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上方關注↑,方便更多優質內容與您討論分享,給您帶來更多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她是作家麥家筆下堅定冷靜的老鬼,也是陳國富筆下美艷玲瓏的顧曉夢。
她曾被民眾高舉至充滿愛國主義的民族之妻,也曾被民眾唾棄辱罵長達43年。
她是組織內部深入虎穴的地下英雄,也是令國民黨人聞風喪膽的紅色間諜。
關露長達75年的一生,充滿隱忍,禁忌,壓力,唾罵,遺忘。
但她從未放棄過自己,只為得到一紙之書的清白。
轉折:成敗非從天降,生鐵久煉成鋼
1937年,左派電影《十字街頭》大火,其主題曲《春天裏》也因節奏輕快,充滿活力受到廣泛好評。但很少有人知道,充滿生機的作詞背後,卻是關露從未被太陽照耀過的一生。
關露原名胡壽媚,後改名為胡媚。在才人輩出的三十年代,關露與張愛玲,丁玲並驅,被稱為上海三大才女之一。但與張愛玲,丁玲不同的是關露的才女之路僅止步於1939年——那一年關露正式成為地下黨組織一員。
關露一生中有三次轉折:
第一次轉折在8歲——父親去世。
童年時代,關露出身書香門第,父親胡元陔曾是前清的舉人,做過一段時間的官,這段做官的經歷為關露姐妹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父親胡元陔去世,關露的母親徐綉鳳獨自一人拉扯關露姐妹。
著名教育學家張百熙
與當時官人之妻有所不同的是,徐綉鳳是一位知識女性。在丈夫死後,徐綉鳳沒有改嫁或依託家庭生活,而是走出家門,利用自己的學識成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學家張百熙的家中教師。在教育學家的家中成為老師,可見徐綉鳳的知識淵博。也是母親的影響,使得關露姐妹從小百讀詩書,為後來二人中國共產黨內工作提供基礎。
但不幸的是關露很快迎來人生第二次轉折——15歲母親病逝。
失去雙親的關露姐妹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關露的妹妹胡綉楓,原名胡壽華,為了紀念母親將原來名字中的壽字改為綉。母親去世後,關露和妹妹寄養在二姨家,受傳統思想教育的二姨希望關露儘早成婚,並讓其與一名銀行經理相親。從小受到母親獨立自強影響教育,關露毅然決然帶着妹妹逃婚來到上海求學。
在上海求學途中,關露姐妹二人結識了當代進步人士劉道衡。因為相同的家庭原因,讓劉道衡對姐妹二人心生憐憫,提出贊助姐妹二人在上海的學習費用,關露備受鼓舞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法學院考入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後轉入哲學。
此後關露開啟了自己的才女之路,從處女作《佘君》的初露鋒芒到《太平洋上的歌聲》的名聲大噪,再到為著名的左派電影《十字街頭》作曲,關露被上海文壇稱為當代最有潛力的女作家之一。
劉道衡
關露對改變自己人生的劉道衡一直保持着知遇之恩,1975年兩度因為漢奸罪名入獄的關露終於出獄,出獄後的她得到了一萬塊錢的補發工資。
即便當時的關露連住房都是問題,但她仍然將補發工資分了2000元給一直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李康將,並為李康將的女兒買了一架二手鋼琴。又拿出1000元回贈到讀書恩人李道衡的家中。
1939年,在上海文壇聲名大噪的關露突然銷聲匿跡。
而這一年關露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轉折——成為地下黨間諜。
地下:忍辱入狼穴義膽何壯哉,寧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
《瑟戒》中的原型鄭蘋如與關露有着同樣的任務,鄭蘋如是國民黨間諜,要求鄭蘋如暗殺李士群,鄭蘋如憑藉著自己的美貌接近李士群,但仍因任務失敗被秘密槍決;關露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成員,要求關露接近李士群並完成策反。機智冷靜的關露沒有選擇直接從李士群入手,而是捨近求遠,一舉拿下李士群的妻子,與其成為好友,秘密監視李士群。
1939年淞滬會戰之後,上海淪陷。
此時的上海被四股間諜勢力所籠罩:
第一股是日本在上海的五大系統。分別是陸軍,海軍,憲兵,外部省和滿鐵。
第二股是國民黨的特務機構。分別是戴笠領導的軍統和陳果夫兄弟領導的中統。
第三股是共產黨的地下組織。在上海的地下黨主要受潘漢年的帶領,同時潘漢年也是關露間諜生涯中的重要接頭人。
第四股則是在上海最囂張,由汪精衛和李士群領導的汪偽76號特工總部。
1939年秋天,潘漢年找到關露的妹妹胡綉楓,希望曾經與李士群的妻子有過交流的胡綉楓可以幫助共產黨策反76號特工總部負責人李士群。胡綉楓當時正在湖北執行更為重要的任務,潘漢年便將關注點放在胡綉楓的親生姐姐關露身上。
此時的關露在上海文壇名聲首屈一指,再加上李士群不止一次的邀請關露成為自己的英文秘書,關露從妹妹手中接下了策反李士群的任務。
李士群所在的汪偽76號特工總部是上海名震一時的殺人魔窟。從1939年-1943年不到四年的時間發起近3000起間諜血案。
同時李士群的特殊經歷也使其非常狡猾,李士群曾為共產黨員,後來被國民黨抓捕加入國民黨,最終從國民黨出走,投入汪偽政府的懷抱,可以說李士群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組織的搖擺人。機智的關露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完成了對李士群的策反。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加入對日本的制衡,日本在戰爭中節節敗退。
汪偽政府人心渙散,老謀深算的李士群開始為自己考慮後路。一直潛伏在李士群身邊的關露抓住機會,約談李士群。
關露向李士群表達「有一個老朋友想要和你見見面。」曾經有過共產黨經歷的李士群很快便知道這個「老朋友」就是關露的上級潘漢年。見李士群猶豫不決,關露又多次約談李士群,坦言如果李士群能夠幫助到中國共產黨,將保障其未來的政治前途。
李士群思慮再三,答應與潘漢年見面。
隨後李士群與潘漢年達成協議,李允諾幫助新四軍和八路軍,並向其提供日偽「掃蕩」的具體情報消息,李士群被成功策反。
出色完成任務的關露給妹妹寫信:
非常思念母親,舅舅讓我們回去看望母親,不知道母親意見如何?
在殺人魔頭李士群身邊兩年的卧底經歷讓關露精疲力竭,此時的她只想回到共產黨的大部隊去,回到共產黨母親的懷抱。在那裡還有關露日思夜想的愛人——王炳南。
在遇見王炳南之前,關露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兩次流產經歷,但這些都沒有打消兩人對於彼此的愛意。當時的王炳南是中共傑出的外交家,同時也是周恩來總理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關露期望回到大部隊,期望和自己的愛人相見。
但誰知,一個月後關露收到妹妹的回信:
母親不要你來,母親希望你留在上海照顧弟妹。
短短的19個字,切斷了關露回到大部隊的念想。關露也迎來了自己間諜生涯的第二個任務——打入日本《女聲》雜誌,切斷日本軍國主義漢奸思想。
誰都不知道在《女聲》雜誌的日子,關露是怎麼熬過來的。
初到《女聲》雜誌,為了不讓漢奸言論出現,又不觸犯日本官方禁忌,曾是上海三大才女之一的關露只能寫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文章,這些文章每一個字對於關露來說都是違背自己詩人作家心愿的垃圾文字。
後來關露逐漸領導《女聲》雜誌,開始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暗中培養發掘黨內進步文學青年,鼓勵他們在雜誌發表暗含反戰愛國色彩的文章,活生生將日本人出錢辦的雜誌當成了宣傳黨內進步思想的雜誌。
《女聲》雜誌聲名大作,但這同時也使得關露漢奸文人的名聲廣傳四海。
直至關露接到組織讓其以《女聲》雜誌的代表去參加第二屆日本大東亞文人大會的任務,組織要求關露到日本與駐日共產黨員取得聯繫。對於這次的任務關露不是沒有遲疑過,參加了這次大會,無疑是向全世界承認自己的漢奸文人身份,這對關露日後的文學生涯是致命的打擊。
經過一番思考後,關露出席了大會。也許正是這樣絕對服從組織的精神,才能讓關露寫下「寧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的詩句。
不一樣的是,此時的關露再也不是寫下壯烈詩句時的民族之妻。
《時事新報》雜誌利用頭版頭條痛批關露參加大東亞文人大會的舉動,稱其為「畸形下生長起來的無恥女作家」。
國內的雜誌對關露皆是辱罵,但卻沒人報道,關露不顧被日本文壇迫害的風險,將日本大會給關露發言宣揚日本軍國主義的演講稿改成了《中日婦女文化交流》,通篇都在講述中日兩國婦女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隻字未提日本軍國主義內容。
參會經歷讓關露受到國內文人的唾棄,連關露曾任職的左聯作家聯盟也對關露進行批評,並與關露斷絕任何往來關係。
失去雙親的關露曾在很長時間將自己的所有感情寄托在創作,現在她連寫文章表達自己的最後一點權利也被剝奪。
沒人能知關露的苦悶,好友將這段時期的關露稱之為「暗夜玫瑰」:
只能在眾人無法知曉的黑夜獨自散發玫瑰的香氣。
終於1945年日本戰敗,關露6年抗戰地下工作告一段落,曾經的暗夜玫瑰終於能重建光日了嗎?
遺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關露的外甥女李稻川曾向《中國新聞周刊》出示關露的遺囑,遺囑寫到自己無兒無女,但是三個外甥女兒在自己生病時和生活困難時一直給予幫助。因此,在自己離世之後,將所有生活資料以及香山東宮村2號房屋等都歸三個外甥女兒所有。
寫下遺囑時,關露68歲,距離關露真正離世還有7年。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在上海進行間諜捕殺運動,關露也在國民黨捕殺名單中。在王炳南同志和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的幫助下,關露終於回到了「媽媽」的懷中。
回到中國共產黨大後方的生活並沒有關露想像的那樣美好。
1946年國共內戰開始,國民黨利用共產黨窩藏間諜的言論將關露所在的新四軍根據地推向輿論高潮。出於無奈,黨內對剛回來不久的關露進行隔離處理。組織工作的無法開展,關露將注意力投入自己最愛的小說和詩歌的創作中。
1946年秋,關露向《新華日報》投稿,當時《新華日報》社長范長江找到關露,面露難色的表示,《新華日報》可以刊登關露的小說,但是不能以關露的名字發表,范長江想讓關露換一個署名。
關露名字已經成為漢奸文人的代名詞,不能出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報刊雜誌上,以免再次被國民黨利用輿論。
關露當場失聲大哭,所有好友都只能為關露表達關切,在那樣的政治風波下,沒有人可以幫助關露解決實際問題。
王炳南與好友
遠在重慶的王炳南得知消息,馬上準備飛往關露身邊。近十年的分離,王炳南時刻都想着能與關露重逢,這次王炳南準備向關露求婚。
可就在王炳南上飛機之際,周氏夫婦攔下王炳南,鄧穎超同志表示,雖然組織內都了解關露是一位好同志,但在這關鍵時期,關露曾經的特殊經歷可能會被他黨所利用,這樣不僅對王炳南的外交仕途產生影響,更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組織的外交工作。
這一番交談後,王炳南寫下一紙絕情書,也是這一紙絕情書,徹底擊垮了關露。
事業,創作,愛情接連收到打擊。
可關露的厄運並沒有得到此結束。
1955年潘漢年被捕入獄,身為漢年手下的接頭人,關露也被牽連入獄。
1967年關露再次被捕,而這一次一關就關了八年。
精神上的打擊和入獄時的身體折磨,關露出獄時已病入膏肓。
68歲的關露寫下自己的遺書,將後事都交代清楚之後,再一次拿筆開始創作。
關露的好友陳惠芝晚年一直陪伴着關露,照顧關露的起居生活和創作生活。陳慧芝讓關露不能總是躺在床上,一定要起床運動,動起來人才能活。關露像受到鼓舞一般,重新振作,因為她知道,此時她頭上漢奸文人的帽子還沒有完整地被摘下來,她必須要等,等到能還清白之日的那天。
1982年3月,冬天還沒有完全過去。
香山東宮村的10平米小屋裡滿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人員。組織部作出了《關於關露同志的平反決定》,關露的清白終於被世人所看見。
同年9個月後,關露在這個宣布她平反的10平米的小屋中離世。
陳慧芝回憶關露離世那天說到:
不愧是做過地下工作的黨員,那天是我照例回大女兒家探視的日子,關露支走了照顧她的傭人,還告訴我有朋友來找她,讓我們不要擔心。接着等所有人都離開後,關露換好一生乾淨的衣服,不動聲色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臨走時,關露留下一個信封,信封上寫到「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信封里還有一張男人的照片,這張照片正是1937年關露與王炳南互生情愫時交換的照片。
晚年王炳南
尾聲
關露的一生似乎都與間諜角色相關,但很少有人提及她的女性身份。這樣一名女性在組織需要她時深入虎穴,為組織出色地完成間諜策反任務;也是這樣一名女性,在眾人唾罵她時,將組織榮譽放在自身榮譽之前。對於自身的榮譽,親情,愛情她始終沒有對任何人做任何要求。今天我們看到僅僅只是一名女性,但在那個戰亂年代,卻有千千萬萬名為革命偉大的勝利而捨棄自身的女性。
關露的好友丁玲在關露的告別儀式上說到:
世界本該陽光明媚,但關露的一生始終沒有被陽光眷顧。
短短几句話,卻精準地概括了關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