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你給我撤下來,讓我十二軍上!」抗美援朝戰場之上,王近山對着秦基偉嘶吼道。
「我不下,死了我也不下!」他不能退,因為他明白自己身後的使命「只要首長信任我,我就咬牙打下去,保不住上甘嶺,我提頭來見!」
這是秦基偉對王近山立下的軍令狀,而這個戰場,正是轟動了全世界的「上甘嶺戰役」
許多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戰中中的上甘嶺戰役,15軍是絕對的主力,知道這場戰役出了黃繼光,出了許多戰爭英雄。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場戰役背後,王近山麾下的12軍做出的貢獻。4500名12軍將士血染疆場,用生命捍衛了中國軍人至高的榮譽。
戰鬥結束之後,王近山叫來了自己的部下李德生。他明白李德生立了大功,然而這份勝利,更多的是屬於15軍。
王近山安慰李德生:「軍人,要的就是有仗打,打勝仗,別的不要去計較。」
這句話是王近山一生的寫照,部隊里說他是「王瘋子」,說王近山到哪,哪裡就要去打惡仗。而鄧小平同志則評價王近山是「一代戰將」。
1955年授勛儀式,王近山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所有人都以為他要自此平步青雲。卻沒想到一個事件,卻讓王近山從開國中將淪為了一個小小的副廠長。
曾經的功績過眼雲煙,就連王近山的生活,也開始變得難以自顧。這個事件,到底是什麼?
也曾真愛訴真情
1938年3月15日,山東省潞城縣東,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在這裡爆發了一場伏擊戰鬥,其名為「神頭嶺伏擊戰」。
時任旅長陳賡率領麾下771團、772團,奉命阻擊日軍援助黎城的援軍,於是計劃在此對增援的日軍進行攔截伏擊。
當時的王近山,便是772團的副團長,而772團,又是這場「神頭嶺伏擊戰」中絕對的主力。這場戰鬥歷時兩個小時,殲滅了399人。
然而,在激烈的交戰之中,王近山卻身負重傷,因此住進了129師的醫院之中。王近山跌宕起伏的人生,便在這裡埋下了伏筆。
當時的129師野戰醫院之中,除了身受重傷的王近山,還有另一個日後在歷史上刻下鼎鼎大名的「陪同」:陳錫聯。
當時的陳錫聯是769團的團長,王近山傷得重,陳錫聯傷得也不輕。子彈從他的嘴裏打進,擊碎了陳錫聯的牙齒,隨後又從他的頸部洞穿而出。
然而即便這樣,也攔不住陳錫聯苦中作樂的心情。這個只有20歲出頭的團長,心裏一直閑不住,每當傷口疼痛的時候,他的眼角總會瞟向醫院的護士們。
陳錫聯和王近山
這一天,陳錫聯見自己臨床的「病號」王近山正在接受醫生的換藥,「閑不住」的陳錫聯便拍了拍王近山的胳膊。
「你知道咱129野戰醫院裏面,哪個護士是醫院的院花嗎?」陳錫聯打趣地向王近山問道。
王近山換藥傷口正疼,並沒有回答陳錫聯的問題。陳錫聯見王近山沒有答覆,便再度拍了拍王近山,然後指向了給王近山換藥的護士說道:「她就是」。
順着陳錫聯的手指,王近山仰在床上,看向了自己身旁換藥的護士。這幾天一直都是對方在照顧自己,然而王近山還沒有仔細看過。
那是一個文靜的姑娘,雖然有點內向,但並非那種完全放不開的性格。她的名字叫做韓秀蘭,出身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中。
革命爆發以後,韓秀蘭的一家12口人,全部加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之中。可以說韓秀蘭的家庭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紅色家庭」。
整個129師的野戰醫院,超過半數的醫療物資,便是出自韓秀蘭叔叔的捐贈。有着這樣的背景外加韓秀蘭那漂亮出眾的美貌,令韓秀蘭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院花」
她聽見陳錫聯在指着自己進行「點評」,雙臉早已紅成一片。在換藥結束之後,韓秀蘭便飛似的逃開了。
陳錫聯沒有想到,自己無意中的摻和,竟讓韓秀蘭和王近山走到了一起。很快,在陳錫聯有意無意地摻和之下,王近山和韓秀蘭在醫院中談起了戀愛。
紅軍時期令徐向前元帥稱讚的「王瘋子」,在韓秀蘭的面前沒有了瘋氣,而韓秀蘭甚至為了討王近山歡心,還專門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韓岫岩。
按照韓岫岩的說法,之所以這樣改的原因十分簡單。因為王近山的名字叫做「近山」一個是「近」,一個是「山」。
而「岫」的意思是是指山洞,也帶有山的意思。因此,「山岩」留於「近山」之上,「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據韓岫岩所說,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如果碰到日本的侵略者,那麼就用自己這個山岩,狠狠地砸過去,把對方給砸暈砸跑。
一年之後,二人正式結婚。雖然彼此聚少離多,但沒有隔閡二人的感情。兩人女貌郎才,一人駐守前方征戰疆場,一人堅守後方治病救人。
很快,韓岫岩便為王近山誕下八個孩子。
奈何錯路鑄殊途
在部隊中,他們是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韓岫岩曾在解放戰爭中因為顛簸流過產,於是王近山便為韓岫岩用騾子做了一個平板車,拉着韓岫岩四處奔波。
王近山所在的部隊,直接領導人是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同志,王近山同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同志私下的關係也十分親密。
部隊開會之時,曾有人提出過王近山的所作所為是搞特殊,但王近山和劉伯承元帥都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誰也沒有想到過,就是這樣一對神仙眷侶無比恩愛的夫妻,竟會在建國之後,走向殊途的道路。
這一切的起點,是因為王近山的性格。他太「純粹」了,那是一種質樸的將士身上的純粹感。他講義氣,一諾千金,並且敢說敢做,重情重義。
1947年,王近山的右腿遭到了致命的重創。根據醫生的診療判斷,這是極為嚴重的粉碎性骨折。
王近山聽到這句話,眼眶瞬間紅了起來。醫生偷偷告訴當時王近山的領導鄧小平同志,說最壞的情況下,王近山可能會落下殘疾。
作為一個純粹的軍人,這對王近山來說是最大的打擊。鄧小平同志來看望王近山,只見王近山近乎使用哭喊的方式向鄧小平同志哭訴着,說自己還不如死在戰場。
鄧小平同志只好安慰王近山,說不論他有多麼殘疾,自己都一定許多王近山,讓他重新返回戰場。
再後來,王近山的雙腿便變得一條長一條短,但鄧小平同志果真履行約定,讓王近山重新負責二縱,並闖下了「二縱朱可夫」的兇悍大名。
這樣的純粹也害了王近山,在抗美援朝時期,王近山認識了自己建國後的司機朱鐵民。那個時候朱鐵民是王近山的貼身保鏢。
作為王近山的親衛,他與王近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朱鐵民有一個遺憾,那就是自己一直沒有一個孩子。
重情重義的王近山聽聞之後,當下便向朱鐵民承諾,自己願意將一個孩子過繼給朱鐵民,讓他不至於沒有後代。
就這樣,1953年王近山的二女兒王媛媛出生了。王近山果然信守承諾,將王媛媛過繼給了朱鐵民。
然而,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王近山這樣的做法,令非常重視夫妻感情,非常重視兒女感情的韓岫岩大為悲傷。
她聽着自己的女兒叫着別人爸爸媽媽,看着自己的女兒和別人那樣親昵,韓岫岩的內心開始改變了。
因為這一事情,韓岫岩開始變得多疑。她開始不再信任王近山,夫妻之間的感情也開始出現層層的裂痕。
而最為令韓岫岩絕望的是,王近山竟開始和自己的妹妹越走越近。終於,這些積攢的矛盾徹底點燃了二人之間的不和與摩擦。
不論王近山是上班還是開會,只要回到家裡,韓岫岩都會盤問王近山的行蹤。夫妻二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原本和睦的夫妻關係搖搖欲墜。
為了讓王近山回心轉意,韓岫岩決定前往婦聯對王近山施壓。於是,韓岫岩的妹妹被調往呼和浩特,並再也沒能回到北京的家中。自此,她就好像人間蒸發。
然而這只是讓王近山被更加激怒。妻子的不信任外加關係的破裂,最終令王近山決心離婚。在那個年代,將領離婚可是大忌!
但是王近山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許諾過的事情便說一不二。一時之間,王近山成為了「鍘美案」的典型,許多老朋友老戰友都來勸說王近山不要這麼衝動。
王近山卻只是表示心意已決,韓岫岩的本意是想讓王近山回心轉意,卻沒想到竟把王近山推向了更遠的地方。
1964年,因為離婚,原本軍區副司令的王近山被撤銷了中將的職務,降級成為了一個大校。同時,還被發配到河南周口地區西華縣黃泛區農場當副場長。
自此天涯陌路人
人們都說他們夫妻二人,在亂世相遇卻在太平相別。原是山上的山岩,最終伴隨着大山的動蕩滾落離去,再難相遇。
同王近山一同隨行的,只有負責照料王近山右腿殘疾的小護士黃慎榮。一年之後,王近山和黃慎榮結為了夫妻。
這一下,王近山徹底坐實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批評。韓岫岩得知之後,一連多日沉默度日,外人的呼喊也在沉默中跟着「沉默」了。
王近山的錢財,大多作為了子女的撫養費,每個月能拿到手的工資並沒有多少。他只是照看着千畝的農場,每日與工人以及黃慎榮陪伴。
4年之後的1968年,在南京軍區參謀長肖永銀的幫助之下,王近山決定「復出」。他捨不得軍隊的生活,想重新回到軍隊之中。
於是,他寫了三封一模一樣的書信,其中一封交給肖永銀,一封郵給毛主席,另一封則交給了許世友。
毛主席日理萬機,這封書信並沒有能來到毛主席的面前。肖永銀雖然是參謀長,但是同樣沒有沒有決定的權利。
1969年,許世友趁着中共「九大」的閉幕終於將這封書信交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他說:「主席,有件事情請您處理一下。」
毛主席就這樣得到了王近山的書信,在看完後,毛主席明白王近山的情況並非不能通融。只是如今,還有誰願意接納王近山呢?
許世友聽到這裡,當即表示自己願意將王近山收做部下。就這樣,在肖永銀、許世友等人的幫助之下,王近山得以重新回到部隊。
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將領
韓岫岩得到這個消息,心裏同樣為王近山高興。她只是想讓王近山回心轉意,並沒有想到王近山竟會真的和自己離婚。
她想要帶着孩子拜訪王近山,去看一下這個多年未見的「前夫」。然而,每當她來到王近山的門前,得來的只有警衛的一句「身體有恙,不適合見面。」
韓岫岩明白了,這是王近山的訣別。原本升起的感情在這樣的訣別之下再度冷卻。也對,韓岫岩想到,王近山已經再婚,自己再過去又像個什麼樣子。
在韓岫岩的家裡,仍有着一副王近山專用的碗筷,還有着王近山的軍服以及他授勛時的照片。但是韓岫岩知道,這軍服和這碗筷,再也沒有用處了。
70年代的韓岫岩
1974年,王近山曾經的部下李德生前去看望鄧小平同志。在見面之後,李德生同鄧小平同志聊起了王近山的現狀。
鄧小平同志唏噓不已,心裏懷念着曾經的過往。作為王近山的老首長,鄧小平同志心裏明白王近山的才能以及心中的執拗。
二人聊了半天,只是化作一聲聲的嘆息。感嘆世間無常,感嘆王近山的遭遇經歷令人不知應當是贊是貶。
最終,鄧小平同志決定幫上王近山一把。於是在鄧小平同志的幫助之下,王近山成為了全國政協的一員。
然而好景不長,1975年,王近山被查出胃癌晚期。這是一個花錢的病,可是王近山幾經蹉跎,手中並沒有太多的積蓄供給後續治療。
於是鄧小平同中共中央提出申請,希望恢復王近山原有的6級行政待遇,也就是每個月當時300塊錢的補助。
中共中央在審議之後批複了鄧小平同志的請求,就這樣,王近山的生活和治療勉強得到了保障。
1978初,王近山病重,他仍不願同韓岫岩再見。葉劍英元帥和鄧小平同志多次過問王近山的病情,而醫院在盡最大的努力之後,5月10日,王近山依然病逝。
在他的葬禮之上,韓岫岩默默在角落哭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才看見那個「人間蒸發」了的妹妹,就在更遠的角落起身離去。這是她和妹妹最後的相見。
王近山和韓岫岩一生,歷經了跌宕起伏。他們生於亂世,合於亂世,卻在天下太平的安寧中形同陌路。
這是哪一方的錯誤嗎?其實並不是,只是最終帶來的傷痛,卻要二人彼此承擔一生。
櫥櫃里的碗筷,衣架上的大衣,牆壁上的相片。曾經的記憶伴隨着葬禮湮沒在時間的長河之中,只留下一張相片,上面是韓岫岩同王近山以及孩子的黑白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