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自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經過幾十年的武裝鬥爭,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無畏的犧牲,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為新中國的發展發光發熱。
這其中就包括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子女,在戰亂的時候飽受苦難,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添磚加瓦,有的子女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與發展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有的子女為新中國的某一領域的發展竭盡全力;還有的子女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做回了一名普通人,卻依舊在基層發光發熱。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新中國第一代國家領導人兒女們是怎麼奮鬥的。
入朝第一兵——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生於1922年。五歲的時候,父親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去了井岡山,母親則帶着他和兩個弟弟留在了長沙板倉,八歲的時候母親不幸被捕英勇就義了。由於長沙的白色恐怖相當嚴重,毛岸英兄弟幾人的安全也受到威脅,被二叔毛澤民將他們兄弟三人接到了上海,安排在幼稚園裡生活。
可是這種安穩的生活還沒有過多久,小弟毛岸龍就得了緊口痢醫治無效病亡了,緊接着上海地下黨機關負責人顧順章叛變,致使上海地下黨機關被破壞,毛岸英所在的幼稚園也被迫解散,幾經輾轉,兄弟倆睡馬路、賣報、給人拖地板,在垃圾箱里翻找破爛掙幾個小錢。直到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才被地下黨找到,經由上海輾轉到法國巴黎,最終被蘇聯政府接收到國際兒童院。
毛岸英聰明好學、勇敢堅韌,又愛好軍事、政治、時事,在兒童院、小學、中學時代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先後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團支部書記、列寧團區委員,經常被邀請到各地去作報告。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
毛岸英再次向蘇聯人證明了自己的軍事素養與對戰爭形勢的判斷分析能力,被曼努伊爾斯基元帥特招進軍事學校學習。軍校畢業後,毛岸英被授予中尉軍銜,奉命擔任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坦克連指導員。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毛岸英指揮戰鬥一路高歌猛進,指揮坦克連衝進了德國首都柏林。
戰爭結束,斯大林在白宮親切接見了毛岸英,並送給他一把手槍作為紀念。可以這樣說,我因為毛岸英的英勇作戰讓斯大林對於我國的親善程度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
直到1945年,毛岸英才回到延安。毛澤東聽到兒子要回來了,馬上到機場等候。看到身穿筆挺軍裝的兒子走下飛機,毛澤東激動地飛快走上前去,握着毛岸英的雙手,說到:「你都長這麼高了!」自此,分別十八年的毛岸英才終於回到了父親身邊。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用了不到二十天,朝鮮人民軍就發動了四次戰役,大獲全勝。金日成於8月15日發佈命令:「要使8月成為完全解放朝鮮國土的月份。」朝鮮人民軍經過準備後,於8月31日發起第五次攻勢戰役。
但是敵軍集中優勢兵力,在海軍、空軍與炮兵的支援下,與朝鮮人民軍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進入僵持階段。就在這個時候,美軍突然在仁川登陸,攻擊人民軍的後方,使得戰局逆轉,並把戰火一路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我國領土安全。中共中央一直嚴密關注着朝鮮的局勢,多次發表聲明譴責美國對朝鮮的侵略。
建國以後,毛岸英被調回北京機器總廠工作,才可以經常回到家裡。閑暇的時候他經常幫助秘書科翻譯與蘇聯的往來電文,便知道志願軍即將入朝作戰一事,而且還知道蘇聯並不准備出兵。看到父親的眉頭始終緊鎖,與其他領導人接連開會討論出征朝鮮的事情,便知道朝鮮事態發展的嚴重性,毛岸英立即向父親以及黨中央遞交了要求參加志願軍的申請書。
毛澤東支持兒子參加志願軍,他認為,兒子能有這樣的覺悟感到非常驕傲,自己的兒子去了朝鮮戰場,能夠帶動全軍將士的士氣,他們的父母也會心甘情願讓自己的孩子去,同時兒子還能夠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中得以成長。於是毛主席十分欣慰地同意兒子去朝鮮了。
彭德懷聽到毛岸英報名參加志願軍以後,向他問參加志願軍的理由,毛岸英輕描淡寫而又鄭重地回答了一句:「因為我是主席的兒子,更應當帶頭上前線!」彭德懷聽完拍着他的肩膀說到:「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就是入朝第一兵!」
在志願軍司令部里,毛岸英隱藏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只有彭德懷知道自己的身份,擔任他的俄語翻譯與機要秘書,因為平時翻譯的工作不算多,毛岸英也要參加辦公室的輪流值班,住在司令部附近的一個獨立民房裡。彭總對辦公室人員很體貼,特別是對毛岸英更為關心,多次提出要岸英跟他一起吃飯。
岸英不願搞特殊,對彭德懷來說都是一樣的飯菜,他與辦公室的人一起吃更好。毛岸英待人很隨和,十分受司令部的人尊重。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進入朝鮮只有三十四天就遭遇敵機轟炸犧牲了的人竟然是主席的兒子,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全都哽咽了。
尤其是主席聽到兒子犧牲的消息後,手裡拿的煙不斷地顫抖,眼淚止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他沉默了很久,對前來送信的周恩來說到:「打仗肯定就會有犧牲的,我毛澤東的兒子犧牲了,別人的兒子就能保住性命!」
遠在台灣的蔣介石聽說毛澤東的兒子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消息愣住了,他轉過頭對兒子蔣經國說到:「真沒有想到毛澤東居然把兒子送到了朝鮮戰場上,還被美國的轟炸機炸死了!」他開始明白自己不是因為武器或者戰略上輸給了共產黨,而是共產黨犧牲奉獻的精神太強大了。
毛岸英從來沒有因為他父親的職位搞特殊化,即便是犧牲後,他的屍骨也是留在了戰場上,與所有犧牲的戰士一起留在了朝鮮。
有的人問了,為什麼只有毛岸英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兒子出征朝鮮,而其他領導人怎麼不送自己的兒子去呢?我想告訴他的是,毛岸英生於1922年,到抗美援朝的時候也才28歲,其他的領導人有的結婚生子時間比較晚,到抗美援朝的時候孩子還沒有成年,有的領導人的孩子在建國之前就已經犧牲或傷殘轉業了,再比如像周總理、彭老總他們一生都沒有孩子。
雖然其他領導人的子女不像毛岸英一樣犧牲的轟轟烈烈,但是他們也同樣沒有享受過父輩帶來的便捷,他們為了新中國同樣付出了很多,也同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拼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他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子女情況。
朱德的子女
朱老總堪稱傳奇的一生之中只育有兩個子女,這兩個孩子的命運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功績而顯得一帆風順,甚至還承受着許多苦難。
朱德的長子朱琦生於1917年,童年時的經歷與毛岸英相似,不滿三歲時母親就撒手人寰,在他的童年記憶里,父親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他就在跌跌撞撞中長大成人。直到1937年,20歲的朱琦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又恰逢國共第二次合作,他才陰差陽錯地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朱德見到兒子自然激動不已,但是並沒有對他有太多的照顧,總是嚴厲地要求他。
朱琦被父親送到中央黨校學習,之後被直接送到了華北抗日前線。在參加戰鬥的時候朱琦不慎中彈導致腿部落下終身殘疾,只能留在後方部隊里工作。建國初期,朱德把朱琦叫到面前對他說:「咱們國家現在大力發展鐵路建設,急缺火車司機,我希望你能去學開火車。」
朱琦聽從了父親的建議,毅然放棄自己的團級幹部身份,自願到石家莊鐵路局從最底層慢慢學起,憑藉朱琦的勤奮好學,很快當上了火車司機。他當火車司機時為人低調,乘務組的人都不知道他是朱老總的兒子。
1926年生下女兒朱敏的時候,朱老總已經四十歲了,可謂老來得子,他對這個女兒喜愛異常,但是由於國內革命形勢嚴峻,他只能忍痛離開了妻女。誰知這一別竟整整過了十四年。他無法想像朱敏的母親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拋棄了女兒而與別人再婚,女兒在那個戰亂年代能夠活下來真的算是奇蹟了。
與父親重逢沒有多久,朱敏就被安排到蘇聯學習。誰知剛到蘇聯不久,蘇聯衛國戰爭就爆發了,朱敏所在的夏令營被德國人攻佔了,她被抓進了集中營。面對死亡氣息籠罩的集中營,朱敏為了活着再見到父親,她怕與人交流就會暴露身份,她就靠着裝聾作啞在集中營里堅持了三年,哪怕是脖子長出來的膿包被德國鬼子在沒有任何麻醉下就割掉,她也憑藉著自己超凡的意志強忍住了劇痛,才活了下來,並終於等到了被解救的時刻。
從蘇聯回來以後,朱敏一直在師範大學當老師,沒有因為父親的地位而受到特殊對待,住的是普通的幾人一間教師的宿舍,拿着微薄的薪水,一生都很低調。
劉少奇的子女
劉少奇的子女當中,除了劉源從軍以外,其他幾個孩子都是在各自領域裏發揮着自己的能量。
劉允斌是劉少奇的長子生於1924年,年僅十六歲就在蘇聯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取得了莫斯科國立大學化學系核放射化學專業副博士學位。1957年回國在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奉命組建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負責新型熱核材料的研製工作,是我國著名的核化學專家。
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生於1927年,先後在河北師範大學、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擔任俄語副教授,曾獲得全國婦聯授予的「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
劉少奇次子劉允若生於1930年,媽媽何寶珍犧牲時他只有四歲,童年時代被養父朱文玉收養,因養父家生活貧苦,他從小就到處打工掙錢,等到劉少奇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上海街頭賣報。直到1949年,劉允若中學畢業後,考入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就讀于飛機無線電儀錶專業,而後又聽從父親的意見,轉學導彈設計專業。回國後為新中國導彈事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劉少奇的女兒劉濤與兒子劉允真受「文G」的影響,一個被分配到北京鐵道分局當工人,一個則被下放到延慶山區教書,直到劉少奇被平反以後,才被調回北京,劉濤化名「清子」做了一名詩人,劉允真一直從事經濟管理方面的工作;
劉少奇第六個孩子叫劉平平,生於1949年,學霸級人物,她是新中國第一個在美國留學獲得雙碩士學位的女性,回國後被任命為國家貿易部科技司司長;
劉源是劉少奇第七個孩子,生於1951年,從小就被劉少奇嚴格要求下鍛煉身體,身體素材強於同齡人很多,13歲就進入中南海警衛部隊當兵,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劉源在六十年代全軍大比武中獲得「特等射手」的光榮稱號,被選送到野戰部隊當兵,那個時候他只有十五歲。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在2009年晉陞為上將軍銜,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
劉少奇第八個孩子叫劉亭,她從小就有自己的主見,雖然中學畢業後被下放到工廠里工作,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九年之後考進了中國人民大學外語系。之後又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拿到到美國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考取了工商管理碩士,歸國後創辦了著名的聯亞集團,除了在經商中取得不俗的成績,還十分熱心於公益事業;
劉少奇最小的女兒叫劉瀟瀟,生於1960年,1976年年僅16歲的劉瀟瀟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生物系,從北大畢業後,她又獲得了去德國留學的機會,先後在波恩大學與卡樂斯堡大學學習生物遺傳工程學專業,與姐姐劉亭一樣選擇回國創業。
劉伯承的子女
劉伯承元帥共育的八個子女當中,有四個孩子當上了少將,可謂是將門虎子。劉伯承的長子劉俊泰因為受大煙的毒害,還患有精神疾病,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
次子劉太行生於1939年,長大後進入哈工大學習,畢業後從一名普通士兵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少將,曾任裝甲兵部隊作戰部副部長;
三子劉蒙,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畢業後又進入軍事院校繼續深造,是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子女中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的才子,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和愛沙尼亞大使館武官,駐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等職,2008年晉陞少將軍銜;
四子劉太遲生於1947年,曾任空軍司令部裝備部副部長,空軍少將軍銜;
劉伯承長女劉華北,在日本投降前,不幸被特務殺害,年僅5歲;
次女劉解先醫護兵出身,曾在北京總後301醫院工作,被授予大校軍銜;
三女劉彌群生於1944年,軍工技術出身,曾擔任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2001年晉陞少將軍銜;
四女劉雁翎是北京醫學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賀龍的子女
賀龍元帥一生有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長女賀金蓮、次女賀紅紅在抗戰時期,被國民黨特務抓捕入獄,後病逝於獄中;
三女賀捷生,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討部副部長,少將軍銜;
四女賀曉明原味北京市旅遊局外事辦副主任,賀龍體育基金會主席;
長子賀鵬飛,中將軍銜,總參謀部裝備部部長、水軍司令。
羅榮桓的子女
在抗戰時期,羅榮桓的孩子羅北屯和羅林就不幸病死了,而另一個女兒羅南下也在十五歲的時候得了惡性骨瘤去世了。
羅榮桓的小兒子羅東進生於1939年,二十歲參軍,後到哈工大導彈工程專業學習,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副政委,1999年晉陞中將軍銜;
四女羅北捷生於1949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
以上是我列舉的幾位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子女的情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辦法把三十幾位第一代領導人的子女情況寫完,但是這些子女與毛岸英一樣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大多飽受戰亂之苦,父親功成名就之後也從來沒有耽於享受,喪失目標,每個孩子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們分佈於軍事、政治、科研、商業等不同領域,在行業內都是十分優秀的存在,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從結果上來看,他們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有辱沒父親的名聲。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紅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