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每日怡見
自打有中國人赴美留學那一天起,這場中美人才爭奪戰就悄無聲息的打響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中國人赴美留學呢?
主要有方面的原因:
1,近一百年來,美國在學術,工業,科技各方面都處於碾壓中國的地位,。
你不去美國,不去接觸世界上最先進的知識,呆在國內,那就永遠只能是閉門造車,沒有出路的。
師夷長技以制夷。便是這個道理,所以中國留學生去了美國。
2,庚子助學。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城簽署了屈辱的《辛丑條約》,條約裏面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突然得到了這麼多賠款,怎麼用?
拿回去興辦工業,擴充軍備,還是當作福利發給參戰士兵?
各個國家的做法都不一樣,但在這些國家裡,最有遠見的還是美國人。
美國人有多聰明呢?
當時,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是二戰的那個,這是老羅斯福,按照咱們中國人的輩分來講,老羅斯福應該是小羅斯福的堂哥兼叔老丈人。
他身邊的智囊團裏面就有人建議:希望美國政府吸引一批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以期將來能培養出一批親美的中國知識精英。
最後大家商討出來的一個協議就是: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一半退還給中國,這個退還不是由美國政府直接退回,而是在原來每年應交的「賠款中」扣除,另立「助學基金」由美國政府監督使用。
借花獻佛,便是如此。
拿從別人國家掠奪來的財富,再退還一部分,以做慈善的名義去資助其他國家的青年學子,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
這裡的「愛國」,指的是「愛美國」。
對了,順帶提一句,清華大學的建立和發展,就離不開美國「庚子賠款」的支持。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哪裡知道什麼歷史啊,什麼屈辱。
他們只知道,我念書的時候,中國政府沒有給我一分錢,反倒是美國政府給我吃給我穿,給我學費,還讓我去美國,我現在學成畢業了,不得好好報答美國嗎?
如果這時候,美國政府再適時的給這批優秀人才遞上綠卡,基本上很少有人會回來。
在美國,你能享受到優越的生活條件,住着大別墅,有小汽車,家裡有女傭伺候,去的都是最頂尖的研究所和實驗室,一大幫高知精英圍着你轉,給你打下手。
生活條件和學術環境都是一流的。
更關鍵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神州大地上一直戰亂不斷,就算建國了,那也是一窮二白,要啥沒啥的。
咱們不考慮愛國不愛國,就問你,但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你會怎麼選?
肯定是閉着眼睛選美國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也恰恰因為如此,才彰顯了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的偉大。
他們的那種愛國情懷,是一般人根本難以想像的。
但是,和每年浩浩蕩蕩的留美大軍相比,錢學森等人畢竟是少數。
在這場中美人才爭奪戰上,我們一直都是落後的。
改革開放後,隨着中國人富起來,強起來了,生活條件和科研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觀,確實吸引了一部分人才迴流。
但是,每年還是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選擇留在了美國發展。
雖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希望招募那些留美的頂級人才,用這種方法來加快追趕美國的科研水平。
不過,都不是很成功。
這種現象直到2020年才得到了改觀,也正是這一年,成為了這場中美人才爭奪戰的轉折點。
咱們先來看中美之間的差距:
1,生活水平。
2,學術研究環境的差異。
3,薪資報酬。
但是從2020年開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華裔科學家離開美國的人數急劇上升。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去年,2021年,有1400多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
這個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2%。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使這些在美國生活的好好的華裔科學家,回到了中國?
第一,在過去20年里,中國更加富裕和強大,並獲得了作為科學研究中心的地位,學術環境和科研水平大大提升。
雖然在生活條件,學術環境以及薪資上面,還是和美國有一點差距,但已經非常非常小了。
第二,新冠疫情的爆發。
眾所周知,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美國是最嚴重的,而中國卻是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
在美國,人們都講究所謂的人權和自由,口罩不打,四處亂跑,病毒肆意擴散。
而在中國,這些科學家們都是很宅的,每天兩點一線在研究所和家之間通勤,加上我們國家嚴格的防疫措施,外人根本接觸不到他們。
所以,病毒感染的風險幾乎為0。
可是在美國,要講所謂的人權,所謂的自由,雖然疫情很嚴重,可我研究所的保安,我就是不戴口罩,就是不打疫苗,你能拿我怎麼樣?
所以,兩相比較下來,那些科學家們自然知道改怎麼選擇了。
這是第二點,疫情。
第三點就是政策。
越來越多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決定回國。這與中國一直通過人才項目招募頂級研究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中國連續十年,實行了人才項目,給予最高的優待,只要你願意回來,一路開綠燈,沒有任何人敢為難你。
回國需要隔離是吧?沒問題,我們會提前把實驗器材送到您的房間里,還有研究材料也是每天更新的,並且,外面有一個團隊,24小時接受您的調配,只要您有任何需要,他們都可以幫您完成。
讓您享受在隔離期間,也能足不出戶,遠程遙控做實驗的感覺。
這,是在中國。
而在美國呢?
儘管很多年前,很多人願意留在美國。
但是,2018年11月,特朗普政府啟動了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旨在調查外國機構對美國經濟、技術、商業秘密的竊取。
美國人總是懷疑那些來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即使你取得了國籍,成為美籍華人,但皮膚不一樣,眼睛不一樣。
他們始終覺得這些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圖謀不軌,都是來竊取美國政府的最高科技的。
於是,三年多來,兩屆美國政府的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針對「受中國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員」展開調查,審查其在學術活動中是否給美國帶來安全與技術威脅。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專題網站上列示了77起案件,150多人被起訴,其中逾九成為華人華裔。
另外,據《光明日報》今年6月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國會作證時曾表示,該計劃執行期間,涉及中國的案件多達2000起,平均每10小時就啟動一個涉及中國的反間諜案件。
你想想看,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啊?
大量華人華裔科學家、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等技術人才被當作犯罪嫌疑人調查,工作、生活和名譽均受到了嚴重影響。
不僅要被美國政府調查,還會遭到其他那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圍攻和謾罵,這換誰能受得了?
於是,美國這些令人反感的行為,「助攻」我們吸引更多美籍華裔科學家回國。
有很多華裔頂尖的研究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要麼已經從美國大學的職位跳到中國,要麼正在尋找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擔心自己也成為美國司法部的目標。
雖然啊,在廣泛抗議和種族歧視爭議下,今年2月23日,美國司法部宣布終止備受詬病的「中國行動計劃」。
但一些華裔科學家說,他們仍然覺得懷疑是針對他們的,而且擔心只要美中關係繼續緊張,這種懷疑就會持續下去。
雖然現在終止了,但萬一哪一天,又會捲土重來怎麼辦?
所以,回來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中美人才爭奪戰的轉折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學成歸國了。
而隨着這種現象的加劇,美國人會更加害怕,更加防範這些華裔科學家,覺得他們就是來竊密的,就是為了「偷」到美國的核心科技,有朝一日返回中國。
這就是所謂的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越是如此,他們就越是會對華裔科學家排擠和打擊。
那些被邊緣化的華裔科學家,就更是會心灰意冷,放棄美國,回到中國。
對於美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當失去了人心之後,就很難再挽回來了。
而對於咱們中國來說,在這裡,我還是想衷心的感謝一下唐納德·特朗普先生,您對中國的貢獻,我們時刻銘記。
2024年快要到了,您不當選總統,我是絕對不答應的。
給我個地址,我願意花上十美元,給你寄一張明信片,表達我對您的支持和擁護,親愛的總統閣下。
我是遠方青木,未來幾個月會在新公眾號「海中青木」更新文章,歡迎大家關注,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和大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