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說:上下同欲者勝。意思就是一個國家如果大家都上下同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同舟共濟、生死相依;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奔向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保持步調一致,就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奪取最終的勝利。
國家處於危難之時,最需要的是迅速形成統一的全民族意志,集中一切力量前仆後繼、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奮勇爭先,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由於歐美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價值觀文化數十年來,一直專註於在俄羅斯的各行各業、旮旮旯旯,無微不至地滲透、侵蝕、深耕,早已經日漸滋長成為巨大的安全隱患。現在正如癌細胞瘋長裂變一樣爆發,成為俄羅斯迅速形成統一民族意志的無形阻礙!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實際上是與北約西方世界的戰爭,俄羅斯毫無退路的戰爭,俄羅斯的國運繫於一戰,也就是說這是關係俄羅斯生死存亡的一場戰爭,本來應該全民族同仇敵愾,一致對敵,排除萬難,去追求勝利。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看到的卻是大相徑庭,並非如此!
俄羅斯的「公知」群體罔顧民族利益,大肆製造「反戰」輿論,破壞全民族統一意志的形成!
一邊是俄羅斯人在前方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一邊是俄羅斯公知富豪、買辦官僚資本家對戰爭表現出漠不關心。其中有些人還在暗中反對普京政府、唆使反對派上街遊行示威、在動員令中策劃逃避兵役,更有甚者站在敵對者一方搖旗吶喊,製造混亂,傳遞情報,充當間諜。
最近,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退役中將亞歷山大•米哈伊洛夫發表觀點稱:烏克蘭情報機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俄羅斯社會製造恐慌和混亂。
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境內發生的一系列火災事故,許多都是烏克蘭安全部門策劃,並由潛入俄境內的破壞小組所為。而這些破壞小組的目標之所以能夠得逞,需要俄羅斯內部一些人的配合,他們也會從俄羅斯政治異見者中招募人員,這些第五縱隊的廣泛存在,成了戰爭的一大隱患。
俄羅斯這種局面的形成,源於前蘇聯時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持續侵入。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逐步將「和平演變」作為一項國策,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通過援助、貿易、旅遊、新聞事業、學生和教師的交流、資金和技術等方式進行演變,使這些國家的年輕人接受西方價值觀,達到「不戰而勝」的目標。
蘇聯戈爾巴喬夫時代,在宣傳文化領域實施「公開化」,倡導對西方妥協的「新思維」,給西方文化入侵大開方便之門,最後釀成了災難性後果。
美國尼克松總統說過: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核彈和火箭,而是意志和思想的較量!蘇聯雖然在這場較量中敗下陣來,但是在蘇聯早已形成了一大批接受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群體。他們完全以西方價值觀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思維方式完全西化,外表模樣是蘇聯人,而頭腦買魂卻成了西方人。
今天俄羅斯所出現的不和諧現象,正是前蘇聯被西方文化入侵結果的延續,它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幾代人都難以改變,大量的「准西方」俄羅斯人的存在,增加了俄羅斯在戰爭中勝利的難度,從長遠看,它也是俄羅斯民族復興的「攔路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警鐘長鳴,防微杜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