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汪精衛,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他是「中國頭號大漢奸」、「南京汪偽國民政府主席」;但提起汪文悌卻頗感陌生。汪精衛和夫人陳璧君共育有兩子三女,汪文悌即是他倆最小的兒子。
在汪精衛去世後,所有的子女當中只有汪文悌回來祭拜過。在父母跪像前,他說了一句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的話:「做錯事,就應受到懲罰。」這既是國人的心裏話,也表達了汪文悌忠孝不能兩全的矛盾心情。
同為汪氏後 命運大不同
1913年汪文嬰出生,是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日本投降前,汪家財產經他轉移至海外。抗戰勝利後,短暫在監獄中呆了一段時間,出來後仍舊過着奢侈生活。從不承認自己是汪氏後代,也不去獄中看望母親。
1914年出生的汪文惺是個積極宣傳抗日的進步人士,她反對汪精衛投敵叛國,抗戰勝利後也未受到父親牽連。
汪文彬是汪的第二個女兒,出生於1920年,因受汪精衛影響吃了不少苦頭,後在印尼政府部門任職,晚年隱居做了修女。
小女兒汪文恂於1922年出生,抗戰勝利前為汪精衛整理文稿,抗戰勝利後逃到香港,致力於為其父親鳴冤叫屈,並且一直想方設法救母親陳碧君出獄。
汪精衛和陳碧君去世後,陳公博、周佛海等人在南京梅花山為其建造了墓地。
2005年,汪精衛的第五個孩子汪文悌回老家祭拜,看到跪像及旁邊記錄汪氏夫妻罪惡的碑文,滿懷感慨地說:「做錯事,就應受到懲罰。」汪氏所作所為,早有定論,除了這句話,說別的恐怕已經不太合適了。
那時候汪文悌已經77歲了。此前曾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就讀。後來在香港做橋樑建築生意,與內地有多次合作。
曾經的有志青年 晚年的鐵杆漢奸
汪精衛是廣東三水人,原名叫做汪兆銘。後取名精衛,希望自己像精衛那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汪精衛年輕時也確如其名,勤奮好學,滿腔熱血,立志通過努力再造新中國。
他與周恩來、張學良、梅蘭芳一起並稱為「民國四大美男子」,後來蛻變為漢奸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年輕時因為致力於推翻腐朽清政府統治而被捕,在武昌起義爆發時被營救,後和袁世凱成為了好友。辛亥革命後,受到袁世凱影響,加入到勸孫中山退位的行列。
汪精衛一直對國共合作持反對態度。北伐戰爭勝利後,汪精衛於1927年7月15日,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竊取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
「九一八事變」後,汪精衛擔心打不過日本,曾提出軍事上抵抗、外交上積極斡旋的政策。那時候已經顯露出怯懦的一面。
1932年,日軍進軍上海,汪精衛請示蔣介石出兵支援未果後,與日本簽署了對中方嚴重不利的《淞滬停戰協定》,規定日軍可以在上海駐軍,但中國不可以。
1932年7月,日本兵進犯熱河,汪精兵再次讓張學良出兵,但遭到張學良及蔣介石的抵制。此後汪心灰意冷,開始逐漸親日。1935年5月,汪精衛與日本簽訂《和平協定》加速了華北淪陷。
在以後的日子裏,汪精衛作為國民黨二把手,卻一直不滿蔣的統治,對抗戰失去信心後,迅速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大肆誘降和殺害中國人,成了名副其實的人民公敵。
屢遭暗殺 埋下病根
汪精衛的叛國行為讓他一生中多次遭到暗殺,其中也有蔣介石的功勞,雖都僥倖躲過,但最終卻因槍傷複發丟了性命。
1935年11月,王亞樵派勇士孫鳳鳴到南京密謀刺殺蔣介石,但是等了很長時間,蔣介石遲遲沒有現身。陰差陽錯,汪精衛這個時候出現了。由於汪精衛當時殺害了不少愛國志士,早已激起民憤,孫鳳鳴於是就毫不客氣地開了三槍,但只有一槍擊中了汪精衛的脊柱。
汪精衛在1944年因為鉛毒擴散,引發脊髓腫,醫治無效於日本去世。臨終遺言要求把自己葬在國內。
抗戰勝利後,南京人民對汪精衛墓埋在梅花山表示抗議。迫於輿論壓力,蔣介石就派何應欽炸開墳墓,並對屍體重新火化。骨灰盒被丟進了小水坑。而墳地重建後則變成了一處供群眾娛樂的景點,與中山陵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