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2022年10月05日21:24:28 歷史 1426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63年5月1日,中南海西花廳。

雖然時值五一,正是舉國同慶之際,但周總理仍不願放下手頭工作,爭分奪秒地奮戰在案牘之上。

每隔一段時間,總理都會站起來活動有些僵硬的筋骨,不時望着窗外怔怔出神,思緒飄洋過海,落到出航不久的「躍進號」貨輪身上。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就在4月30日深夜,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躍進號」首次出航日本,如同母親關心遠遊的孩子一般,周總理對躍進號的航行十分掛心。

下午2時許,總理辦公室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接起電話後,聽着電話那頭急促地彙報,總理的眉頭由放鬆到緊蹙,如同湖泊化作溝壑縱橫的山巒,令人感慨滄海桑田。

放下電話,總理將秘書統統喚來,他嚴肅地宣布:「躍進號在赴日途中遭遇事故,現已沉沒,通知各部門立刻行動起來,徹查真相!」

萬噸巨輪為何會在赴日途中沉沒?水面下隱藏着什麼駭人的真相?讓我們回到那個風雲跌宕的年代,一探事故真相。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疑雲密布的沉船事故

1963年5月1日下午1時許,躍進號行駛在南朝鮮濟州島西南海域。

似乎是為了慶祝這艘萬噸巨輪首次啟航,老天爺給足了面子,整片海域晴空萬里,良好的天氣狀況令神經緊繃的船員鬆了口氣,畢竟誰都不想第一次航行便出師不利。

此次航行,躍進號從青島出發,計劃駛向日本門司港,巨輪上裝載了大量礦物、果蔬等貨物,在當前變幻莫測的政治環境下,這也代表了兩國逐漸修復的邦交友誼。

可就在這時,變故橫生。

風平浪靜的海面上,船身突然開始劇烈晃動,而後整個船體開始朝海面緩慢傾斜。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突如其來的狀況令甲板上的船員手足無措,且不說如何搶救即將沉沒的船隻,哪怕是船員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因為此時距離最近的島嶼都有足足上百海里。

好在船上的通訊員率先穩住情緒,事故發生沒多久便將目前情況用電報方式傳回大陸總部,而後再用SOS國際通用求救信號請求周邊船隻救援。

遠在北京的周總理得知此事後驚疑不定,千萬種可能出現在他腦海中,有敵對勢力動手了?是誰?美國、蘇聯還是日本?

無論如何,總理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極有可能上升到國際層面。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肖勁光

為了保護遇難船員,也為了震懾住可能存在的敵對勢力,總理立刻聯繫海軍司令肖勁光,令他派遣海軍205、206、211和224號四艘護衛艦,全速前往失事海域進行救援。

正當救援正如火如荼展開時,還沒等我方表態,日本媒體就火急火燎地報導:中國的第一艘遠洋貨輪在去往日本的途中被魚雷擊中,目前已經沉沒。

隨後,日本政府又十分雞賊地站出來表示,此事與日本無關。

日本此舉可謂是典型的看戲不嫌事大,因為此時我國尚未拿出明確的調查結果,還不能判斷到底是不是遭遇敵潛艇襲擊,真相還沒個定數。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而這時候日本跳出來說是被魚雷擊中,那就說明一定有一個兇手。

這一報導如同一顆火星點燃了整個炸藥桶,此事經過各國媒體揣測迅速發酵,直接上升為國際政治事件,陰謀論漫天飛,都在猜是哪一個具有作案動機和作案能力。

其實這與前段時間,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1號、2號天然氣管道被炸毀的事件雷同,作為歐洲的天然氣命脈,北溪1、2號炸了,據說已泄漏至少8萬噸甲烷氣體,這可比殺了歐洲各國還要難受。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然後這時候,各國還紛紛跳出來說是人為炸毀,所以又到了喜聞樂見的找兇手環節,但同樣存在一個問題,兇手找不到就相當於打了歐洲各國的臉,證明他們都是一幫吃乾飯的豬玀;倘若找到了,該如何處置又成為一個問題。

雖然不是同一時間也不是同一地點,但當躍進號沉沒時,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也在對同樣的問題憂心忡忡。

美國、韓國、日本甚至是蘇聯都站出來表態,不是他們所為,極力撇清自己的嫌疑。

顯然,範圍縮小在具有潛艇的國家,即美日蘇。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1963年,中蘇關係已經破裂,雙方不僅在北邊劍拔弩張,蘇聯甚至為入侵中國的印度提供軍事援助,所以他們的嫌疑自然是最大;美國當時與我們的關係也不對付,不過出於戰略制衡考慮,維持中蘇矛盾平衡的美國沒有作案動機;日本雖然有潛艇,但基本和美國綁定。

拋開日本不談,倘若調查結果顯示真的是美蘇其中一方動的手,那我國政府在面對世界兩極時該如何行事?咽下這口氣還是直接開戰?都是下下之策,也正是領導人們左右為難之處。

但是,無論如何,找出事故的真相,為國家海運事業的發展破開迷霧,這都是勢在必行的,畢竟這艘「躍進號」來之不易。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舉步維艱的成功

「躍進號」建成於1958年,作為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它同樣也是時代的產物。

建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生的紅色中國進行各方面封鎖,美國甚至派遣第七艦隊開到台灣海峽封鎖島鏈。

饒是如此,諸如東南亞、非洲、南美等第三世界國家還是願意與中國互通有無。

但是,當時中國具備遠洋航行的貨輪,大多是向蘇聯等國購買,沒有獨立建造的能力。

正所謂「租不如買,買不如造」,要想打破西方的貿易封鎖,我國必須掌握獨立建造巨輪的能力,這也是為新中國海軍艦艇的研發奠定科研基礎。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如今的大連造船廠

因此,在「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將建造萬噸巨輪的目標提上議程。

當時中蘇關係尚未破裂,對於中國的五年計劃,蘇聯極為上心,甚至一度想幫我們建造整個核心工業體系。

畢竟只要中國和他們站在一邊,蘇聯在遠東便能擁有足夠的話語權與美國抗衡,所以,對於這一項目,此時的蘇聯自然是鼎力支持。

當時造船工程被分配給大連造船廠,通過蘇聯專家的指導以及船廠工人夙興夜寐的努力,一艘萬噸巨輪從最初的輪廓,直到整個船體完全建成並下水試驗成功,僅僅花費58天,這也是中國造船史上的里程碑。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赫魯曉夫

正當船隻內部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噩耗卻突然傳來。

1958年7月21日,蘇聯大使在赫魯曉夫的授意下,正式向中國提出要在中國沿海設立海軍基地,並組建一支中蘇聯合艦隊

蘇聯的意圖明確,要將中國徹底打造成陣營對抗的橋頭堡,但中央領導人們心裏也門兒清,倘若這個軍事基地聯合艦隊建成了,就等於開了先例,接下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軍事基地相繼成立,相當於被蘇聯軍事殖民,完全違背了我國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於是,我國強硬拒絕了蘇聯的提議,兩國關係從此走向破裂。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蘇聯援華專家

既然關係破裂,蘇聯也沒必要繼續支援我國建設,專家們被相繼撤回國內,無數個工業項目受到影響,其中正包括「躍進號」的研發。

雖然「躍進號」的大體框架已經建成,但其中還有許多細節亟待研究,專家離開瞬間使得造船廠失去主心骨,宛如海上燈塔熄滅,迷霧中航行的船隻失去前行的方向。

經過短暫的混亂後,造船廠上下迅速穩定下來,就像中國核項目一樣,哪怕一夜之間根基全毀,哪怕從頭來過也要辦起來。

為此,周總理兩次前往造船廠視察,鼓勵專家和工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克服技術難關。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說來或許還要感謝美蘇等國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正是在他們的「鞭策」下,我國堅定了自力更生的意念,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上披荊斬棘,獨立自主地完善了整個工業體系。

如若不然,或許我國就如同今天的印度一般,武器裝備都是「萬國牌」,連維修都找不到人,一旦出現故障就只能報廢處理。

經過全體技術人員嘔心瀝血地投入,「躍進號」最終建成。

據記載,躍進號載貨量達到驚人的13400噸,每小時能夠行駛18.5海里,續航12000海里,可以中途不靠岸補充燃料直接駛抵世界各主要港口,能在封凍的區域破冰航行,船上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機械化、電氣化設施,是那個時代中國製造的標杆。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而後,「躍進號」又通過長達四年的技術性檢測,直到1962年12月終於取得船舶檢驗證書

作為躍進號的第一次遠洋航行,雖然只是跨越日本海,但卻是展現中國技術能力的重要一步,不容有失。

就如《墨菲定律》所說:「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發生。」

儘管經過層層預防,但躍進號還是遭遇事故。

出海調查與真相大白

1963年5月2日深夜,當躍進號倖存船員乘坐飛機回到北京後,周總理連夜接見「躍進號」三副、三管輪以上的管理人員,了解事故發生時的情況。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周總理慰問「躍進」號船員

談話開始前,周總理先是安撫道:「現在首要問題是查明事故真相,所以別緊張,放開了談。」

總理的話彷彿給在場眾人吃下定心丸,眾人紛紛將事發時自己的所見與對事故的猜測和盤托出。

其中幾名管理人員表示,當時他們聽到一聲巨響,隨後船體發生震動,當他們檢查船隻受損情況時,發現船體左舷水下部位出現缺口,所以他們推斷極有可能是被敵人的魚雷襲擊。

甚至還有人說,船隻遇襲時他恰好站在甲板上,發現離船不遠處的海面之下出現詭異的黑影,觀其形狀像極了潛艇。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被敵人潛艇襲擊這個說法,在事發後得到大多數船員的認可。

所以,當船員們被日本漁船搭救並送上岸後,源源不斷的日本記者前來採訪,那時的人們並沒有太強的媒體意識,便將他們的猜測告知日本記者,於是就有了「躍進號」遭遇潛艇襲擊的報導。

可對於這一猜測,船長和大副並不認同,船長通過海軍副參謀長劉華清了解到,當前世界上還沒有爆炸聲音小而威力卻足以炸沉躍進號的魚雷,所以他認為觸礁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雙方各執一詞,但周總理已經大致了解情況,無論是魚雷還是觸礁,都需要通過現場調查來支撐。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劉華清

1963年5月12日,周總理親自趕往上海指揮調查事宜。

根據總理指示,由東海艦隊、上海市、上海交通部門抽調出艦船10艘,人員1097名組成聯合搜查隊,於5月18日上午9時,從上海吳淞碼頭起航前往失事地點調查。

每年5月前後,由於表面水溫等20℃線推移到浙江沿海和東海中部,所以這也是東海海霧最鼎盛時期,遠而觀之,整片海域霧氣繚繞宛如仙境,可謂是美不勝收。

但對於搜查隊來說,在能見度不到100米的海域航行,就像摸着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為調查蒙上一層陰霾。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硬着頭皮在海面航行一晝夜後,搜查隊堪堪來到失事海域。

利用回聲探測器,搜查隊將搜查範圍鎖定在蘇岩礁海域周邊,並最終確定金屬迴音的確切位置在北緯32°06〃,東經125°24〃,與此同時,搜查隊在該處海面發現漂浮的大量油脂。

聯想到躍進號裝載的糧食,想必殘骸地點已經八九不離十。

通過4天72人次的下潛探測,搜查隊找到了沉沒船體並取得解釋躍進號沉沒的關鍵證據。

在蘇岩礁西南方向不遠處,潛水員們發現一塊長約3.5米、寬不到1 米的海底暗礁,暗礁表面出現明顯的斷裂痕迹,而且在其周邊還發現了許多四散的小石塊以及船體掉落的紅色漆皮。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蘇岩礁

在躍進號沉沒的船體上,潛水員共發現破洞3處,凹陷5處,船龍骨折裂1處,其餘部位基本沒有受損。最為關鍵的是,船體下部具有一段極長的向內捲曲的裂口,這足以證明躍進號是撞擊暗礁導致沉沒。

一般來說,倘若是在水下遭遇魚雷襲擊,僅僅一顆180公斤的魚雷,便足以摧毀一艘50000噸的船隻,所以說,躍進號船體的「傷勢」,顯然不可能是魚雷造成的。

持續近半個月,搜查隊取出了「躍進」號航向記錄本、國旗和有關數據,順利完成任務打道回府,但這並不代表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真相背後

確定躍進號因觸礁導致沉沒後,周總理立刻調來有關人員,深挖其中蹊蹺。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對於深諳海上航行的水手來說,觸礁實在是最常見不過的海上事故,雖然兇險但不足為奇。

可是,這次事故的疑點在於,躍進號的航行路線都是規劃好的,航線的海域都是經過前人一遍遍航行總結出來的安全航線,除了遭遇不可抗力的天災外,基本不可能出問題。

而根據躍進號船員事後確認以及現場勘探,躍進號的實際航線卻偏離到7海里外的蘇岩礁,簡直是離天下之大譜。

面對周總理的質疑,船隻管理人員吞吞吐吐,只是將責任歸咎到氣象、水文、儀器等因素。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誠然,水文和船載設備確實對躍進號航行出現不可避免的影響,不過周總理深知,籌備數年之久的躍進號,倘若要出問題,前些年測試時早該發現,絕不可能到關鍵時刻掉鏈子。

果不其然,經過周總理的深入調查發現,人為因素在事故中的佔比更為關鍵。

原來,出航前不久,原先那批與躍進號磨合程度高的船員因特殊原因被調走,頂替上來的這批水手大多缺乏航行經驗,遇事不懂變通,正是他們的失職才導致悲劇發生,而他們中不少人也在此次事故中遇難犧牲。

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一支陸軍,只要訓練方法得當,僅需幾個月時間便能發揮戰鬥力,但對於海軍來說,沒有經過長達十數年的積累,是遠遠稱不上成熟的。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例如我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航母「山東號」,2019年便宣布正式服役,但直到今天都尚在磨合期,足見其困難程度。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船隻航行,將一批缺乏航行經驗的水手調上船,等同於自我毀滅。

當周總理得知這一真相後大發雷霆,因為他深知,真正的過錯不在於船員,而在負責此事的官員身上。

不知兵者,不可使輕言兵,倘若負責官員通曉海事,也不會釀成大禍。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為此,總理在失事彙報會對這批官員進行嚴厲批評:「躍進號」貨輪的沉沒,這是最深刻的一個教訓,歸因在於犯了官僚主義的問題。一句話,就是有領導地走群眾路線。首長帶頭,大家動手,同心協力,保證安全。去掉官架子,建立新風氣。

與此同時,在真相大白後,總理令新華社對外界的質疑作出回應,證實「躍進」號是因觸礁而沉沒的,所謂的潛艇陰謀論皆是子虛烏有。

1963年,我國首艘萬噸巨輪赴日途中突然沉沒,周總理:徹查真相 - 天天要聞

雖然躍進號的沉沒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既然事態已經不可避免,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將其當作一次震撼教育,從中吸取教訓,由此才能推動中國海事走得更加長遠。

資料來源:

[1]:《試析中蘇關係破裂的原因》 J 王珍愚 同濟大學 安徽史學

[2]:《我國航海文化與航運產業發展》 J 瞿群臻,李立鑫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交通企業管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