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的這樣一場戰役:論參戰人數,它沒有赤壁之戰的那般氣勢恢宏;論謀略,它也沒有官渡之戰中郭嘉十勝十敗論的精彩。但就是這場戰役,讓漠北之外的匈奴人,在之後的數百年里都不敢再覬覦大漢疆土。
影片中的疏勒城,是連接關內和西域的咽喉之地,一旦失守,匈奴人便可以長驅直入,略地侵城。那時不僅漢王朝對西域的控制將盡失,這一地區的國家也都將紛紛投靠匈奴,以求自保。而當時的漢元帝並不重視這裡的城池,因此駐守在這裡的兵力總共只有數千人而已。
雙方激戰數月後,這座疏勒城成為了一座孤城。而最後領頭的將軍,名叫耿恭。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其實並不多,但對於他的評價卻留下濃重的一筆!他在明知匈奴軍隊殘忍暴戾又有數萬之眾的情況下,依然帶着僅存的三百人誓死保衛這座城池。
中途雖然耿恭三次派人向漢元帝求援,但朝中不少的人都提出反對,因此遲遲未決。而反對的理由也很奇葩,最近的援軍抵達疏勒城不僅要翻越天山,而且是正值大雪封山的季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中途萬一城池失守,援軍不僅救不了疏勒城,還有可能會被匈奴軍消滅。而這此期間,大將陳湯也收到相關的軍情奏報,他數次流淚,被疏勒城將士的浴血奮戰和寧死不降的精神所打動。因此,當漢元帝舉棋不定的時候,他站了出來!
他首先痛斥了那些所謂「價值論」的大臣,而且為漢元帝回顧了先帝征戰西域所付出的努力。「宜懸頭槀(gao)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在這時說出的話。如今依然被沿用至今,只不過改成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漢元帝聽完後,終於下定決心出兵援救!
當援軍歷盡千辛萬苦抵達疏勒城後,每個人都流下了眼淚。因為他們看見城中只剩下十二個士兵以及他們的首領耿恭。每個人都由於缺衣少食、又日夜抵抗匈奴軍變得衣衫襤褸、不成人形,但每個人的眼神卻又依然堅定。最終,耿恭的十三將士和援軍一起擊退了匈奴大軍,至此,西域之地終於恢復了平靜!
得知勝利的消息後,陳湯無比興奮,他再次上表天子,其中有一段話是:守將食盡窮困時,煮鎧弩,食其筋革;笮馬糞,共而飲之。後來岳飛寫的《滿江紅》,其中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典故,也是來源於此。中華自古英雄輩出,而這一段歷史,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和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