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270期。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因病逝世,他指定的「接班人」是華國鋒同志。在葉劍英等老同志的支持之下,華國鋒穩定住了國家和社會局面,成功實現領導權力的過渡。1976年10月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華國鋒同志成為了中央軍委主席,並在第二年的中央全會上予以追認。而在華國鋒之下,共設置了5位軍委副主席。分別是誰呢?
第一位是葉劍英元帥。這一人選毫無爭議,在此之前他曾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穩定軍隊大局,並在70年代中後期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事實上在十大元帥裏面,葉劍英排名最後,是實際帶兵經歷比較少的元帥。但葉帥以高超的政治謀略和決策眼光着稱,在歷史上有多次在逆境中挽救黨和革命的行動,包括長征時期擁護毛主席、反對張國燾錯誤路線等表現,是對國家有大功之人,華國鋒同志也十分尊重和信賴葉帥。
第二位是鄧公。鄧公作為軍政全優的老一輩革命家,不光在早年參與領導百色起義,還在抗戰和解放戰爭初期出任八路軍129師、中原野戰軍的政治委員,是方面軍級的領導幹部。鄧公復出工作後,位列軍委副主席是在情理之中的。除此之外,鄧公還兼任全軍總參謀長,在軍內的影響力非常大。1981年鄧公成為了中央軍委主席。
第三位則是劉伯承元帥,他是戰爭年代鄧公的老搭檔,共同領導「劉鄧大軍」。劉伯承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元帥非常高壽,活到了94歲,但生命的最後十幾年劉帥幾乎雙目失明,無法自理,不能參加實際領導工作。他能夠排進中央軍委副主席之列,是對其革命貢獻和軍事理論的尊重與肯定。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和排名第四的開國元帥,掛職軍委副主席也是合理的,能夠穩定軍心。
第四位是徐向前元帥。徐帥在紅軍時期,是我軍戰績最佳的高級指揮員,指揮紅四方面軍功勞卓著。另外他跟劉帥一樣,軍事理論能力非常出眾,善於軍事研究。我軍大批將帥在抗戰、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時期,都學習採用了徐帥的圍點打援、收緊陣地等經典戰術。而徐帥遺憾的一點是身體較差,建國之後很少出任實際職務。五十年代他曾擔任全軍總參謀長,卻因病基本沒有上過班,為人十分謙遜低調。
最後一位就是聶榮臻元帥。聶帥在10位開國元帥裏面排第9位,但建國後他在軍工和科研領域的貢獻十分顯著,「兩彈一星」工程離不開聶帥的殫精竭慮。如果說彭老總和葉帥在建國後的軍隊、政治領域功績顯赫,那聶帥在國防科技方面的成績則要超過其他元帥。
從此時的軍委副主席名單可以看出,全部由元帥級別的老革命家擔任,為華國鋒主席保駕護航。鄧公雖然不是元帥,55年卻也曾出現在授銜名單上,一度高居元帥的第7位,最後因為主客觀因素沒有授銜。十大元帥里,1977年還在世的恰恰就是葉帥、劉帥、徐帥和聶帥4個人,全部都是軍委副主席。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華國鋒還屬於「後起之秀」,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並非戰火中歷練出的第一代領導人,軍內資歷並不豐富,甚至可以說比較匱乏。所以在這一時期,由經驗豐富、戰功卓著的元勛們擔任軍委副主席,協助進行軍隊領導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1981年6月,華國鋒同志不再擔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註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