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努爾哈赤曾經13副鎧甲起兵,推翻大明江山,創建300年大清江山;在日軍侵略東北之際,一個大戶人家子弟,以12名看家護院的炮勇起兵抗日,在關東大地轟轟烈烈地打擊日寇,不甘當亡國奴的精神傳承華夏大地。
為了搶奪武器彈藥裝配隊伍,1932年3月19日,張海川率領一支隊伍襲擊寬甸城的警察隊,可是城內不僅有偽警察隊,還裝備精良的偽軍兩個連和一個機動炮隊,豈能坐視不管?而且張海川的攻城隊伍初建不久,缺少武器彈藥,僅靠手中大刀,他們怎麼打?能打勝嗎?
張海川本是大戶人家子弟,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以看家護院的12名炮勇起兵抗日,他是如何走上抗日道路,馳騁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呢?
今天就來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張海川毀家紓難的家國情懷。
張海川又名張興源,1893年出生於遼寧省寬甸縣毛甸子鄉窪子溝村。張家在當地是有名的大戶,擁有土地百餘畝和「義泰興」商號一處,家裡還有數十名炮手看家護院。
張海川自幼為人耿直,性情倔強,沒有大戶人家子弟的惡習,平素結交鄉里,在十里八村之內頗有聲望。如果在太平盛世里,張海川的一生也就不會和「匪」字聯繫在一起了。
揭竿而起,12炮勇起兵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生靈塗炭、山河破碎、國難當頭的慘景,張海川深感憤恨,以亡國為奇恥大辱,每每想起大好山河落入日寇之手,就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有時甚至禁不住要拍案而起。
一次,他和老友侯春一談起國難之事,感慨萬千地說:
「我們一個堂堂的中華大國,竟被弱小的日本欺負到這等地步。國家危亡,黎民塗炭,改籍換種就在眼前,難道我們這些血氣方剛的炎黃子孫甘當亡國奴嗎?論我家業,雖算不上大財主,但也有百畝薄田,一處買賣,生活可謂安閑富裕。但是,哪個有良心的中國人能坐視國破家亡?不把豺狼趕出去,我夜不能寐。任賊蹂躪,就只能引頸待斃!」
於是,他整日奔走於鄉里山間,四處發動群眾,宣揚抗日救國的理想,控訴日軍侵華罪行,動員和號召四周百姓組織起來,共守家園。每講到激烈之時,頓足捶胸,聲淚俱下。
1931年10月末,張海川毅然捨棄家業,變賣田產商號,購買武器彈藥,以自家的12名炮勇為基礎,又請老朋友鮑興亞做參謀,在寬甸縣拉起了一支專打日寇的隊伍。
在隊伍成立的集會上,張海川登台演講:
「國家危亡,黎民倒懸,改姓換種即在眼前。忍視國難深重,三千萬同胞慘遭蹂璃,海川夜不能寐,痛不欲生。」
數日間,鄉里山間響應者雲集,這支抗日隊伍很快就發展到100多人。
1931年10月25日,在廣大民眾積極要求抗日救國的聲浪推動下,寬甸縣縣長張子鵬主持召開了有縣農會會長唐寶林、商務會會長鄒紹南、公安局局長時遠岫、公安大隊隊長李朋林、亞新醫院院長田錫忱,以及各界知名人士高維義、王冠五等16人參加的會議,在會上商討組織抗日武裝,發表抗日宣言的事宜。
但是,這些人多為個人的身家性命考慮,隨着時局的不斷變化,最終不敢起兵抗日。
張海川等了一個多月,不見這些紙上談兵的「大人物」有什麼抗日舉動,便來到縣城打探消息。
對張海川的抗日要求,這些「上層人士」均無言以對。最後,縣農會會長唐寶林為張海川堅持抗日的精神所感動,給他寫了一封公函,建議他去北平與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聯繫。
張海川懷揣唐寶林的推薦書,頂風冒雪,經過一路長途跋涉,最終到達了北平。
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得知他的義舉後,不但肯定了他的愛國行為,而且委任他為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19路軍司令。
在北平期間,張海川擴大了視野,親身感受到了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情,看到了長城內外無數的抗日身影,聽到了不絕於耳的抗日呼聲:黃顯聲將軍在錦州指揮警察隊痛擊日軍,「老北風」在台安消滅漢奸凌印清及偽軍……
這一切,都使張海川更加堅定了抗日救國的決心。
安定民心,整肅軍紀
1932年2月,張海川為安定民心,激勵士兵鬥志,動員社會各界積极參加和支持抗日,先後數次發佈告。
其中《義勇軍司令布告(第四號)》內稱:「照得時局變後,四海沸騰,風景未殊,舉目而旌旗易色,山河依舊,往來者衣履皆非,三千萬人民形將改籍,遼東半島難免陸治。」
接着,敘述該軍的宗旨是:「本司令駐守是方,痛東北淪亡,憫蒼生之塗炭,丹心未泯,愛整義師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砥柱。吾東北地大物博,民俗素稱強悍,能俯首帖耳供人之奴隸乎?如其不能,則宜兄招其弟,父勉其子,富者輸財,貧者入伍,共同奮鬥,共雪國恥,寧可戰而死,不做亡國之奴。本司令志在救國安民,挽回東北之領土,愛舉義旗以張撻伐,號召愛國同志,糾集民有槍械,以資剿滅日本。故私有槍彈同胞及紳商急來投效援助,以便爭伐,而並同胞愛國志誠。」
布告最後申明:「本司令旗幟所指,籍槍而外無他所犯,倘有士兵不守紀律,或有土豪借端經搶者,一經察覺,定按軍法從事,決不寬貸。」
後來,張海川手下有一個班長無視紀律,強姦婦女,結果被他槍斃正法,於是軍心大肅,民心大振。
張海川率領這支由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義勇軍,與日偽軍展開了一系列鬥爭。
收編山林隊,擴大隊伍
1932年3月,張海川為擴大抗日救國實力,聯合了在青椅山、毛甸子一帶活動的孫廣侯的山林隊,又收編了在寬甸西部活動的蔡文耀(外號蔡老鷂子)的大刀會,以及在南土城子一帶活動的李鳳閣部等抗日武裝,使隊伍迅速擴大到六七百人。
隊伍擴大了,人員增加了,解決槍支彈藥武器裝備成了增強戰鬥力的一大難題。
瓦解敵人,攻打寬甸
經過慎重思考,張海川決定攻打寬甸城,奪取偽警察槍支武裝自己。
縣城裡駐有於芷山部下兩個連省防軍和炮隊,如果他們起來抵抗,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攻打縣城就難以取得成功。
於是,張海川派人給他們送去一封信函,信中曉以抗日救國大義,請他們保持中立,不要相互殘殺。
1932年3月19日,張海川親自帶領一支抗日隊伍攻打寬甸城。他們從城西南角破牆而入,大刀隊隊員們手執大刀,高聲吶喊着由正街從南向北湧進。
駐守城內東關的省防軍炮隊聽到喊殺聲後,擔心武器被義勇軍奪去,於是將兩門迫擊炮拉到城北娘娘溝隱藏起來。
兩個連省防軍在驚慌中想起張海川的信函,於是帶着武器邊撤邊喊:
「我們是省防軍,和張司令有信約,誰也不打誰!我們出城給義軍倒地方!」
就這樣,兩連省防軍撤出南門轉向東門。不料省防軍中有一個胡連副,竟率一部分舊軍由東門折回,沿正街向南對義勇軍發動進攻。而逃到娘娘溝的炮隊也開回城,把炮架支在東北城牆上,向城內連開數炮。
這時,義勇軍一部試圖包圍駐城隍廟警察所的士兵,遭到頑強抵抗,遂在街上發生巷戰。
張海川見形勢危急,當即率義勇軍和部分大刀隊隊員冒着槍林彈雨衝進警察駐地,打退頑抗之敵。
此戰義勇軍奪取長短槍31支,子彈2300粒,打死偽軍一名,傷9名。義勇軍亦有兩名人員傷亡。最後,義勇軍撤出縣城,退向黃椅山。
經過這次戰鬥,張海川察覺出部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孫廣侯部多為烏合之眾,不堪一擊:蔡文耀部軍紀鬆弛,因忙於搶掠而貽誤了戰機。
張海川深刻認識到,若照此下去,不僅有損於義勇軍的聲望,更有負於民眾的希望。為此,他向部隊下達了「三不準」的規定:
一不準打駕群眾,搶劫群眾財產;
二不準調戲婦女:
三不準吃香喝辣。
另一方面,他與孫廣侯部和蔡文耀都分道揚鏡,仍率隊獨立作戰。
合二為一,任命司令
1932年6月,唐聚五部參謀處處長張玉深派參謀滿連捷聯絡各方抗日武裝共同抗日。滿連捷由桓仁赴安(東)、鳳(城)、寬(甸)一帶,在楊木川的土城子找到了張海川,在鳳城找到了抗日武裝首領吳殿臣,向他們宣傳了統一力量、共同抗日的好處,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滿連捷隨即向通化總部做了彙報,得到唐聚五總司令的嘉許。之後,張海川被任命為遼寧民眾自衛軍第9支隊司令,吳殿臣被任命為別動隊大隊長。
經過滿連捷的努力,7月初,張、吳二部合為一支抗日隊伍,由張海川任司令,吳殿臣任副司令。這支隊伍有500餘人,主要活動在安、鳳、寬境內鐵路沿線上。
調虎離山,接送電台
7月中旬,遼寧民眾自衛軍總部得到一部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轉送的軍用電台,張海川接受了任務,負責接送這部電台。
電台從煙台用木帆船運到鴨綠江口,然後又用小舢板運到南土城子,掩藏於興隆山上。
日軍也獲得情報,了解這部電台的相關情況,因此到處布崗設卡,妄圖堵截電台北運。
怎麼才能把電台安全地運到通化總部?
張海川、滿連捷和吳殿臣進行了多次研究,最後決定由吳殿臣帶一部分人員在南土城子周圍的山上埋伏,暗中保護電台,由張海川率領一部分人把敵人引誘到鳳城境內的東湯、石城一帶,待敵人脫離興隆山,便迅速轉移電台。
日寇果然中計,被張海川拖得疲於奔命,狼狽不堪。
8月初,一名綽號叫「王麻子」的人,趕了14頭驢馱子,說是要到安東購買日本雜貨品。其實這個「王麻子」是自衛軍總部派來的。
經過興隆山時,「王麻子」趁夜間把電台裝好,打算連夜運送到自衛軍總部。
張海川怕路上有所閃失,又選派部分武裝人員護送,一直把這部由愛國華僑贈送的軍用電台安全地運送到自衛軍總部。
設伏關門山,破敵討伐
12月13日,500餘名日偽軍在遼陽參事官成澤直亮帶領下,以空軍作戰飛機為掩護,配合安東、鳳城地區日軍「討伐隊」,共3000餘人分幾路向我三角抗區進逼。
遼南抗日義勇軍第2軍團總指揮李純華,帶領王全一、顧冠軍、尚海波、安輔軒等都,聯合鄧鐵梅、劉景文,在析木城、夾山窯、蘇子溝、關門山、蛤頓嶺、黃花甸子、磨盤溝等處攔截前來進攻的日寇。東北抗日義勇軍第56路軍司令劉景文邀請張海川率部參戰。
於是,張海川帶領300多名大刀隊員進駐岫岩縣梯子山,與抗日軍王全一部一道阻擊敵人。率部進入梯子山後,張海川便召開軍事會議,同各隊頭領一起研究作戰方案,並查看地形。
正當此時,當地一位愛國人士李秉南老人求見,並給張海川獻計說:「日寇來犯,必經關門山。你們在山頂設伏,出其不意,兩面夾擊,必獲全勝。」
張海天聞言大喜。
關門山是遼陽、本溪、鳳城三縣至岫岩的必經之路。它位於岫岩縣東北,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張海川在關門山布下了天羅地網,單等着敵人前來。
當晚,日軍一個中隊果然來到關門山,進入張海川的伏擊圈。
待敵人全部鑽進口袋,張海川一聲令下,兩側山上的伏兵居高臨下,突然開火。
在張海川的帶領下,大刀隊隊員勇敢地沖向敵群,霎時槍炮聲、喊殺聲威震山谷。敵人陣營大亂,日寇東躲西藏,鬼哭狼嚎,最終丟下幾十具屍體,向來路狼狽逃竄。在這次戰鬥中,日軍死傷過半,義勇軍取得了勝利。
12月17日,張海川率部北上進入黃花甸子,埋伏在磨盤溝、沙崗、周家堡、大溝等地,配合李純華部截擊從遼陽來犯的日偽軍、偽警察以及偽縣長楊顯青所部。
當日偽軍進入黃花甸子時,早有準備的張海川部乘敵人立足未穩,發起猛烈攻擊。偽縣長楊顯青見狀,匆忙地放了幾槍,就慌忙逃竄。
日軍見抵擋不住義勇軍的攻勢,也慌忙逃向析木城。
此戰,抗日義勇軍奪得輜重大車20多輛。
當日晚,日軍中隊長長崗寬率隊由槽子峪來尋找偽縣長楊顯青。當日軍進入街內時,被設伏於街西側各要地的義勇軍截擊。夜裡11時,見日軍全部進入了埋伏圈,預伏的義勇軍朝敵人一齊開火。
張海川一馬當先,率大刀隊沖入敵陣,與日寇展開肉搏戰。戰鬥中,日軍燒毀民房,藉助火光向義勇軍射擊。日軍火力強大,處於街中的義勇軍接近不了敵人,只好及時撤出戰鬥。但是有3名大刀隊隊員避於福壽商號店內,沒有來得及撤出,在砍死進店搜查的2名日軍後,3名隊員自刎殉國。
這次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一直打到18日凌晨2時。此役擊斃日軍長崗寬少佐、加滕伍長和6名日軍土兵,共砍死砍傷日偽軍40餘人。但義勇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刀隊隊員傷亡40餘人。
張海川在這次戰鬥中中彈犧牲,使義勇軍損失了一員不可多得的優秀將領。
抗日戰爭14年,自發組織起來的東北義勇軍最早點燃了東北的抗日烽火,牽扯了日本關東軍的兵力,遲滯了日軍侵略中國的步伐。今天分享東北抗日義勇軍,緬懷和致敬革命先烈!
參考資料《1931年鐵血義勇軍》,後期將繼續分享東北義勇軍的熱血故事,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關注支持,特別是東北的老鄉,給個關注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