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肖永銀!衝鋒!」
1986年北京的一家醫院中,一句蒼老但有力的聲音從病房裡傳了出來。
值夜班的護士被這聲音嚇了一跳,連忙走進屋裡查看情況。
這間病房裡躺着的是我國大名鼎鼎的「軍神」劉伯承元帥,此時的劉帥已經八十多歲高齡,再加上生病,身體狀態奇差,平日里甚至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圖片源自網絡
護士發現劉伯承只是在說夢話,身體沒有其他情況後,才稍稍放心。
後來人們才知道,劉帥夢裡都沒有忘記的肖永銀,是他當年手下最器重也最喜愛的一位將領。
而在劉帥逝世的時候,鄧小平還因為工作人員疏忽忘記在治喪委員會名單里加上肖永銀而大發雷霆。
那麼,劉帥連做夢都要喊的這個肖永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和劉帥又有着怎樣的過去,才讓劉帥在夢裡都不忘和他一起並肩作戰呢?
肖永銀
千里送信的「乞丐」
1937年7月中旬,兩名衣不蔽體的乞丐,步履蹣跚地走到甘肅鎮原縣紅軍援西軍司令部前。
司令劉伯承上前一看,眼淚頓時便涌了上來,這分明就是逃出生天的西路軍戰士。
只見兩人臉黑得像焦炭一樣,頭上的長髮蓬亂不堪,活像個野人。他們身上的衣服早已爛的不成樣,衣服的破絮四處飛舞,只能做到勉強遮羞。
其中一人年紀不過二十齣頭,他看見劉伯承立即就流出了眼淚,從帽子中掏出一個保存完好的信封來。
儘管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但他還是踉蹌幾步上前,將信放在劉伯承手中:
「這是徐總指揮(徐向前元帥)寫的信,請首長轉交給黨中央。」
劉伯承接過信後,急忙握住了兩人的雙手,一時被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沉默良久,劉伯承才哽咽地說道:「能活着回來就好,不容易呀!」
劉伯承
劉伯承之所以如此感動,正是因為他深知這兩位西路軍戰士能夠死裡逃生,並堅持將信件送到這裡,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時間回到1936年11月,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對紅四方面軍的重重包圍,中央軍委下令由徐向前、陳昌浩所率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組成西路軍,以求打通國際線路、開闢河西根據地。
然而盤踞此地多年的「四馬」(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將西路軍死死堵在了河西走廊,前有圍堵後有追兵,西路軍因此損失極其慘重。
為如實向黨中央彙報西路軍的實際情況,徐向前、陳昌浩將西路軍殘餘隊伍化整為零,力求能夠儘可能讓更多戰士成功突圍。
徐向前
為減小目標,徐向前決定與總指揮部警衛排分開,他和陳昌浩單獨突圍。他叫來警衛排排長肖永銀,將寫給黨中央的重要情報交給了他,囑咐道:
「你們要是先到陝北,把這封信交給黨中央,再說說我們的情況。」
肖永銀豈不知這如同遺囑一般的話語意味着什麼,但徐向前堅持將這一重擔交給了他,和陳昌浩毅然向遠方走去。
脫離了徐向前之後,警衛排得軍心迅速渙散了,很多人都偷偷跑掉了。四五十人的警衛排,幾天下來就只剩下了肖永銀和陳明義兩人。
兩人沒有任何抱怨,身死事小,但一定要將重要情報送到黨中央去。
自西路軍鬥爭失敗後,黨中央就立即下達了緊急命令,由劉伯承組成援西軍西進救援。劉伯承率部駐紮在甘肅鎮原,開設許多收容站,尋找迎接突圍而出的西路軍戰士。
劉伯承
肖永銀、陳明義兩人,從1937年3月開始,兩人出祁連、跨戈壁,步行足足兩千餘里。
他們沒有任何補給,又要時時刻刻提防敵人的搜查,只能化身乞丐勉強維持生命。歷經120多天的風餐露宿,這才在7月抵達了援西軍司令部。
前文與司令員劉伯承碰面的,正是歷經千難萬險的肖永銀和陳明義。
劉伯承雖從未與肖永銀見過面,但對他的才能早就有所耳聞,至此之後便將他收入麾下。
那麼劉伯承為何對肖永銀如此欣賞呢?
13歲從軍的勇猛戰將
1917年6月,肖永銀出生於湖北黃安。他的童年很是悲慘,母親在他5歲那年去世,父親則是在他13歲的時候被殺害。相繼失去至親肖永銀的舉目無親,13歲便在機緣巧合下加入了紅軍。
肖永銀人小鬼大,很快就在紅軍隊伍中成長了起來,從勤務員一路干到了司號長。1935年,紅四方面軍放棄了川陝根據地,向川西北轉移。
肖永銀
而國民黨反動派自然是不會這樣坐實紅軍順利轉移,川軍始終死咬着紅四方面軍不放,為此需要一支部隊來進行掩護撤離。紅33團接下了這一任務,依靠江油大崗山易守難攻的地勢對敵人進行阻擊。
由於人數和裝備的巨大差距,紅33團雖成功阻擊敵人一星期,但損失十分嚴重。國民黨川軍也明白紅33團已經是強弩之末,因此加大了進攻頻率。
肖永銀(左一)
眼見部隊幹部相繼犧牲,紅33團團長張昌厚焦急萬分,他不能再看下去了,他要親自上陣衝鋒作戰!
但此時他的耳邊卻突然響起了一個有些青澀的聲音:
「團長,給我幾個兄弟,我去!我給你把敵人打下去!」
張昌厚回頭一看,說話的是年僅18歲的肖永銀,他正一臉興奮地看着自己。
張昌厚對這個機靈的小孩子很是欣賞,但他平時只是吹吹號,從沒有指揮過戰鬥,豈能如此兒戲的將部隊交給他呢?
但隨着戰鬥局勢越發緊張,再加上肖永銀的再三請戰,張昌厚也只得陪着他冒險一把。
張昌厚咬咬牙,大手一揮:
「我給你兩個連,把敵人給我打下去!」
肖永銀立即挺直了腰桿,激動地帶領兩個連的戰士們躍出戰壕,朝着敵人發起了反衝鋒。
敵軍看着氣勢十足的紅軍戰士,還以為是紅軍的增援部隊發動反攻了,頓時陣腳大亂。
肖永銀一馬當先,朝着潰逃的敵軍一路猛追,眼看馬上就要抓到一名川軍指揮。但隨着一聲槍響,肖永銀停下了腳步,搖搖晃晃地倒了下去。
肖永銀
觀戰的張昌厚知道肖永銀負了傷,一邊指揮部隊擊退敵人,一邊趕緊派人將肖永銀接了回來。年輕的肖永銀緊閉雙眼,躺在擔架上暈了過去,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證明他還活着。
縱然是鐵血硬漢的張昌厚,也在這時紅了眼眶,嘴裏嘟囔着:「這個小鬼,也太不要命了!」
雖然嘴上埋怨着,但張昌厚對肖永銀的指揮能力而感到震驚,要知道這可是他第一次踏上戰場。
過草地
肖永銀昏迷了三天三夜,在第四天換藥時才回過來一口氣,保住了性命。但此時部隊馬上要爬雪山、過草地了,為了不讓傷員的傷勢惡化,他們都必須留在茂州老鄉家中養傷。
肖永銀作為傷員,自然也是要被轉移的。看着肖永銀在眼前經過,張昌厚忍不住出手攔了下來,他對這個毛頭小子很是欣賞,不捨得讓他留在這裡。
正在指揮撤退的紅四軍軍長許世友走了過來,看張昌厚一直磨磨蹭蹭的,便過來詢問情況。得知張昌厚不舍留下肖永銀後,許世友爽朗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那就抬上吧!」
肖永銀就這樣一路被紅軍戰士們抬着跨過了大草地,翻過大雪山,成功存活了下來。
許世友
因此張昌厚、許世友也成為了肖永銀的救命恩人,後來肖永銀成為許世友的副手後,談起此事,許世友也是連連咂舌。
1937年3月13日,西路軍在紅石窩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做出了部隊化整為零力求突圍的決定。
會議結束後,總指揮徐向前對左支隊領導人李先念說到:
「先念同志,把你的警衛排排長給我吧。」
李先念也明白自己的警衛排排長肖永銀是一名得力幹將,就讓他擔負起了保護徐向前的工作,一行人向著陝北進行突圍。
徐向前
徐向前更是在單獨突圍前將給黨中央的重要信件託付給肖永銀,足以證明徐向前對肖永銀的認可。
肖永銀將這封信件藏在氈帽中,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兩人換上了老百姓的衣服。他們每天晝伏夜出,每前進一步都十分小心,生怕被反動派認出。
但由於兩人沒有攜帶補給,無奈之下只能沿途乞討,靠着好心人的救濟才得以果腹。肖永銀和陳明義的衣服也逐漸破爛不堪,整日逃亡讓他們灰頭土臉的,活脫脫像個乞丐。
陳明義
兩人逃到了叫「石灰窯」的廢棄礦洞時,遇見了西路軍總政治部的吳建初。
吳建初一邊將他們藏在礦洞,一邊想辦法聯繫延安方面。但面對敵人嚴密的搜查,吳建初始終了找不到任何機會,就這樣耽擱了整整18天。
肖永銀和陳明義急於將信件交給中央,於是再次冒險出發,決定穿過荒無人煙的沙漠往東走。
圖片源於網絡
烈日烘烤着沙漠,使得兩人如同行走在熾熱的火爐之上,每走一步都要呼哧呼哧地喘氣。
更要命的是,兩人平時連果腹都難,更不可能隨身攜帶水壺了。
肖永銀口舌乾燥,身體彷彿快要蒸發了一般,就連喝尿止渴都成為一種奢求。
還好這一片沙漠並不算很大,兩人在天黑之前總算走出沙漠,找到了一處水源,這才得以逃生。
隨後兩人又穿過永昌、涼州、武威等地,一路飽受酷暑的折磨,頭上身上到處都是吸飽鮮血的虱子。
就這樣直到7月中旬,步履蹣跚的兩人才得以抵達劉伯承的援西司令部。
兩人總算放下了一路來的提心弔膽,圓滿完成任務。
如釋重負的肖永銀趕忙拿下自己的氈帽,小心翼翼地將其中藏着的信件取出。
一路上歷經生死,自己和陳明義的都淪落到衣不蔽體的窘境了,但這封信件依然被他們保管得完好如初。
劉伯承和援西司令部的同志們趕忙上前攙扶說話都沒力氣的兩人,並安排人帶他們先去洗漱吃飯。
劉伯承對年紀不大,但作戰勇猛的肖永銀早有耳聞,又被他面對如此困難的情況,仍然可以堅持完成任務的革命精神感動。
不禁萌生了愛才之意,詢問了肖永銀的意見後,最終將其收入麾下,肖永銀至此開始追隨劉伯承四處征戰。
劉伯承最鍾愛的戰將
肖永銀在晚年採訪中坦言道:
「我這一生跟隨過兩個元帥,徐帥教會我英勇,而劉帥則教會我戰術。」
劉伯承年長肖永銀二十多歲,對肖永銀來說,劉帥就是慈父一般的軍事老師。
1937年9月,肖永銀被劉伯承任命為八路軍129師385旅14團1營營長,他很快就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天賦。
面對日軍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掃蕩,肖永銀決定主動出擊懲治一下日軍。他挑選手下最勇猛的戰士組成了一支突擊小隊,大部隊則作為策應掩護突擊隊。
日軍的「掃蕩」
由肖永銀帶頭,這支12人的突擊隊悄然摸入了日軍駐守的大楊庄,卻意外地發現了日軍竟在這裡部署了一門山炮。肖永銀當即更改作戰計劃,命令將這門山炮搶回去。
突擊隊員們立即對熟睡中的日軍發起了襲擊,大部隊聽到槍聲後也在側邊發起了進攻,一時間四面皆是八路軍的吶喊聲。
日軍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蒙了,倉促間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進行反擊,死傷慘重。
趁日軍不備,肖永銀聯合戰士們將這門山炮轉移到了營部,又由營部逐步往上轉移,最終被師部拖到了太行山。
這也是八路軍部隊的第一門山炮,還是從敵人手裡硬「搶」回來的,意義自然非同凡響。
副師長徐向前高興地在炮身上提筆寫下「八路軍在大楊庄戰鬥繳獲日軍之山炮」,還讓人拍下照片留念,師長劉伯承也眉飛色舞地誇讚道:「這是一次藝術的戰鬥!」
1942年,八路軍總部因電台信號泄露,即將陷入了數萬日軍組成的包圍圈。
時任13團副團長的肖永銀沒有死板地等待師部下令,果斷命令13團前往救援。
此時日軍的包圍圈尚未徹底收攏,因此肖永銀的13團成功將總部機關營救了出來,羅瑞卿等重要領導人得以安全突圍。
等肖永銀回到師部後,得知這一消息的劉伯承沒有怪罪他擅自行動,而是笑得合不攏嘴,連說三聲「好」。鄧小平也拍了拍肖永銀的肩膀連連誇讚。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肖永銀的作戰天賦愈發展示的淋漓盡致,讓劉、鄧二人對其十分欣賞。
1949年3月,蔣介石調整了作戰方案,由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改為對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蔣介石
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通過上黨戰役、邯鄲戰役、魯西南戰役三場大戰,殲滅了大量國軍。
國民黨反動派接連吃癟,竟喪心病狂地想要炸毀黃河大壩,以此淹沒山東和陝北。
因此,劉鄧大軍在中央軍委的指示下,立即向大別山前進。部隊行至汝河時,遇到了國民黨的重兵攔截。
這次戰役蔣介石親自飛到開封指揮,想要在汝河一舉將劉鄧大軍徹底殲滅。
與此同時,國民黨的大部隊也快要追了上來,劉伯承立即判斷出「我軍必須在數小時內完成部分渡河,否則就要全軍覆沒。」
他指揮部隊兵分三路,左路李德生阻擊敵人,右路肖永銀抗擊汝河敵軍,而總部則負責搭建浮橋進行強渡。
肖永銀立即率18旅和汝河方向的國軍進行了血戰,但打着打着,他忽然聽到側面傳來了槍炮聲。
心思縝密的他立即掏出地圖研究,忽然大驚失色,向部下喊道:
「不好!快去救首長!」
強渡汝河
肖永銀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親率47團進行火速救援,果然敵人已經進攻到距劉鄧指揮部不到二公里的地方了!劉伯承見肖永銀趕到,立即對他高喊道:
「肖永銀!衝鋒!」
肖永銀隨即向敵人發起了進攻,配合指揮部部隊徹底殲滅了這股敵軍,成功挽救了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人的性命。
肖永銀的18旅一馬當先,護衛着劉、鄧成功來到汝河北岸。
鄧小平
而敵人的羅廣文兵團此時卻已經追了上來,部隊立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急時刻。劉伯承手持木棍,用僅存的一隻眼睛盯着肖永銀,嚴肅地說到:
「肖永銀!狹路相逢勇者勝,你明白嗎?」
肖永銀心中一震,瞬間明白此話一出,便是局勢到了最危難的時刻。在肖永銀的指揮下,18旅戰士們個個將刺刀裝上,身上掛着手榴彈勇敢無畏地向敵人殺了過去。
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18旅硬生生地撕開了一條10餘里的口子,劉伯承、鄧小平等司令部成員都是靠着這條血路得以突圍。
在肖永銀的奮戰下,12萬劉、鄧大軍成功殺出重圍,順利挺進大別山。
隨後肖永銀跟隨劉伯承一路轉戰,參與了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指揮的每一場戰鬥,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12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的肖永銀,作為第二批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在上甘嶺戰役中,12軍自1952年11月1日加入了戰場,與15軍一同成功守下了上甘嶺。
1955年,肖永銀因赫赫戰功被授予開國少將的軍銜,隨後擔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而南京軍區的司令員,正是曾經在長征中救了他一命的許世友。
劉伯承與肖永銀的深厚友誼
1970年一天深夜,時任南京軍區參謀長的肖永銀忽然接到了許世友的電話,要他去迎接劉伯承。肖永銀立即激動了起來,他與劉帥闊別多年,今天終於有機會再次相見了。
接到劉伯承後,劉帥此時的情緒有些低落,緩緩地說到:「我年紀大了,來給你們添麻煩了。」
肖永銀也明白劉帥此時的落寞情緒,急忙說到:
「劉帥啊,您怎麼說這種話?您以前怎麼樣對待我,現在還是怎樣對待我,這樣我心裏舒坦。您現在這麼客氣,我不好過!」
劉伯承見兩人的友誼沒有受到衝擊,寬慰了許多,語重心長地對肖永銀叮囑,當了參謀長之後,永遠記住要把自己放在影子的地方。
見肖永銀有些疑惑,他又開口解釋道:
「我三任總長,一敗兩罷官。指揮江西戰役,我從來沒有用過我的名字......」
肖永銀恍然大悟,將劉帥的話牢牢記在心中,從此極少拋頭露面。
劉伯承住進了南京中山陵5號,平時鬱鬱寡歡,很少與人交談。許世友看出老帥的情緒低落,就吩咐肖永銀多去看望。
果然,只要肖永銀一來,劉伯承就表現出很高的聊天興緻。在南京住的這段時間,肖永銀和許世友閑來無事便會前來陪伴劉伯承,這讓劉帥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80年代後期,劉帥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基本上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肖永銀最後一次前來看望劉伯承時,劉帥已經虛弱的說不出話來,只能躺在病床上靠輸液補充營養。
晚年劉伯承
肖永銀一瞬間眼淚就流了出來,他輕輕來到劉伯承身邊,拉着劉帥的手哽咽到:「師長,是我,肖永銀!」
劉帥聽到後呼吸急促了起來,他張了張嘴,但身體已經虛弱到無法說話了。
劉帥的喉嚨里只發出了如水沸騰了一般的咕嚕聲,隨後無奈的放棄了,只能眨了眨眼表示他知道了。
晚年的劉帥
肖永銀看見這一幕,立即淚流不止。
他只能緊緊握住劉帥的雙手,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他的情感,足足半小時才離去。而在肖永銀出門的時候,一個護士叫住了他,告訴了他一個秘密。
在劉伯承元帥還能說話的時候,有一天夜裡她聽到劉帥忽然喊道:「肖永銀!衝鋒!」,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肖永銀一下跪坐在病房門口,泣不成聲,直到哭到沒力氣再扶牆離開。
他當然明白劉帥為何高喊這句話,他是在睡夢中又回想起當年與他並肩作戰的崢嶸歲月了!
鄧小平慰問劉伯承家屬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在北京因病去世,鄧小平作為他當年的老戰友,親自為其主持葬禮。
在鄧小平閱讀完治喪委員會名單後,發現其中沒有肖永銀的名字,立即大發雷霆,負責操辦喪禮諸事的工作人員已經多年沒有見過鄧公如此生氣了。
而劉伯承的妻子得知此事後也是十分惱怒,他們都知道劉伯承生前有多麼看重肖永銀,治喪委員會怎麼能少得了他呢?
於是她急忙給肖永銀打去了電話,向他說明了劉帥離世的沉重消息。
鄧小平與劉伯承
肖永銀當天便急匆匆地趕來,來時眼睛已經哭腫了。
他徑直走到劉伯承的遺像前,對着遺體三鞠躬,隨後痛哭失聲道:「老帥!我肖永銀來晚了啊,沒來得及給您送行.....」
他此時多麼希望老帥還能拉起他的手,和藹地教他道理,可惜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2002年4月29日,肖永銀在南京病逝,享年85歲。
兩位共和國元勛的相繼離世,為這段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划上了句號。
但歷史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偉大的革命友誼,更不會忘記他們為新中國做出的卓越貢獻!
大家對劉伯承與肖永銀深厚的情誼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