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安徽省省會,地處安徽省中部,有着燦爛的歷史文化。
原始社會時期,通過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在此地繁衍生息。
原始社會時期的地圖
商朝時期,屬於虎方、群舒的勢力範圍。
商朝時期的地圖
周朝時期,境內有了分封的舒國出現。
西周時期的地圖
春秋時期,此區域先屬於楚國,吳楚之戰,楚國戰敗後,歸屬了吳國,後來,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所打敗,吳國被滅,此地又歸屬了越國。
春秋時期的地圖
戰國時期,楚國逐漸強大起來,出兵擊敗了越國,使此地又重新回到了楚國的版圖。
戰國時期,公元前350年的爭雄勢力圖
秦朝時期,秦始皇移師六國,統一了天下,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境內區域歸九江郡管轄。
秦朝時期的地圖
西漢時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的九江郡、廬江郡分別管轄,境內的合肥、浚遒、橐皋等縣歸屬九江郡;舒縣歸屬廬江郡,為廬江郡的郡治所在地。
西漢時期的地圖
東漢時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的九江郡、廬江郡管轄,境域內的合肥、浚遒兩縣歸屬九江郡;舒縣歸屬廬江郡,仍為廬江郡的郡治所在地。
東漢時期的地圖
三國時期,屬於曹魏的勢力範圍,地處魏、吳兩國的交界前沿之地,隸屬於魏國揚州的淮南郡、廬江郡分別管轄,合肥為淮南郡的郡治所在地。
三國時期的地圖
西晉時期,分別隸屬於揚州的淮南郡、廬江郡管轄,境內的合肥、浚遒兩縣歸屬淮南郡轄領;居巢縣歸屬廬江郡轄領。
西晉時期的地圖
隋朝時期,設廬江郡、淮南郡,廬江郡下設有合肥、渒水、開化、霍山、廬江、慎縣、襄安等縣,郡治設在合肥;北部區域歸屬淮南郡轄領。
隋朝時期的地圖
唐朝時期,初始時,將天下分為十道,進行治理,境內區域分別隸屬於淮南道的廬州、壽州管轄,廬州下設有合肥、慎縣、巢縣、舒城、廬江等縣,州治設在合肥;北部區域歸屬壽州轄領。
唐朝時期的地圖
北宋時期,分別隸屬於淮南西路的廬州、壽州、無為軍管轄,廬州下設有合肥、慎縣、舒城等縣,州治設在合肥;無為軍設有無為、巢縣、廬江等縣;北部區域歸屬壽州轄領。
北宋時期的地圖
南宋時期,屬於宋金對峙的前沿,為南宋的勢力範圍,境內區域歸屬淮南西路的廬州、無為軍、安豐軍分別管轄,廬州下設有合肥、梁縣、舒城等縣,州治設在合肥;無為軍設有無為、巢縣、廬江等縣;北部區域歸屬安豐軍轄領。
南宋時期的地圖
元朝時期,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的廬州路、安豐路管轄,廬州路轄領有合肥、六安州(六安)、英山、舒城、梁縣、巢縣、廬江、無為州(無為)、含山、和州(歷陽)、烏江等州縣,治所設在合肥;北部區域歸屬安豐路管轄。
元朝時期的地圖
明朝時期,分別隸屬於南京(南直隸)的廬州府、鳳陽府管轄,廬州府下設有合肥、六安州、霍山、英山、舒城、廬江、巢縣、無為州等州縣,州治設在合肥;北部區域歸屬鳳陽府轄領。
明朝時期的地圖
清朝時期,隸屬於安徽省的廬州府、鳳陽府分別管轄,廬州府轄領有合肥、舒城、廬江、無為州、巢縣等州縣,府治設在合肥;北部區域歸屬鳳陽府。
清朝時期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