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5日,闊別家鄉三十二年的毛主席回到韶山老家,鄉親們熱情地要為主席接風洗塵,慶祝他這位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遊子回家,然而毛主席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卻當即拍板決定要請鄉親們吃飯。
主席深覺他離家多年,鄉親們對家人又有着諸多照顧,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在心裏,於是便在第二天的晚上,於松山一號樓的餐廳宴請鄉親們,而請客的錢,主席和工作人員要求由他個人出資。
毛主席青年時期
原來,毛主席為革命離開家鄉後,在全國各地組織群眾進行武裝起義,這使得一直走獨裁專權統治的蔣介石對其恨之入骨,什麼卑鄙的手段都使了出來。
從土地革命時期,到長征時期,再到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所領導的共產黨隊伍,一路高歌猛進挫敗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很多政治陰謀。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一次次的失敗,雖然讓蔣介石認識到了共產黨和毛主席的厲害之處,但是他始終認為戰場上的失敗不是自己不會打仗。
那蔣介石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毛主席在長沙
迷信的蔣介石將共產黨和毛主席的勝利,歸功於毛主席祖墳的風水。所以在一系列的鬥爭之後,喪心病狂的蔣介石先後三次派兵去挖毛主席家的祖墳。毛主席知道後雖然很氣憤,但是也鞭長莫及,阻止不了。
毛主席家的祖墳坐落在水滴洞旁邊,在韶山的毛氏族人和鄉親們聽到風聲後,早早就做足了準備,他們將祖墳的墓碑都掀倒埋到地里,又把墳頭推平,鋪上草皮,將毛主席家的祖墳完全掩蓋起來。
最終,國民黨軍隊無功而返,只挖到一些舊地主的墳墓,以此回去應付差事。就這樣,國民黨先後三次的掘墳行動都以失敗告終。鄉親們的恩情主席記在心裏,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情債了。
毛主席
多年不見,鄉親們與毛主席有些生疏,現在又是高高在上的國家主席,自然有些隔閡,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拘謹。毛主席看到這種情況,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那麼這位請不來的客人又是哪位呢?
其實當地的村民們都知道個中緣由,在毛主席的家鄉有種習俗,家人們為了讓年幼的孩子能平安長大,都會讓孩子拜一座形象逼真的「石觀音」為乾娘,當地人也因此稱呼她為「石乾娘」,而主席口中請不來的客人自然就是「石乾娘」。
毛主席
因為毛主席的風趣,席間的氣氛慢慢好了起來,鄉親們紛紛入座。也都開始和毛主席攀談起來,訴說著多年不見的相思之情以及毛主席年少還在家時的趣事。
毛主席在家鄉宴請鄉親們,席間暢談過往趣事,已經成為國家主席的他又是如何對待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呢?
毛主席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了闊別依舊的故鄉,這一天也是韶山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離開故鄉三十二年,毛主席終於回來了,韶山人民怎能不激動呢?
得知毛主席回來的消息,鄉親們奔走相告,互相傳遞着這份喜悅。很快,毛主席回來了的消息傳遍了韶山沖這個寧靜的小山村。
毛主席
毛主席讓人找來了公社書記,公社書記來了之後,激動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說:「1954年我代表家鄉人民去看您的時候,您就說要回韶山看看,鄉親們日盼夜盼,您終於回來了!」
毛主席與公社書記談了很久,問了很多家鄉的情況,並且說:「我離開家鄉幾十年了,我要請鄉親們吃飯,你幫我通知下。」一邊說還一邊折手指數着,這裏面有毛主席的族親、有表兄弟、有韶山沖的烈屬、有老地下黨員,就這樣一邊說著人名一邊數,數了四十多個人。
毛主席請鄉親們吃飯,這自然是讓人非常激動的,大家在毛主席的帶動下,宴會的氣氛慢慢活躍起來了。大家紛紛入座,而又很自然地把主位留給了毛主席,但是毛主席並沒有坐。他將主位讓給了他年少時的老師,毛宇居。
毛主席
開席後,毛主席的興緻非常高,他拿着酒杯,一桌一桌的敬酒。一共八桌,沒有一桌遺漏。在給毛宇居敬酒的時候,毛宇居激動不已,站起身來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道:「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是毛主席並沒有忘記老師對自己的授業之恩,也沒有忘記自己在外時,毛宇居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幫助和照顧。毛主席對家鄉人民的關心和熱情,大家都看在眼裡,主席對大家的尊重和愛護大家也都記在了心裏。
這次宴請家鄉的鄉親們,桌上的菜都是具有韶山風味的農家菜。毛主席還說,離開幾十年,我欠了很多人情債,今天請大家吃頓便飯,希望大家不要嫌棄菜色一般。
毛主席
大家怎麼會嫌棄呢,這是無上的榮耀啊。雖然毛主席離開幾十年了,現在是國家主席了,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家鄉,也從來沒有忘記過家鄉的人民們!
鄉親們都沉浸在毛主席宴請吃飯的喜悅當中,至於桌上的有哪些菜,很多人早就忘記了。但是毛主席說的話,敬的酒,卻是所有人畢生都難以忘記的。
飯後,毛主席留大家一起拍個照留念,這一刻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一天也是他們最幸福的一天。
毛主席
毛主席回韶山宴請父老鄉親,期間在走訪家鄉時不禁感慨萬千,那麼主席在家鄉還做了哪些事呢?
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工作繁忙,毛主席一直沒有機會回老家韶山看看。但是每次有家鄉的人來北京,他都會熱情地邀請家鄉來的客人到他那裡坐一坐、聊一聊,請他們吃個便飯。
而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思鄉之情愈加濃烈。
1959年,6月25日,這是韶山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
寧靜的小山村隨着毛主席的回來,馬上就熱鬧了起來。鄉親們紛紛擠到毛主席身邊去,想和毛主席握握手,聊幾句。毛主席從下車後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已經離開故土三十二年了,再回來,還能看到記憶中熟悉的場景,還能看到一些記憶中熟悉的人。
毛主席在故居前
這些場景和人曾無數次在他思鄉的夢境中出現。
他和鄉親們攀談起來,一路上走走停停,每當看到熟悉的人,都能讓主席開心好久。之後,主席又讓工作人員找來了公社書記和隊長,詢問起家鄉的情況,詢問鄉親們能不能吃飽飯,現在一畝地能收多少斤糧食等等民生話題。
三十二年沒能回到家鄉,父母去世的時候主席沒能在他們身前盡孝送終,現在回來了,又怎麼能不去看看呢。
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就起來了,他要去父母的墳前看看,工作人員叫來了公社書記帶路。到父母墳前後,毛主席看着眼前矮矮的小土包久久沒有說話。工作人員看沒帶任何祭奠的物品,於是從旁邊的松樹上折了一把松枝,遞到了主席的手裡。
毛主席
毛主席將松圈放到父母的墳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共產黨人不迷信,但是生我者父母,不能忘!」
工作人員問主席要不要修繕一下墳墓,主席搖搖頭說:「不要修了,保持原樣就好,每年清明你們代培培土就行了。」
下山後,又回了故居看看。
故居的陳設還是自己離開時的樣子,毛主席走走看看,時不時地用手摸摸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物品。從故居出來之後,外面聚集了很多歡迎毛主席的鄉親們,毛主席高興的和大家揮手致意,鄉親們爭先恐後的和毛主席握手。最後還在門前和熱情的鄉親們合影留念。
毛主席在故居與群眾合影
即使思鄉情切,但毛主席的工作繁忙,在韶山的行程僅僅48個小時就結束了。在離開韶山時,前來送別的鄉親們跟在毛主席的車隊後面,久久不願離去,直到看不到車隊的影子才停下。
毛主席感慨良久,提出要下車走走,於是他下了車走在汽車的前方,夾道送別的鄉親們與主席揮手致意,直至四十多分鐘後,主席才重新坐上車離開家鄉。
圖片源於網絡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人民謀幸福,為革命事業奉獻了所有,可再偉大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也會近鄉情怯。離家這麼多年,他的思鄉之情一點也不比普通人少,但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只好告別家鄉,踏上了偉大而又光輝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