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戰國七雄中明君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國家。在楚國八百年歷史中,楚國出現了十六位明君,這數量比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還多,也是在這十六位明君的帶領下,楚國走向了強盛,並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看一下楚國出現的十六位明君。
1.熊艾
成就:兩次擊敗周昭王的進攻,使西周王朝衰落並使楚國開始強大起來。
2.熊渠
成就:攻打庸國、揚越、鄂國,將楚國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控制長江中游的銅礦,使楚國逐漸興盛起來。
3.楚厲王熊眴
成就:開疆拓土,征服陘隰,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
4.楚武王熊通
成就:兼并權國後,將權國設置為縣——權縣,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5.楚文王熊貲
成就:擊敗了權、羅、鄧、絞、申、黃等國,滅亡息國和鄧國,完善楚國的縣制,遷都於郢,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為後來楚國北上爭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楚成王熊惲
成就:布施仁德恩惠,與諸侯修好結盟,派人向周天子進貢來鞏固王位,同時借周天子之命,鎮壓夷越各族。通過滅亡貳、谷、絞、弦、黃、英、蔣、道、柏、房、軫、夔等國,使楚國疆域擴展到千里之外。擊敗宋國,使楚國自此稱雄中原。
7.楚穆王熊商臣
成就:改變楚國在城濮之戰後的劣勢。攻打鄭國,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打陳國,攻佔陳國壺丘,平定斗宜西、仲歸叛亂,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攻打巢國,先後滅亡江國、六國、蓼國等國,進一步控制江淮地區。
8.楚莊王熊侶
成就:政治上重用了伍舉、蘇從、孫叔敖等忠直之臣。經濟上修築「期思陂」,禁止大錢,恢復使用小錢。文化上大膽融通華夏,「以夏化夷」。軍事上平定若敖氏之亂,滅亡蕭國、庸國、舒國、陳國,擊敗晉國、宋國。使楚國實現了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9.楚康王熊招
成就:政治上對行政管理和軍事管理、馬政管理體制進行規範,打擊大夫專權,加強王權。經濟上推行「量入修賦」的改革。軍事上滅亡舒鳩國,擊敗吳國和鄭國。解除了北方中原各國對自己的強大軍事威脅,與晉國國君晉定公一起當坐上了中原的霸主的寶座。
10.楚昭王熊軫
成就:在柏舉之戰後遷都載郢,改革政治,安定楚國。滅亡了唐國、頓國、胡國、夷虎國,擊敗吳國,使楚國的國勢得到了復興。
11.楚惠王熊章
成就:對內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國勢得以迅速復蘇,平定白公勝之亂。對外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成為一方強霸。
12.楚悼王熊類
成就: 任用吳起變法,削減大貴族的特權,從精簡機構,裁汰冗員,積極開發邊遠地區,改革軍制。征服了百越部落,收復了北方原陳國、蔡國被三晉佔去的土地,擊敗秦國。使楚國從一個貧弱挨打的大國,變成了一個富裕、強盛的大國。
13.楚宣王熊良夫
成就:對內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對外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也大力加入兼并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使楚國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最強盛的局面,為楚威王和楚懷王在後來的爭霸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4.楚威王熊商
成就:繼承其父楚宣王救趙伐魏與開拓巴蜀的格局,擊敗越國和巴國,使楚國勢力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使楚國達到了戰國時期的頂峰。
15.楚懷王熊槐
成就:政治上任用昭陽、靳尚、上官大夫、屈原等人才。經濟上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交流。軍事上擊敗魏國,滅亡越國。使楚國的疆域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過失:在位後期卻數欺於秦,導致損兵折將,楚國兵敗丹陽、藍田,國土淪喪,使楚國走向沒落的道路。
16.楚頃襄王熊橫
成就:在位後期重用賢臣庄辛,收集東部地區的士兵,向西收復了秦國攻佔的楚國長江沿岸十五邑。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因自己的過錯給國家和百姓造成的損失。
過失:在位前期昏聵無能,驕奢淫靡,任用小人,驅逐屈原,和秦國求和,導致首都郢都被白起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