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歌響起的時候
羅學婭
在靜默管控的日子裏,讀書的時間反倒多了。於是,我讀了那兩本厚厚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該書49萬字,上下兩卷,史料豐富、凝練生動,忠實記錄了一百年來黨的宣傳工作服務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偉大曆程和重大成就,詳實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黨的宣傳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當我在第五章讀到:「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電通公司攝製的影片《風雲兒女》(夏衍編劇)中的主題歌,在影片上映後迅速傳遍中華大地,對動員人民奮起抗日救亡起到巨大作用」,不由感慨:這首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號角的歌,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被確定為國歌。
我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每當國歌響起,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我們是「不願做奴隸」的民族;我們是「萬眾一心」的民族;我們是敢於「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民族。正因為是這樣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屈服,而且毅然接受了強敵的挑戰。
國歌強大的穿透力、感染力,震撼人心,燃燒激情。它點燃了億萬國人心中的自豪和自信,在人們心中蕩漾起激越的愛國之情,讓深受感染的民眾,自覺加入到愛國強國的隊伍中來。
鮐背之年的媽媽,20世紀40年代就讀於師範學校,至今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情景:地下黨員老師把他們帶到校外曠野,興奮地告訴大家抗戰勝利的喜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同學們深情地跟着唱了起來,唱得非常渾厚低沉,但卻異常的澎湃振奮。唱着這首歌,她們迎接了隆昌的解放,參與了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和腥風血雨的征糧剿匪,見證我們偉大的祖國站起來了。
我上小學時,學校在操場前方插了一根很高的鋼管做旗杆,新學期開學或重要活動,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常常是媽媽在旗杆下用腳踏風琴彈奏國歌,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媽媽會眼含淚花。而我們,在國歌聲中,學習中國歷史,賡續紅色基因,懂得了國家貧窮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國歌激勵我們刻苦學習,挑戰世界;引領我們參與改革開放,我國取得了舉世無雙的累累碩果,偉大的祖國富起來了!
這十年,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徐徐展開。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點位,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我們的祖國強起來了,正以嶄新的姿態,走上世界越來越重要的舞台,向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前進、前進進!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羅學婭(瀘州市作家協會、內江市作家協會會員)
配圖:方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