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2022年10月01日15:26:36 歷史 1617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蔣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國政治人物、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蔣中正到台灣後復職重任總統,此後一再連任四屆,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作為國家元首的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獲勝,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帶領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台澎金馬。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的評價偏差很大。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認為,蔣在孫文病故後,領導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掃除北洋軍閥,名義上統一中國大陸,結束軍閥割據和南北分裂。蔣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繼孫中山成為領袖,領導中國國民黨黨政及軍事。1937年7月7日,日軍侵蘆溝橋,戰事爆發,蔣派兵北上。蔣採取的總對策是「攘外必先安內」。1939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決議,開除汪兆銘黨籍,並下令通緝。1939年10月,第一次長沙會戰,斃傷敵4萬餘人。1942年10月初,蔣敦促美國率先自動放棄「對華不平等條約」,10月9日,美國、英國通知蔣,願與中國談判締結新約,放棄部分在華治外法權。蔣首倡「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孫中山曾提及蔣「脾氣剛烈、恃才傲物」。孫發現蔣剛妄自用,曾擔心蔣脾氣暴戾,覺得蔣太憎恨凡人庸才;雖然有朝一日,孫會讚賞蔣之軍事知識和組織才能。蔣常與人起爭執,很難與其他同事配合工作,孫側面了解到蔣生活糜爛、縱情聲色、飲酒無度。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孫中山和蔣介石在黃埔軍校

蔣介石是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忽略抗日、枉顧民族利益。1926年3月,蔣製造「中山艦事件」,1929年,蔣以裁軍為名,召開編遣會議,企圖削減其他各派軍隊,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退讓,對中國共產黨加緊鎮壓。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繼續反共內戰,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之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先後五次軍事「圍剿」。

抗日戰爭期間,在蔣統率下,中國軍隊先後在淞滬忻口、南京、徐州、武漢、長沙、南昌等地作戰,阻滯日軍進攻。抗戰勝利後,蔣一面與中國共產黨和談,一面部署內戰。蔣反對「台灣獨立」、「國際託管」和「兩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1949年在反共內戰徹底失敗後去台灣。抗戰結束,熊向暉郭汝瑰劉斐等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進入國軍指揮核心,衛立煌等國軍高級將領與中國共產黨不斷聯繫,蔣並未察覺。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和宋美齡

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評價蔣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中國法西斯頭子」、「獨夫民賊」。1971年12月,毛澤東召集文宣部進行內部談話:「蔣介石有幾個優點是客觀的史實,我們講史必須留心,一北伐統一中國,二抗日戰爭,三收復台澎,四開拓海疆。1946年蔣從法國手中取回南海諸島嶼,這塊37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相當於三個外蒙。」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重慶談判時期蔣介石和毛澤東

前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於1936年7月9日在陝北白家坪的窯里,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對談中,做過精采評價。斯諾問:「蔣介石作為一個軍人,您對他作何評價?」 周恩來略加思考後回答:「作為一個戰術家,他是一個拙劣的外行,作為一個戰略家,也許會好一些。作為戰術家,蔣介石採用了拿破崙的方法,拿破崙的戰術需要極大地鼓勵士兵的高昂的士氣和戰鬥精神,領先必勝的意志,而蔣介石在這方面老犯錯誤,他過於喜歡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帶領敢死隊的英雄,他帶一個團或一個師,也總是搞得一團糟。他老是集中部隊,企圖通過猛攻奪取陣地。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和蔣介石

1927年武漢戰役,在其他部隊失敗後,蔣介石率領一個師攻城,投入了全部的力量進入防禦工事,結果全師覆沒。在南昌,蔣介石又重蹈覆轍,他不等增援部隊到達,就用他的第一師向這個被孫傳芳佔據的城市發起突擊,孫傳芳後撤,讓蔣介石進入部分陣地,然後反擊,把蔣介石帶入城牆和一條河之間的起伏地帶,最後使蔣軍國民革命軍)大敗。不過蔣介石在戰略上要比戰術上強一些,他的政治嗅覺要比軍事嗅覺強,這就是他能爭取其他軍閥的原因,他常能相當老練地全面策劃一次戰役。」周恩來多次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希望蔣回歸大陸,實現全國統一。明確指出:「蔣介石和他的集團是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我們不願意看到中國人之間永久分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最後會回到祖國來的原因」。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表示:受到馬克思主義熱潮影響,蔣在日本曾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最終因與其理念不合而捨棄。1923年,列寧病重,蘇聯內部斯大林托洛茨基權斗,排斥異己」風氣盛行,蔣對蘇聯政治非常失望。1937年,蔣決定對日方所提議和條件一概不理。楊天石認為,蔣一生有兩大功兩大過。兩大功是北伐統一中國,與領導抗日直到最後勝利;兩大國是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第二次國共內戰。建設台灣要算大功也可以。蔣早年接觸過馬克思主義,表示過讚賞、讚佩之意,但是,他更為傾信孫中山思想,特別是其思想中之改良主義成分。蔣之經濟思想和執政期間之經濟政策雖然各個時期不盡相同,但大體仍不超出「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之範圍。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敏認為,蔣之所以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先後消滅北洋軍閥和內部地方割據勢力挑戰,重要原因是戰略思維與能力明顯強於同時代地方政治人物。蔣對日本強佔東北野心估計得不夠充分。蔣對東北資源了解不多,得知東北煤鐵資源豐富後,恍然醒悟對內對外之政策錯誤。受制於當時國家地位和實力,加上自身本藩有別之傳統觀念局限,蔣對邊疆問題缺乏深謀遠慮,造成巨大損失,難以挽回[。在蔣看來,193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都是「藩制」範疇。在無力顧及之下,蔣擬準備以10年為限在滿、蒙、藏試行「地方自治」。為保關內安全,蔣對長城抗戰態度堅定,大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勢。蔣行事風格講求謀定而後動。中國歷史上鮮有之統一大業經由自己親手締造,蔣內心自豪其成就。對於中國西南地區,將借「剿共」之機,積極加以整頓與改造,使之成為日後民族復興根據地。
  • 美國作家梅爾·米勒在其著作《有話直說》中提到,有次他採訪第33任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談到對華政策,杜魯門氣得大罵「他們(蔣、宋、孔)都是小偷,他媽的他們之中每一個都是……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聖保羅、以及就在這裡紐約房地產」。此書說,杜魯門還對美國對華援助遭嚴重虧空,以及美國國會聯邦調查局注意到孔宋家族不正常斂財手法十分不滿。此書說,杜魯門77歲接受採訪時,提起蔣,仍怒火中燒:「我從來沒有改變我對蔣他們那幫人的看法,他們個個都該進監獄!如果我活着看到他們鋃鐺入獄的那一天,我將很高興。」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

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遠東前線》中認為:他的敵人說他『虛榮、剛愎自用、對於即使微不足道的奪權對手都十分嫉恨』。但是他有很大的匹夫之勇和不倦的精神,這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欽佩。他主要是靠自己的超人精力,從十年前一個無名的證券經紀人的地位,爬到今天成為4億人口國家的命運的主宰。

蘇聯國際遠東書記處成員、青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工作員C·A·達林在《中國回憶錄》中認為:最感興趣的是財政問題。他力圖繼續控制對個別軍團的撥款。因為他明白:誰給錢,誰就能繼續控制對個別軍團的撥款。因為他明白:誰給錢,誰就能夠掌握住改編到國民黨方面的軍隊。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

蘇聯駐華武官處工作員A·B·勃拉戈達托夫(化名羅蘭,後任國民軍蘇聯軍事顧問組參謀長)在《中國革命紀事(1925─1927)》中認為:根據我親眼目睹以及同蔣介石打過交道的其他一些顧問的介紹,蔣介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神經過敏、自尊心強、貪權好勢。儘管他懂軍事常識,但實踐證明,他不是一個果敢無畏的軍事指揮員。在指斗中,他優柔寡斷,總是過高估計敵人的力量,常常在困難的時刻歇斯底里的大發作。他比較容易接受新方法。

但蔣介石從來都是很注重自己的權力和威信的。瓦·康·勃柳赫爾曾銳敏地看透了他的這一特點。實際上,蔣介石是一個性格不剛的人,老是聽周圍人的話。他在實施自己的決定時總是秘而不宣,有時不顧一切。蔣介石在南京發表的一些公開講話中,保證要放棄獨裁特權,將財經大權和供給大權轉交給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實際上,他根本沒想放棄獨裁。在南京和在去上海時,他花了很大氣力來鞏固自己的實力。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親筆

日本《朝日新聞》1975年4月7日社論〈蔣總統逝世〉稱:「……蔣總統的卓越功勛,由於其領導八年抗戰勝利而達到頂點。中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由被列強蠶食之『半殖民地』狀態一躍而成為與美、英、法、蘇並列的世界五大強國之一。」

前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胡適1935年的文章稱:蔣介石先生在今日確有做一國領袖的資格。這並不是因為他最有實力,最有實力的人往往未必能做一國的領袖。他的資格正是錢先生說的『近幾年來所得到的進步』。他長進了:氣度變闊大了,態度變和平了。他的見解也許有錯誤,他的措施也許有很不能滿人意的,但大家漸漸承認他不是自私的,也不是為一黨一派人謀利益的。在這幾年之中,全國人心目中漸漸感覺到他一個人總在那裡埋頭苦幹,挺起肩膊來挑擔子,不辭勞苦,不避怨謗,並且『能相當的容納異己者的要求,尊重異己者的看法』。在這一個沒有領袖人才教育的國家裡,這樣一個能跟着經驗長進的人物,當然要逐漸得着國人的承認。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和胡適

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在其口述歷史批評蔣稱:蔣先生這個人,我批評他,他要有機會,他真能當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頑固,舊的思想,不是當代的思想,蔣經國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說,到台灣以後,要不是蔣經國,蔣介石就沒有了,現在也是沒有了。張表示:蔣介石沒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本來很尊重蔣先生,但後來不尊重,因蔣先生完全是自我主義。」訪問者提到:「我們在哥大圖書館看見很多書,是說蔣先生對台灣的貢獻。張:「那大概都是國民黨寫出來的,要說蔣經國對台灣有貢獻,我承認。

蔣先生有什麼貢獻?張認為蔣是個投機取巧型買辦、好吹,例如蔣常說;幾年準備(反攻)、幾年成功,失信於民。張還稱,西安事變後蔣發表《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都是假的」,事實上是蔣囑文膽陳布雷於1937年2月在杭州新新旅館闢室杜撰,八易其稿。張在日記中寫道,他在特務劉乙光監視下,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心情不好,不如「抓詩一首」。

不親近蔣或蔣不喜歡的人物,陳誠敢於重用,蔣亦放任之。陳誠用人唯才,較不論籍貫、派系,如1930年代就曾拉攏反對蔣人士,只要善戰,有才能,包括唐生智大將劉興馮玉祥麾下孫連仲,廣東薛岳、吳奇偉等。蔣與陳誠對知識界人物亦頗為禮遇,向與胡適、蔣夢麟梅貽琦傅斯年、王世傑友善。

蔣介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晚年蔣介石

在台灣,也因為其獨裁作風,與白色恐怖、二二八事件應付的責任,而遭致不少的批判。台灣解嚴以後,台灣人對蔣的個人崇拜逐漸淡化,當代台灣民間對蔣的評價隨政治立場不同而兩極:有支持者崇敬、支持維護蔣的銅像,甚至有人將蔣神格化成為廟宇的配祀神,如新竹天宏宮與旗津蔣公感恩堂。2000年代去蔣化運動勃興,有些學者檢討蔣在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中扮演何種角色,追求轉型正義,更有些許民眾公開其厭惡,不時發生破壞銅像的事件,甚至故意以破壞銅像表達政治訴求。尤其是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蔣各地的銅像被獨派團體或個人塗鴉、破壞的情況,多不勝數。

汪榮祖、李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中認為蔣不是一位稱職軍事領袖,蔣曾身為黃埔軍校校長,卻是個不稱職軍事家,在戰術層面乏善可陳,因此對蔣介石的評價甚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