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有意思的書,美國人自己寫的《流氓·國家》。
雖然說的都是以前的事,但用它的觀點理解現在的世界,照樣合適。
因為歷史是相似的、人性是不變的、流氓是無恥的,這些都是不變的;
而對於每個人來說,國家又是必須的。當一個人、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國家時,他們的命運是痛苦、悲傷的。
比如以前的猶太人、現在的吉普賽人、庫爾德人、羅興亞人、巴勒斯坦人等等、等等。
這場戰爭本身就是美國為了續命而進行的一場圍獵
前些年,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網絡上總有一幫奇怪的人,做着奇怪的事。
他們好像與自己的國家有仇,言論里總是充滿了偏見;而對美國、西方,他們卻又讚賞有加。
現在,這股風氣好多了,但許多人開始對國內很多事採取雙標;他們拿着放大鏡看一些可能存在問題的問題,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
比如:外國一個破包賣到十幾萬塊一個、一雙塑料涼鞋賣到好幾萬一雙,沒人管沒人噴;新東方「再就業直播間」賣東北「鮮食玉米」,七塊錢一根,許多人喊貴。
造成的結果是:農民受傷、直播間受傷、東北農產品名聲受傷。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莫須有」的「貴」。
再比如:聯想是個「攢電腦」的,不知道為什麼,許多人在司馬先生的帶領下,恨不得把「聯想」弄散架了。
雖然我也對聯想高管的高薪很有意見,因為他們的收入比我高得太多,我有點嫉妒。
但我不同意很多人說的那些主張,因為他們把問題放大,用今天的標準看舊日的問題。
我是用電腦比較早的人,第一次接觸到的筆記本電腦是我們計算機語言老師柳先生的寶貝一一「東芝」筆記本;那時候好像買不到「聯想」筆記本。
柳老師告訴我們,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要用大型計算機分析氣象數據才能準確,而我國當時還沒有大型計算機,只能買美國的。
最早的「天河一號」
結果,買來的計算機是天價不說,還有很多限制;包括美國人不準計算機用於「天氣分析」以外的事情,因為這個大型計算機也能準確計算彈道。
後來,我國有了自己的大型計算機,美國馬上把這樣的大型計算機價格「打一折」,就是把小數點前移一位。並且,再也沒有什麼限制。
同樣的,在民用方面,如果沒有聯想,美國的戴爾、IBM、日本的東芝在中國的售價,將比你「種植滿口牙」還要貴。
大家都說「種植牙貴」,知道為什麼貴嗎?就是因為「種植體」要進口,他們成本很低,但處於壟斷地位,就有開高價的權力。
言歸正傳。這幾天,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北溪」輸氣管道被炸了,不是一處被炸,而是三處被炸;現在,俄羅斯輸送給歐洲的天然氣徹底斷了。
本來,這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一點瓜葛都沒有。但我們的網絡上又出現了許多「聲音」。
有的說:不一定是「炸」的,可能是地震;有的說:不會是美國乾的,可能是別人。
為什麼那些人斷言不是美國乾的呢?這明顯就是美國人乾的呀。
因為造成爆炸的根源就是「俄烏戰爭」,而這場戰爭本身就是美國為了續命而進行的一場對世界的圍獵。
差不多了,別傻傻地不知死活
「北溪管道」有兩個,「1號」與「2號」,這一次兩個管道都被炸了,尤其是「北溪一號」管道;本來說今年七月份就停止了,但炸完了以後,汩汩往外冒着天然氣,說明它還在工作。
炸掉管道的時機非常微妙:
1、烏克蘭東部四州都已經公投完畢,烏克蘭收不回去了;
2、冬天就要到來,歐洲馬上面臨用氣高峰;
3、已經有跡象表明,歐洲在推動俄烏談判。
特別是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出來說話了,她是歐洲最了解普京的人,她說:應該嚴肅對待普京的話,不應該認為普京的講話是虛張聲勢。
默克爾明顯是在提醒歐洲人:差不多了,別傻傻地不知死活、不知道談判結束危機。
幾乎就在默克爾講話的同時,「北溪管道」被炸了。
「北溪工程」的管道非常堅固,中間也有彈性設計,管道是壁厚3.5公分的鋼管做的;
在海里,想用爆破的辦法炸掉這樣的鋼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一般的小國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管道炸掉的後果是:這個冬天,不管世界發生什麼,歐洲都不可能用得到俄羅斯的天然氣。
這樣一來,歐洲就沒有任何理由來推動俄烏談判。
「北溪管道」被炸,就是美國人乾的
到底是誰炸的呢?在沒有人承認的情況下,只能用排除法。
首先,德國和俄羅斯不會炸的,因為他們腦子裡沒進水。
這個工程耗費了他們幾十億美元的投資,懷疑他們自己炸的人,基本是腦子進水了。
其次,歐洲其他國家,比如瑞典、挪威、波羅的海三國等,也不會炸。
因為這事損人不利己,還非常危險;另外,即使他們想干這樣的壞事,恐怕也沒有這個能力。
第三,波蘭有意願,但不會幹。
因為他們和德國、俄羅斯都有歷史上的仇恨。但是,他們如果因為這個來炸「北溪工程」這個民用設施,那就是與歐洲結下仇恨;
再說他們要是炸的話,選的地點也是最彆扭的,同時,這也證明:當年被俄、德瓜分是活該;將來說不定會再次被瓜分。這麼傻的事,波蘭也不會幹。
第四,烏克蘭應該不會炸。
雖然烏克蘭看到這個工程就來氣,因為以前的陸地管道經過烏克蘭,他們不但能收到大筆過路費,還能以此來要挾俄羅斯和歐洲。
「北溪工程」就是為了避開烏克蘭而建的,所以烏克蘭有這個願望來炸。
但是,他們現在正承受着俄羅斯的巨大壓力,炸這個「民用設施」,就是進一步加大自己的壓力。
最後,只有美國既有能力也有意願更有嫌疑把「北溪工程」炸了。
美國的能力不用說,他們的特種水下爆破技術世界領先,炸掉海底管道對他們來說,只是個小活。
美國是最不願意看到俄烏戰爭結束的,因為美國挑起俄烏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利用這場戰爭拖住俄羅斯、削弱俄羅斯。所以,美國最不希望戰爭結束。
不讓戰爭結束,美國就要在歐洲「戰」與「和」的搖擺中加一把火——炸掉「北溪管道」,讓歐洲徹底斷了俄羅斯能源的期望,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北溪工程」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從開工到最後建成,美國一直在反對,還不惜利用「制裁」,不準歐洲的公司建設海底管道,給俄、德造成很多麻煩。
「北溪二號」磕磕碰碰地建成了,還沒通氣,俄烏戰爭就爆發了,所以,「北溪二號」一直沒有發揮作用。
拜登上台後,他和他的團隊也一直想把「北溪工程」搞掉。拜登在2月8號的記者會上說過:我們會讓北溪管道停掉。
當記者追問「怎麼把它停掉」,拜登輕輕地說:我們有辦法。
實際上,我們大家都把美國想得「太好了」。
這個國家曾經用「洗衣粉」的理由滅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曾經以「地圖錯了」炸過大國的大使館;這個國家明目張胆暗殺別國領導······
美國總說別的國家是邪惡的,實際上,他們自己是世界上最邪惡的國家。
這次「北溪管道」被炸,肯定是他們乾的,不用懷疑。
「量化寬鬆」實際上是「寅吃卯糧」,是有後遺症的
俄烏戰爭之所以發生,有很多的原因,美國是挑起戰爭的主要原因。
他們想通過一系列動作達成自己的目的:轉移美國自己的危機。
美國的危機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達到了頂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1、國內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2、與大國競爭的焦慮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很多人不相信美國深陷危機,實際上,在2008年,美國經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的標誌性事件就是「雷曼兄弟」倒台引發經濟危機。
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美國經濟,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行了「量化寬鬆」政策,即印美元。
2009年3月,美聯儲一次性向市場放出1.2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拉升了美國當年的經濟增長。
2010年11月,美聯儲又進行了第二輪「量化寬鬆」,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把在2008年幾近崩潰的美國經濟生生救活了。
為什麼美國發行美元就能救自己呢?這裡我們要看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美元的確是世界比較強勢的貨幣;
2、美元發行是面向全世界的,他們能讓人接受;
3、這種印錢救經濟的辦法,只有美國能用,但不能常用。
按照美國憲法,美國發行的美元都要對應相應的「美債」,而這個「美債」是賣向全世界的;這就要世界各國願意買「美債」。
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世界上各國願意把自己和美國貿易時賺到的美元借給美國;這相當於「賒」貨物給美國,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當然又低又穩定。
大量美元就這麼拋向世界,結果是2009年,世界大宗商品的價格打着滾的上升,比如石油、糧食、礦石等,都上漲好幾倍。
基本工業原料價格上漲,造成的結果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商品價格上漲。
所以,奧巴馬兩輪的「量化寬鬆」,實際就是把美國的危機轉嫁給世界,造成當時世界經濟動蕩、糧食危機、能源價格暴漲、小國政局動蕩。
借了錢是要還的,雖然「美債」是市場化的債券,但美國每年要多還很多利息,這會造成美國自己的經濟負擔。
奧巴馬「量化寬鬆」實際上是「寅吃卯糧」,是有後遺症的。
特朗普已經不計後果了
奧巴馬下台後,特朗普開始到處給美國找錢,他接的是個爛攤子。
特朗普停掉對美國沒有好處的「TPP」;找歐洲和日韓要增加駐軍費;和大國打貿易戰想多訛點銀子。
可以說,特朗普把能想的辦法都想到了,美國經濟雖然沒有明顯的改善,但起碼有止跌的趨勢。
就在這個時候,新冠疫情爆發,特朗普美好的希望破滅了。
由於疫情,美國工廠要停工、世界各國生產停滯、各國貿易大幅度減少,等等原因,疊加美國還在和大國打貿易戰,搞得美國生活用品出現緊缺,運到港口的商品積壓。
這已經影響到美國人的生活了,特朗普又面臨中期選舉的壓力。
急得沒辦法的特朗普只好在2020年3月開始了他的「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其實就是給美國老百姓發錢,給美國企業援助等。
一年時間,特朗普就印出2萬億美元的「救市資金」,同時還發行4萬億美元的「金融市場穩定基金」。
特朗普已經不計後果了,他的目的就是:美國不要在自己的任內倒下,即使倒下也要拉上全世界一起倒。
而美國那些沒有底線的政客,居然想賴掉「大國的美債」。
大家是否能回憶起當年美國那些醜陋的議員,以「新冠」為名,搞得滿城風雨,連特朗普都說「XX病毒」。
俄烏戰爭,是美國人組合拳的「第一拳」
2019年底,特朗普信心滿滿地開始了中期選舉,他以為自己一定能輕鬆當選;當時發給美國人的支票,特朗普每一張都簽名了。
沒想到,拜登當選了,把特朗普鬱悶得夠嗆,直接引發了「議會騷亂」,這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騷亂」,大量特朗普的支持者衝進議會大廈。
美麗風景線
拜登已經老了,他壓根沒辦法提出新的措施,只能得過且過地呆在白宮混日子。
新冠疫情仍在繼續,拜登也只能不斷發錢;他發錢比前兩任都狠,幾萬億地發,還要搞基礎建設。
而這時候的美國民主黨政府不但要處理奧巴馬、特朗普大量發錢帶來的危機,還要和大國競爭、遏制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這是美國一貫的政策。
如果說奧巴馬發錢是「寅吃卯糧」,那麼特朗普發錢就是「飲鴆止渴」,拜登發錢就是「閻王逗小鬼,舒服一會是一會」。美國正在大踏步走向危機。
這時候,能把美國拉出危機的辦法只有一個:讓世界背鍋,讓幾個體量大的國家接盤。
比如歐盟、東方大國、日本。如果這幾個大經濟體都像2008年那樣買美債,挺美國,美國就能度過危機。
於是,拜登的愛將沙利文和布林肯一起,牛逼哄哄地把大國外交官清到阿拉斯加談一談。本來大國以為美國有什麼建設性提議,比如讓出一些地區利益等。
沒想到,美國把一個向別人求救的會談搞砸了。
求救也該有個求救的樣子,不應該頤指氣使,好像別人欠他似的。
大國外交家也不慣他們的毛病,指着鼻子教訓了他們一頓,撂下一句話:
要想打交道,那就要按規矩好好打交道;現在還虛張聲勢地講什麼「基於實力」,少來。
談崩了,美國隨後一系列的「奸招」出來了。但這些東西,根本起不到什麼大作用,因為大國早有預案。
在針對大國的同時,美國還要解決國內迫在眉睫的危機。
美債已經沒有人接盤了,怎麼辦?挑起「俄烏戰爭」是美國唯一的辦法。
因為美國的窟窿太大,搞幾個小國明顯起不到作用,只有大體量的經濟體才行。
怎麼樣把幾個大的經濟體拖進來,美國的辦法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措施,同時搞亂歐亞大陸。
而美國措施的第一步就是挑起「俄烏戰爭」,這是他們的「起手式」。
隨後的動作包括:拉着歐洲一起軍援烏克蘭、把俄羅斯拖在戰爭的泥沼、佩洛西竄訪讓大國無暇他顧、炸掉「北溪1、2號管道」讓歐洲沒有斡旋俄烏戰爭的動力等。
實際上,美國這一系列的動作幾乎都達到了目的,唯獨對大國的措施沒有什麼作用。
因為大國從2003年左右開始,就在很多方面做了政策上的準備。
大國做了哪些準備呢?明天接着寫。歡迎批評指正!