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年,朱元璋興起「空印案。」朱元璋的手段只有一個字:殺。1385年,朱元璋興起「郭桓案。」朱元璋的手段也只有一個字:殺。
之後,朱元璋便對開國功臣進行了清算。
1380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被誅殺的厄運終於落在了胡惟庸頭上。
論起當時的情況,胡惟庸的確有不軌的想法,被殺的確不冤。胡惟庸陰險狡詐,為了除掉政敵,先是威逼利誘徐達的家丁,脅迫家丁誣告徐達謀反,結果家丁將胡惟庸供出,只不過朱元璋當時念在胡惟庸勞苦功高,並未追究。後來,胡惟庸又打着為劉基治病的幌子,唆使醫生毒殺劉基。劉基被毒死後,胡惟庸的行為愈發放肆。
胡惟庸聽家人說,胡家老宅的枯井下長出了石筍,胡惟庸認為這是一種祥瑞。後來,胡惟庸家的祖墳「夜有火光熾天」,胡惟庸更堅信自己要「發達」了。如今,胡惟庸已貴為宰相,若再「發達」,恐怕就要坐上龍椅了。
湊巧,當時平涼侯、吉安侯都有把柄握在胡惟庸手中。胡惟庸恐嚇二人,要將二人「正法」。平涼侯和吉安侯被嚇破了膽子,向胡惟庸請教自保的法子。於是,胡惟庸便忽悠二人在外招兵買馬,以備「不時之需」。
與此同時,胡惟庸又勾結了當朝大員陳寧,與陳寧約定取明朝而代之。為了壯大實力,胡惟庸還找上了李善長及其弟弟李存義,希望他們也能加入「革命事業」。不過,李善長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始終推脫婉拒,「依違其間」。
說起來,胡惟庸名字中的「庸」字還真沒白取,他的確比較「庸」。造反這種至高機密,胡惟庸竟搞得人盡皆知,光明正大地結黨。真正能在造反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禁衛軍軍官,胡惟庸一個都沒拉攏到,反而勾結遠在天邊的蒙元遺族以及海外倭寇,打算來一場「裡應外合」。
不得不承認,胡惟庸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還真讓他找來了四百名倭寇。按照胡惟庸的計劃,這些人將扮作日本使者,以進貢為名藉機刺殺朱元璋。為了以假亂真,胡惟庸讓人準備了巨大的蠟燭,將倭寇的刀劍全部藏在蠟燭中。屆時,倭寇會在朝堂上取出蠟燭中的刀劍,當堂刺殺朱元璋。
結果,當這群日本人乘船來到南京時,胡惟庸已被朱元璋剷除。四百個東洋矮子剛剛登陸,便被明軍用鐵棍揍得頭破血流,全部流放到雲南深山老林進行「勞改」。
按說,胡惟庸本來沒必要布置得如此倉促。不過,幾件小事,讓胡惟庸不得不狗急跳牆,加快了造反的步伐。
第一件事,占城國來明朝進貢,胡惟庸並未第一時間向朝廷彙報,朱元璋怪罪下來時胡惟庸又推卸了責任,惹得朱元璋龍顏大怒;
第二件事,朱元璋開始調查劉基的死因,並將涉事的汪廣洋賜死;
第三件事,胡惟庸的兒子乘車出行,發生「車禍」,橫死街頭,喪子的胡惟庸將一切責任歸咎於車夫,將其殺之而後快,朱元璋聽說這件事後十分憤怒,誓要胡惟庸血債血償。
這幾件小事交織在一起,令胡惟庸惶恐之際,他對手下說道:「皇上打算殺掉所有功臣,我可能也在『死亡名單』內,與其引頸受戮,不如先發制人。」令胡惟庸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本來與他站在同一陣營的御史中丞塗節成了叛徒,主動向朱元璋告發了胡惟庸的陰謀。與此同時,另一位御史中丞商嵩由於早年被胡惟庸貶為中書省小吏,對胡懷恨在心。為了報復胡惟庸,商嵩藉此機會向朱元璋打了胡惟庸的小報告。
兩人告發了胡惟庸後,朱元璋勃然大怒,當即將胡惟庸緝拿歸案,進行審訊。
明朝的刑訊是出了名的殘忍,加上朱元璋本就沒打算饒過胡惟庸一黨。沒過多久,這樁反案便真相大白,胡惟庸、陳寧,包括告發了胡惟庸的塗節等人,全都被拉到鬧市中千刀萬剮。連同胡惟庸的一眾黨羽、幕僚,連曾經與胡惟庸有過交集的幾個文人畫家,全都慘遭株連,總共一萬五千人死在這場飛來橫禍中。朱元璋殺死胡惟庸後,更是趁機廢除了丞相的職位。
在對胡党進行清算時,大文豪宋濂也被捲入這起反案。雖宋濂作風保守,不與同僚結黨營私,但他的孫子與胡惟庸私交甚密。因此,已退休賦閑的宋濂被捕入獄,即將押赴京城挨刀。索性,馬皇后挺身而出,稱宋濂早年曾任諸王之師,對謀反之事並不知情。朱元璋聽取了夫人的意見,這才免了宋濂的死罪,將其發配到茂州了事。
參考資料:
【《胡惟庸案》、《明太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