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濃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仰仗着江浙財團門閥的財力起家,當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後,蔣介石是倒行逆施,背叛革命,實行完全的獨裁統治。
敗退台灣後,守着一畝三分地,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還要搞一些勾心鬥角,搞出了許許多多的冤案。
比如1955年,蔣介石聽到了傳言,自己的靠山美國人覺得,自己這個小弟不太靠譜,決定另立傀儡,而最佳人選就是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結果蔣介石一氣之下,罷免了孫立人,還誣陷他,結果孫立人被幽禁了33年,直到臨死前幾年,才平反昭雪,獲得自由。
1990年,前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臨死之前,孫立人立下了奇怪的遺囑,說他死後「不回歸祖墳,棺材也不入土」,而他的後人也尊重了他的遺願,人不還鄉,棺不入土。
這是為何?今天我們來講講前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與蔣介石的一些恩怨往事,在推古論今的同時,着重講述一下著名的「孫立人事件」及其對孫立人人生的影響,讓我們再強調一下這位將軍的名字,他叫孫立人。
投筆從戎
在國共正逢時期,國共兩黨中人才輩出,將星閃爍。
在眾多將星之中,孫立人是很獨特的一個,不管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還是他個人的成長軌跡,都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道說道。
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12月8日,祖籍安徽廬江金牛鎮。
安徽廬江是個好地方,水土豐沃,人傑地靈,歷朝歷代代有人才,孫立人在這樣的地方長大,可見他的家境是不錯的。
確實,孫立人出身於廬江大戶人家,祖上都是讀書人,孫立人自幼飽讀詩書,知曉文墨,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他中學時期,一直是年級第一,十足的學霸才子。
後來,孫立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專業,1924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孫立人又出國留學,到美國普渡大學繼續攻讀土木工程。
普渡大學是美國名校,來自華裔的知名校友有後來的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導彈之父梁思禮等,而本土知名校友有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等。
後來,普渡大學的知名校友名錄中,又添上了孫立人的名字,只不過當時的孫立人,只是普渡大學的一名普通學生,所學專業普普通通,自身成績普普通通。
之所以廬江學霸在普渡大學成績一般,是因為當時的孫立人並無心學習。
影響他認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當時美國科技的先進,工業實力的強大,又比如當時的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鬧革命,這一切都讓孫立人心裏着急又火熱。
國民大革命
但是急也沒用,在歷史和革命大潮面前,個人的力量基本影響不了歷史的走勢,而當時的孫立人,一介白身,對於國內情勢更是無從影響。
孫立人決定投筆從戎,改學軍事。
孫立人1925年在普渡大學畢業,畢業後,他考入了美國南方的「西點軍校」,有着「將星搖籃」之稱的弗吉尼亞軍校,就此踏上了戎旅生涯。
弗吉尼亞軍校是美國僅次於西點軍校的第二軍校,與強調絕對紀律的西點軍校相比,弗吉尼亞軍校更像是一所現代化軍校,它沒有對紀律有過度的強調,反而更重視學員的個人能力成長。
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在這裡,孫立人系統地學習了步兵作戰的基本戰術與高級一點的合成戰術,步炮協同,熟悉了戰場生存等基本技能,並鍛鍊出了堅強的體魄。
這個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孫立人本身只是個柔弱的書生,讓他一下子就適應鋼澆鐵鑄的軍事生活,是很難的,但他身上同時也有東方讀書人的堅韌。
身子弱,他就去跑長跑,風雨無阻,健身房和格鬥場也是他常去的地方。
時間一長,他的努力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美國學員兵不禁對這個東方書獃子刮目相看。
1927年,孫立人從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得到了教育長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有成為優秀軍人的潛質,在孫立人的畢業紀念冊上,他的評語是「極好」,他的畢業績點是「優秀」。
孫立人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的畢業手冊及評語
從軍校畢業以後,孫立人沒有急着回國,而是花了一年的時間,遊覽了歐洲,考察了英法德意等歐洲軍事強國的軍事發展情況,增長自己的見識的同時,找找差距。
1928年6月,孫立人乘坐遠洋貨輪迴到中國,靠在大連碼頭上,然後徑直回家。
雖然學成歸來,但未來路在何方,孫立人要考慮一下。
而他最後的決定,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黨派,也就是孫中山創立的國民黨。
孫立人在國民黨的第一份職位,是在國民黨的中央黨校里當教官,中尉軍銜。
挺好的,最起碼比他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軍銜還升了一級!
但孫立人並不滿足於在學校里當個教官,他是個專業軍校畢業的專業軍人,哪怕比起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都不遑多讓,他自然是有自己的傲氣的,在軍校當個教官,那叫屈才。
抗日名將
孫立人在國民黨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宋子文。
在宋子文的推薦下,孫立人很快得到重用,1930年,孫立人出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擔任副總隊長,上校軍銜。
兩年時間,從中尉直升上校,孫立人的升遷不可謂不快,但也由此可見,國民黨內部用人之隨意,制度之鬆弛。
1932年,孫立人調任稅警總團第二支隊任第四團團長,職位變動,軍銜不動。
孫立人在任上乾的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其身上帶有一股文人的氣質,與周圍五大三粗的軍漢格格不入,因此有些國軍中人就不太待見他,其中就包括國民黨的領頭之人蔣介石。
這也是他不太重用孫立人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蔣介石的老毛病,他對非黃埔系的總是有着偏見,認為非親非嫡不算是自己人,像是黃百韜那樣非黃埔系但又受蔣重視的孤臣,都算是個例。
但是很快,這些人對孫立人的看法就得到了改觀,因為局部抗日爆發了。
1932年,「一·二八」抗戰爆發,孫立人帶領的稅警總團第四團,在擴編之後以番號88師獨立旅參戰,這支獨立旅由孫立人親自操練,形成了比較強悍的戰鬥力。
在戰鬥中,孫立人的部隊戰鬥英勇,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每每衝鋒在第一線,不僅受到了官兵的愛戴,也令其他軍官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
但孫立人的成名之戰,是在後來的全面抗日戰場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此時的孫立人擔任稅警總團總隊長,上校軍銜。
上海保衛戰中,他帶領部隊奮勇抗戰,出生入死。
軍隊從上海敗退之後,在淞滬會戰中,孫立人的部隊位於蘇州河防區,沒有了誤傷平民的危險之後,孫立人帶着部隊放開手腳跟日軍大幹一場。
孫立人帶隊衝鋒,在他的帶領下,部隊七次擊退日軍的集團衝鋒,將敵軍死死地拖在蘇州河之前,讓日軍強渡蘇州河,直取中國軍隊後方的計劃得以破產,大大遏制了敵人的進犯進度。
但是,孫立人的部隊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畢竟當時的國軍部隊,相比於精悍的日軍兵卒,還是差了一些。
但是,孫立人的悍勇也是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稱其為「打不爛、打不死、不怕死」的孫立人。
淞滬會戰
確實,孫立人雖說是軍官,但是每次打仗都沖在最前頭,數次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下受到重創,傷勢最重的時候他負傷13處,血流如注,面色如紙,性命危在旦夕。
但即使是這樣,孫立人依然挺了過來,活了下來。
戰後,蔣介石提拔孫立人為陸軍少將,1941年,孫立人任新編三十八師師長,而這次,他的作戰目標是緬甸日軍。
在緬甸,孫立人再次跟日軍硬碰硬,打了許多大勝仗,其中,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方面的第一場大勝仗,就是孫立人麾下的新編三十八師完成的。
在這裡,孫立人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被盟軍部隊的友軍稱為「東方隆美爾」,而他在國民黨軍中的影響力也隨之日益高漲。
孫立人與入緬美軍交流經驗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晉陞為陸軍中將,接手全美械的美械部隊新一軍。
這支部隊由蔣介石親自負責組建,全部裝備為美械裝備,另有一些日軍裝備作為補充,戰鬥力十分強悍,是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之一。
擔任新一軍的軍長,卻讓孫立人自信心膨脹,結果他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經常向上級、同僚放嘴炮,惹得蔣介石對他十分厭煩。
這種厭煩,在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終於爆發了。
莫須有之罪
敗退台灣之後,孫立人擔任「台灣防衛司令」,中將軍銜,也算是身居高位了。
但是,孫立人對此卻不滿足,他對蔣介石說,希望蔣介石能夠晉陞他為上將軍銜,與白崇禧等平起平坐。
從能力上看,孫立人與白崇禧是差一點,但也就差一些資歷和地位,給他晉陞上將軍銜似乎無可無不可。
但是蔣介石不喜歡有人給他這種指手畫腳的感覺,因此他婉拒了孫立人的要求。
但是孫立人因為是美國軍校畢業的畢業生,不說是二戰中的盟軍美國軍隊,就連美國政府他都能說上話,影響力是很有一些的。
這個問題讓蔣介石很是難受,他不喜歡孫立人,但又不得不用他,因為美國的援助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是他「反攻光復」的希望。
1951年,孫立人晉陞上將軍銜,二級陸軍上將。
但是之後的一次,蔣介石偶然聽到風聞,說是美國人對蔣介石感到失望,決定另立一個傀儡,來執掌台灣,而那個人,就是孫立人。
接替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
這個消息就像是踩到了蔣介石的貓尾巴,讓他登時大怒,於是,就是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炮製了一個「孫立人事件」,把孫立人搞下台,奪職削權,順便幽禁。
這下,孫立人是徹底偃旗息鼓了。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儘管,孫立人對自己的冤屈,要求再審,但是蔣介石對孫立人的態度十分堅決,那就是讓他徹底消失在美國人的「考慮名單」中。
反正就是硬拖,拖到孫立人淡出美國人的視野為止。
而這一句話,就是孫立人33年幽閉生活的全部。
一開始,被圈禁在家裡,孫立人的心情還很不爽,時常對着空氣發怒,但是時間一長,他再怒,也不會得到回應。
這就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了,因為是半軟禁狀態,孫立人甚至踏不出自己的家門,因為,在他的門外,還有一群蔣介石布置的「軟釘子」,這些特務們,專門盯着孫立人及其家人,許進不許出。
晚年孫立人及其夫人
就像一群獄卒。
孫立人的晚年生活,或者說他被幽禁,被限制自由的這段時間,他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原因很簡單,沒錢。
因為他是蔣介石不喜歡的人,所以當局也不給他發薪水,而他又出不來門,待不了客,無人接濟之下,生活險些無法繼續。
幸好孫立人懂得一些瓜果栽種,他自力更生,侍弄幾畝薄田,總算勉強供應住了一家老小,後來,他更是盤下了一片山坡,種植瓜果,才將自己的幾個子女全部供養出來。
孫立人的幽閉生活,一直持續到了蔣經國去世,整整33年。
蔣經國
但是在那之後不久,孫立人自己也即將壽終正寢,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家裡病逝,唯一的遺言是,「我對得起我的國家,但對不起民族,就地遷葬,不回大陸了,還有,我的棺材不用入土,就這麼晾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