾背上認真地研讀,一遍又一遍反覆地看。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1948年由晉冀魯豫分局,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早在1949年5月9日,18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發出了動員令。要求大家實現「革命到底,光榮到底」的決心,做好「四大精神準備」。耀邦主任形象生動地說:

堅決前進不想家,一心一意把敵殺;

出征就要運動戰,長途行軍練到家;

新區條件可能差,吃苦耐勞克服它;

新區群眾未發動,群眾工作都參加。

……。

胡耀邦要求大家,尊守嚴格紀律,提出了「五大要求」。

他說:

動員深入情緒高,奮勇向前減員少。

長途行軍不掉隊,保持體力頂重要。

政策紀律要搞好,八項注意全做到。

開展團結大互助,一切困難克服掉。

幹部黨員做模範,完成任務立功勞。

……。

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好記,多年後陳彬還記得其中的句子。

1949年11月1日,開始了兩個多月3000多公里的,南下「小長征」。經過襄汾新絳曲沃聞喜、運城、解州、芮縣走了八天到了風陵渡

經過新絳縣時陳彬在日記中寫道:「新絳是一個小工業城市,機器生產即有多處。街道設有崗亭,城附近即有大雁,圪立於河岸。昔有仁貴之子丁山打雁,果有一大河灣圓如盤。三家店望之十分好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四日。」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黃河風陵渡圖片

蒲州寫下:「蒲州即同蒲路終點,東南有山是中條山;腳下有一高塔,西廂記張生、鶯鶯葬於此地。綠綠的山坡襯着梯田,景緻生平第一次所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在風陵渡又寫下:「小帆船遇風不順即不可渡,每日渡二、三次。對岸即潼關,食品小鋪特多,當地物價不穩。一碗開水百餘元,一隻面鍋魁200元(舊幣)。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探許/山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當地時間7月6日傍晚,第二批從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疏散撤離的當地居民已乘坐輪渡抵達鹿兒島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離的人員為惡石島的31名居民和小寶島的15名居民,合計46人。當地目前採取自願疏散撤離的原則。截至6日,惡石島尚有23名居民,小寶島尚有41名居民。如今後仍有居民希望離開,當地政府將考慮進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 天天要聞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6日訊7月5日,20多名來自阿根廷的大學生、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外賓走進紅巷,參觀中共五大舊址、農講所和毛澤東舊居。據了解,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國際暑期學校成員,在武漢開啟為期兩周的學術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 天天要聞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於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這是山東艦首次赴港也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第二次訪港巨艦破浪而來、氣勢磅礴「航母熱」燃爆香江線上發放參觀票全部約滿7月5日下午兩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